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法严谨性的意识


 某某:《让……禅修吧》这篇文章,是讲用便宜的技术,甚至是用情感感受性去否定专业的止观定慧,不可传播,会误人的。大凡鼓吹玩感受、玩闲静、玩舒服的所谓禅趣,与快乐、幸福、自....
2023-06-17

粪扫衣和祖衣是什么?粪扫衣与祖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拼凑而成粪扫衣。有的呢是到埋死人的地方,死人或者烂了,把那个衣服捡来洗一洗缝起来。两千多年前的物质不可能有现在这么丰富啊,就是....
2023-06-17

详谈打坐姿势之一:七支坐法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
2023-06-17

佛学之宗旨和目的

  佛学之宗旨和目的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  现在在院求学的学僧,是从各方云集而来的,其年龄程度以及思想性情等等,当然也决不会一致的 。 可是、有一点是很....
2023-06-17
佛学之宗旨和目的

人生需要智慧

佛法修学最终是要开显我们内心本有的智慧,智慧才是真正的财富。一个人的社会能力是有限的,本有的智慧是无限的。当内心的智慧开显了,人生才会活得真实幸福。  人类的文明不....
2023-06-17

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

  善士问:
  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宗舜法师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
2023-06-17

佛教三乘是什么意思?

三乘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三乘,是指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菩萨....
2023-06-17

僧人的生活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领山川,蒲团暖坐。....
2023-06-17

海涛法师:你要得到好的结果,你当下的因最重要

佛教讲因果,你要得到好的结果,你当下的因最重要。你每天说话让人家笑,那就是大布施,以后大家看到你就笑,你心情会很好,就那么简单。所以各位,我们每天在面对这个世界,都在种好因,这....
2023-06-17

我们从哪里学起才能进入佛门?

我们要从哪里学起,这要看自己哪个病最严重,佛法修学与治病的道理相同,严重到会失去生命的先治,轻一点的慢慢治。今天我们最严重的病就是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而有虚伪、染污、....
2023-06-17

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我们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最大值,情绪就会陷入极端的状态中。   “素食”在中国古代的含....
2023-06-17

何为四大菩萨?各自代表什么?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2023-06-17

念佛法门真实利益众生

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不....
2023-06-17

什么是六度?佛教六度是什么?


六度(佛教解释)
   六度,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六度是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布施、持戒、....
2023-06-17

学佛虔诚,为何满身病痛?

问: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答:所谓病,可分为心病和身病两种,心病是内在的贪、嗔、痴等的业障病,身病是现今四大(地、水、火、风)失调的老、死病。治心病要用佛法;治身病可用世法....
2023-06-17

12条佛学经典语录

1.粗茶淡饭,素食斋饭,最能修身养性,心(píng)气和,心旷神怡。忍,是告诉你三思而后行,切勿急躁,切勿怨恨。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
2023-06-17

烧香拜佛的内涵

 真实的佛法也讲烧香拜佛,不过烧香拜佛不一定等于真实的佛法,懂得其中的内涵是关键。烧香,喻意点着自心的“戒、定、真”香,普熏十方,无私奉献;拜佛是降伏我慢、恭顺效学师长圣....
2023-06-17

佛教成语现身说法是什么意思?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本指佛菩萨为度众生而化身千百亿,以为众生说法。后引申为把自己的亲身经验提供给别人作为借镜或参考,称为现身说法。....
2023-06-17

对待出家人应该有的礼仪


 现在大家看到出家人的机会满多的,可是有一些礼仪、称谓都不是很有礼貌。今天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跟大家简单说一下。  现代的人可能接触到电视或是电影,常常这电影或....
2023-06-17

什么叫“大雄宝殿”?

-什么叫“大雄宝殿”?
  贤劫中有二十个小劫,有一千尊佛相继在贤劫出世,是名“贤劫千佛”。而贤劫千佛中,释迦牟尼佛最为特殊,因为其他佛都在人寿高、福报大的时间出世,而他却....
2023-06-17

觉知在佛教当中非常重要

 也许我们大家会问:“难道我们没有觉知吗?”有,但是我们的觉知是主观的,我们要寻找的是客观的、如实的、真实的觉知。如果这个找不到的话,想改变或者建立清净的生命是不可能的....
2023-06-17

一叶我执障目 烦恼当即现前

 当一个人心里口里不断重复“我想”“我要”“我觉得”“我喜欢”的时候,那就是用一颗有染的心去看世界,他正在把自己变成烦恼的加工厂,烦恼由此绵绵无绝期。  一个人,“我....
2023-06-17

佛陀说的话为什么可信?

 ①这就不是我们能够回答的。像一大群盲人,生下来眼睛都看不见,如果一个明眼的人告诉他们“远处有一座山,天上有日月明照,又有白云飘浮,花是红色,叶是绿色”,说这些对这些盲人来....
2023-06-17

印光法师:佛从何时开始讲净土法门?

是谁建立了净土法门,欲令众生能带业往生?
  两土世尊之所建立。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真常乐。
  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其归去。弥陀在....
2023-06-17

禅宗与净土的比较

一、禅净异同
  禅宗与净土,作为中国佛教两大独特的宗派,既有相似之处,亦大有别。  (一)、就相似处而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如下几点:  1、直契佛心,究竟无遗:禅者佛心——....
2023-06-17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