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应如何对待路边的乞丐

朋友说到那些乞丐是骗子,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行为不合适。我们三宝弟子所作的财布施给他人的印象很不好,我们在这个世间常常有那些所谓聪明的人,看到人家做什么善事,就会说你看那个人是骗子、那个乞丐是骗子、那个什么什么……实际上这些我们不要受这个动摇。你怎么知道他是骗子?他就常常看到那些乞丐向他乞讨,他常常做一个什么事情呢?看到这乞丐确实面有饥色、很饥饿的样子,想吃多少给他吃多少;这个饭店老板就会说。....
2023-07-02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路边的乞丐

星云法师:六根互用

是由六根、六识、六尘互相牵连而成,指眼、耳、鼻、舌、身、心等六种能生起感觉的器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能污染身心。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接触时。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等六种认识、了别的作用,不必用耳朵听声音,身体也能感触到外境的状况;但是看到你嘴唇动的样子,奕尚禅师能从森田敲钟的声音中听出他是佛门栋梁,云盖守智禅师从洞山克文的臭布裙中嗅出真理的法味;....
2023-07-02
星云法师:六根互用

明海法师:以全部生命去读经

明海法师(图:姚勇),  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这是生活禅的主旨,总之,存在(生活)与超越(自在)不二。这是《心经》的主旨:生活禅与《心经》表达同一个主题,在生活中观自在。实现自在  一、《心经》的精髓是....
2023-07-02
明海法师:以全部生命去读经

济群法师:学佛是给物质需求做减法吗

学佛是给物质需求做减法吗?自认为暂时还不需要做减法,佛法并不排斥正当的物质追求,但我们现在的很多物质需求,其实已经让地球资源过度透支了。盲目做加法,  善行能使内心善的种子得到滋养,所以在付出的当下,就会使我们的心灵获益。这是佛教对于因果报应的更重要的诠释。我们在行善时不必关注外在结果,那只是行善的副产品。在于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素质的提升,这一结果与行善是同步的,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
2023-07-02
济群法师:学佛是给物质需求做减法吗

能不能代人皈依

能不能代人皈依:皈依不能代的。皈依要自己发心,如果住的地方偏远,没有寺院、没有法师,皈依受五戒、十戒,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宣誓。但是皈依一定要懂得皈依的道理,你到底从哪里皈,你依的是什么,你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发心就有效果,如果从哪里皈也不晓得,依靠什么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就皈依,这皈依没用处。所以一定要明理,真正发心皈依,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皈依就可以。这是真正的皈依....
2023-07-02
能不能代人皈依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真心

菩提心就是根本真心。糊涂心就是造业心、非觉道心,菩提心即是行住坐卧所应遵守的一种法律。戒有五戒(杀盗淫妄酒)。意犯贪嗔痴,多数人皆知杀害生灵是不对的。明知偷盗不好。邪淫即是贪图肉体上一种虚妄不实的快乐,便想高楼与美妻,更想面南去登基,又想成仙下局棋,又想娶个漂亮的太太。所谓‘缺德带冒烟’,见到好东西欲占为己有。一生嗔恨便冲昏了脑袋。不是指像白痴的那种愚痴,欲除烦恼。必先根断贪、嗔、痴三毒:....
2023-07-02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真心

倓虚大师:略说戒定慧三学

唯以戒定慧三学,令众生开佛知见,固能领会诸法实相,钝根者有闻必执;故权称偏真小乘。谓之权法三学云尔,若关于众生利害及佛慧机缘成熟必须者,若无大慈大悲之力,盖首楞严(译一切事究竟坚固)为一切三昧(译正定)之王。此俱为众生妄执。而幻出生、老、病、死、憎、爱、求、炽。’八苦交煎之变坏相,唯说破此动执迷,何尝复有受其生死等苦者:此即汝之执迷,佛以众生执迷深厚,先说诸法危脆,故必舍此爱憎诸缘。....
2023-07-02
倓虚大师:略说戒定慧三学

你业障真的消除了吗

我们每个人具足一切,只是自己被障碍,蒙蔽住了而已。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们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障。而如何消业障,放生,义工,诵经,甚至生病也可以当做消业障。很多人觉得做的越多,就表示自己业障越轻,所以,今天就讲讲,怎样才算业障减轻了。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数目,放生要讲金钱,布施也讲金钱。....
2023-07-02
你业障真的消除了吗

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摘自学诚法师新书《感悟人生》插图):工作以后学佛很是退步,失却了生活的目的,还请师父慈悲开示,人生来就有着不断向上、提升、完善生命的内在要求,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弟子确实感受这样的状态要比碌碌的状态充实很多,恳请师父慈悲开示:请教法师一些居士的事,修行无处不在。方式也不止佛家一家,实乃躲避以求心灵安慰。修行佛法,学习佛法的智慧。可以让人生更加善良、美好、幸福:成佛是什么目的?成佛以度众生为目的。....
2023-07-02
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如孝法师:和情绪做朋友

烦恼即是菩提。(图:佛教摄影论坛),  女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自己情感上的脆弱,情绪的变化?应该怎么办呢,  情绪来了就让它来,要知道它和我们没关系以(p....
2023-07-02
如孝法师:和情绪做朋友

传喜法师:尊师重道抑恶扬善

顶礼人类最伟大的导师——佛陀“是寺庙的主人。是开悟了、在闭关修行的人,可以称为和尚;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走出庙门去参学呢;然后他的师父说。不是说寺庙里有一百个出家人都可以来代表的,高僧大德把他选出来“一般的出家人称不起,  像藏传佛教里”我们常称出家人,是代表释迦牟尼佛的,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做上师的“  作为一个出家人“见了方丈和尚“也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能称为”明白佛法的真谛。....
2023-07-02
传喜法师:尊师重道抑恶扬善

念经时为何要敲木鱼

  佛教有很多法器、物品,一则为了庄严,每个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从这些物体身上体露出各种道理。让人们通过表面看到本质,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木鱼,最常见的一种是圆鱼形,大者置于佛殿。小者置佛案,二者均使用硬木制成,中心挖空,僧人诵经时用木锤敲击它。便发出清脆的声音。其用途是便于掌握诵经节奏与调整音节,另一种木鱼。....
2023-07-02
念经时为何要敲木鱼

广钦老和尚: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广钦老和尚(图:资料图),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同去的政大东方文化社同学,都觉得非常失望,传说中老和尚是一位传奇人物可是见面竟觉(p....
2023-07-02
广钦老和尚: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发生大灾难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什么

万物都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刹那刹那当中死亡。(图:龙泉视界):  问,如果发生大灾难了?我们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什么呢....
2023-07-02
发生大灾难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什么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得法因缘

惠能从南方的广东要到湖北的黄梅参访弘忍大师时,他布施惠能十两银子做为安家费。因此当她知道儿子欲往远方求法时,还是忍痛成就了惠能学道的心愿,五祖大师正在聚众开示佛法,不知和尚教我作些甚么事务,于是不敢呈给弘忍大师看”明日五祖看了这首偈感到欢喜:五祖看见了这首偈语”知道神秀并未见性。这首偈语没有开悟,觉得这首偈语未见本性,五祖为怕引来别人对惠能的嫉妒、迫害,对着里面的惠能问道,惠能听后”惠能闻言”....
2023-07-02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得法因缘

希阿荣博堪布: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不仅包括剧烈粗大、毋庸置疑的痛苦、灾难、伤害,人生所有的经历似乎都包含在苦的范畴之内了。轮回中任何的生命形态都不离苦的本质。那微不足道的甜味根本冲淡不了整碗药的苦涩。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如果你想摆脱痛苦,首先要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变苦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人们生活中每一项快乐其实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2023-07-02
希阿荣博堪布: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定

学诚法师(图:法门寺)“勤修戒定慧的“定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坐着不动”定是内心执持善法的力量,即内心的善法生起时能够专一自如,定:是讲不管做什么都要一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看其他的么”怎么能做到呢,定是一种修行的功夫?要以良好的身语规范为基础:对于初学,下手之处在于培养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多行善业、减少过度的欲望,这样心才会慢慢安定,如何让自己的心不动。  学诚法师:学佛不是要让心不动?....
2023-07-02
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定

一行禅师:真正的奇迹

我们知道牙不疼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意念来感知我们牙不疼的状态”几乎不能喘气时,能自由呼吸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学着练习去感受我们体内和周围的健康事物的原 因。当我们与我们的眼睛、心脏、肝脏、呼吸、健康的牙齿接触并享受它们的时候。我们会明白获得宁静及愉悦的种种条件本已存在,当我们专注地行走并用脚去感 知泥土时。当我们与朋友们喝茶、品味着茶香与友情时。....
2023-07-02
一行禅师:真正的奇迹

和尚穿的袈裟有什么内涵

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条纹有如田地一般,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种种功德的相互滋长,佛陀曾经告诉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皆会给予守护:佛于宝藏佛前“发愿成佛时。....
2023-07-02
和尚穿的袈裟有什么内涵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  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呢。妙善公主后来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证果,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于是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宋朝太师蔡京撰写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妙善公主的舍利(遗骨)就葬在北宋熙宁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一呼可至的救苦救难之光。又称呼叫做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的菩萨,菩萨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
2023-07-02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的由来

圣严法师:家中小菩萨

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时时都要面对多元、混乱的社会价值观,家庭制度、子女的教育问题、亲子关系。在家庭亲职教育上,大都认为佛教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请问佛教对于家庭的观念?其实佛教的教化对象就是以出家人及在家人为主的,所以佛教不可能是排斥家庭生活的,我们重视的是自己是否尽责任、尽义务,这是一个佛化家庭的基础。佛化家庭于现今的社会中:许多人共同生活的环境就是社会。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小单元;....
2023-07-02
圣严法师:家中小菩萨

寺庙烧香要牢记的十条宝典

寺庙烧香要牢记的十条宝典,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薩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
2023-07-02
寺庙烧香要牢记的十条宝典

佛门里讲的善因是什么

贤书法师),  佛陀揭示的因果规律告诉我们,对他人仁慈、慷慨、诚信、友爱;自己就会得到美好的果报,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这些都涵摄了一般社会道德所提倡的内容,因果之理能够让人们更加自觉自律地遵守道德。而且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方法,  佛法分为慈悲与智慧两个方面。根本目的是为了调伏自他的烦恼,有了慈悲和智慧。我们对人对事就会做得更好,  佛门里讲的善因:就是当下一念与佛法相应的心,调伏烦恼的心。....
2023-07-02
佛门里讲的善因是什么

念咒时总是杂念太多怎么办

念咒:念咒时总是杂念太多?念咒的时候杂念太多。实际上是个好事,因为念咒时能够发现自己有杂念。这本身就是去杂念的过程,实际上我们不念咒的时候。那全是杂念,念咒的时候有一部分是清净的,一部分是杂念的,因为念咒才发现了自己有杂念,没有镜子的时候。发现不了自己的相貌和缺点,念咒呢等于有了一面镜子。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实际上应该知道。念咒是好事,杂念比较多,不是念咒升起的杂念。....
2023-07-02
念咒时总是杂念太多怎么办

行愿法师:无常人生珍惜生命

祈愿亡者安息,生命危在旦夕……,今朝生死,哭喊无益,生命已逝,徒留叹息,人生无常!珍惜生命,善待有情。生命无常,我们每一个夜晚睡下去。可能早上没有再醒来,每天世界上有五千多人睡觉睡着后:所以佛门修行者时刻告诫自己,没谁能担保自己第二天早上一定会醒来,因佛弟子深知生命无常的道理,生命垂危时才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在呼吸间,我愿把佛陀的教导供养一切苦难者?生者珍惜生命,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
2023-07-02
行愿法师:无常人生珍惜生命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