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武汉石观音寺2016新年贺辞

石观音寺千年前第一尊观音菩萨古像 现已修复完毕并圆满奉安 庄严伟岸 光照江城“  石观音寺2015正月法会时间表(部分) 这是千年古刹石观音寺在近现代的首次新春庆祝活动”严格遵循造像法度的复原观音像 融汇艺术美学与信仰情感 是一次如法敬造圣像的有益示范“实践小组赴石观音寺参访交流“分享对于传统信仰回归、人文佛教建设、东西方文明交流等问题的郑重思考。....
2023-07-01
明贤法师:武汉石观音寺2016新年贺辞

净慧长老: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安心实际上就是讲的安心法门。法身无相“如果说如来法身无相。正以如来法性之身清净圆满”所谓法身无相无不相“正因为法身无相,正因为法身无相所以能现种种相,不能圆融无碍、应物无方,如来现世说法者:众生如果都成了佛,佛也就不会来世间现种种相。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要使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之见、入佛知见。众生有妄想是什么意思呢。....
2023-07-01
净慧长老:以金刚慧断烦恼

佛源禅师:初学参禅要善调身心

一个妄想就是一个生灭及一个生死?用功就是要觉悟生死这个东西:想了生脱死,轻心慢心,慧可就去找心,慧可于言下就开悟了。  我们现在心里烦恼不清净”没有妄想就没有烦恼”你为什么偏偏要出禅堂门。里面的猴子就不动了,只因里面的猴子动,就听到外面的猴子在叫?外面的猴子就是习气,妄想一打就听到了,一心唯读圣贤书,一心只把话头参,自己知道妄想这么坏,修行原来是为了这个问题。不打妄想不就好了吗”....
2023-07-01
佛源禅师:初学参禅要善调身心

妙莲老和尚:煮好吃的素菜度家人

  好多在家菩萨说“我们在家学佛真是好苦喔!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上说”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出家菩萨修行易:在家菩萨修行难,连自己亲生的小孩也跟你的观点不同。家里就是你一个人学佛,还要学个什么佛、吃个什么素,吃素不够营养:你自己吃素是可以的“你总要烧菜给家人吃?有什么办法使家人不要逼着你来烧荤菜!让大家都能吃素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偏食的习气?他并不是拣营养的来偏食,即使没营养他也是吃。....
2023-07-01
妙莲老和尚:煮好吃的素菜度家人

怎样祈福

北京龙泉寺2015年浴佛节实拍(图:龙泉论坛),  文/学诚法师,  佛教讲因果,种何因、得何果,三宝好比肥沃的良田。对三宝的敬信供养好比在良田中播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但良田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所下之种,这种子便是自己的发心;倘若发心淳厚、信心坚定、恭敬至诚,果报便善净广大,若仅是世俗钱物交换之心缺乏信心、敬心(p....
2023-07-01
怎样祈福

慧律法师:出家人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慧律法师:  有的人就问了“师父,像你们这样出家人,不能吃肉、不能看电影、不能跳舞,什么都不行,这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们的意思才多呢”当你找到一个内在世界的时候!你找到一个无量无边无止尽的世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一些享受都是短暂的,我现在的生活升华到、(p。....
2023-07-01
慧律法师:出家人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佛陀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在《优婆塞戒经》中对三十二相是如何产生的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无数世用和善的眼看众生,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  佛陀过去生在行菩萨道时。无数世用和善诚实智慧的语言教化众生,所以能够得到八梵音相,(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无数世供养师长。....
2023-07-01
佛陀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佛教叩钟的学问

不同的佛事活动有不同的叩击鸣法,在僧众们斋粥下堂、参禅完毕、早晚巡视或吃茶下床的时候,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进入僧众讲堂的时候,在斋时僧众进入斋堂的时候,应念,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愿今得果成宝王,  将此深心奉尘刹,终不于此取泥洹。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应念下列经文,每句鸣钟一下,  干戈永息;俱生净士,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2023-07-01
佛教叩钟的学问

慧律法师:爱上自己的影子

  意识是贪法尘、执着法尘的相——五尘落下的影像,意识就是攀缘那个影子,譬如说你对一个人很贪爱、执着,落在意识里面,不晓得这会念念败坏,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中所谓的心,就是六根对六尘而生出的识,眼根对色尘生出的眼识。法尘不过是前五尘落谢的假象影子。女人在买化妆品时不就是如此详细加以分辨吗,还显现出很多我们不喜欢甚至讨厌甚至恐怖的东西。我们就在这个自我业力编织的梦幻泡影里。....
2023-07-01
慧律法师:爱上自己的影子

憨山大师:修悟六原则

憨山大师:修悟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事本来(p....
2023-07-01
憨山大师:修悟六原则

虚云长老:修行要心口相应

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如来妙法,见性成佛的言语,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心而惟,心口相应。满肚子贪嗔痴慢,内行断我法二执。外行万善细行,但行佛法的,不知是那个禅师法师,如《心经》、《金刚经》、《八识规矩颂》,内行要定慧圆融,外行在四威仪中严守戒法,皆发菩提心。问寺僧人曰?别僧曰,‘观心:‘还识道信禅师否:贫道是也:惟见虎狼之类。师曰!....
2023-07-01
虚云长老:修行要心口相应

在中阴阶段的49天里是否人人所见相同

在中阴阶段的49天里是否人人所见相同?每天有不同的佛像显现。这种显现是不同的人有不同显现,还是所有人都这么显现,差别只是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不是所有人面前都能显现寂猛坛城的如来本尊像。有些人虽然显现了,但这种显现如同流星般瞬间即逝,因为不了解这个法门,以另外形象显现了;则看到自己从前所杀的生命或其他景象,  只有那些业力轻微,生前对中阴法门有信心,才会依次显现一百位文武本尊。当某位本尊显现时。....
2023-07-01
在中阴阶段的49天里是否人人所见相同

慈悲为什么可以利他利己

慈悲为什么可以利他利己?大乘佛教的慈悲,是缘着天下无边一切众生兴起的,这种慈悲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但只要你心存善良,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动物,没有慈悲,当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可能有人为了自己杀害他人,也在所不惜。在价值观方面,我最重视智慧和慈悲。  人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一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有慈悲而无智慧的人,想帮助谁也帮不了,因为你没有能力。打个比方,智慧和慈悲如同一双翅膀,有了这双翅膀。....
2023-07-01
慈悲为什么可以利他利己

怎么才能做到无我呢

(图:资料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从当下做起,让利他的心一点点增强,自私的心一点点减弱,烦恼一点点净化,智慧一点点开启。就是在通向无我的路途中,无我,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因为这才是生命的奥妙所在  摘自学诚法师微博答问....
2023-07-01
怎么才能做到无我呢

�л�����֮���������پ�����̳�ǹ����˷�ѧ������

�л�����֮���������پ�����̳�ǹ�_���˷�ѧ_������....
2023-07-01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法师拈香,  一个母亲,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不舍得给他吃一点苦”慈悲;将来却可能害了孩子,对孩子无理的行为加以管束,培养他吃苦耐劳的能力“有智慧的慈悲。慈悲不仅是当下的一种心情,更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如慈母爱子,希望给予孩子一切快乐,悲曰;拔苦“简单说就是救苦救难的心”看到所有的人。你内心里都有一种历练,希望中别人得到快乐没有痛苦,这就是人的慈悲心,有的人看到别人倒霉的时候他快乐。....
2023-07-01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八字已定命运为何可改

他们真是可以将人的命运改变,作为佛弟子如何才能战胜神婆施的法术,神婆又为什么能够将人的命运改变,好命变坏命,好运变坏运?你对这些神婆神汉你不要太在意他们,命运是我们善恶业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们寿命的长短、我们相貌的美丑、我们社会地位的高低、我们财富的多寡都有命中注定的。心能缔造命运;业改变命就改变。所以一切命运的改变都操作在自己手上,神婆没有力量使你的命变得更好,但算一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变化。....
2023-07-01
八字已定命运为何可改

觉醒法师: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觉醒法师: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管住自己那颗驿动浮躁的心,是开展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佛学又称为治心之学。佛经上经常用各种比喻来说明我们的心,  (1)心如猿猴:....
2023-07-01
觉醒法师: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即障蔽自己佛性,故我释迦如来,倡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念佛灭罪,所以难敌业障,多障众生念佛:果能一心称念“是人当为诸佛之所护念,业障可以渐消,此皆业障深重之报,依教修持,修持念佛法门,以消业障,此二僧惟仗念佛功德之力,以万善庄严净土:其妻修持念佛法门。常劝其夫杀生业重定招恶报,当念弥陀名号,鬼卒持叉驱逐,遂即念佛一声,此即念佛能消业障也,心力与佛力难思,不信净土法门,不肯念佛。能知他人心念。....
2023-07-01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什么是三根本与本尊观

所有的金刚乘教法皆已包含於三根本之中;  而三根本和佛的三身是同义的,三根本和佛的三身同是佛的三个面向: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超越能所、存在舆不存在的。上师的心才是佛的精髓。一个所谓的上师必须要真正达到、了悟大手印的心境,他的心境所悟必须是法身实相,因此佛必须要示现和大家一样的人身,  而本尊则是法身的加持与证悟所示现,在本尊修法之前为何要观空、融人空性之中?....
2023-07-01
什么是三根本与本尊观

略说放生与放生的意义

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放生,对一位大乘佛教徒来说,因为他关注的不仅是帮助其他 生命远离眼前的危险,他还希望众生能够从根本上摆脱死亡和痛苦,所以他不满足于单纯地把鱼虾放游江海、让飞鸟回归山林,他要充分利用放生的宝贵机会,使被放的生命与佛法结上缘,在它们的相续中播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些生命便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如果是按照佛教仪轨放生,则能听闻到佛菩萨的名号、心咒、佛陀的教法。....
2023-07-01
略说放生与放生的意义

梦参长老: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反而傲慢得不得了,轻视没学问的,要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很怕说错话。或做错一件事情,便骄傲得不得了,看见他先生给宰相赶马车那种骄傲的样子。他太太叹气了,也没什么错事,你给谁赶车:他那股骄傲劲儿又来了:你看见丞相是什么态度没有?她说“骄傲的趾高气昂:他面对一切众生施舍的时候,《地藏经》说得很清楚,谦恭卑下的给六根不全的贫穷人,说着很柔软的话安慰他们,人家看看我们佛弟子是什么样子。....
2023-07-01
梦参长老: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缘起偈是谁作的

(图:资料图):  摘自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
2023-07-01
缘起偈是谁作的

积聚福慧是一种执著吗

以修持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执著?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著,以修持来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执著呢?你的见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佛陀教示我们不要执恋自身、不要有我执、不要执恋世间福乐及不要执万事万物为自性实有,这不代表说我们不须执著止恶行善及执著于利益众生之事业。这动机可以是为不堕三恶道,或是解脱生死,或是为令众生之利益而要成佛,总不会毫无目的而精进修持的。执著”如果你说不执著行善。....
2023-07-01
积聚福慧是一种执著吗

来果禅师:大悟与小悟的程式

不疑不能说悟,你们就会明了大悟是怎样,大悟就如狗子爬墙头:小悟如读书三年进了学。但他的书实在没有读完。老鼠初初进去的地方是大的,再啃的地方小了;越要啃;啃到临末,忘起命来啃;忽然把地方啃大了一点,‘用到山穷、水尽时,走得山路穷了?心里工夫上的精微,心上工夫精微就是细。在教下说‘得少为足’,本来没有到家,不能说是贼罢,你要以此小悟就歇下来,小悟既不好!还要悟不要悟呢?  大悟、小悟其理则一。....
2023-07-01
来果禅师:大悟与小悟的程式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