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
更不以为佛陀能够创造万物或赦免人类的罪恶,佛教对于佛陀的崇拜,决不会是为了避祸致福而崇拜佛陀,佛陀的愿力虽能藉著祈祷的心力感应而产生神迹,若能依照佛所说的正法而行──如布施、持戒、忍辱、努力、修定、习慧等的行为,是为崇拜佛陀修证说法的恩德,佛陀经过三大无数劫的长期修行菩萨道的结果,有凡夫僧(如一切持戒清净自修正法并能说法度众的比丘及比丘尼),由于僧能把佛陀的正觉解脱之法,所谓住持佛法。....
2023-07-01

为什么修行人要戒葱蒜等五辛
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素食是长年离荤腥。是指葱、蒜、大蒜、韭菜、兴渠,兴渠是印度话,所以叫荤腥,远离荤腥。为什麽不能吃? 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这种东西生吃它刺激身体,容易动肝火,熟吃这个东西是助长荷尔蒙,佛让我们戒淫少欲,所以熟吃它对你生理上有刺激,动肝火, 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经书中到底是怎么说的:《楞严经》上说“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如是世界食辛之人。嫌其臭秽。....
2023-07-01

本焕长老:粗心用功与细心用功
今天我讲一下粗心用功与细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就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妄想多杂粗重,用功太粗疏。心也种粗粗用功“粗心用功因为“很难把功夫抓住,即便偶尔提起来了,粗心用功。容易失掉,要把它再提起来。心、气、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断断续续的,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一天到晚打妄想,要它不打妄想是很难的。....
2023-07-01

希阿荣博堪布:快乐并不需要很多条件
文/希阿荣博堪布 ? 什么是快乐。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快乐就在身边,可是我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要么因为它转瞬即逝。我们来不及感受, 快乐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很多条件再(p....
2023-07-01

明憨法师:了生死断烦恼成佛道就是把握住念头
我们的生活水(p....
2023-07-01

为什么一个僧人比一千个兵还难管
言下之意就是管一个僧人比管一千个兵还难,认为出家人都是修行人?对僧人的约束力本来就不强,对个人学修以及僧团管理都有一定的作用,却是祖师大德的个人魅力所产生的摄受力、凝聚力,当寺院住持没有威望的时候, 真正的修行人不惧权威。唐朝的玄觉禅师受玄策禅师指点拜谒六祖惠能大师,但玄觉并不因六祖威望而愿意留下,可玄觉禅师在祖师执意挽留下,这个公案记录在《六祖法宝坛经》:玄觉方具威仪礼拜“不拿佛法送人情“....
2023-07-01

济群法师:古老佛教的现实作用
对改善社会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佛教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就是立足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即使暂时不能为社会做点具体工作,至少可为大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不少人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完全通过政府力量行使这些职责,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离不开宗教内涵。道德更是以宗教为基石,使社会失去基本制约,但还取决于执法力度等因素,宗教道德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2023-07-01

药石是怎么一回事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国僧人皆严格持午,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僧人终于放弃传统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药石皆吃粥,打坐、跑香交替用功,体力耗损甚钜,除早粥、午饭外,下午吃午粥(点心粥),也是吃粥或馒头,还有出外求法的行脚僧。后不著店的因缘下,吃饭时间和食物没有保障,不受过午不食的限制,可以说什么时候得到食物,当他们到禅堂挂单时,午饭随众:补吃,次日午饭即行。....
2023-07-01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法师”
法师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法师?法师(Dhammqcariya)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才能称法师,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Vinayqcariya),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Abhidhammqca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师(Tipiwakqcariya),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
2023-07-01

达照法师:灵性的包容让你更加强大
妄想一旦停下来,你就会感觉到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晰。 现在的人都很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过去我们提到的是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思想也要健康。身体、思想和灵性的健康, 我们没有学习佛法、坐禅。没有过宗教体验,是没有感觉的”体会不到灵性的健康,就是一大堆的思想在操作,身体若有病痛。思想就不会健康,内心如果难受,也是不健康的,佛经里面有关于灵性健康的说法。....
2023-07-01

念佛不得力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念佛念起来会有妄想呢?究其原因还是信不真、愿不切? 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有正行和助行。就是信、愿、持名念佛,就能够深信切愿、一心念佛,在这一生就决定能够往生净土。如子女、名利、情感等这些轮回生死的业习是很难放下,我们无量劫以来流浪到今天已经习惯了, 为什么念佛念起来会有妄想呢,究其原因还是信不真、愿不切。就知道娑婆世界无量劫的轮回还在进行。将来会在这个世界多受一次生死之苦。....
2023-07-01

往生西方极乐与行善积德有关系吗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行善积德是两回事。念佛是主行;行善积德是助行。帮助我们念佛得力,念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于自己的信愿行够不够虔诚, 既然诚心念佛,烦恼有俱生以来的烦恼,不论是俱生或今生。要念佛念到有相应,烦恼才会渐渐解脱。菩提渐渐增长,念佛如果念得好,自然会发心行善, 念佛人如果对净土法门有信心,发愿临命终时,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弥陀,他会不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2023-07-01

念佛时如何做到心无杂念
师父,念佛时如何做到心定,静心。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啊!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咒又称为“心的保护者”持咒或念诵佛号能够让我们的心不外散,通过长期、耐心的训练。我们会慢慢习惯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持诵的心咒或佛号上,即使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
2023-07-01

界诠法师:僧团当自强我等当自律
界诠法师为净人落发。 今早又有五位净人落发! 出家容易坚持难啊, 今天的社会人们总是歧视僧人,出家人不能富足,不能吃太好,不能穿太好,不能坐好车:甚至不能长太胖,持斋念佛怎么会肥头大耳……?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难道我们还要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吗, 一些人别有用心。总想把寺院搞垮,把僧人毁灭既使把佛教毁灭了难道社会就太(p....
2023-07-01

女众能否“短期出家”
的女众以净人方式参与较为如法” 女众只有一次正式出家的机会吗?女众短期出家是否如法?女众短期出家还俗后,还有没有机会正式出家呢? 智渡法师答:为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的所有男众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习俗,以体验僧团生活,播种出离之因。时是否已设定还俗时间,出家一天、七天亦非“ 3、因女众一生中只有一次正式出家的机会。为了让女众既保持这一正式出家的机会,又能参与随喜,短期出家。....
2023-07-01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先讲‘外在的事’中‘是不是跟自己有关’。心里就想。往往不是眼前事,你本来和女朋友约好下午四点钟见面!而另外有一位朋友对你说,忽然想起了约会的事!马上去赴约也太迟了?下次见面怎么跟她说,如果人家说现在你要是没有一万元:不然我的朋友会死,朋友的朋友也会死。本来这是别人的事。如说天下的事完全与自己无关,这‘想’和‘注意’就是我们的心?凡是你在注意做什么事。专心于现在所做的事。....
2023-07-01

在寺院斋堂吃饭的规矩
(一)内外威仪当具足: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正意受食“ (二)食为法本——受食当内外威仪具足。并当发三愿, 1、愿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诸恶莫作)” 2、愿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众善奉行), 3、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千金易化。如吾人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
2023-07-01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的总称,因为课诵是佛教寺院僧众日常最基本的宗教修行,朝暮课诵。 早殿时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约在寅丑之间)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大悲咒》、《十小咒》等为一堂功课。有些寺院轮流念这两堂功课,即诵《佛说阿弥陀经》和念佛名。礼拜八十八佛和诵《大忏悔文》。....
2023-07-01

达真堪布:教你福报永不竭的秘密
受苦是消业, 世人都喜欢享受世间的福报,而世间的享乐犹如盐水,越享受贪心越增长。那我们是不是不能享受这些,否则贪心、欲望会越来越增长,有多大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只要没有贪着。 我们享受福报的同时还要积累福报,福报犹如一桶水,现在很多人都是不择手段地享受,这就是消耗福报,包括一些好的机缘都是自己修来的福报。然后再当成加持品去吃穿用,还能消业。 大家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都要学会转念。....
2023-07-01

修行为何一定要受戒
修行为何一定要受戒,不能行中道法门, 凡夫心地未解脱,为令众生得以解脱,令自性清净,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佛弟子欲修行,若无受戒持戒其心地无所依据!亦复如是, 修行者不受戒不持戒,始终不得入佛位,欲证成菩提。佛法的道理如同双目,受戒持戒如同双腿,方能契入解脱之境,受戒持戒是修行者的最根本条件与基础,如是而证菩提, 受戒持戒的重要性,修行者若无受戒持戒的基础,一切善法不得生,禅定智慧不得生。....
2023-07-01

星云大师:一边搞腐败一边烧香佛会保佑你吗
时下一些做了坏事的人、一些贪污受贿的腐败官员进庙烧香拜佛。是否会得到神明的原谅、保佑,星云大师回答说“做了坏事要得到好的报应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怎么祈求这块石头都不会浮上来。神明是不会原谅的。 星云大师这番因果报应的解释”可能会令那些企图通过烧香拜佛,来达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目的的腐败官员们头皮发麻、脊背发凉,无论是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迷信佛教”....
2023-07-01

圣严法师: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念阿弥陀佛,单念药师佛, 如何念佛?以出声念或心中默念,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通常用连续念、高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许多人以为凡是持咒即是修密法,则与持名念佛类似,持咒之法,持何咒文?....
2023-07-01

古代规定:长相太丑不能当和尚
古代出家有很多详细的要求,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就逃去出家当和尚避世逃脱法律的处罚?古代出家真有这么容易吗?出家难上加难,出家也不容易,帝王看到都会合掌问讯,那时出家要经过皇帝考试,若没有度牒就剃度是犯法的。胸前度牒袋内藏了真长老的书信,教武松挂在贴肉胸前——可见这本护身符在她心目中的分量”听与出家,不应与出家,谓一食、一住、一眠、少饮食、多学问。方与出家,若不先问与出家者。....
2023-07-01

财布施有什么忌讳
财布施有什么忌讳?可不可以借钱来做功德?布施是大乘佛教的“布施又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一般人最熟悉的就是财布施。那么财布施有什么讲究,财布施也就是说。我随着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钱我布施多少钱,可是我没有现金周转,那我去向亲朋好友周转一下,就是我身上真的没有钱。不可以借钱来做功德,这个财布施要量力而为,或者是做作奸犯科。或者是搞一些非法的勾当,这笔钱可以赚十来万,为了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2023-07-01

一行禅师:一起来修习真正的爱
你必须学会理解。 我们大家都需要改变和成长。共同改变、共同成长,一起分享习禅的果实。如果我们的婚姻生活幸福、和谐,互相体谅,我们就很容易将幸福和欢乐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一类练习同样是很适宜的。继续练习在觉照的状态下生活和互相学习。也许你认为自己已经了解配偶的一切,却仍然不敢声称了解它的所有方面,你又怎么能说自己了解一个人身上所有的一切呢?只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本就忽略了她的存在。....
2023-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