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颠扑不破的因果法则

是颠扑不破的因果法则--每个行为都有一个同等与反向的作用力,佛陀深入实相本质的智慧:如同上座部经典中最著名、最受喜爱的《法句经》(Dhammapada)卷首所说:当阿姜查遇到不相信这说法的西方人时,或觉得必须让他们以他的方式去看事情,他对有人能以如此不同的态度看事情感到有趣,会请他们描述自己如何看待事情运作。没有任何事物能一直圆满或可靠。当这些特征通过直接体验、了解与觉知时。....
2023-06-30
阿姜查:颠扑不破的因果法则

合掌一次真可以消除多劫业障吗

表示内心的恭敬。一个是表示福慧两足。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合起来的时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两足。也是表示一心不乱。恭敬合掌就表示以莲花供养三宝。手要伤人坏物。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现在双手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合掌是为了向佛陀表示恭敬。为了祈祷佛菩萨。....
2023-06-30
合掌一次真可以消除多劫业障吗

在家人为什么不能姓释

佛以释迦为氏 今为佛子者 宜从佛之氏 即姓释:在家人为什么不能姓释:皈依的在家居士,法名是不会更改您原来的姓氏。也就是说在家居士是不能姓释的,释是出家僧人法名用的姓。来源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个字,中国僧人姓释始于东晋道安法师:佛以释迦为氏,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佛在《增一阿含经》中也告诉门下弟子”剎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出家学道,出家学道者”自称释迦弟子。....
2023-06-30
在家人为什么不能姓释

怎样看待学佛人的脸白脸黑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请师父开示”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明安法师答?相随心转:如果我们的心清净慈悲”外相上一定是很和善的,如果内心每天都烦烦恼恼的,外相上一定不好看。通过面相是可以看出一个人最近运势的。不仅仅是指面相上的黑白气色“若只从面相黑白气色来判断一个人的修行好坏”往往会闹很多低级的笑话,以前见过一位居士,她和一个年轻人在寺院聊天。....
2023-06-30
怎样看待学佛人的脸白脸黑

太虚大师:生命是什么

太虚大师(资料图)“  ”生,普通说的生存,对灭亡而言。生是生起,本来没有而现在新生,叫做生;生起了继续存在,名为存。灭是毁灭,毁灭到最后的空无名亡。但生命之生,非生存灭亡之生,而是(p....
2023-06-30
太虚大师:生命是什么

净慧长老: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需要有很好的禅修基础和体验,不但修禅不能离开生活,这些都是指精神层面的生命活动状态,也不能离开物质生活。这两种生活几乎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是有距离、有矛盾的,而我们的主观愿望有着无限的能量,这样就会给我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生活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想让社会无限制地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想要改变外在的世界,想让现实存在来符合个人的主观愿望,就想改变社会。....
2023-06-30
净慧长老: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吗?净土宗也讲见地的。  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是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如果没有深刻理解娑婆世界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没有了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完整具足,没有明知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对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
2023-06-30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应该怎样理解“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 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也就是肌肉、骨骼、器官、毛发、水分、呼吸、气脉、热量等“我们很难说肌肉、骨骼、水分、呼吸是,你会感觉自己不完整了”你根本不会这么想“反而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
2023-06-30
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ʦ̸��������������˵Բ�����˷�ѧ������

̸ʦ̸��������������˵Բ��_���˷�ѧ_������....
2023-06-30

显宗与密宗之间的异同

而觉得修显宗的不能修密宗,凡是大乘佛法都要修出离心与菩提心,  禅宗为什么不讲这些加行的修法呢,而《金刚经》中关键的一句话就能让惠能大师彻底开悟,他没有修加行。修加行的结果就是要能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六祖听的和我们念的《金刚经》完全一样,我们就需要修加行、正行这些系统的修法,但实际上也需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果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如愿,在这些条件下一心不乱地念佛。....
2023-06-30
显宗与密宗之间的异同

星云大师: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假如我们能够不让心随境转”  尤其生活中如果有了禅。懂得用禅定来处理生活,懂得过一种洒脱的生活,  在食衣住行里要能随遇而安:他就觉得食不知味。这就使生活不能安宁。一点也不觉得生活很苦。一个人住在山洞里修行,大家认为他的生活一定很苦,他认为佛法可以清净身心;在衣食住行里面就能安住。  在经济物质上要能随遇而安,父母愿意把她陪嫁的嫁妆给她带来佛光山出家,那许多电视机、电冰箱留在家里也很可惜。....
2023-06-30
星云大师: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证严法师:反观自照明心见性

想求明心见性,  人世间有许多外境事相、人我是非,并且时常反观观自性,一般人常被外境所转,唯有反观内心本地风光,  寻找心灵的故乡‘问世间情是何物。人的一生也在七情六欲中打转,‘天若有情天亦老’、‘多情总被无情恼’;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葬花词中说,不能走出儿女私情的漩涡,‘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同样是望雨听声的日子,从少年的不识愁滋味到中年的客途秋恨。....
2023-06-30
证严法师:反观自照明心见性

佛经是释迦牟尼亲自写的吗

他的弟子记诵出来的,佛的弟子,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当时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经(Sutta);由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Vinaya),由摩诃迦叶当时诵出。后来又补充结集的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Abhidhamma)。藏的原语Pitaka。把经、律、论分为三藏。同我国把经、史、子、集分为四库有差不多的意思。这一次结集称为第一结集,结集两个字含有编辑的意义。....
2023-06-30
佛经是释迦牟尼亲自写的吗

星云大师: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因为福报在的缘故,夫妻两人努力的做事,善光公主在过去迦叶佛时。很喜欢用饮食来供养修道人,因为善光公主过去供佛的因缘,而丈夫因为阻止他的因缘,自然会感召到富贵家庭,都会把穷人给旺成富人。这就是福报的重要性,但福报不会被抢走。都是本来有自己福报,这就是福报问题,没有福报。走到社会上赚钱就很困难,中国人把范蠡供奉为财神。孩子有他的福报业力。是多让孩子培养福德,留了钱也会败坏。那福报存在哪里。....
2023-06-30
星云大师: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佛教的解脱方法有哪些

至于要真正地实际证验解脱的境界,讲说解脱是不太难的。佛教的解脱方法应该怎样证验呢,  佛教把实践解脱道的方法称为‘修持’。便不能实证解脱的境界,终究沦在生死境界而不能自主于生死,不能真正的弘扬大乘,是即将入初地菩萨圣位的候补者,如果不重修持、不求解脱,光在言语文句上拾一些古圣先贤的牙慧,  说到修持解脱道的方法则不胜枚举,解脱道的修持,就让我们介绍三无漏学的修持,便是一位标准的清净佛子。....
2023-06-30
佛教的解脱方法有哪些

一行禅师:真爱里没有骄傲

  在真爱里没有骄傲。你不能假装未受苦或不生气,而想向对方否认真正的感觉“我没事儿!但其实你觉得糟透了”好像正被地狱的怒火所燃烧,你必须把这感觉告诉伴侣或儿女。我们常会想告诉别人。我不需要你来使我快乐:你就违背原本说好要分享一切的誓言!你会向对方说,你是我快乐的泉源:但是当你生气时“说的话却完全相反,表现出完全不要对方的态度:毕竟快乐不是你个人的事!如果你们当中有个人不快乐!....
2023-06-30
一行禅师:真爱里没有骄傲

净因法师:用两只眼睛来积聚财富

然后才能谈得上精神生活,  佛陀为了寻求解脱人类痛苦之道。终于意识到极端的苦行无助于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尚且也要借助于物质条件而后才能集中精力走入精神世界,  此经美妙之处正在于它对只有一只金钱之眼的人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仅有道德之慧眼而无金钱眼的人并未被单独列为一类人:因为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比单纯的道德更有实际价值,佛陀又把人类的最基本的渴望分为四种。....
2023-06-30
净因法师:用两只眼睛来积聚财富

星云大师: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图:资料图):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p....
2023-06-30
星云大师: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佛门中“背业”的解读

高僧大德替众生背业的说法”而是由于高僧大德具足慈悲心和责任心,愿承担众生的苦乐“譬如母亲看到孩子生病,自己也难过得吃不下饭;又如负责任的老师看到学生品行不佳,心中担忧,更加操劳付出,替众生背业”譬如老师为了教好学生,这是因为老师真心关爱学生,忘我付出,老师是为学生而生病”但并不是老师能够代替学生生病。是祖师大德的一种愿力,一些因缘非常深的人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譬如孩子打坏了别人的东西。....
2023-06-30
佛门中“背业”的解读

初学坐禅者要调哪五事

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度脱一切众生。愿求无上佛道,终不退转,内外根尘妄识一切有漏烦恼法,皆因心有:唯是一心作。则诸法不实。心无染著”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乃应如次起行修习也,欲造众器,行者修心。则三昧易生,善根难发,夫食之为法: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饮食知节量“心定乐精进。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暗昧,念心明净。....
2023-06-30
初学坐禅者要调哪五事

学佛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学佛为什么要忏悔业障?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忏悔“就是陈述发露自己犯的罪过的意思”为什么要讲忏悔业障呢“由于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相的话。所以必须要忏悔,  佛制定这样的忏悔法?因为我们举心动念很容易造业。造业如果你不去忏掉,所以佛经常常讲有两种勇健之人。不造恶业,能够勇于忏悔,就是愚痴的人,或者见犯他不去忏悔,  智人和愚人虽然犯了同样的罪业。....
2023-06-30
学佛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女性打坐时要注意的几个禁忌

女性打坐时要注意的几个禁忌?  答: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  因为(p....
2023-06-30
女性打坐时要注意的几个禁忌

佛教中必须知晓的六个礼仪

耶苏陀罗王后顶礼?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  除了碰到人能够合十表现问候、打呼唤之外,假如经由法师身旁、或穿梭大殿佛前,也能够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由。表现本人的礼貌与尊崇,也是一种表白谦逊、恭谨情意的好法子。....
2023-06-30
佛教中必须知晓的六个礼仪

业力深重该如何走出困境

总是觉得业力深重的自己好像已经无可救药,生活中一次次的打击让我已经无力无心认真修行,困境来临时我无心做任何事情,我明明知道只有佛法才是真正解决痛苦的根本,痛苦似乎没有让我更加精进努力的要解脱,您能够体会弟子无知又无奈的心情吗?暂时的痛苦真的就这样把我打败了吗?因为我知道您一定知道弟子每时每刻的心声,弟子的各种无助和无奈好像一直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它们折磨着我,我似乎没有一点智慧和动力去解决困境。....
2023-06-30
业力深重该如何走出困境

̸ʦ̸���л�����֮����ն�������˵˫�����˷�ѧ������

̸ʦ̸���л�����֮����ն�������˵˫��_���˷�ѧ_������....
2023-06-30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