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禅最早的起源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
传说佛陀在灵山会时,大梵天王向释迦牟尼献上一朵金色婆罗花,请佛为众生说法。佛陀只是轻轻拿着这朵婆罗花,静静示众,以身示法,却....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禅宗故事:希迁在石头上坐禅,“以后天下人的口都将被他封住!”

行思和尚迁化后,希迁来到衡岳,栖息于南台寺东的一块大石头上。
南岳怀让的弟子都跑去看,回去向让禅师汇报说:“以前到衡岳来问佛法的轻率后生,在寺东的石头上结庵居住了。”让禅....
2023-06-12
禅宗故事:希迁在石头上坐禅,“以后天下人的口都将被他封住!”

佛陀的智慧:“你还生气吗?”

有位女居士一心向佛,不仅经常供养师父们,到了节假日,也尽量安排自己去寺院禅修。
人的烦恼很多,只不过有的小、有的大。这位居士最大的烦恼,就是爱生气,特别计较一些琐碎的小事,为....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你还生气吗?”

佛陀的智慧: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你需要的是伞不是我

有一位法师在雨中撑伞走过,躲在房檐下的人喊道:“师父,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法师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用我度。”那个人马上冲到雨中说:“这回可以度我了....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你需要的是伞不是我

佛陀的故事:什么是沉默的力量?当他走投无路时,自然会转过头来

有一天,一位外道向佛陀请教:“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佛陀一直沉默着,没有用话语回答。忽然,那外道心开得悟,赞叹道:“世尊真是大慈大悲,以无限的智慧启发我那雾团一样的疑惑,使我....
2023-06-12
佛陀的故事:什么是沉默的力量?当他走投无路时,自然会转过头来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净土?”却得到一句反问:“谁能污染你?”

先讲一个小故事: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在一个地方,有一种捕捉小猴子的妙法。
当地人在椰子壳上挖一个小洞,洞口的大小恰好能让小猴子空着手伸进去,却无法攥成拳头拔出来。然后,他们或....
2023-06-12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净土?”却得到一句反问:“谁能污染你?”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上座“十大弟子”之一,深得佛陀的信任,名字意为鹙鹭子或秋露子。
他出生的时候,因为他的眼睛与舍利鸟的眼睛极为相似,就命名为舍利子,还称为优波底沙,或优波提舍,他....
2023-06-12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舍利弗

佛说禅意:一座寺庙大殿里,年轻女孩看到韦陀神像,莫名害羞起来

在一座大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还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四个字:“三洲感应”。
这个年轻的韦陀,他的职能是护法,镇卫所在的寺庙。弥勒菩萨以....
2023-06-12
佛说禅意:一座寺庙大殿里,年轻女孩看到韦陀神像,莫名害羞起来

经典怀旧:连环画《在朝鲜东战场》,1953年出版,50页英雄系列

(本书新美术出版社1953年1月第1版)....
2023-06-12
经典怀旧:连环画《在朝鲜东战场》,1953年出版,50页英雄系列

弥勒佛故事:“咣当”,佛像侧面的一扇小门打开,契此钻了出来

静,极度的宁静。
虽然当时的弥勒还是小契此,但他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寂静,不仅仅外面世界的喧哗停止了,连内心的骚动也完全平息了下来。然而,这种静,不是死寂,不是呆滞,不是冷凝,而....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咣当”,佛像侧面的一扇小门打开,契此钻了出来

佛对财富的态度: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

佛对财富的态度是“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
它并不反对财富本身,它反对的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以及不正确地使用财富,和执著于财富而伤害自己,这三种误区。对于干净的、用于....
2023-06-12
佛对财富的态度: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

五祖半夜传法给慧能,然后让他三更就快快离开,这是为什么?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即须速去!”
五祖弘忍见到慧能的偈子,立即看出了慧能的认识远在众人之上。但弘忍恐怕慧能被人害,所以说他的偈子“此亦未得了”....
2023-06-12
五祖半夜传法给慧能,然后让他三更就快快离开,这是为什么?

佛说禅意:佛陀说世上有四种马

有一个马喻,佛陀说世上有四种马:
第一种是良马,当它看到主人扬起鞭子的影子时,它就勇敢地向前奔跑;第二种好马,当主人鞭打它的马尾,它就知道主人的意思了,迅速勇敢地向前奔跑;第三种....
2023-06-12
佛说禅意:佛陀说世上有四种马

禅宗故事:在怀海禅师那里住了将近二十年,惟俨说“俗气也未除”

先参百丈怀海禅师,后来辗转到了药山惟俨的门下,百丈上堂开示的时候说什么言句“昙晟答道。经常说’我有一句子”惟俨说。昙晟在惟俨旁边侍立的时候”药山说?还说什么法。昙晟答道”就用拄杖立即驱散,然后又唤大众。药山曰:何不早说“今日因你认得海师兄了?药山问:听说你会耍狮子,昙晟问”昙晟说,药山惟俨肯定了他。昙晟后来住云岩山”云岩昙晟禅师“昙晟示众道?随你问他什么:没有讲不出的“昙晟答“....
2023-06-12
禅宗故事:在怀海禅师那里住了将近二十年,惟俨说“俗气也未除”

佛陀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浓缩为一个字,是“照”

每个生命的如来藏里,端坐的都是佛。
现在有学佛和拜佛两种人:学佛的人是为了求得真正的解.脱,而自我求证;拜佛的人大多是为了某种依止,或求得现世的回报。事实上,有思想的人去学....
2023-06-12
佛陀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浓缩为一个字,是“照”

六祖慧能说:“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

佛与凡夫的区别不在于修行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佛比凡夫更聪明,而是在于佛证悟了般若。
一念修即是佛,一念不修即是凡夫,若能“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那么人人都可成佛。仅....
2023-06-12
六祖慧能说:“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

禅宗的南北分化:神秀与北宗禅,慧能与南宗禅

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就分化为南北两支,即南宗顿悟法门和北宗渐修法门。
两者对禅法的认识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虽然两支之间有过冲突和斗争,但禅宗的势力能遍及全国,离不....
2023-06-12
禅宗的南北分化:神秀与北宗禅,慧能与南宗禅

佛陀的智慧:“戒定慧”与“贪嗔痴”

“戒定慧”三学,是三种基本学业,由戒入定,由定生慧,修行者按照这个顺序,消除从身体到心理的一切妄行和妄念。
换句话说,一切修行都是修心,无论是戒还是定,都是对自性的一种认识。三....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戒定慧”与“贪嗔痴”

佛陀的智慧:人生的意义,就在点滴之间

丛林寺院的万一法师,每逢诵戒传戒的特定宗教节日,总会从秘匣中取出一幅装裱精致、古香古色的书法小卷来,非常庄重地悬挂在禅房里。
可是,这幅书法小卷上仅仅只有一个字:“露”。....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人生的意义,就在点滴之间

佛陀的智慧:你有什么与众不同?饿了就吃,累了就睡

一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慧海师父答道:“有。”那人追问:“是什么?”慧海禅师说:“我饿了就吃,累了就睡。”那人不解:“这有什么不同?每个人不都是这样....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你有什么与众不同?饿了就吃,累了就睡

五祖弘忍大师看过神秀的偈子之后,为什么说他“只是到了门前”?

五祖忽然有一天把门人都叫来,对大家说:
“我想告诉你们,对我们活在世上的人来说,生死是件大事。你们每天供养三宝,只为了求福报,要是你们的自性迷失了,又有什么福报可求呢?”于是,五....
2023-06-12
五祖弘忍大师看过神秀的偈子之后,为什么说他“只是到了门前”?

慧能大师反复强调“无念”的道理,什么是“一心无念”?

慧能大师反复强调“无念”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无念”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无念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什么都不执著。见一切法,却不执著于一切法,就是无念。慧能大师说:“....
2023-06-12
慧能大师反复强调“无念”的道理,什么是“一心无念”?

佛陀的智慧:发现美是一种乐趣,珍惜美是一种情趣

佛说禅语一:
小沙弥跟随法师到山涧去采药,在师徒二人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法师从兜里掏出一粒非常圆滑、非常亮丽的鹅卵石。小沙弥非常羡慕地说:“师傅的眼力真好,您在哪里捡的呢?又....
2023-06-12
佛陀的智慧:发现美是一种乐趣,珍惜美是一种情趣

故事:佛陀对道场菩提树神讲述,往昔的誓愿因缘(下)

(接上篇)这时流水又想:这些鱼为什么又随我而行呢?这些鱼一定是腹中饥饿,想从我这里索要食物,我现在就给他们。
于是,流水对他儿子说:“你牵一头力气最大的象,赶快回到家中,禀告老父长....
2023-06-12
故事:佛陀对道场菩提树神讲述,往昔的誓愿因缘(下)

佛陀传递的智慧:先把自己当朋友,别人才可能把你当朋友

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庵,每天只在中午上山采摘野果充饥,以清水滋润咽喉。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修道的惟....
2023-06-12
佛陀传递的智慧:先把自己当朋友,别人才可能把你当朋友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