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知识:什么是鹦鹉学舌?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反对在语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鹦鹉学舌。即使学得惟妙惟肖“也无补于事”《景德传灯录。....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鹦鹉学舌?

佛学知识:什么是大无畏?

佛、菩萨不屈不挠地度化一切众生,宣示正道,降伏一切外道邪说,谓之“大无畏。出于无我无私的平等慈悲精神“《大日经》说”善无畏、身无畏、无我无畏、法无畏、法无我无畏和平等无畏“《大智度论》说”四无所畏:一切智无所畏、漏(烦恼)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和说尽苦道无所畏。此外“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能令众生离于怖畏:故又称。施无畏菩萨。....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大无畏?

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怎么办?

作者:达摩难陀法师  假如一个人是单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无须面对不同的意见。但假如选择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他就须学习尊重并处理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前联合国秘书长尤....
2023-06-13
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怎么办?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很多人喜欢过简朴生活,这是因为物质享受无法让人的心宁静安定,无法永远满足自己。  事实上,物质的生活条件愈舒服,人心反而愈不容易安定下来,因为欲望永无止境,物质的享受也没有....
2023-06-13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佛学感悟:知恩就会知足!

我小时候总是埋怨父母对我的培养不够;出家以后,也觉得师长没有培养我;但是在懂事以后,我开始知道要感恩了。  父母无法栽培我,那是因为他们太穷困,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我的....
2023-06-13
佛学感悟:知恩就会知足!

把工作当成趣味的生活

赶时间常会使我们的肌肉和心情紧张起来。肌肉紧张在所难免,但要练习放松心情,要学习“把生活当成趣味的工作,把工作当做趣味的生活”。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感觉这是一件非常....
2023-06-13
把工作当成趣味的生活

什么是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一点眉目。源于禅宗,《续灯录》卷二九:若问是何宗“八字不著一撇,意为不露端倪。....
2023-06-13
什么是八字没见一撇?

有钱是福报,无钱是智慧

有位居士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师父,现在我学佛已有两年多,过去的种种我觉得很愚痴,老是追求钱,我赚得还不算少,现在我学了佛,师父您看我的钱该怎么办呢?”  我说:“钱并不等于有,也不....
2023-06-13
有钱是福报,无钱是智慧

佛学知识:什么是头头是道?

头头是道,原是禅语,指开悟以后的境界:心境融合,无一事不与“妙道”冥合。《续传灯录....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头头是道?

佛学感悟:恰到好处的退让!

为了成全家庭、社会的和谐幸福,有时必须放下对个人权利、意见的执著,才能够包容。  认同别人,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得到。否则,仅仅相信自己而不认同他人,纵然亲如夫妇....
2023-06-13
佛学感悟:恰到好处的退让!

佛学感悟:知足少欲少烦恼!

知足要从少欲开始。  少欲并不等于什么也不要,应该要的生活必需品,还是可以要。至于虚荣的、装饰的奢侈品,则是多余的,是不需要的。  但是不同的人,会需要不同的必需品。例如....
2023-06-13
佛学感悟:知足少欲少烦恼!

什么是水乳交融?

佛教常以水乳来比喻事物结合之紧密或难于分辨。《最胜王经》说:上下和穆“犹如乳水,《正法念处经》。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在,此喻也常为禅师所借用,如《五灯会元》卷九,师呵呵大笑曰。如水乳合”同书卷十七。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2023-06-13
什么是水乳交融?

佛学知识:什么是祝愿?

僧人于受食等之际,以唱诵或叙述咒语的方式为众生祈愿,又称咒愿。据《十诵律》卷四一载,古代印度婆罗门于受食毕,为施主咒愿赞叹,后释尊沿用此法为沙门之制。《盂兰盆经》曰: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后佛教通常将祝愿为食时祝愿与法会祝愿。《增一阿含经》卷二九谓”依咒愿之功德可得六德。即施主与施物能各得三种成就。....
2023-06-13
佛学知识:什么是祝愿?

体相用有什么意义?体相用的真义

常有人问: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是什么意义?也有人问:佛教常说「体相用」,这又有什么意义?  在佛教裡,用「三」来表示的名相为数很多。如:「三学」戒定慧,戒为体,定为相,慧为....
2023-06-13
体相用有什么意义?体相用的真义

忙中有序地赶工作

现代人的生活,样样都是快速的。“快”究竟对不对呢?  虽不能说有错,但是一般人在赶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是紧张的、忙碌的,会失去自我主宰而变得随境而转。  只知道跟着环境的人....
2023-06-13
忙中有序地赶工作

佛学感悟:机会总会轮到你!

有的人会非常在意自己薪水的多少、职位的高低,如果一直没有得到调整,就觉得工作遇到瓶颈,因此想转业找发展机会。  一个人工作如果仅仅着眼于薪水的多少,或是职位的高低,这是一....
2023-06-13
佛学感悟:机会总会轮到你!

佛学知识:金钱无法收买?

我们常劝人要放下、舍得,但是舍还是要看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无理的舍,没有原因、没有目的的舍,那是一种愚痴。  我们所讲的舍,是当舍则舍,该舍则舍,能舍就舍,这才是真正的舍。....
2023-06-13
佛学知识:金钱无法收买?

佛学感悟:人生的转折点?

有些时候,明明已经尽心尽力了,却还是受到许多的打击和抗争,面对这种情况,常会使人感到心灰意冷。其实,这时候正是你人生的转折点,可以让你学习处事的方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23-06-13
佛学感悟:人生的转折点?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

虽然失败是平常的事,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做事时不要心存“反正会失败,干脆别做了”的念头,而是要勇于尝试,失败了没有关系,从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就好了。  我们只要继续....
2023-06-13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

只喜增加,不喜减少

在生活上我们常常使用加法,只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总是说:“如果能再多赚一点钱,那该有多好!”这也是很正常的想法。  就像我们常常会祝贺人步步高升、年年有余、多子多孙多....
2023-06-13
只喜增加,不喜减少

佛学感悟:得失在哪里?

一般人都认为,得到的愈多,自己的安全感就愈大。其实,从禅法的立场来看,有所得未必是实质的保障,有所失未必不是好事。不应该得的不能得,得了反而累赘;应该失去的必须失,不失则会很麻烦。有人工作赚了工资,拿到时不必欢喜地说:我得到钱了“因为那是工作换来的。  用工资去买牛奶、面包”吃完后也不必叹道。我的钱又丢掉了,吃的东西通通排掉了”恐怕很少人会说,因为谁都知道,那是应该排掉的,不叫失去:....
2023-06-13
佛学感悟:得失在哪里?

什么是少见多怪?

少见多怪“源于汉末牟融的《理惑论》”当时佛教传入未久。有人问,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恐怕只是说得好听“未必是事实吧,牟子说,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骆驼)言马肿背:意思是说“少见多怪的人第一次看见骆驼,就说是背肿的马。....
2023-06-13
什么是少见多怪?

佛学感悟:超越昨天的自我!

以个人来说,为了进步就须放下昨天的自我,而重新建立今天的自我,以求明天的进步。如果坚持自己的老想法和旧观念,不愿接纳他人的建议或社会的转变,就很难进步,同时也不容易被时代和....
2023-06-13
佛学感悟:超越昨天的自我!

佛学感悟:感谢批评!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愈挫愈勇,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  如果偶尔受到攻击或刺激就无法忍受,而退缩躲藏,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了。  我们每个人如果对那些批评、打击、毁谤....
2023-06-13
佛学感悟:感谢批评!

山门殿为什么又称为三门?

“山门”就是寺院的大门。通常寺院的大门也建成殿堂的格局,所以又称为“山门殿”。由于佛教寺院多建在山林的僻静处,远离世间红尘,所以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山门”实....
2023-06-13
山门殿为什么又称为三门?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