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解释佛门礼仪
简要解释佛门礼仪 云乡法师 菩提静修营中,有些营员已经修行多年,有些营员却是刚开始接触佛教。其中有一部分人对基本的佛门礼仪还不太了解,从早....
2023-06-18
散念佛号要做回向吗
问:对(píng)时的散念佛要做回向吗?应如何正确回向发愿? 大安法师答:散念佛号也有功德。散念佛号也要回向,散乱心念佛你不回向,它就会自然感得人天福报,你只要经....
2023-06-18
悟道法师:如果惑还是伏不住,那佛号就要念熟
「若再不能伏惑,就必须念个熟字」,如果惑还是伏不住,还是常常会起现行,那就要念熟,佛号念得很熟。「如何念到熟呢?不管遇到烦恼或欢喜的事情,事情一来,先提起一句佛号,这样虽然....
2023-06-18
“香”的作用
1、香是菩萨的圣号。 我们常常唱念香云盖菩萨,希望菩萨的加被,燃香是我们向菩萨表示敬意与沟通的渠道,使菩萨的福德与我们自相融,扩大心量,使自我的根本心识与....
2023-06-18
众生烦恼无边,佛陀教法无量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传法,传承至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佛陀以他大慈大悲的精神,以及慈悲智慧合一的修行方法,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离苦得乐,这是最伟大的神通。 ....
2023-06-18
生活是一部“活”的《药师经》
社会是大坛城,法堂供的是小坛城,生活是一部活的、讲说不尽的《药师经》。 小坛城是给我们实习用的,你要真正地修行,你要到社会的大坛城里面去修,那是真刀实枪地修,真干。....
2023-06-18
诵经为什么有很大的功德?
「诵经」为什么有很大功德? 经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时常诵读,就能由凡夫思想转变成圣人思想,便能得到很大的福德智慧,长时间的熏习,能使痛苦烦恼减少。 西晋....
2023-06-18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15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这是三毒中的第三愚痴。 愚痴是智慧的反面,能把智慧的光明盖覆了而成无明。经上说愚痴能增长三毒,也是一切凡夫的生死根....
2023-06-18
为什么农历七月要读诵《地藏经》?
每年的农历七月份应持诵《地藏经》,因为这一月有 “七月半”、“中元节”,持诵《地藏经》时最易召感冤亲债主前来听经,这也正是《地藏经》的灵验和殊胜之处,持经发声,正起到为他....
2023-06-18
达真堪布:你积累的是哪一种善根?
一般来说,善根有随福德分善根、随解脱分善根和大乘善法。 随福德分善根就是普通的善根,没有智慧的摄持,是将来获得人天安乐的因;随解脱分善根有无我智慧的摄持,是解脱的因;大....
2023-06-18
拜佛头不着地,还不如不拜
“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所以印光法师他老人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位高僧大德,他在事相上要求非常严。蒲团啊,就是咱们的拜垫不可过高,这是一....
2023-06-18
抄写完的心经,该如何处置才如法?
抄写完的心经,该如何处置才如法? 按过去传统的意义上讲,抄经、写经之所以功德如此殊胜,在印刷术尚未发达的时候,它更重要的意义:通过抄写,可以流通经典(流通、传播、弘扬经典)。....
2023-06-18
《心经》中的不生不灭是什么意思?
《心经》中....
2023-06-18
别让这三种意业障碍了你
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就是:不两舌、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那么意业又是什么呢?所谓意业三类就是不嫉、不恚、不痴,其实嫉、恚、痴就是贪、瞋、痴。....
2023-06-18
不再纠缠才是真正的忏悔
【原文】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 ——《华严经》 【注释】 所谓忏者即是忏其前面所做的罪恶,忏是告别....
2023-06-18
净土法门:看相和福报
人要学会看相,下巴尖眼睛凹进去,就是没有福报啊。尤其女的,下巴一定不要尖。尖了,老年就很苦。你看看现在活跃的老年人,命好的,都是下巴长得很好的。下巴代表老年的运。 年轻....
2023-06-18
《普门品》的三点内容和三点利益
《普门品》的内容重点大致可分为三点来解释: 一、显观音宏愿 观音宏愿,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誓愿。这部《普门品》的经文内容,就是显示观世音菩萨的广大誓愿的。本品经文记....
2023-06-18
诵经完要怎样回向
不论是诵经还是念佛,念完后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是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回向的功德越多,往生的希望....
2023-06-18
如何使我们的佛学修为能够逐步提高?
信众问:
我喜欢禅,特别对老和尚的生活禅很喜欢。但往往看书的时候明白,遇到事情的时候就糊涂。请问如何能够缩短知行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佛学修为能够逐步提高? 宗舜法....
2023-06-18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不到家,那么继续念佛,能否达到不念时也不起杂念呢? 大安法师答:你怎么知道你念佛的时候就没有杂念呢?你念佛....
2023-06-18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如何理解这个“相”?
“相”指的就是五阴十八界所呈现的种种表相,皆是虚妄之法,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世间一切“相”都是有因有缘才能出生,缘聚则有,缘散则灭,所以无常,既然无常所以“虚妄”,称之“缘起性....
2023-06-18
诵经的七大好处
大声诵读需要集中念力,端心正意,使大脑处于空的宁静状态,更有利于安心息妄,得佛加持,常见贤圣,远离鄙恶,除烦增福。会使诵读者清净明利诸善根,欣悟不可思议法,把向善的种子,在声声诵读中播种进自己的识田。....
2023-06-18
疾病都是业力所为吗?生病时该如何安顿身心?
网友:师傅,所有的病都是业力所为吗?有机会改变吗? 学诚法师:不全是,病因有很多。可阅读《身病与心病》一文更深入学习。 网友:顶礼师父!人在生病的时候该如何安....
2023-06-18
《心经》略讲
《心经》略讲 假如,各位在做梦时能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在梦中你还会怕吗?你看到狮子你会骑上去,你看到大海你会飘过去,你是大富翁你不会太高兴,因为是梦;你是个乞丐,你不会太忧....
2023-06-18
净宗法师:闻法的心态
我们可以思考这么一件事:在古代,交通没有现在这样便利,弘法的手段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没有录音带、VCD、因特网,也没有扩音器,古代的祖师大德把佛法弘遍了全世界;古人求法也很....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