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十法完善人格

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略举数端为诸君言之,而实合于佛法,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诸君应知改过之事,可以谓明,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未能详言,若欲知者。‘闻义不能徙,‘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曰刻曰巧,‘我不识何等为君子。贤人曰,‘驷不及舌’,岂有功夫检点他人。余常不敢忘。‘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言之似易。....
2023-07-02
弘一大师:十法完善人格

圣严法师:七分努力三分福报

没钱还真是行不通,钱财要紧,人人都很想发财。有人就倒楣赔钱”专门替人家赚钱,老板靠他赚进大把钞票;后来他想,帮人家赚钱。替自己赚钱,不但没赚,后来想想,还是回去帮人家做事吧。回到本行又是财源滚滚,出力帮人家赚大钱,大家都想当董事长,不愿意屈居在人家公司底下做事领薪水。看别人好像也没什么能耐,就能轻轻松松做老板。还有准确判断的决策力、坚定的毅力、觉察市场变化的敏锐度等等,有聪明智慧而没有福报;....
2023-07-02
圣严法师:七分努力三分福报

学佛是要放弃社会责任吗

  很多初学佛或者是对佛法不了解的人总是对佛法有很深的成见,总是认为学佛的人都是消极避世的,  其实这样的误解大部分是来自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对于出家人和佛教的片面描写,如果你能深入学习佛法之后你会发现真正的佛教和这些作品中的描写是差别很大的。可见修行要有所成就并不一定要出家,因此大乘佛教并不提倡避世修行。因此出家人的责任就是教化众生、住持佛法、修持佛法。....
2023-07-02
学佛是要放弃社会责任吗

龙相法师:珍惜不等于贪爱

珍惜不等于贪爱,他把师父加持过的念珠给搞坏了。原因是他想令它更完美一点:于是心里就很难过“因为之前我们老是暗自执着着”不会坏。千方百计地想要令事情符合自己的欲望,让贪心蒙住眼睛。那事情又怎么可能往好的方向变呢,反而整天灌些没营养甚至有腐蚀作用的东西!可几乎都不能区分珍惜和贪爱。应该以什么方式去维持。最好的保存方式是放着别动,经常拿起来又摸又看。那它缺胳膊断腿的可能性就得到了极大提高。....
2023-07-02
龙相法师:珍惜不等于贪爱

星云大师: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佛教的精义在明因识果,明白因果道理更好;明白因果道理很好,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想到此乃宿世;欲知来世果“虽然宿世的恶业形成今世的障碍”但我深信只要肯耐心培养当下的善缘:我学习给人欢喜、满人所愿,只知直心讲理“恐将愧对信施,一位久居当地的佛教徒表示想捐二千三百万美金给我办学“但我坚持佛教事业应由十方共成。让社会大众失去种福田的机会,让我与大心功德失之交臂,想捐二百石米粮给寺众。....
2023-07-02
星云大师: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海涛法师:发心决定成果

如果没受苦的众生,离开众生,你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再念给法界六道轮回众生,想要帮助众生。感化众生、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相信因果、修十善业,愿诸众生得乐及乐因,所以我昨天做的功德,就要一直回向给妈祖庙和今天所看到、遇到的一切,还没做的叫做愿,已经做的叫做回向。看到别人好的叫做随喜,你要马上产生这些因缘、关系,我们随喜赞叹、供养、发愿,爱一切众生,希望海涛法师在那边念,不能离开佛菩萨的加持。....
2023-07-02
海涛法师:发心决定成果

法与非法的差别

能够对治烦恼的是法,不能对治烦恼的是非法,曾经提到过很多法和非法之间的辨别。随顺世间道的是非法;违背世间道的是正法,随顺世间迷乱的执著方式是非法;相顺佛菩萨抉择一切万法自性的光明智慧就是正法,符合经论的是法。一切万法的真实意义、光明自性在了义的经论中,还是法无我,如果我们能够抉择胜义空性就和经论相顺,如果认为这些法存在就和经论相违。  能够对治烦恼的是法。不能对治烦恼的是非法?....
2023-07-02
法与非法的差别

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救护力量:观世音菩萨

在分别心的境界里有住处、有时间以及有身体的形象。他没有固定的身体又能变现一切身相,但观世音菩萨的法身周遍法界,那观世音的法身就缺少一块,观世音就在心中显现作用,也不会不发慈悲心,现在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深信观世音菩萨是百分之百的回应。观世音菩萨一个人怎么能一时按所有人的祈求作救护?也能做到一时打开当即就在每一台中显现图像。哪怕所有法界众生在一时祈求。....
2023-07-02
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救护力量:观世音菩萨

净慧老和尚:处理烦恼的方法

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觉得烦恼很好。如果你把烦恼当成宝贝,就会看到烦恼不过是个处理品,我也并没有完全觉得烦恼就是处理品,也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烦恼当成了宝贝。如果我们真是把烦恼当成了处理品,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死死地抱着烦恼不放,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而是把烦恼当成了宝贝。....
2023-07-02
净慧老和尚:处理烦恼的方法

圣严法师:开悟的条件

照着我教的方法修行,是否相当于禅宗的开悟,因为基督教是藉信者的虔诚心和神的感应力的沟通,然总不像禅宗之主张修行法门的重要,禅宗在修行之先的准备工夫,对于禅的修行者所作的共通要求,二是从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接触并已实际上体验到了它对你确有大益。是首先将其经过长期修持后所得的开悟的方法,那些修行方法及智慧的教训,一代一代切实地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法的人,将佛法传授给你或用佛法来指导你修行的人。....
2023-07-02
圣严法师:开悟的条件

太虚大师: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即依现前世间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谓迷世间法是众生。问佛所觉的什么:就是众生所迷的,是故佛与众生,若问此我是何状,人生世上没有一点意思,且人人以为死了就完了,遂敢在这世界上胡作乱为,死了即无事,凡我身所需要的衣食住财产等,此皆由于不明白各自的真我,所以作事不循道理?则亦不必说远,但就世人说死了就了的里边。世人到了死的时侯,其心尚挂念父毋妻子财产等;大半因为对不住人或受不住苦。....
2023-07-02
太虚大师: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如何选择法门

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念一部经嫌少,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反正越大越圆满,想多累积功德?没有一件一件地把我们所知道的实行,  所以我们其实知道的够多了、我们知道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所做的事情却很少,至于证得的部份就更谈不上了?所学、所念的跟你的心、你的性体结合不起来。没有真正去修行,不然我不会从大陆跑到西藏去。也不要参禅。也不要念佛!现在也还没有成佛,专门持咒也是修法的要门。....
2023-07-02
如何选择法门

佛门用语分别的解释与运用

(图:龙泉视界)“  我们通常的”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内心时时刻刻与人攀比高低;或者时时计算琢磨如何能够得到名利、凸显自己,有利时唯恐落后,麻烦时唯恐沾染;或为人处事分亲疏远近,世俗心态……这些“分别”但善恶是非、如法非法,这些分别是应该要的。  摘自《学诚法师微博》....
2023-07-02
佛门用语分别的解释与运用

什么是定

什么事也看不到,什么话也听不到。什么念头都没有,定是什么意思呢?定是不被外在的种种境界所动摇。是内心非常清明,看到、听到、接触到的种种境界,内心当中都了了分明,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所动摇、所左右。  如果我们内心当中宗旨很坚定,组织安排我们干什么事情,我们都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去做,将来就会有成就,就很容易得到成长。但是我们往往喜欢贪小便宜,不能脚踏实地去做事。....
2023-07-02
什么是定

佛教怎么看做梦

人生如梦:佛教怎么看做梦:  济群法师答,通常来说,梦是妄想的显现。迷惑的显现,佛教中有个词叫做”颠倒梦想。从佛教观点来看,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梦,而不仅仅是在睡眠状态下才会做梦。至于通常所说的梦,和意识活动很有关系。还可能受诸多因素影响:有时是一些鬼神进入梦的状态;有时梦中也能感得佛菩萨的示现;有时修行达到一定程度,梦中会出现相应境界;有时是意识超前的感知,会在梦中预知一些将要发生的事;....
2023-07-02
佛教怎么看做梦

惟觉长老:心病还要心法医

  所谓妄想心,念念不停的起心动念:善念就是好的念头;智人、圣人是正念是无念。一般人的善念较少,因恶念故,心起烦恼、空虚、恐怖、颠倒、愚痴、邪见、悭贪、我慢、悔恨、嫉妒、幸灾乐祸,进而造杀、盗、婬、欺诈、强暴等种种恶业。多起善念必得善果,  所以人的起心动念,是决定君子、小人、忠、奸、正、邪、圣、凡的关键。常安住在正念、正定当中,就能作到醒睡一如的境界,就必须修止观对治,心念变成断灭。....
2023-07-02
惟觉长老:心病还要心法医

慈诚罗珠堪布:我们生病的时候怎么办

则遇到生病或其他的痛苦时,把疾病变成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的方法而撰写的。也会示现生病,我可以解决人类肉体上的痛苦。就是为了令以后的佛弟子在生病的时候,在精神上也有一种转疾病为道用的修法,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把疾病当作修行的法门,从来不知道可以利用病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法门,同时还可以把疾病转为积累资粮、清净罪业的方法。....
2023-07-02
慈诚罗珠堪布:我们生病的时候怎么办

从信佛到成佛需要多长时间

从信佛到成佛,这是非常遥远而艰难的事,解脱生死;并不太难,证辟支佛果,一生三生,可证阿罗汉果,利根人修大乘道,即世可登六根清净位(已到生死的边际。即将进入初地的圣位),但要成佛。那就不简单了,通常都说从信佛到成佛,共需三大无数劫,一个劫就已很长了,而是不容易数),在这漫长的时间过程中,广利众生,若能特别精进努力,也可把时间缩短。否则也可延长,总之,不到福德智慧的究竟圆满。....
2023-07-02
从信佛到成佛需要多长时间

圣严法师:如何提升人品

如何提升人品?  你的人品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人品能够提升吗?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才需要,在古代的社会也同样需要。未来的世界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我相信只要有人生存的时代、有人活动的地方,人的品质一定要提升。人的品质如果不提升,生活的品质也就无法获得改善。纵使经历时空的更迭,人的记忆也已淡忘,但历史性的影响还是会继续延续下去的。就像我们丢一块石头进入池塘时所产生的涟漪一样。....
2023-07-02
圣严法师:如何提升人品

达真堪布:忏悔的关键是什么

留着以后住山修行时用,立即以正念摄持”这里有个坏人正在偷茶叶,因为他们没有隐瞒心!若是犯戒了”一见到佛就会说出来,他们的思想特别单纯、清净,我们这种想隐藏、隐瞒的心,犯错误、犯戒不怕,不犯戒、不犯错误也是不可能的。受戒后应当怎样保护戒体:万一犯戒了;  得到戒体以后要保护戒体;才能保护住这个戒体。也就是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可以通过再三地思维、观察而生起坚定的信心。....
2023-07-02
达真堪布:忏悔的关键是什么

虚云禅师:在动用中修炼

谓一切圣贤。我辈凡夫,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心不在道,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乱转念头,则生欢喜贪爱心。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满肚秽浊,这就不堪言说了,  白云端禅师有颂曰,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食而不知其味。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今承布施,修行虽是好事,僧曰”也念一声佛:必生西方极乐世界?....
2023-07-02
虚云禅师:在动用中修炼

星云大师:人的命运要靠自己创造

佛陀也有无奈的时候。  一个人有心向上、向善、向好,总是善的因果,这时如果有求于朋友助他一臂之力,只要是好的朋友、有力量的朋友,都会不吝伸出援手。如果儿女所做非法,却不断向父母需索无度,明理的父母也不会满足他,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我们求助于神明的保佑,不做违背因果之想,就等于官员不是用贿赂,不是私相授受,那么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佛教是一个讲究因果的宗教,所谓因果,你想怎么收获。....
2023-07-02
星云大师:人的命运要靠自己创造

明贤法师:选择完整而非选择完美

犯了过失不要害怕。这个世界自古以来都不以完美的、全然没有过失的人为美,不要因为自己犯了过失,圣人也难免有过失。所以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是被郑重探讨的,孔夫子让他当众道歉、向大家忏悔“想着不能浪费,  孔老夫子后来对这件事进行过深刻的检讨,即便孔子这样有德行的人也会有过失之处,但自古以来都以改过为贤、不以无过为美,这种追求会使我们从心理格局上无法完成自然发展的需求”....
2023-07-02
明贤法师:选择完整而非选择完美

净慧老和尚:生活与生死

佛教讲了生脱死,佛教不讲终极问题。只讲生死问题,生死是无始无终的,圣者的生命和凡夫的生命有两种生死,是指我等凡夫在轮回六道当中,所感招的界外生死也各不相同,意生身没有身体的形质。意生身是由于意念而产生的身体,由此所感得的身体叫变易身,这就叫变易生死。这是界外圣人根据自己的愿力和众生的因缘而有的一种生死,我们现在所感招的生死是分段生死。我们要解决问题的就是分段生死,这就是一个生死问题。....
2023-07-02
净慧老和尚:生活与生死

希阿荣博堪布: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

慈悲心的训练使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宽阔、柔软、坚强,而那种相契相投、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关系,如何训练慈悲心?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把一颗习惯于散乱驰求的心系在一句心咒、一句佛号或呼吸吐纳上,  上面这两项训练会增强洞察力和专注力,心静之后不是一味地静止下去,  虽然日常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慈悲心。....
2023-07-02
希阿荣博堪布: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