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惟俨大师说“你们不明白我的意思”,安然而逝
惟俨,俗姓韩,十七岁就出家,并受具足戒。后闻石头和尚之名,便投礼希迁门下。
有一天,他静坐着,石头见后问道:“你做什么?”惟俨答:“什么都不做。”石头问:“闲坐吗?”惟俨答:“如果闲坐,....
有一天,他静坐着,石头见后问道:“你做什么?”惟俨答:“什么都不做。”石头问:“闲坐吗?”惟俨答:“如果闲坐,....
2023-06-12

禅宗对生死的看法:性无生灭,生死与涅槃只是人生的两种境界
五祖弘忍大师曾经开示众弟子说:“生死事大”,生死的问题确实是一件大事。
众生在六道之中,按照自己的身、口、意所造作的业,承受着永无间断的果报。众生在世间要受到各种各样的....
众生在六道之中,按照自己的身、口、意所造作的业,承受着永无间断的果报。众生在世间要受到各种各样的....
2023-06-12

六祖慧能说:遇到彼此没有默契的人,双手合十,劝他行善就可以了
慧能大师于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圆寂,七月八日,慧能大师把门人叫到跟前和他们告别。
慧能说:“你们走上前来,我到八月间要离开世间了,你们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就尽快问,我为你们解除疑....
慧能说:“你们走上前来,我到八月间要离开世间了,你们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就尽快问,我为你们解除疑....
2023-06-12

禅宗的主要宗旨之一:无念为宗
“念”就是思考,“无念”即不去刻意地思考。从现象上起念,见到的都是假相,就会产生尘劳之心,生起喜、怒、哀、乐等种种妄念。
“无念”一词,并不是《坛经》的原创,在以前的很多经....
“无念”一词,并不是《坛经》的原创,在以前的很多经....
2023-06-12

佛陀涅槃后的公元1世纪,分四个阶段,形成了大乘教团
在公元1世纪左右,僧团中流行对佛塔的崇拜,这形成了菩萨众,也就是大乘最初的教团。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进行修持,形成....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进行修持,形成....
2023-06-12

作明佛母:掌管权威与怀爱
作明佛母,是著名的威德怀爱本尊和财宝本尊。
许多续部记载,作明佛母的本体是一切诸佛之母,外在化现为度母,以怀事业利益众生,加持力非常大并且迅速。她也被认为是二十一度母之红....
许多续部记载,作明佛母的本体是一切诸佛之母,外在化现为度母,以怀事业利益众生,加持力非常大并且迅速。她也被认为是二十一度母之红....
2023-06-12

六祖慧能讲“三身佛”: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善知识,总须自体,与授无相戒。一时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三身佛,于白色身服依清净法身彿,于自色身,皈俄千百仁化身佛,于自色身服依当来圆满报身铺。”
六祖慧能讲:既然抓住了自....
六祖慧能讲:既然抓住了自....
2023-06-12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大迦叶(下)
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
皈依佛门之前,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着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风餐露宿。严格的头陀行者其至不....
皈依佛门之前,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着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风餐露宿。严格的头陀行者其至不....
2023-06-12

六祖慧能讲“一相三昧”:杂念就是个念头,就像灰尘一样
所谓“一相三昧”,就是指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着相,远离一切相。
一切好与坏、得与失、成与败等外相,都是虚假的,如果把它们执著为真,就会带来种种烦恼。众生在世上受到种种烦恼和....
一切好与坏、得与失、成与败等外相,都是虚假的,如果把它们执著为真,就会带来种种烦恼。众生在世上受到种种烦恼和....
2023-06-12

禅宗的主要宗旨之三:无住为本
佛的各家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理解“无念”、“无相”、“无住”的观念,而在慧能大师这里,“无念”、“无相”、“无住”也都有了新的含义。
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指....
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指....
2023-06-12

药师佛的净土:琉璃
药师佛,就是药师琉璃光佛的俗称。
在佛经中记载,当年在古印度有一座广严城,城里有一颗覆盖面积极广的参天大树,叫乐音树。正是在这棵树下,释迦佛接受文殊菩萨的请求,开示药师佛修....
在佛经中记载,当年在古印度有一座广严城,城里有一颗覆盖面积极广的参天大树,叫乐音树。正是在这棵树下,释迦佛接受文殊菩萨的请求,开示药师佛修....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是从哪里抱来的这个神仙娃娃?
佛经中明明记载,弥勒菩萨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降生娑婆世界。弥勒果真能提前临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弥勒菩萨的本愿……
那时,繁荣的盛世大唐已渐渐步入了血色黄....
那时,繁荣的盛世大唐已渐渐步入了血色黄....
2023-06-12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神会是慧能大师的得意弟子,在南宗禅和北宗禅的激烈竞争中,神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作用。
神会从南阳千里迢迢来到曹溪山,一见到慧能大师,两人就上演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机锋公案....
神会从南阳千里迢迢来到曹溪山,一见到慧能大师,两人就上演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机锋公案....
2023-06-12

六祖慧能说,20年后会出现一个“不惜身命,竖立宗旨”的人
慧能大师预言说,在他灭度20多年之后,会流行很多邪曲的见解,混淆南宗顿教的宗旨,那时会出现一个“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的人,这个人就是神会。
神会是襄阳人,童年时学习儒....
神会是襄阳人,童年时学习儒....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我长大了也要做佛,就做释迦牟尼这样的佛”
当弥勒还是契此的时候,那天早饭后,母亲窦氏梳洗打扮了一番,刚要出门,就被契此发现了,他非要跟着去不可。
窦氏不忍拒绝儿子,就带着他一同过江,前往了岳林寺。他们娘俩进得山门,首先....
窦氏不忍拒绝儿子,就带着他一同过江,前往了岳林寺。他们娘俩进得山门,首先....
2023-06-12

从《楞伽经》到《金刚经》的演变,反映了禅宗根本宗旨的演变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来到东土,所持的经典是《楞伽经》,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所奉持的也是《楞伽经》,一直到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时,才改用《金刚经》。
从《楞伽经》到《金刚经》....
从《楞伽经》到《金刚经》....
2023-06-12

拜财神的本意:学会“舍”
拜财神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财神的精神,把自己也修成众生心目中的财神,然后利益众生,这才是正确的修财神法理念。
可是在拜财神的人里,却没有一个是想学财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
可是在拜财神的人里,却没有一个是想学财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为什么不吃肉?佛陀当然知道,“我给你们仔细说来”
有一年,释迦牟尼佛游化到摩伽提国,住在寂灭道场弥加女村自在天祠精舍。
那天,佛陀正与弟子们在森林中经行,还有五百名前来请教的梵志,亦跟随在佛陀身边。这时,从森林外面走进来一....
那天,佛陀正与弟子们在森林中经行,还有五百名前来请教的梵志,亦跟随在佛陀身边。这时,从森林外面走进来一....
2023-06-12

法海问:“顿教法门已经传授多少代?”慧能答:“我是第四十代”
八月三日,慧能吃过饭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坐下,我今天要和你们告别。”
法海问:“这个顿教法门已经传授了多少代了?”慧能大师回答说:“最初是七位佛相传授,释迦牟尼佛是第七位,然后....
法海问:“这个顿教法门已经传授了多少代了?”慧能大师回答说:“最初是七位佛相传授,释迦牟尼佛是第七位,然后....
2023-06-12

六祖慧能讲“一行三昧”:迷失了就是愚痴,觉悟了就是智慧
慧能大师说法的时候,说:“各位,禅宗最高的智慧,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备,只不过因为心灵迷失了,自己无法觉悟,就需要已经觉悟的人引导。”
也就是说,愚痴的人和智慧的人,本性上本来并没....
也就是说,愚痴的人和智慧的人,本性上本来并没....
2023-06-12

六祖慧能讲“禅定”,五个阶次,九种境界
此法门中坐禅原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
六祖慧能说:“我们的法门中所说的坐禅,不必拘泥于精神上的追求,不必刻意追求清净的境地,也不让坐禅者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禅定不一....
六祖慧能说:“我们的法门中所说的坐禅,不必拘泥于精神上的追求,不必刻意追求清净的境地,也不让坐禅者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禅定不一....
2023-06-12

五祖传位慧能成为第六代祖师,慧能的偈子比神秀的高在哪里?
五祖说神秀的偈子,见解只是到了门前,还没有真正入门。于是让神秀回去,想一两天,再作一首偈来。
可是神秀回去想了几天,也没有想出新的偈子来。这时,有一个小童子经过碓房,吟诵着神....
可是神秀回去想了几天,也没有想出新的偈子来。这时,有一个小童子经过碓房,吟诵着神....
2023-06-12

佛陀觉悟之后,与五比丘开始僧伽生活,晚年发生了几件不幸的事
佛陀觉悟之后,与五比丘共住,开始僧伽的生活,法味同尝,财味共享。
不久,随佛出家的弟子,已有100多人,佛陀嘱咐他们去分头教化:“世间多有贤善能受教诫者……诸比丘受教,分部而去。”很....
不久,随佛出家的弟子,已有100多人,佛陀嘱咐他们去分头教化:“世间多有贤善能受教诫者……诸比丘受教,分部而去。”很....
2023-06-12

禅宗故事:“四料拣”与“四照用”
“四料拣”与“四照用”,是义玄创立的临济宗的一项重要门庭施设。
义玄有一天示众,说了这么一段话:“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当时,众人....
义玄有一天示众,说了这么一段话:“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当时,众人....
2023-06-12

六祖慧能第一次见五祖弘忍,虽然受了责骂,却也看出里面的机锋
慧能听人读《金刚经》而顿然开悟,为了继续深入了解佛法,慧能辞别老母亲,来到蕲州黄梅的冯墓山,拜见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问慧能:“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来这里礼拜我?你到我这里来,....
弘忍大师问慧能:“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来这里礼拜我?你到我这里来,....
2023-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