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
2023-06-17
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的人最快乐
一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庶稳定。有一天他突然想:自己向来勤于政事,我这么努力,到底百姓的生活形态又是什么程度?”大臣就向国王禀告:“国王,依我所见,人民的生活富....
2023-06-17
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世尊和阿难在僧团驻地周围漫步,见一生病比丘卧身粪秽无人扶助。 佛陀上前问道:“比丘,汝患何疾?” 该僧答:“弟子肠胃不适,世尊。” “有侍者否,比丘?” “无有,....
2023-06-17
海涛法师:你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抱怨,只会恶性循环
过去种一个恶因,这个叫因。 现在你起心动念,离开了悲心、空性。 这个贪嗔痴的缘,它就会把业力拉过来。 这个要注意,所以你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起抗拒、排他、抱怨,你....
2023-06-17
布施重在心诚
在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的《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奉一盏灯火,但用....
2023-06-17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不生气?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着一股暴戾之气,而这种嗔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无明火”。 人之所以起嗔心,是由于个人的欲望、贪爱不能得到满足;或是虽然得到了,....
2023-06-17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小人也不是坏人而是
当我觉醒后,我才发现,世间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坏人,而是无明的人。 我有位女性朋友,才结婚几个月就离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别人的脸色过生活。她说,婚后先生就去上班,算是高....
2023-06-17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金刚经》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又说:「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2023-06-17
我现在学佛还来得及吗?
学佛跟学其他文化不一样,主要是改变观念转化对事物的认识,如果观念改变不过来,学的多少与早晚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你曾经意识里反对一个人用刀子去划另一个人,因为这是一件很....
2023-06-17
老和尚和小沙弥出门行脚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
2023-06-17
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心地的清净与污染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
2023-06-17
人生该如何面对错误呢?知错、认错和改过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但我们犯了错误,该如何面对呢?是掩饰错误,推卸责任,还是熟视无睹,抑或是勇于知错、认错、改过呢?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品格,也会....
2023-06-17
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 因为知道对方永远不会怪我们,我们反而将言语的刀子冲....
2023-06-17
佛像有什么意义?佛像的真正意义
佛是代表福慧圆满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指觉醒的心。看到外在的佛像,知道我们内在也具有这种圆满的佛性,目的是开启我们内在觉醒的心。但是我们很难经常想起或者忆念这颗觉....
2023-06-17
消灾、延寿是可能的吗?
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就会远离灾祸。比如饮酒会让意识失去理智,还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乃至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酒驾车祸,如此便难逃牢狱之灾和死于非命。受了三归五....
2023-06-17
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
2023-06-17
放生的十八种意义及放生的由来
放生的十八种意义: 放生就是救命 放生就是还债 放生就是救急 放生就是慈悲 放生就是觉悟 放生就是实践 放生就是积极 放生就是方便 放生就是改命 放生就....
2023-06-17
佛菩萨真的存在吗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看不见而又真实存在的事物,这世界上有很多,毕竟一般情况下,人肉眼可见光的范围是有限的,常提到的“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射线”“电波”等都....
2023-06-17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诸佛所教导的做人的总则;是佛教真正的教义。 1、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什么是恶?恶者,五....
2023-06-17
为什么我会在诵经时落泪?
有时一念“心经”或“大悲咒”、“地藏经”就会不由自主落泪,甚至“泣不成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从前多生多世身在佛门,如来藏把这一幕幕记忆种子带至今生,以至于一见到熟....
2023-06-17
太桥旦曾堪布:都说善恶终有报,那到底是怎么个报法?
佛陀曾经说过:无论你死后去往哪里,你的亲人、眷属、财产等一切名闻利养,都会烟消云散,唯一跟随你而去的,是你的业。而且,不论过多久、经历多少大劫,业都不会凭空消失。一旦因缘成....
2023-06-17
海涛法师:被你感动了,然后祂就超度了
各位你念什么咒都没关系,但是你要有一个「慈悲」,这种慈悲的声音,就让这些痛苦的众生也生起慈悲心。 超度是因为「祂生起慈悲心」而超度了,这一个观念很重要。 所以如....
2023-06-17
佛说:孝敬父母的好处
陀然。若族姓子如法、如业、如功德得钱财。尊重奉敬孝养父母。行福德业。不作恶业者。彼便为父母之所爱念。而作是言。令汝强健。寿考无穷。所以者何。我由汝故。安隐快乐....
2023-06-17
仁清法师: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说的是佛性
从佛的体性来讲,没有净和秽之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说的佛性,也是说的如来藏。一些法,都是如来佛性当中,因缘而化现的。所以从佛性的理体来讲,没有净秽之说。这种从事相上激发我....
2023-06-17
老和尚的“万事随缘”你能理解吗?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