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 :殊途同归
....
2023-06-13

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第一是稀有义:第二是离垢义:第三是势力义:第四是庄严义:第五是最胜义:第六是不改义:....
2023-06-13

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
从异时的互存关系来说,种子是因,芽是果,这是异时因果,即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2023-06-13

什么是“四十八单”?
四十八单”....
2023-06-13

“期待”对人生有什么重要?
人是活在“希望”里,靠着“期待”过日子。青年人期待学业完成,父母期待儿女归来,商人期待发迹。人要生活在期待里,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如果到了完全没有期待的时候,所谓“哀莫大于....
2023-06-13

米广弘:听雪敲竹,雅在脱俗
雅在远离红尘、人声稀,雅在听雪人的情绪和心境。在《山窗听雪敲竹》中自述:时听雪洒竹林,雪下得猛,雪扑打在竹子上,纤细的竹子是敲不出大声响的。雪在竹身上擦个边,缺少雪粒、雪絮与竹相向而敲的面,想听雪敲竹,也许会听得雪敲竹,不知道还能不能听出从前山窗听雪敲竹的那份韵味,相比于细雨舔茅草屋脊,与雪敲纸窗不同。是大如棉絮的雪敲在竹叶、竹枝上,与雨打芭蕉迥异”雨打芭蕉是飞溅的,庭院的竹就变成雪竹。....
2023-06-13

什么是“相”与“四相”
依照我们普通人的思想心理来说就是观念”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我相则是我“一种是指人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另一种则是属于精神上的,如一个学问好的、地位比较高的,或是年龄大的人;就常把他人都看作是小孩子,而人相就是对人做区分,把人区别对待,总是在看,却没有一视同仁的眼光,至于众生相“就是所谓社会上的一些人群的范围” 而这个四相是依根的,并且先由眼根而来。....
2023-06-13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的有出息?
一、戳人痛点的话二、言而无信的话三、勾心斗角的话....
2023-06-13

冷静而不冷淡,冷静是避免后悔的灵丹妙药
....
2023-06-13

真正的福田只在一念心中
....
2023-06-13

《智慧人生格言》之子女尽孝
《....
2023-06-13

一日禅:正当的责任
....
2023-06-13

人生如何才能展现举重若轻的本领呢?
举重若轻,这句话是指一个有能量的人,凡是经他承担的事,都能化繁就简、驾轻就熟地完成,丝毫不费力气,就叫“举重若轻”。例如,一个本领高强的厨师,请客时,十桌八桌的饭菜,对他而言,轻....
2023-06-13

谦虚是待人处世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
【提要】....
2023-06-13

不吃肉只吃蛋可以吗?
吃蛋可以吗?....
2023-06-13

寺院里的“都监”、“监院”和“副寺”的职务地位一样吗?
在列职里有都监、监院、副寺,这些职务都一样吗?彼此的地位是否有大小? 列职里的都监、监院、副寺等职务是不一样的。就「都监」、「监院」来说,在一个寺院里,某人的序职是....
2023-06-13

修行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修行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观念错误,不明事理真相,就会产生种种迷惑。 追求财色名我,这就是系缚,而去除系缚就是解脱。 修行就是信念的养成,树立正知见。如理听闻,如理....
2023-06-13

孩子不愿意找工作怎么办?
问题:....
2023-06-13

戒色的核心是什么?
戒色的核心是什么? 我想,个体戒色行为的源头就是被色毒害后立志改变的醒悟。已经有大量的前辈用惨痛的经历和遭遇向我们揭示了邪淫之害,不管处于何种阶段,想要获取幸福人生—....
2023-06-13

一诚长老:人生要学会放下 知道得太多未必是件好事
人来到这世上,要学习的事情很多,学走路,学说话,学知识,学人情世故,学特长,还得学习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年龄越增长,知道的越多。可是,知道的越多,不见得生活得....
2023-06-13

慢一点享受沿途的风景
慢一点,享受沿途的风景。 上学时,数学老师总强调“过程很重要”,这对人生而言同样适用。一味追求结果,不仅索然无味、浅薄贫乏,更可能因急功近利而不择手段。 就算事情做....
2023-06-13

平淡无奇,好风光总在庭前
生活一切依旧,照常。不过这样也好,说明平安无事,安安静静。该做事的做事,该上课的上课,该诵经的诵经…… 这就是平淡无奇,好风光总在庭前。 心常随境,无事搅扰,无人打岔,或许稍....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诞生偈?
诞生偈,指的是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宣一偈,载于《西域记》,共四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此偈后两句诸经有所不同,如《长阿含经》为“要度众生,生....
2023-06-13

学会专注做事,能让你更快乐
用功夫要如猫捕鼠(专注、奋发),如鸡孵卵(专注、无间),如滴水穿石、钻木取火(专注、不停),乃能成就。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认为专注是成就事业必备的一种态度,他把专注比喻成....
2023-06-13

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 ——弘一法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弘一法师在《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中提到:“民国十三年(19....
2023-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