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什么是佛?宣鉴禅师回答“佛就是西天的老和尚”

德山宣鉴除了“德山棒”以外,他的“呵佛骂祖”也使他名声大振。禅宗典籍上,有关他喝斥诸佛、辱骂祖师的记录很多。
他回答:“佛就是西天的老和尚。”接着他又宣称:“我这里佛也....
2023-06-12
禅宗故事:什么是佛?宣鉴禅师回答“佛就是西天的老和尚”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目犍连是孝子,前世是个渔夫

目犍连是一位孝子,由于他有天眼通,能够知道众生的罪业果报,有一天,他想起自己死去的母亲,他便运用神通看见自己的亡母,在饿鬼道中承受苦难。
目犍连见此情景,不禁痛苦万分!他立刻用....
2023-06-12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目犍连是孝子,前世是个渔夫

马祖道一教导弟子,随机应变,采用的传统之外的六种方法

从道信、弘忍到慧能,禅宗一直采用公开说法与个别教诲相结合的方式传法,然而无论是说法还是适机引导,都是正面的。
马祖道一在正面说法之外,大量采取暗示、隐喻、反诘、动作甚至....
2023-06-12
马祖道一教导弟子,随机应变,采用的传统之外的六种方法

弥勒佛故事:小契此推辞不愿娶亲,“反正我不喜欢女人”

当弥勒还是小契此的时候,一天晚饭时候,父亲张重天想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小弟弟问契此:“哥哥,你怎么一直不吭声?难道你不愿意娶姐姐当媳妇吗?”小弟弟说出了爹娘的担....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小契此推辞不愿娶亲,“反正我不喜欢女人”

禅宗故事:永嘉玄觉,六祖慧能高足,为什么被称为“一宿觉”?

慧能名下,神会、怀让、行思都曾为一代宗师,立宗传法,使得慧能所创的中国禅宗能源远流长,发展壮大。
除此“三大士”外,慧能还有不少高足,在禅宗史籍中都传有“佳话”,例如永嘉玄觉....
2023-06-12
禅宗故事:永嘉玄觉,六祖慧能高足,为什么被称为“一宿觉”?

禅宗故事:庞蕴居士将要入灭时,对女儿说“出去看看太阳的早晚”

庞蕴居士,衡州衡阳县人,字道玄。他本出生儒家,从小就立志求真谛。
唐贞元初参谒石头希迁禅师,问:“不与万法作伴的是什么人?”石头禅师用手把嘴掩起来,庞居士见此,有所醒悟。后来他....
2023-06-12
禅宗故事:庞蕴居士将要入灭时,对女儿说“出去看看太阳的早晚”

禅宗故事:僧问“灵山会上,迦叶闻的是什么道理?”慧棱举杖便打

长庆慧棱禅师,杭州海盐人,俗姓孙。自幼禀性淳澹,十三岁于苏州通玄寺出家,后受具足戒,历参禅肆,均未得悟。
公元879年,入闽中参谒西院灵云禅师,仍有疑滞,于是又去参见雪峰。初见雪峰时....
2023-06-12
禅宗故事:僧问“灵山会上,迦叶闻的是什么道理?”慧棱举杖便打

禅宗故事:德山宣鉴,担着《金刚般若经》经文出走的禅师

德山宣鉴禅师,出自龙潭崇信门下,俗姓周,今四川人。
他出家后受具足戒,精究律藏,贯通旨趣,特别熟知《金刚般若经》,所以有“周金刚”的称号。他曾经对同学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
2023-06-12
禅宗故事:德山宣鉴,担着《金刚般若经》经文出走的禅师

弥勒佛故事:闲旷禅师一笑,“一个泥塑的菩萨,自然是要摔坏的”

三百年前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大同二年,也就是公元536年,创建了崇福院。
公元848年,当闲旷禅师云游来到奉化时,崇福院已成断壁残垣,一片狼藉,他不禁伤感嘘叹,悲愿萌生,放下钵盂,挂起行囊,....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闲旷禅师一笑,“一个泥塑的菩萨,自然是要摔坏的”

弥勒佛故事:明明不知师父说了什么,但又感觉到了什么

当弥勒还是小契此的时候,闲旷禅师亲自为他剃度,待落发完毕,禅师似笑非笑地说偈道:
今日僧伽,明日佛陀。梦幻水月,因缘和合。契此懵懂,不知师父所云,然而,他仿佛又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了....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明明不知师父说了什么,但又感觉到了什么

怀海禅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必须与大伙共同劳作”

怀海的《百丈清规》里,有一条重要的制度,即“普请法”,就是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制度。
规定无论上下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自足。据《五灯会元》卷三记载,怀海每....
2023-06-12
怀海禅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必须与大伙共同劳作”

禅宗故事:什么是心?慧海禅师答“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大珠慧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俗姓朱,生卒年不详。
他在越州大云寺从智和尚,后到江西参拜马祖道一。马祖问他:“从哪里来?”慧海答:“从越州来。”马祖问:“到这里来干什么?”....
2023-06-12
禅宗故事:什么是心?慧海禅师答“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宗故事:希迁和尚在僻静处禅定思维,首座说“迷悟不知”

希迁,号“石头和尚”,俗姓陈,今广东省高要县人。他性格沉毅果断,自信力很强。
在家时,他反对乡邑迷信神祠、定期杀牛洒酒的祭祀,每逢祭祀期,就前往毁祠夺牛,态度非常坚决。慧能曹溪....
2023-06-12
禅宗故事:希迁和尚在僻静处禅定思维,首座说“迷悟不知”

禅宗故事:智藏八岁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公元814年示寂

西堂智藏,俗姓廖,今江西宁都人,是马祖门下的著名弟子,与百丈怀海、南泉普愿并称为马祖门下的“三大士”。
智藏八岁就从师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一次一个会看相的人,看了其外貌....
2023-06-12
禅宗故事:智藏八岁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公元814年示寂

禅宗故事:李翱问什么是道?惟俨用手向上一拍,向下一指“懂么”

据说,太守李翱仰慕药山惟俨的名声,特意入山拜访,惟俨在一棵松树下手执经卷,睬也不睬他。
李翱很生气,说:“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就准备走。惟俨问:“何必贵耳贱目呢?”李翱听惟....
2023-06-12
禅宗故事:李翱问什么是道?惟俨用手向上一拍,向下一指“懂么”

禅宗故事:天然禅师进京赴考,途中梦见白光满室,“这是祥兆”

丹霞天然禅师,郑州人,也是石头希迁禅师的弟子。他本学习儒家经典,准备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就在他进京赴考途中,有一天投宿忽然梦见白光满室。有个会解梦的人告诉他:“这是解空....
2023-06-12
禅宗故事:天然禅师进京赴考,途中梦见白光满室,“这是祥兆”

怎么区分文殊普贤铜佛像

文殊菩萨平时手持青莲花利剑法器。文殊将军像左手持青莲花,花上着扇装,右手持金刚宝剑。文殊菩萨手中的智慧宝剑斩断心中的烦恼,左手的佛箱代表智慧无穷。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头....
2023-06-12
怎么区分文殊普贤铜佛像

佛陀传递的智慧:如何才是做好的自己?尽心,然后放下

深解《金刚经》,做归做,精进归精进,不执着归不执着,这就是“做而无做,无做而做”。
也就是说,什么都不在心里留下痕迹,不要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尽心地做,做完就放下,安住在每一个当下。....
2023-06-12
佛陀传递的智慧:如何才是做好的自己?尽心,然后放下

禅宗故事:仰山禅师种了一些萝卜,沩山说“你这个夏天没有虚度”

沩山灵祐禅师,在沩山这块荒山野地,垦荒开田,修寺筑院,徒众盈聚,多达一千五百人,人才济济。
其中最为突出者,是仰山慧寂。灵祐与慧寂,父唱子和,最先兴起了“五家禅”之一的“沩仰宗”....
2023-06-12
禅宗故事:仰山禅师种了一些萝卜,沩山说“你这个夏天没有虚度”

弥勒佛故事:初来乍到,不具备进禅堂修行的资格,“砍柴去吧!”

当时,正处在唐朝末年,烽火连天,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只好祈求佛菩萨保佑,所以各地的寺庙异常繁荣起来。
天华寺傍山面海,紧临着一个古老的渡口,门前一条宽阔的驿道,物流贸易畅通,....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初来乍到,不具备进禅堂修行的资格,“砍柴去吧!”

禅宗故事:德山宣鉴禅师的机锋相当辛辣,有“德山棒”的说法

德山宣鉴禅师的机锋相当辛辣,禅宗史上著名的“棒喝”的使用,就与他有很大的关系。据说“棒”就始于德山宣鉴,故有“德山棒”的说法。
宣鉴每来到禅堂,必定要携带一根棍子,并对众....
2023-06-12
禅宗故事:德山宣鉴禅师的机锋相当辛辣,有“德山棒”的说法

佛陀传递的智慧:布施的三种错误

这篇文章说一说布施的三种错误。
布施的第一种错误,是认为“我在布施,你们在接受我的布施”。这是一种我执,有我执地布施是错误的,布施的目的就是破除我执,达到无我地奉献。比如,....
2023-06-12
佛陀传递的智慧:布施的三种错误

禅宗故事:“谁知我的正法眼藏,让这瞎驴灭掉”,义玄端坐而化

临济义玄禅师,山东曹州人,俗姓邢。他少年出家,在黄檗希运那里住了很久。
黄檗会下有一首座,知道他是法器,请他向希运问问什么是佛法大意。义玄听了他的话,果然开口发问,但三问三度....
2023-06-12
禅宗故事:“谁知我的正法眼藏,让这瞎驴灭掉”,义玄端坐而化

禅宗故事:“树上的事我不问”,智闲禅师哈哈大笑

香严智闲,是青州人,因为厌世所以辞别亲友,四处去访佛寻道。
他先是在百丈门下参学,尽管他聪慧超人,但却仍是无缘觉悟。后来百丈寂灭,他又转依于沩山。沩山灵祐对他说:“我听说你在....
2023-06-12
禅宗故事:“树上的事我不问”,智闲禅师哈哈大笑

弥勒佛故事:先往舍利弗的钵里撒一把沙子,又打了罗睺罗几拳

弥勒跟随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之后,他所率领的十五人,听闻佛陀说法,都证到了阿罗汉,只有他,一无所获,仅仅是发心而已。
那些证果的弟子,是为圣僧,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相反,像弥勒这样尚....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先往舍利弗的钵里撒一把沙子,又打了罗睺罗几拳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