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故事:是从哪里抱来的这个神仙娃娃?

佛经中明明记载,弥勒菩萨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降生娑婆世界。弥勒果真能提前临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弥勒菩萨的本愿……
那时,繁荣的盛世大唐已渐渐步入了血色黄....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是从哪里抱来的这个神仙娃娃?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神会是慧能大师的得意弟子,在南宗禅和北宗禅的激烈竞争中,神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作用。
神会从南阳千里迢迢来到曹溪山,一见到慧能大师,两人就上演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机锋公案....
2023-06-12
关于禅宗的机锋,问与答有逻辑吗?有

六祖慧能说,20年后会出现一个“不惜身命,竖立宗旨”的人

慧能大师预言说,在他灭度20多年之后,会流行很多邪曲的见解,混淆南宗顿教的宗旨,那时会出现一个“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的人,这个人就是神会。
神会是襄阳人,童年时学习儒....
2023-06-12
六祖慧能说,20年后会出现一个“不惜身命,竖立宗旨”的人

弥勒佛故事:“我长大了也要做佛,就做释迦牟尼这样的佛”

当弥勒还是契此的时候,那天早饭后,母亲窦氏梳洗打扮了一番,刚要出门,就被契此发现了,他非要跟着去不可。
窦氏不忍拒绝儿子,就带着他一同过江,前往了岳林寺。他们娘俩进得山门,首先....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我长大了也要做佛,就做释迦牟尼这样的佛”

从《楞伽经》到《金刚经》的演变,反映了禅宗根本宗旨的演变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来到东土,所持的经典是《楞伽经》,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所奉持的也是《楞伽经》,一直到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时,才改用《金刚经》。
从《楞伽经》到《金刚经》....
2023-06-12
从《楞伽经》到《金刚经》的演变,反映了禅宗根本宗旨的演变

拜财神的本意:学会“舍”

拜财神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财神的精神,把自己也修成众生心目中的财神,然后利益众生,这才是正确的修财神法理念。
可是在拜财神的人里,却没有一个是想学财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
2023-06-12
拜财神的本意:学会“舍”

弥勒佛故事:为什么不吃肉?佛陀当然知道,“我给你们仔细说来”

有一年,释迦牟尼佛游化到摩伽提国,住在寂灭道场弥加女村自在天祠精舍。
那天,佛陀正与弟子们在森林中经行,还有五百名前来请教的梵志,亦跟随在佛陀身边。这时,从森林外面走进来一....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为什么不吃肉?佛陀当然知道,“我给你们仔细说来”

法海问:“顿教法门已经传授多少代?”慧能答:“我是第四十代”

八月三日,慧能吃过饭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坐下,我今天要和你们告别。”
法海问:“这个顿教法门已经传授了多少代了?”慧能大师回答说:“最初是七位佛相传授,释迦牟尼佛是第七位,然后....
2023-06-12
法海问:“顿教法门已经传授多少代?”慧能答:“我是第四十代”

六祖慧能讲“一行三昧”:迷失了就是愚痴,觉悟了就是智慧

慧能大师说法的时候,说:“各位,禅宗最高的智慧,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备,只不过因为心灵迷失了,自己无法觉悟,就需要已经觉悟的人引导。”
也就是说,愚痴的人和智慧的人,本性上本来并没....
2023-06-12
六祖慧能讲“一行三昧”:迷失了就是愚痴,觉悟了就是智慧

六祖慧能讲“禅定”,五个阶次,九种境界

此法门中坐禅原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
六祖慧能说:“我们的法门中所说的坐禅,不必拘泥于精神上的追求,不必刻意追求清净的境地,也不让坐禅者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禅定不一....
2023-06-12
六祖慧能讲“禅定”,五个阶次,九种境界

五祖传位慧能成为第六代祖师,慧能的偈子比神秀的高在哪里?

五祖说神秀的偈子,见解只是到了门前,还没有真正入门。于是让神秀回去,想一两天,再作一首偈来。
可是神秀回去想了几天,也没有想出新的偈子来。这时,有一个小童子经过碓房,吟诵着神....
2023-06-12
五祖传位慧能成为第六代祖师,慧能的偈子比神秀的高在哪里?

佛陀觉悟之后,与五比丘开始僧伽生活,晚年发生了几件不幸的事

佛陀觉悟之后,与五比丘共住,开始僧伽的生活,法味同尝,财味共享。
不久,随佛出家的弟子,已有100多人,佛陀嘱咐他们去分头教化:“世间多有贤善能受教诫者……诸比丘受教,分部而去。”很....
2023-06-12
佛陀觉悟之后,与五比丘开始僧伽生活,晚年发生了几件不幸的事

禅宗故事:“四料拣”与“四照用”

“四料拣”与“四照用”,是义玄创立的临济宗的一项重要门庭施设。
义玄有一天示众,说了这么一段话:“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当时,众人....
2023-06-12
禅宗故事:“四料拣”与“四照用”

六祖慧能第一次见五祖弘忍,虽然受了责骂,却也看出里面的机锋

慧能听人读《金刚经》而顿然开悟,为了继续深入了解佛法,慧能辞别老母亲,来到蕲州黄梅的冯墓山,拜见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问慧能:“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来这里礼拜我?你到我这里来,....
2023-06-12
六祖慧能第一次见五祖弘忍,虽然受了责骂,却也看出里面的机锋

佛陀用“火宅与车”的比喻,来说明“法因人置”的道理

和所有事物一样,万有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只能根据人的不同根基而设置。
有些法是为上智者说的,有些法是为普通人说的。小乘的修行者学法,是为了求得自己的解脱;大乘修行者....
2023-06-12
佛陀用“火宅与车”的比喻,来说明“法因人置”的道理

禅宗故事:宗密,神会第四代法嗣,六十二岁圆寂

神会传法的弟子,约有30人左右,比较知名的有法如。法如传唯忠,唯忠传道圆。....
2023-06-12
禅宗故事:宗密,神会第四代法嗣,六十二岁圆寂

故事:佛陀对道场菩提树神讲述,往昔的誓愿因缘(上)

佛陀对道场菩提树神说:“善女天,我现在为你讲说往昔过去世的誓愿因缘。”
过去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的时候,那时有佛出现于世,名叫宝胜如来。这位佛人大涅槃后,正法灭了之后,在像....
2023-06-12
故事:佛陀对道场菩提树神讲述,往昔的誓愿因缘(上)

“三玄三要”,是临济宗接引参学弟子的又一重要手段

“三玄三要”,是临济宗接引参学弟子的又一重要手段。
义玄曾经说过:“大凡演唱宗乘,一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用。”第一是“体中玄”,指使用一般的语句,正面言说,显示....
2023-06-12
“三玄三要”,是临济宗接引参学弟子的又一重要手段

禅宗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是走向没落的一个标志

禅宗的主要特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重点强调“传佛心印”“以心传心”的特质,认为心法只能以心相传,所以不需要借助文字。文字容易使人停于佛法的....
2023-06-12
禅宗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是走向没落的一个标志

弥勒佛故事:“你怎么在大殿里撒尿?这是供佛的地方!”

当弥勒还是契此的时候,一次跟随母亲到岳林寺拜佛之后,不晓得什么原因,他总是隔江相望的岳林寺,似乎那里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2023-06-12
弥勒佛故事:“你怎么在大殿里撒尿?这是供佛的地方!”

慧能大师与佛结缘,让《坛经》成了通俗化的《金刚经》

慧能大师的父亲本来是河南范阳人,曾经做过官,后来被流放到岭南,成了新州的老百姓。
慧能大师年纪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然后搬家到南海去住,日子过得艰....
2023-06-12
慧能大师与佛结缘,让《坛经》成了通俗化的《金刚经》

禅宗故事:道悟禅师将一个枕头掷到地上,然后就入寂了

道悟禅师,俗姓张,今浙江金华东阳人,一生下来便有超凡的气质和神韵。他自幼即有出尘之志,不乐俗礼,行动言语迥异于常人。十四岁时,道悟恳求父母许其出家,父母由于疼爱他,不允,他便减食....
2023-06-12
禅宗故事:道悟禅师将一个枕头掷到地上,然后就入寂了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伽旃延,教老妇人“卖贫”而转生忉利天

伽旃延,意思是“扇绳”,这个姓是婆罗门贵族著名的十姓之一,极其尊贵。
据《法华文句经》讲,伽旃延刚生下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这个孩子成了母亲的累赘,使得其母不能再嫁,“如扇系绳....
2023-06-12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伽旃延,教老妇人“卖贫”而转生忉利天

禅宗故事:“主看宾”,禅师掌握禅理,而参禅者不懂装懂

“四宾主”,是临济宗采用的另一种门庭施设,也是由义玄创立的。
“宾”,指参禅者或不懂禅理者,“主”,指禅师或懂得禅理者。“四宾主”的设立,意在考察宾主问答中是否真正掌握禅理....
2023-06-12
禅宗故事:“主看宾”,禅师掌握禅理,而参禅者不懂装懂

慧能大师讲《坛经》时,用一个“静心仪式”作为开场

《坛经》的开场,是一个净心仪式:
能大师言:“善知识: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大师不语,自身净心,良久乃言。意思就是,慧能大师说:“各位,先使心安静下来,只想着脱离世俗到达彼岸的....
2023-06-12
慧能大师讲《坛经》时,用一个“静心仪式”作为开场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