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知识:什么是露地白牛?
禅宗用“露地白牛”一词来比喻证悟究竟,体达清净自在的悟境。门外的空地即为“露地”用来比喻平安无事的场所,根据《法华经。....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正宗?
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正派。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学派为正宗。宗,指禅宗。禅宗自称“宗门”宗下”称其他佛教流派为,教“《云峰悦禅师语录序》”不受然灯记别。自提三印正宗:宋代陈师道《清岩化禅师疏》“绍云门之正宗,入慧林之半座。....
2023-06-13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进?
职业不分贵贱,只要工作愉快就好。但是有人觉得如果太容易知足,会不求上进,变成只要保住工作饭碗,就不用和人比较成就,随便混过一生就算了。 其实,人一方面要知足常乐,另一方面,还....
2023-06-13

什么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用以勉励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语本《景德传灯录....
2023-06-13

什么是心领神会?
心领神会“原作”出于禅语”就是不必明言,心中已完全明白、彻底领会,禅宗反对执著语言文字,主张内心的证明。所谓,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假文字而,心融神会”这就是禅宗参悟的关键。《续灯录》卷九“入室扣请”心融神会。....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味同嚼蜡?
了无情趣。《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是说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
2023-06-13

为何愈忙愈空虚?
现代人生活忙碌,但是有时候却会感觉到,每天除了忙忙碌碌地上班、下班之外,生活好像没有什么重心,内心常觉得空洞无聊,即使是看电影、唱KTV,仍然没有办法弥补内心的空虚。 当人....
2023-06-13

佛学感悟:快不一定就好!
现代人常常要面对各种压力。很多人认为压力是来自于社会环境,来自本身所背负的责任,或者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其实,多半是因为放不下自己,强求自己要符合别人的想法,而....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羚羊挂角?
《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说: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又如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谓?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心病难医?
“心病”就是妄想烦恼之类。“心病难医”出于禅语,见《景德传灯录》卷二九:“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 佛家认为,“四百四病”(一切众病)皆以“心病”为主。正如《翻....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隔靴搔痒?
指不透彻,不贴切,抓不住要点,无济于事。语本于《五灯会元》卷八,指问:圆明湛寂非师意“学人因底却无明,(契稳)师曰?辨得也未”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2023-06-13

佛学感悟:如来如去!
佛教常说: 譬如你昨天买股票”股票上涨?一夜之间使你变成富翁,明天股票下跌,又使你一夜之间变成穷人,钱究竟来了没有,让你发大财?但是钱最后又到哪里去了,这就是如来如去? 来的时候不必兴奋,去的时候不需难过。因为这是正常的事, 世间人会烦恼痛苦不已,就是因为没有把环境中遇到的人、事、物看清楚。所以才会,凡夫” 我们往往以假当真,把不真实的事情当成永恒“对与我们相关的人、事、物”....
2023-06-13

什么是一棍子打死?
源出于禅宗”乃表现禅机的俗语,《云门录》卷中说,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后发展为,一棍子打死。....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野狐禅?
《五灯会元》卷三记载,昔有一老人,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结果五百生为野狐身:后承百丈怀海禅师代下一转语“不昧因果。老人遂脱去野狐身”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老人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见。属于,大妄语,结果受了。野狐身“之报”学道而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鹦鹉学舌?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反对在语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鹦鹉学舌。即使学得惟妙惟肖“也无补于事”《景德传灯录。....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大无畏?
佛、菩萨不屈不挠地度化一切众生,宣示正道,降伏一切外道邪说,谓之“大无畏。出于无我无私的平等慈悲精神“《大日经》说”善无畏、身无畏、无我无畏、法无畏、法无我无畏和平等无畏“《大智度论》说”四无所畏:一切智无所畏、漏(烦恼)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和说尽苦道无所畏。此外“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能令众生离于怖畏:故又称。施无畏菩萨。....
2023-06-13

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怎么办?
作者:达摩难陀法师 假如一个人是单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无须面对不同的意见。但假如选择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他就须学习尊重并处理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前联合国秘书长尤....
2023-06-13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很多人喜欢过简朴生活,这是因为物质享受无法让人的心宁静安定,无法永远满足自己。 事实上,物质的生活条件愈舒服,人心反而愈不容易安定下来,因为欲望永无止境,物质的享受也没有....
2023-06-13

佛学感悟:知恩就会知足!
我小时候总是埋怨父母对我的培养不够;出家以后,也觉得师长没有培养我;但是在懂事以后,我开始知道要感恩了。 父母无法栽培我,那是因为他们太穷困,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我的....
2023-06-13

把工作当成趣味的生活
赶时间常会使我们的肌肉和心情紧张起来。肌肉紧张在所难免,但要练习放松心情,要学习“把生活当成趣味的工作,把工作当做趣味的生活”。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感觉这是一件非常....
2023-06-13

什么是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一点眉目。源于禅宗,《续灯录》卷二九:若问是何宗“八字不著一撇,意为不露端倪。....
2023-06-13

有钱是福报,无钱是智慧
有位居士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师父,现在我学佛已有两年多,过去的种种我觉得很愚痴,老是追求钱,我赚得还不算少,现在我学了佛,师父您看我的钱该怎么办呢?” 我说:“钱并不等于有,也不....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头头是道?
头头是道,原是禅语,指开悟以后的境界:心境融合,无一事不与“妙道”冥合。《续传灯录....
2023-06-13

佛学感悟:恰到好处的退让!
为了成全家庭、社会的和谐幸福,有时必须放下对个人权利、意见的执著,才能够包容。 认同别人,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得到。否则,仅仅相信自己而不认同他人,纵然亲如夫妇....
2023-06-13

佛学感悟:知足少欲少烦恼!
知足要从少欲开始。 少欲并不等于什么也不要,应该要的生活必需品,还是可以要。至于虚荣的、装饰的奢侈品,则是多余的,是不需要的。 但是不同的人,会需要不同的必需品。例如....
2023-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