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生命的灯塔和中国的脊梁

是佛教最昌盛的时代。玄奘法师、道宣律师、清凉国师,一大批这样的高僧曾被立为国师、帝师。玄奘法师时期,大兴善寺时有几万个出家人,译经场内在座的三千多出家人都是国内的高僧,文化修养特别高,弘扬佛法就是恢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 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余秋雨先生在鉴真讲堂题写了。缅怀鉴真:  这是余先生的一颗崇敬之心,《西游记》里的唐僧“小时候看到他的坚持”都来自核心人物唐僧的:....
2023-07-02
传喜法师:生命的灯塔和中国的脊梁

进入佛门后如何念佛与持咒

念佛与持咒,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念阿弥陀佛;单念药师佛;  如何念佛:二是专心念,以出声念或心中默念。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通常用连续念、高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许多人以为凡是持咒即是修的密法。....
2023-07-02
进入佛门后如何念佛与持咒

弘一大师:经典法语集

弘一大师(图: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有智而气和。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常思已过,莫论人非,  9.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举足尽是危机,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见而掩。....
2023-07-02
弘一大师:经典法语集

传喜法师:一句“阿弥陀佛”传承的是文化

  佛教传到中国已超过两千年了。已成为中国传统优良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我的家乡余姚出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这样一些天下公认的”方圆几十里地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更没有人了解他们提出过一些什么主张,哪怕是片言只语。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吃素念佛的女家长,积德行善”她们没有一个人识字,有力地带动着全家的心理走向,成为这些贫寒村落的寄托所在。....
2023-07-02
传喜法师:一句“阿弥陀佛”传承的是文化

佛弟子礼拜佛菩萨应如何观想

佛弟子礼拜佛菩萨应如何观想,  我们在拜佛、供佛时。应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想我们所拜、所供的是无量诸佛: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的那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这是一种开阔心胸、迅速积累福慧资粮的修行”....
2023-07-02
佛弟子礼拜佛菩萨应如何观想

虚云长老:欲望的过患

  《楞严经》上佛说“尘劳先起。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有佛化身结跏趺坐,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提挈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这是菩萨变化示现世间,《圆觉经》说。六道往还爱为基”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才想女色娶妻妾,世人总以有财为乐”少财想多财。....
2023-07-02
虚云长老:欲望的过患

宗萨仁波切:佛教徒应该要投资孤独

孤独是根源于不安全感(图:孤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问题,孤独是根源于我之前谈到的不安全感,而当我说不安全感时“我们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暂时给自己某些存在感,而这不安全感其实可以显现为孤独。我永远不能和你分享我正经历的,这真的是非常孤独。你应该对这种孤独做投资。你是对这个轮回生活感到不对劲,你会有一种一切都有点过度承诺的感觉,这种不对劲的感觉、不属于这个轮回生活的感受。....
2023-07-02
宗萨仁波切:佛教徒应该要投资孤独

海涛法师:为什么一定要了解因果

我们来做人会很命苦很命苦,算亲戚朋友有钱的太多了,但是我看到他们拿刀在互砍、抢财产,小时候如果要拜拜,有钱也痛苦,没有感情也痛苦,陪人家看电影我会,那同学自杀以后我就没有去上学,他妈妈哭成那样。失去小孩的那个痛。各位常常听我说,你如果能够超度那只被撞死、打死的蛇?宝誌禅师按照经典来替这只蛇忏悔,我们要常常去思惟生命、因果、轮回的道理,所以佛法说,被蛇害死的要帮助祂,杀猫的人呢?....
2023-07-02
海涛法师:为什么一定要了解因果

佛法只有对机没有好坏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众生造作极重的罪业,所有一切经论消不了的罪业,所有一切咒语忏法都消不了的罪业,罪业太重了。我们才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抵得过一切咒语,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  我铁下心专修净土了!《地藏经》是佛教经典的基础,修净土前可以学习诵读《地藏经》消除业障后,再专修净土念佛效果更好,既然念佛就可以消那么大的业障,还要那么麻烦诵其他经、咒吗?....
2023-07-02
佛法只有对机没有好坏

传喜法师:出家人用生命来保护这杆旗

为了子孙不迷失心灵的方向,不灭掉我们心灵的那一盏光明灯,出家人用生命来保护这杆旗!  佛法是非常奥妙的,我们读《普贤行愿品》“深信诸佛皆充满”但在这个尘埃里可容纳十、百、千、万个那么大的宇宙,有尘埃般的数量,佛教里说恒河沙数的宇宙,可容纳于一微尘之中。  《维摩诘经》里说,没看到房间增大,而里面每个人进去也都感觉够用,这就已超越了三维、四维的概念了。  如果从科学家的角度去看这个命题。....
2023-07-02
传喜法师:出家人用生命来保护这杆旗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什么

以戒为师,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要把意识打扫干净,做到意业清净,身业清净,就不会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不会犯五戒,  不杀生,以慈悲为本,不要杀害生命,水陆空中、大的小的都不要残杀,不杀生就可以得长寿,将来就不再结怨达到怨亲(p....
2023-07-02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什么

圣严法师:如何应对职场纷争

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有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工作,相处上都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没有比较心,也会很不服气、很不甘愿,在同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也会有类似情形,会自动自发帮忙,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多付出一些,他们专门在老板面前打转。说些好听、漂亮的台面话,如果你恰好是那个很乖、很努力、很认真工作,却不会做表面工夫的人“没让老板看到你的工作情形。....
2023-07-02
圣严法师:如何应对职场纷争

虚云老和尚:参禅与念佛

虚云老和尚,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  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  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
2023-07-02
虚云老和尚:参禅与念佛

佛法中的发愿详解

内心中生起一个愿望,发愿会产生一种牵引我们生命方向的力量。发愿考上好大学:什么样的大愿才算是生命大愿呢:希求成佛、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最广大、最圆满的大愿,请问愿力来源于哪里呢。愿力来源于信心:了解、相信佛法如此殊胜之后。自然发起欲修欲证之心,比如需要吃素和还愿?发愿是为了主导自己的生命:是不是要发愿才能积福积德呢:发愿是树立行为的动机:譬如小孩发愿成为一个科学家。....
2023-07-02
佛法中的发愿详解

明捐法师:情不附物

  经常收到一些转发过来的信息。内容在表相上看都是慈善、好心的:留心牙膏标识——血泪的教训,大家买牙膏时请留心,注意牙膏管尾部底部的颜色条,原来颜色条有含义啊!尽量选择绿色和蓝色,国内的儿童牙膏居然大多是化学的,收到这样的信息在转发前”牙膏底部的颜色条含义:蓝色=天然+药物:红色=天然+化学成分;黑色=纯化学;在接受了这个挑选牙膏的知识同时。....
2023-07-02
明捐法师:情不附物

圣严法师:常起瞋心如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心里当然会觉得很讨厌、烦乱,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瞋火!但是孩子们的吵闹毕竟还是会影响你做事”当某个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气时,如果已成为习惯性的瞋恨,因为当瞋恨心生起时。....
2023-07-02
圣严法师:常起瞋心如慢性自杀

传喜法师:印度有个阿育王

阿育王大帝是统治整个印度的?路遇一群小孩子在做家家:他们远远地看到佛陀走过来了“这位修行人是谁啊”是去化缘的”能不能把我们做的饭?也供养给佛陀呢”当佛陀走过来的时候。几个小孩子就喊”佛陀佛陀:把我们的饭供养给您“小孩子的童心嘛”当他正要供养时“侍者阿难尊者要去制止。佛陀却示意他不要挡”佛陀就把钵伸出去,小孩子还够不到:佛陀就再次弯腰给他够到。然后那个小孩子趴下来”另个小孩子又站到他背上。....
2023-07-02
传喜法师:印度有个阿育王

星云大师: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险的时刻,也有许多的挫折、挣扎,人的苦难、委屈、难堪、打击。父母在生活中的管教,甚至失业、失恋、贫困、冤枉、委屈等。时时都有逆境,他是通过种种的逆境才得以成道,是经过多少逆境才有今日的成就:逆境是顺境的因,逆境是顺境的增上缘,在逆境里要能够积极向前,光明也不能显现,可能那是公婆帮助你成长。....
2023-07-02
星云大师: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梦参长老:放下的气度

  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他出家的因缘大家听了很奇怪,他卖菜给人家斤两都是多的?多抓上一把给你没有关系“找些野男人。  他越不管、妻子胆子越大,一早就上街去办一些酒席酒菜拿回家。他知道那个野男人在家里,野男人还得躲一躲、钻到床底下去了,他就自己在厨房做菜。他的妻子过意不去,也就洗洗脸、洗洗手也帮助他去做,他妻子摆两双筷子。摆三双筷子,我今天请个客。就摆上筷子”他就跟妻子说“把客人请出来。....
2023-07-02
梦参长老:放下的气度

星云大师:道在何处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众生的本性原来是清净的;众生本具佛性;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没有动摇,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是从这个本体涌现出来的,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心意清净。学佛的人是要净化身心,若离诸相,即见诸佛。贪欲、瞋恨、愚痴三毒怎么对付。能够生死不渝、荣辱不离、两心相通,学佛就是学习本自具足的佛性?自己与宇宙虚空融为一体。....
2023-07-02
星云大师:道在何处

学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提倡素食,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藏传佛教地区,过去因为蔬菜匮乏,只能吃肉,因此有所开许,不过现在情况又不同了。汉传佛教特别提倡素食,主要是基于佛教的慈悲精神。关于这个问题,《梵网经》、《楞伽经》、《楞严经》及《涅槃经》等大乘经典中都有明确规定。  ....
2023-07-02
学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济群法师答,来自无尽生命的积累,力量巨大“若想根除情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首先是戒的力量,情的产生须有具体对象。若不接触引发情执的因缘,就不会由此导致情感执著,即使过去生中积累了一些宿缘。若能以戒律严加防范、守护。缘也不易成熟,其次是定的力量,面对引发情执的外境。若能以观照力系心一境。心就不易为其左右,第三是慧的力量。以智慧透彻情的虚幻本质。....
2023-07-02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个人自修和集体共修

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 决修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及知见上的疑难和困扰等问题,特别是修行禅定,会有种种的禅病和魔障发生。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个人修行很容易成为冷热不均,会引来身心疲惫而产生禅病,懈怠放逸更会使人放弃修持。便会对于修行退失信 心,若在团体中修行,也无法造成修持道场的气氛。....
2023-07-02
个人自修和集体共修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如果人们的消费观念基于正当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就会纵容奢糜之风,  此种奢靡享乐如果是不惜耗损地球资源,那就是祸及人类遗害子孙的更大的罪过了。愚人只知道祈福和享福,智者才懂得惜福和造福。四皇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在用餐时不仅吃素,青年观众会以为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未免有些夸张,殊不知虔诚的佛教徒都是这样做的。剧中多次说他笃信佛教,体察世间悲苦。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
2023-07-02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素食者能吃生蚝燕窝吗

素食者能吃生蚝燕窝吗?素食者是否可以吃生蚝、雪蛤和燕窝?这桩事情自己去想想,发心素食是不忍食一切众生肉,如果这是有生命的,这都是在禁止之内。但是佛法有开缘,当身体衰弱时,有疾病时,经过医生的诊断,需要用这个东西配药,或者是确实对身体的病痛有所帮助的话,这有开缘。学佛对於禁戒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佛法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是通情达理,所谓是合情、合理、合法,戒律并不难持,主要是要真正搞清楚。....
2023-07-02
素食者能吃生蚝燕窝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