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无常是什么意思,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是生灭法”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生灭”生、异、灭“生、住、异、灭,这里每个字表示着一种相状”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现象的消灭叫做;....
2023-07-02

唯有慈悲与爱可以止息怨恨
舍卫城中有位妇人养了只母鸡,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将鸡蛋打破吃掉。惹得母鸡非常生气,母鸡投生成猫,妇人投生成母鸡,他们皆投生在同一栋屋子里。猫于是吃光了母鸡生下来的蛋,母鸡转世为豹,猫转世为鹿。豹吃掉了鹿和它的子女,两人之间累世的仇恨不断延续上演到佛陀降世时,一位转世为女鬼,这妇女与丈夫抱着幼小的儿子从娘家返回舍卫城途中,妇人的丈夫跳进池塘洗澡,妇人发现了女鬼,她赶紧带着孩子。....
2023-07-02

星云大师:何处惹尘埃
资料图:星云大师: 文/星云大师[微博],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已经是一个近九十岁的残障老人了。除了对社会偶有一点关怀,几乎对世事已毫无兴趣。虽然如此仍不免有尘埃沾身....
2023-07-02

初学佛者必知:学佛女众的六禁忌
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由于不懂佛理和戒律,在亲近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过程中。往往发生思想和行为的颠倒和错位:而是偏离成为找个可以耐心听自己倾诉的对象。从而产生感情上的依赖,并不依据佛法从自己找出病之所在加以解决。说话轻慢,身体和语言过于随便。导致对师父的热情多于恭敬,也混乱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的关系。内心潜意识中,在男众面前张显自己的欲态,想要获得关注和虚荣心的满足。....
2023-07-02

龙树菩萨:世间每个人都是贼
您要先答应我一件事。他完全没发现王后藏了一只价值不菲的镶嵌钻石的金钵要给他:有个贼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见到的──有个全身赤裸又极为优美、庄严的人,他知道佛教的和尚每天只吃一餐“等他吃饱后小睡时就能下手了? 龙树吃饱后便将钵往贼所在的窗外一扔,那贼简直无法相信,吃饱就立刻把珍贵的钵给扔了,好像那是个毫无价值的钵。于是他起身去问龙树,但那贼说,别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偷东西时要保持觉知、警觉、观照:....
2023-07-02

祈求的三个层次
2015年南少林寺夏令营实拍(图:南少林寺), 向佛菩萨求子求福、祈求保佑等,是最低层次的祈求,若不懂得业果之理;就成为迷信,进一步的祈求是以佛菩萨为榜样;祈求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慈悲智慧、坚强勇敢。最高层次的祈求是无我无求, 对我们当下来说,第二个层次的祈求非常重要,应学会时时祈求。心常缘念三宝....
2023-07-02

学佛的人必须要修戒定慧吗
学佛的人必须要修戒定慧吗?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虽然有五戒、十戒、菩萨戒等等,要算是五戒,那就是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有些人修行,明天听说念佛的功德大,于是便舍参禅而念佛,过两天又听说念咒的功德殊胜,于是又不念佛而念咒。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那个法门,又有些人对于念佛和念菩萨,这都是没有定力的缘故。定力对于我们修行,如果没有定力,修道一定不成。....
2023-07-02

如何化解过去今生种种冤结
如何化解过去今生种种冤结? 1. 决不报复、怨天尤人, 真正学佛,对冤亲债主。决定不能用怨恨心,如果每个人都把怨天尤人、报复冤亲债主的念头舍弃,社会冲突就化解了世界和(p....
2023-07-02

生西法师:法与非法的差别
能够对治烦恼的是法,曾经提到过很多法和非法之间的辨别。随顺世间道的是非法;违背世间道的是正法,随顺世间迷乱的执著方式是非法;相顺佛菩萨抉择一切万法自性的光明智慧就是正法,符合经论的是法。一切万法的真实意义、光明自性在了义的经论中,还是法无我,都是无我空性。如果我们能够抉择胜义空性就和经论相顺,如果认为这些法存在就和经论相违。 能够对治烦恼的是法。不能对治烦恼的是非法?什么能够对治烦恼呢。....
2023-07-02

佛教为何禁止吃荤辛
为何禁止吃荤辛? 荤辛,是气味剧烈之蔬菜的统称,通常说五辛或五荤。关于五辛的名称,经律中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就多数言,叫做葱、蒜、韮、薤、兴渠。这五种菜具有强烈的刺激能力,吃了之后,又能发出极其难闻的气味,会影响僧团的和谐,所以为戒律所禁止。 ....
2023-07-02

佛教十恶与十善
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妄语。谓虚诳不实之语:绮语。谓骂詈恼人之语:谓离间两方之语:暗昧迷理,善者、顺理之义,行顺理之十法。谓能止息己恶。 又者以行好故。谓能修行胜德,更能行其救护:更能行其给施:不惟不行淫邪。更能行其清净:更能行其实语:更能行其和合:更能行其柔和:更能行其正直: 八、常怀舍心,不惟不行悭贪。更能行其施舍: 九、恒生慈念,更能行其慈忍:不惟不行邪见。....
2023-07-02

圣严法师:如何化解情绪烦恼
生活上遭受到困扰和挫折时,仍应该和颜悦色笑咪咪,一般人受到委曲或逆境现前时。也就是当不顺眼的人、事、难听的话在面前出现时,心里会很生气或是很难过” 有时候虽然暂时将情绪压下来,但是心里可能在嘀咕,大概是哪辈子做错了事:才会遇到这样的事,心里还是对此存着痛苦的感受” 那么要如何化解情绪呢,受到他人曲解或误会已经是不舒服的事,也不要再反过来伤害对方,事实上也会伤害到他自己;一来一往相互伤害。....
2023-07-02

“盂兰盆节”的缘起
目连救母“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的提倡出自目连救母的故事“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成就神通后”看到死去的母亲居然身堕地狱。目连非常难过,痛苦难当.....为了解救母亲;上天罚她饭食未等入口,目连悲号泣涕。于是返身求佛救度,佛告诉目连,十方众僧于四月十五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的修行。你要救母出厄难,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
2023-07-02

净慧长老:“一花一笑”之禅在生活中
禅的生活就是艺术化的生活。(图片来源:龙泉论坛 作者: 本文摘自净慧长老2009年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各位善知识, 禅很奇妙也很(p....
2023-07-02

星云法师: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这与我生来容易感动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句话总是深切时弊;因此总是将满怀殷切的期许隐藏在声色俱厉的棒喝之下。奠定我尽形寿为佛教献身命的决心与毅力。 感人的言行也足以影响一个人日后做人处事的观念。老师这种慈悲后学的风范令我感动不已,后来我一生都以他这种为人着想的精神待人处事。一位善心的老菩萨总是偷偷地煮一碗面,我的心里往往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感动。....
2023-07-02

如孝法师:凡事慢慢来
如孝法师:凡事慢慢来, 很多的事情,在世间来讲,叫做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我们学佛,会知道很多事情出现是不由人的,它和我们过去的一个因果或者种下的种子有关。只是现在收获的时候不太如意,如果说错误。我们生而为人就是最大的错误,所以要用(p....
2023-07-02

梦境是某些事情的预兆吗
梦境, 梦就是吾人没有熟睡所产生的心识活动,动善念是善梦,动恶念是恶梦。佛门称之梦中意识,梦是睡中意识活动的前后景像,如人白天之妄心一般,妄心飘浮不定,极为微脆,妄心强烈坚固,妄想亦随之而强烈,印象随之而清晰,梦中亦复如是,梦或多或少可预测事兆些,但机缘甚为渺小,正信佛弟子,不以梦为预测事兆为正途,毕竟。梦亦属妄识之类....
2023-07-02

五福临门指的是哪五福
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五福“这个名词”源于《书经。....
2023-07-02

印光大师:为女性开示节选
印光大师(图:资料图): 印光大师为女性开示临产恳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2023-07-02

圣凯法师:七月不是鬼节
是汉语系佛教地区的佛教徒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与此经同本异译还有东晋失译的《佛说报恩奉盆经》,在《开元释教录》卷十八〈疑惑再详录〉中有《净土盂兰盆经》一卷五纸,说十六国王闻佛说目连救母脱苦之事。说这种供品器具可解先亡的倒悬之苦“佛弟子目连以天眼通见其母堕在饿鬼道,佛陀于是指示目连在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印度雨季期间,以百味饮食供养置于盂兰盆中以供养三宝。....
2023-07-02

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契此和尚挺一个大肚子,将弥勒菩萨这个袋子称为人种袋?令人想起禅修公案中布袋和尚的故事,大腹便便(相传笑佛弥勒的形象塑造即来源于他)。成天背着个大布袋来来去去,老拙自躺倒,居然来人就向和尚五体投地行起大礼!也有被布袋和尚的傻笑弄得一头雾水的,背起布袋便走。人们在桥边看到布袋和尚坐化而去后留下的“ 由此想到赞弥勒的对联:他那一刻不离身的布袋”里边到底装了些什么宝货,累得身心憔悴?....
2023-07-02

宣化上人:慈悲喜舍对治三毒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之毒心是由身口意三业而造成的,就是因为没有慈悲心和喜舍心,所以一生比一生堕落,广造恶业,身体之毒,一天比一天深。这种毒无药可治,久而久之,就变成蚖蛇蜈蚣蝎子等。这些动物有的口有毒,有的尾有毒,有的腿有毒,有的身有毒,总之,这种毒轻者令人昏迷,重者令人命丧,十分可怕。 人要有慈悲心,对人对事,且和(p....
2023-07-02

佛教相信焚烧后的纸钱能供鬼受用吗
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迷信的规定, 中国人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人死之后、丧葬之时要用钱币与死人同葬,以物器、钱财、珠宝、布帛乃至还有用人及畜生来殉葬”相信火神能将所烧的东西传达给鬼神。以为焚烧之后就被鬼去受用了,佛教不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经过焚烧之后的纸库锡箔能够供鬼受用,死人的亲属可以用布施、供佛、斋僧的功德回向亡灵、超度亡灵,佛教不唯不主张以物品殉葬。....
2023-07-02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
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把信仰、伦理、人性、实践、能力等各个层面都包括进去了:不懂得世出世间的因果。因为因果是一切社会道德、伦理、人性的基础,知因果虽属于信仰层面的事情。但它却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断恶修善、断惑证真、转凡成圣就失去了动力,没有因果信仰。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等等就失去了维系。....
2023-07-02

回向的力量有多大
有五百饿鬼来到佛陀面前请求“明日供养您的善根, 那些饿鬼回答“以吝啬之业而转生为饿鬼”我也没办法回向”饿鬼们只好答应了“这些饿鬼是你们父母转生的“是否能将善根回向给它们”那些饿鬼都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回向对众生真的有无量利益“中阴界的很多众生没有机会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人间行持善法,就希望他们能将善根回向自己,应该马上念《普贤行愿品》《观音心咒》来回向:在佛像面前一直虔心祈祷。....
2023-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