四大分离的顺序及状态

四大是指:地、水、火、风,也就是人身体的四种组合元素。人的身体像肌肉骨头等坚固的质是属于地,流动的像血液,津液等是属于水,体温属于火,呼吸及体内的气属于风。而此四种物,遍满....
2023-06-17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都是佛事。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
2023-06-17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三宝殿指的是哪里?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
2023-06-17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辩。义,是意思,例如本来没有意思,可是佛一说法,就把这意义、意思,说出无穷无尽那么多。
(二)法无碍辩。本来是一种法,可是佛在一....
2023-06-17

什么是“日中一食”?为什么佛制订“日中一食”?

对佛教有一定了解的人,大概都会听到“过午不食”或“日中一食”这两个说法,不过对于“日中一食”真正目的,可能了解并不到位。那么“日中一食”到底是什么?背后究竟隐藏哪些秘....
2023-06-17

净土法门:你是真心,意志一坚决佛就来了

这就是《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他(莹珂法师)是三天把佛念来。怎么念来的?至诚恭敬,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至诚,真诚....
2023-06-17

什么是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三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
2023-06-17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是叫契经。契经,本来经的解释也就叫契经,那么这个地方又叫契经,也就是总称而已。那这个地方所谓“总”叫契经,“别”....
2023-06-17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又作布施家,即施予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
那么没做过....
2023-06-17

念佛时妄念来了怎么办

对一个初修者来讲,念佛时的妄念比佛号还要多,应该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
  我们不要随着妄念转。不管来什么妄念我们都不理,一旦你随着妄念转了,那么每个念头又种下了新的因,这....
2023-06-17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
2023-06-17

净土法门:天天要消业障,“业障”现前都不知道,你怎么能消得了?!

在日常生活当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这些毛病对我们修学产生重大的障碍,这就叫“业障”。  什么“业障”?说别人过失、找别人的毛病。这就是“于他过失”要“不生分....
2023-06-17

破僧与和僧

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  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
2023-06-17

修行修什么?修戒、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佛智众多,非言能尽,这叫「不可称」。跟佛在一起,不问他的时候,他保持一个正常的现相,圆满觉悟的现相是在定中,你有问他就给你解答,解答完之后他又回归本位。回归本位,《般若经....
2023-06-17

出家人穿的袈裟有什么内涵

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
2023-06-17

十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十波罗蜜的意思

 十波罗蜜多是指十种菩萨行,十种到达涅槃彼岸的行持。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般若、善巧方便、愿、力、智慧」。也就是六波罗蜜再加上另外四种,这四种是助,辅助....
2023-06-17

我们以为的佛祖的螺旋状卷发原来有这层含义

 《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那一头螺旋卷状的头发让人印象深刻,也最让人费解:出家人都是剃头发的,为何佛祖却有这样的卷发?首先要澄清一下,佛祖头上那些看起来是螺旋卷状的头发,其....
2023-06-17

净土信心以什么为依据?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
2023-06-17

什么是佛教三宝?

 三宝是佛教术语,指佛宝 (Buddha)、法宝 (Dhama)、僧宝 (Sangha)。(一)、佛宝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1. 佛身
  ....
2023-06-17

佛诞日我们为什么要用浴佛的方式来纪念?

问:
  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陀的诞辰,同时也是浴佛节,在这一天,信众们都会到各大寺院参加浴佛节的法会,那我们想请问一下济群法师,为什么在佛诞日的这一天我们要用浴佛的方....
2023-06-17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
2023-06-17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关于时空的基本看法,三千大千世界又称大千世界。一般说来一个三千大千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
  小世界
  在《长阿含经》中,佛陀讲了佛教的时空....
2023-06-17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淨土,称为十方世界、....
2023-06-17

大脑太聪明也抵不过个人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想去创业,去观察市场,看某个成功人士是怎么成功的。但发现,这种想法的人,失败率很高。他太相信大脑的....
2023-06-17

化缘的碗叫什么?佛教为什么要化缘?

化缘的碗叫什么?
  化缘的碗叫“钵”,是比丘所用的食具,持钵行乞称为“托钵”。在释迦世尊的时代,出家弟子每日托钵乞食,挨家挨户,贫富不拘,也不拘食物的的种类、质量,有什么就接....
2023-06-17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