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我心非常浮躁,也想念佛求得内心安宁?心里的浮躁,要想使这个狂躁的心静下来。因为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无量寿。都攀缘世间上五光十色的东西,归到一念里面“你每天把这个佛号就是念清楚。由于你散乱的心就像病嘛,你就在那里好好念佛,这时候可能你一念又是浮躁。佛门讲这个修行掉举,身体也想外跑?这些都是心往外跑的表现,五欲的快乐是赶不到法喜的快乐的,首先是五欲的快乐,然后下一步是禅定的快乐。....
2023-07-02
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达摩四行观

一是理入。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凡圣等一。谓四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教劫中。恶业果熟。经云。说言报冤行。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皆从缘生。是我过去宿因所感。缘尽还无。  三无所求行者。无所愿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息想无求。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言无所求行也。性净之理目之为法。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体无悭。....
2023-07-02
达摩四行观

佛教如何看待贪心与欲望

《佛爱倾城》拍摄花絮(图:摘自龙泉论坛):我功利心太重。举步维艰、萎靡不振,功利心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学诚法师,人生在世“欲。来牵引生命的,欲是推动我们种种造作的力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所欲的对象为何,只考虑自己、追求财色名食睡的,是私欲、浅狭之欲;会把生命引导到无可逃避的烦恼之渊,利益大众、追求心灵成长的,是善欲、深广之欲。能给生命带来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2023-07-02
佛教如何看待贪心与欲望

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

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老狐狸问“跟你问的话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法的法师。结果堕到畜生道作狐狸“问他怎么能脱离畜生道,明天我上堂说法,你把从前那个人问你的问题?你重复的来问我:这个老人出来向法师行个礼。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告诉大家这个狐狸就是昨天来问我话的老人”所以错下一个字的转语,不昧因果,对於因果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因果。就是没有果报。....
2023-07-02
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

宣化上人:有脾气一切事情就不顺利

事事都好去,脾气难化了。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
2023-07-02
宣化上人:有脾气一切事情就不顺利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真正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千千万万人累积善事的功德。福报感应可以马上到来,必须遇上机会才能有所作为,绝对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续去做的机会,我们便买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愿意广行善事。....
2023-07-02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佛教说的五明是指什么

佛教“  智渡法师答:释迦牟尼佛应此贤劫第四个文明纪百岁人寿时出世,说法四十五载,佛教五明(即五大类学问)内容包括五大方面:  一是 内明:阐述生死涅槃因果,内含人生规律(古人称之为“道”  二是 因明:辩证法与逻辑学。亦即从现象所显示的根据、理由或原因,去推理或探求事物本质的方法、知识和学问,是摧邪显正的楷模,也是契合真宗的途径和理由。即佛教医学,包括医、药二部分。....
2023-07-02
佛教说的五明是指什么

一行禅师:念头之河

  今天有三个孩子,一个小男孩,找坦特玩,他们四个跑出去,在我们房背后的小山坡上玩,他们回来了。要东西喝,我拿出最后一瓶自制的苹果汁,最后给坦特倒,她的苹果汁因为是瓶底下的。所以里面有一些碎果肉渣子,当她注意到这些碎果肉时,撅着嘴。不肯喝,这四个孩子又回到小山坡上继续玩他们的游戏去了。因此坦特什么也没有喝,当我正在房间打坐时。坦特想要喝一杯冷水,她踮着脚也够不着。我提醒她桌上那杯苹果汁可以喝。....
2023-07-02
一行禅师:念头之河

佛门用语跑道场的意思

小和尚贤二(图:北京龙泉寺原创漫画)“跑道场,的意思是不安住,今天这个道场、明天那个寺院;到处凑热闹,依止师法友团队,是找到自己有缘的道场后。踏踏实实安住、修行,如理依止师长。就要杜绝跑道场的状况  摘自《学诚法师微博》....
2023-07-02
佛门用语跑道场的意思

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从而给清净佛地的管理和安全带来了隐忧,那么佛教应如何看待吸烟呢!因为释加牟尼佛制定戒律都是根据当时在组建僧团、弘宣教义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教义、不合时宜的现象。本着维护僧团形象、保持团结、有利修行、方便教化的精神而制定的,自然律藏中就不会有戒烟的条文了,但这并不表示佛教对于吸烟可以网开一面。根据佛教的制戒精神及对修行的要求,  1.佛教根本教义之一就是要通过修行熄灭贪嗔痴。....
2023-07-02
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圣严法师:家庭暴力是前世报应吗

对改善现实既没有帮助。且错用了因果观念,因为我还想喝酒。也许有人会想。离婚对孩子不好,但如果真的为孩子着想。这样吵吵闹闹、充满暴力的家庭,难道他们不会担心受怕吗?在家庭暴力阴影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造成心理上负面的影响,夫妻之间有问题应该好好沟通”因为让孩子看到父母恶言相向;都是与父母情感不和睦有关,  把家庭暴力归咎于因果业报,会使得前世种的因,只用简单的因果观来容忍暴力行为。....
2023-07-02
圣严法师:家庭暴力是前世报应吗

如孝法师:禅茶一味用心加持

禅茶一味,用心加持,它就是一种加持品。当年佛陀成道的时候,两个魔女前来干扰也没能够动摇佛陀的意志,这两个愿加持世间,烟这个东西很神奇;蒜对人的情绪影响非常大。生吃能引发嗔恨心,熟吃使人的淫欲心特别重:佛陀在他的加持中也产生了两个东西,它们与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相应,茶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有这个福报。他们皇室喝的茶是从武夷山偷偷移植过去的。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东西。茶是我们中国人的大乘菩提心所感召的。....
2023-07-02
如孝法师:禅茶一味用心加持

如孝法师:活着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活着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很多事情都受因缘、条件的限制,稻盛和夫为什么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了解生命的人就算倒下;不了解生命的人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中国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是人努力来的,内圣外王之道有理论、有实践、有方法“他的理论也一再解释了何为成功的经营,  有些企业家不了解生命,这种人生状态就是无明,佛法一直探究这个因,有了因才能够把握缘、决定结什么果?做生命最顺利、最可控的人生预案和经营?....
2023-07-02
如孝法师:活着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什么是佛教说的世间与出世间

什么是佛教说的世间与出世间,  出世不是离开这个世界。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以为世间就是我们住的那个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这个世界,可见出世间的意思。佛教所说的世间与出世间是什么意思呢,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时间性的,世间”变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间,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性,糊糊涂涂在这三世因果当中,世间“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净。....
2023-07-02
什么是佛教说的世间与出世间

传喜法师:追寻智慧真谛

  文/传喜法师....
2023-07-02
传喜法师:追寻智慧真谛

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的不勉强?所以诵一经能开悟,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此人诵金刚经差不多十七、八年,已没有诵金刚经,我就问他老人家为什么不再诵金刚经:你先确定要诵哪一部经,听说念哪部经、哪个咒、哪尊佛菩萨,晚上再诵另一种,然后诵到很忙很累,没有人一天只诵一次的,我有多余的时间再学别的或诵别的,诵经诵到突然之间不见经;为什么念经文最后都要再念补阙真言,为什么要再念补阙真言,都没有念漏掉吗。....
2023-07-02
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永海法师:勿怀胜负心

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佛陀就问“佛陀“ 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不要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应该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  比丘二人听了佛陀的开示后,顶礼佛足,惟愿佛陀慈悲,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
2023-07-02
永海法师:勿怀胜负心

梦参长老:常行精进

厨子吃不下了,  还有说懒人要出家?他说和尚什么都不用干。他根本没当过和尚,我就想到这个人没当过和尚,也没了解和尚。看来好像很开悟的话,每个寺庙两点半钟一定得起床。你想睡也睡不着了,在房里住的人哪个不起床,不起床是不行的,吃完稀饭回去。你问他是不是要打扫清洁,所以懈怠是不行的。懈怠一定要堕落?  大家知道佛的大弟子阿那律尊者。我们经常说大家认为修一个法门。闻法要不要精进;要想断恶、行善、了生死。....
2023-07-02
梦参长老:常行精进

佛牙舍利的意义

中国佛教徒为了区别凡人的遗骸与佛祖的遗骸,而佛教徒一般所称的舍利主要是指真身舍利,世界各国的佛教徒都十分崇敬并礼拜供养佛祖舍利,  昂山素季参拜的佛牙舍利。这枚佛牙舍利一直在南朝齐、梁、陈各代辗转相传,这枚佛牙舍利被带到隋朝首都长安(陕西西安),并修建禅定寺供奉这枚佛牙,日本留学僧圆照、圆仁还朝拜过这颗佛牙舍利,于853年特意入庄严寺礼拜佛牙舍利,唐僖宗带佛牙舍利奔蜀,将佛牙舍利从四川送往洛阳。....
2023-07-02
佛牙舍利的意义

菩提心的生起有四种因缘

菩提心的生起有四种因缘,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去引导你的生死业力:现在我们来谈谈引导的功德。它必须在有相的因缘当中,它要借因缘的假相来修学?修学菩提心、修学往生的心。那么这两个都是属于在因缘当中来修学。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六度的成就的因缘:我们以前在没有修菩提心之前?攀缘人天快乐的果报,所以享受人生的概念是你自己想出来。所以这个时候菩萨自我意识这个道路被封断以后?重新引导我们的阿赖耶识的业力。....
2023-07-02
菩提心的生起有四种因缘

达真堪布:不占用时间的修行方法

内心应该时时不放逸,若是以贪嗔痴的心态吃饭,尽管没有以贪嗔痴等烦恼的心态吃饭,但若是在放逸的状态下吃饭,是指要变成修行。吃饭时也要提起正念。先把饮食做供养,你供养的时候已经忆念佛菩萨的功德了,把它当加持品吃,尤其是在家修行人,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修行。吃饭也可以变成修行啊,如果你内心健康、心里清净的话。这些饮食自然就变得清净了,能消业,这样吃饭多有意义啊,行住坐卧、吃喝拉撒都一样。都可以变成修行!....
2023-07-02
达真堪布:不占用时间的修行方法

星云大师:为天津爆炸事件祈愿文

  他们多么需要救难人员及时来到!  他们多么需要佛陀您加持与庇护,都在寻觅安全的依怙,  让他们生者消灾免难,  让他们亡者往生佛国!  现实的家园会有成住坏空,  自己的本性才能永恒安住,也会有生离死别。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求您庇佑劫后余生的人们:活着就有希望:赐给他们向前的勇气。慈悲伟大的佛陀;让他们身心的创伤赶快转危为安。让他们悲痛的情绪得到转苦为乐,请求您让他们明白。....
2023-07-02
星云大师:为天津爆炸事件祈愿文

“六和敬”是什么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p....
2023-07-02
“六和敬”是什么

各种禅定及其修持方法

  一、什么是禅定。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p....
2023-07-02
各种禅定及其修持方法

吉祥法师:凡墙皆是门

一切现象和障碍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心是一扇门,去实现自然和谐的成果,而是倡导我们从盲目的追求当中回过头来,不能因为求得幸福和享受,太多的创新会失去人与自然的本来面目,我们的灾难就会越多!最终我们会被坚不可摧的围墙所困,难以通达了知外边那无尽的世界,当一个人打开心灵之门时。眼前所面对的那扇门也随之而敞开了”这时透进来的一定是阳光或是整个大自然的气息,制造烦恼和矛盾时,自心就会闭塞。....
2023-07-02
吉祥法师:凡墙皆是门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