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这就是五方佛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不动....
2023-10-22

世界上真的有佛吗?为啥没见过佛救苦救难?看看学佛的人怎么说!
佛教是世界上五大宗教之一,它的信仰和教义广泛传播。然而有人会质疑:世界上真的有佛吗?为什么我们没见过佛救苦救难?这个问题涉及到宗教、哲学、文化和个人信仰等多个层面,不容易....
2023-10-22

你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吗?
佛指的是完全觉悟的人,通过开悟和超越苦难的修行,达到了无上的智慧和解脱。佛陀是指历史上的悟者,如释迦牟尼佛。“佛”是梵文“佛陀”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
2023-10-22

“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各自是什么佛?搞不清楚很容易闹出笑话的
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拥有着深刻的教义和智慧,"三身佛"这一概念在佛教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佛陀不同层面的存在。在佛教的传承中,三身佛包括法身、报身、和化身,每....
2023-10-22

佛教中的“横三世佛”,分别指的是哪三尊佛?你真的了解吗
佛教是一个充满深邃哲学的宗教体系,横三世佛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这三尊佛陀在佛教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层面和境界。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横三世....
2023-10-22

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你真的了解吗
佛教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其教义包含了众多的概念和实践。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佛和菩萨。虽然这两者都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下面....
2023-10-22

来看看你认为的佛、菩萨、阿罗汉的本来面目吧
一、佛佛教的创始者被称为佛陀(Buddha),意思是“觉悟的人”,“佛陀”是对释迦牟尼一人的尊称。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指的是一种信仰体系,也就是佛信仰。对佛的....
2023-10-22

赵州从谂禅师:“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这时有僧出来问:“不知佛为谁烦恼?”那僧问:“怎样消除这种烦恼?”赵州扫地的时候,有人问道:“和尚既是善知识,为什么还有尘呢?”又问:“清净伽蓝为什么还有尘呢?”赵州观音院有陀罗尼....
2023-09-26

浅读楞严经:“我有一座豪宅,却不知道门在哪里”
阿难问:“佛啊,我因为听到了佛所说的因缘法偈,才真正地明白了自心,才真正获得了感悟,但是今天,佛却在大众中,明明白白地说菩提真心并不是因缘法,不是因缘,我实在是想不通,还请佛大慈大....
2023-09-26

原来,你的心可以不必如此沉重
一名青年背负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地寻找无际大师。
他向大师诉说:“大师,我深感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使我疲惫不堪,鞋子破旧,双脚被荆棘割破;手也受伤了,不停地流血;喉咙因....
他向大师诉说:“大师,我深感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使我疲惫不堪,鞋子破旧,双脚被荆棘割破;手也受伤了,不停地流血;喉咙因....
2023-09-25

黄檗希运禅师:“这样千儿八百人去凑热闹,是要被人取笑的”
一天,黄檗上堂说法,大众云集座下,黄檗问:“你们诸位到这里来寻求什么呢?”
黄檗说着,就用棒子把他们赶散,骂道:“尽是一些吃酒的糟汉,似你们这样行脚求道,那是要被人取笑的。只要看到....
黄檗说着,就用棒子把他们赶散,骂道:“尽是一些吃酒的糟汉,似你们这样行脚求道,那是要被人取笑的。只要看到....
2023-09-24

旅行的目的,不是要去寻找一个家
人在旅途时,总要考虑一个问题:今夜宿何处?
大多数人会把目光投向前方,寻找一个尚未到达的目的地,却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欣赏当下的美好。
那些稍有身份或比较有钱的人,往往想方设....
大多数人会把目光投向前方,寻找一个尚未到达的目的地,却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欣赏当下的美好。
那些稍有身份或比较有钱的人,往往想方设....
2023-09-24

寺院里的菩萨身份怎么辨认?
千佛一面,寺院里的菩萨身份怎么辨认?记好这些“知识点”! 当我们巡礼寺院的时候,总能看到各个殿堂里供奉着大小形态各异的菩萨像,他们或顶有肉髻、项有圆光,或结跏趺坐、结施手....
2023-09-24

浅读楞严经: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在上一章中,佛的结语已经讲的非常明白了。可是因为文字中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等那一连串的’见’字,让阿难整个又趴下了。说着说着,阿难又一次言语哽咽,悲泪长流,恭....
2023-09-24

浅读楞严经:非自然,非因缘
第二卷:第十二章
佛对阿难解释色阴,佛说:“有一个人,他的眼睛非常好,并没有我们之前所说的眼病,他静静地一直在看着无云的晴空。”这个晴空,除了一片光明的深邃的湛蓝之外,什么都没....
佛对阿难解释色阴,佛说:“有一个人,他的眼睛非常好,并没有我们之前所说的眼病,他静静地一直在看着无云的晴空。”这个晴空,除了一片光明的深邃的湛蓝之外,什么都没....
2023-09-24

第三世溪山灵祐:咳嗽一声,走几步路,“此人不适合居为山”
冯山灵祐禅师,是福州长谿(今福建)人,俗姓赵。
十五岁那年辞别双亲,出家做了和尚,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髮,在杭州龙兴寺受戒,究习大小乘经律。二十三岁游学江西,参问百丈山怀海禅师,....
十五岁那年辞别双亲,出家做了和尚,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髮,在杭州龙兴寺受戒,究习大小乘经律。二十三岁游学江西,参问百丈山怀海禅师,....
2023-09-24

第二世庞蕴居士:快要入灭时,吩咐爱女去看日头早晚
襄州居士庞蕴,是今湖南人,字道玄。家世本以儒为业,少年庞蕴却悟破尘俗之烦恼,立志追求佛法真谛。
公元785年,在石头和尚处参禅,得意忘言,顿悟玄旨。此时正好丹霞亦在石头门下参禅,故....
公元785年,在石头和尚处参禅,得意忘言,顿悟玄旨。此时正好丹霞亦在石头门下参禅,故....
2023-09-24

第三世为山禅师:世寿八十三,僧腊六十四
一天,为山问云岩说:“听说你久住在药山,是不是?”
云岩说:“是的。”为山说:“药山大人相如何?”云岩说:“涅槃后有。”为山问:“什么是涅槃后有?”云岩说:“水洒不着。”云岩又问为山:....
云岩说:“是的。”为山说:“药山大人相如何?”云岩说:“涅槃后有。”为山问:“什么是涅槃后有?”云岩说:“水洒不着。”云岩又问为山:....
2023-09-24

第三世为山灵祐:“不能叫它净瓶,你叫它什么?”
当时第一座华林,听说百丈禅师传心印给了灵祐,内心就有些不平,便去问师父:“某虽不才,毕竟忝居上首,祐公他如何就能得了为山住持?”
百丈说:“谁若能当著大家的面下得一语,不同凡响,我....
百丈说:“谁若能当著大家的面下得一语,不同凡响,我....
2023-09-24

黄檗希运禅师:“我顶笠虽小,但能囊括大千世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是闽(今福建)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
他额头上隆起高高的一块,像挂著的一颗肉珠。讲话音声爽朗,吐辞圆润。志向冲远,心意澹泊。后来云游天台山,逢一奇僧,黄檗与....
他额头上隆起高高的一块,像挂著的一颗肉珠。讲话音声爽朗,吐辞圆润。志向冲远,心意澹泊。后来云游天台山,逢一奇僧,黄檗与....
2023-09-23

浅读楞严经:“有水的地方,怎么能生火呢?”
第四卷:第一章
这个时候,从一开始一直都没有说话的富楼那,从人群中站了起来。他偏袒着右边肩膀,右膝跪地,双手合掌在胸前,恭恭敬敬地对佛说:“大威大德大能的佛啊,你能够非常巧妙地....
这个时候,从一开始一直都没有说话的富楼那,从人群中站了起来。他偏袒着右边肩膀,右膝跪地,双手合掌在胸前,恭恭敬敬地对佛说:“大威大德大能的佛啊,你能够非常巧妙地....
2023-09-23

第二世南泉普愿:东西两堂的僧人,为一只猫发生了争执
有一天,南泉禅院东西两堂的僧人,为一只猫发生了争执。
南泉禅师见到后,当即把那只猫抓在手中,对僧众说:“你们谁若能说出一句悟道的话,我就不杀它;若说不出得体的话,就不要怪我手下....
南泉禅师见到后,当即把那只猫抓在手中,对僧众说:“你们谁若能说出一句悟道的话,我就不杀它;若说不出得体的话,就不要怪我手下....
2023-09-18

第二世南泉普愿:公元757年,依从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修学佛道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是郑州新郑(今河南)人,俗姓王。公元757年,依从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修学佛道。
他三十岁去嵩山受戒,初先研习相部律,探究律藏蕴奥。然后遍游各处讲经场所,历听《楞伽....
他三十岁去嵩山受戒,初先研习相部律,探究律藏蕴奥。然后遍游各处讲经场所,历听《楞伽....
2023-09-17

浅读楞严经:“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第二卷:第七章
在第一卷的结尾部分,在佛的“七处征心”以及“客尘烦恼”的成功论辩分析下,阿难初步知道了“自己的见性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道理。而且,阿难也已经开始自己动....
在第一卷的结尾部分,在佛的“七处征心”以及“客尘烦恼”的成功论辩分析下,阿难初步知道了“自己的见性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道理。而且,阿难也已经开始自己动....
2023-09-16

第二世百丈怀海:“不由咽喉,闭起嘴巴,快快说来”
一天,百丈禅师上堂,出了一道难题,考验徒弟们参禅的情况如何。
百丈说:“不由咽喉,闭起嘴巴,快快说来。”为山说:“这样我不会说,不妨请和尚先说说看。”百丈见他从容沉稳,锋芒不露,便....
百丈说:“不由咽喉,闭起嘴巴,快快说来。”为山说:“这样我不会说,不妨请和尚先说说看。”百丈见他从容沉稳,锋芒不露,便....
2023-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