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行如何做好功课
在家修行如何做功课, 很多人皈依佛门后还要继续扮演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角色。都一定要把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而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主要障碍,虽然佛菩萨已经为我们宣说了清净业障的诸多法门,才能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吾为汝说解脱道,但我也不希望大家以世间生活作为理由放弃修行佛法。不要以为只要皈依了就万事大吉,所以我想从皈依开始,每天都应当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修行。....
2023-06-30

净慧长老:开悟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大碰撞
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 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广结四缘无所求、不著相,那就是无漏的善缘。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之智慧成就菩提心“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就会有善的果报,就会有恶的果报。....
2023-06-30

星云大师:顽劣愚痴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亦即佛陀是具足自觉、觉他、觉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是本身对诸法实相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觉悟,‘觉满’专指佛陀自觉、觉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有别于二乘及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佛陀以无漏清净的智慧破除根本无明(无明惑),意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认识诸法本体是空的智慧,‘道种智’是菩萨认识诸法别相;了知诸法的千差万别乃缘生而有的智慧。....
2023-06-30

太虚大师:佛教徒如何雪耻
我是一个佛教徒“佛教徒如何雪耻。所谓耻。佛法上谓之惭愧,惭是尊重自己德性,并且观一切胜过自己的圣贤。愧是顾忌世间讥嫌,为己借镜,佛教把惭愧比做二勇士“是最能鞭策人止息过失增长功德的”所以真佛教徒应当常生惭愧心。知耻,知耻应从佛教本身看,佛的教法。是以大慈大悲救人救世为宗旨的,自释迦牟尼出世。佛法流传,就是佛教发祥的印度,不但不能继续发扬佛教,甚至国土人民也再度沦于异族,佛教流传地之圣迹。....
2023-06-30

�л�����֮άĦڵ��������ʦ���˷�ѧ������
�л�����֮άĦڵ��������ʦ_���˷�ѧ_������....
2023-06-30
吃素的人可否食用鸡蛋和牛奶
素食者可以吃鸡蛋牛奶吗:吃素的人可否食用鸡蛋和牛奶:如果是严格的素食者。鸡蛋和牛奶都不应该吃,一般来讲,有些鸡蛋不是受精卵,无法形成真正的生命。所以有些素食者也吃鸡蛋, 由于轮回皆苦,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罪业的食物是找不到的,甚至吃米饭和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难免造业。多多少少也有一点过失, 总之,吃鸡蛋和牛奶间接会对母鸡和奶牛带来痛苦,不过和吃肉比起来,吃蛋、奶的后果不算很严重。....
2023-06-30

惟觉老和尚:不要执著神通
真正有神通的人不会讲,他会到处去宣扬这件事吗!我相信没有人会这么傻吧,才会知道人家说你有神通是在害你,你没有神通,这个时候你说没有神通好像有失面子,于是也硬著头皮装作有神通的样子,所以真正有神通的人就了解这些东西不能讲,当然有神通也不是不能用,马上会受这神通的攀缘跑掉。 你即使得到了神通也不要执著。执著神通多半会走错路,但是你看不到下下礼拜的事情。不能说我们修禅的人。....
2023-06-30

什么叫做六度
(图:资料图): 来源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
2023-06-30

弘一大师:略举敬僧所应注意者数条
弘一大师(图:资料图), 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 若皈依三宝时,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不可妄云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为僧,应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p....
2023-06-30

弘一大师:病重时应如何思维
弘一大师,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决定往生,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
2023-06-30

诵经的起源及诵经功德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 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来教诫我们一样;....
2023-06-30

妙祥法师:书不能乱看
佛教典籍, 这个什么书都看。世间书是不允许看的,外道书是不能看的。她可能是看佛法的书,有很多书是不能看的,因为我们现在一步还没走成呢,现在就想驾驶飞机,我们先学会走路?我们就先看戒律书, 我过去特别爱看书,离开书不能吃饭。睡不好觉,但不能不吃饭,看来看去,看题目自己都能编得差不多少。为什么喜欢看书”我们就看戒律书、看《楞严经》。我们看戒律书,就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僧人、怎样去修行。....
2023-06-30

惟觉长老:处处作主见如来
处处作主见如来,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能够知道妄想的这念心,始终是寂然不动的主人:没有时间安住下来,在旅馆里面来来往往的就是客人,而主人始终不会离开这个旅馆,能够契悟本心。禅七当中经常跟大众开示,一个是静中能够作主,一个是动中能够作主;一个是顺境能够作主,晚上也能够作主──时时刻刻念念分明、处处作主,这个主人如如不动、不来不去,房中的灰尘在空中飞扬。....
2023-06-30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水火二河白道喻: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存在的,你在妄想的背景当中,这句佛号还能把持得住。表我们众生贪欲如水,常常会侵染到这个愿往生的心上,你只要念佛的时候就不会掉到水、火二河里去?就是有两土世尊的愿力的加被,所以我们常常就是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念佛的,会心比较清净一点。你清净的程度决定你往生的品位会增上,但你即便清净不了。....
2023-06-30

佛教中的加持真的有用吗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因为佛法主张离欲、无所求、无所依、无所执著才是解脱;也就无须求取加持或给予加持。虽然以知识能够理解无求、无欲的解脱境界才是究竟自在;就会自然而然期待外力的支援、神力的加持、佛菩萨的救济。加持虽非佛法的究竟,并不否定和反对加持的信仰和作用。愿力强的人能够以发愿心感通诸佛菩萨以及护法龙天的护持和救济;所谓神力的加持,可由加持力来缓和、缓冲当面的压力和冲击,加持力属于他力而非自力。....
2023-06-30

念佛时如何才能摄妄念
如何摄妄念?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卧,均好念。出声念、默念,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心中常存敬畏,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以心一起念,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念、口念、耳听,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
2023-06-30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心理的病态,我们的心理也会害病。心理的病就是贪婪、嗔恨、愚痴、嫉妒、邪见……等等,心理上有病时;身体肮脏时要用水来洗,心理上有肮脏。对他人有利的事情他不做,因而造成损人又不利己的后果“ 二、信坏不信好的心理病态”但说那个人偷窃,这就是信坏不信好的心理病态, 有些人做坏事的时候,心中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这就是畏果不畏因的心理病态, 四、信假不信真的心理病态,因此真话他不相信,宁可相信假话。....
2023-06-30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
而是从最后一句开始谈论无见地之见地:甚至修行上的缺失也具有证悟的功德, 今天晚上我将简要地讲述《远离四种执著》,见地就是一个想法或概念,而我们的一些想法或见地是非常的脆弱短暂,这种见地也许并非很确定、很坚实地建立起来“然而我们对自己的认同确实有某种见地”就会执著于这种看法,我们有个见地认为某种皮货应该很昂贵。 让我们稍微超越一些世间的见地,来谈一些比较深刻的见地,我们的见地常常是有原因的。....
2023-06-30

̸ʦ̸���л�����֮��ϲ���������˵˫�����˷�ѧ������
̸ʦ̸���л�����֮��ϲ���������˵˫��_���˷�ѧ_������....
2023-06-30
圣严法师:佛眼看女性
圣严法师, 佛教称女性为女众,有关女众的地位,常被讨论的例子“女众不能独立,必须仰靠男众,不能和男众共住,也不能离开男众太远而住;必须要请男众的长老上座,每半个月为女众说法教诫,女众不能直接在尼僧中受戒,必须通过男众的证明;比丘尼虽然受戒一百年,还要礼拜新受比丘戒的男众。到今天为止,女众在佛教之中,始终没有地位,特别在锡兰、缅甸、泰国等上座部的区域,甚至于不许女众成为比丘尼。....
2023-06-30

法顶禅师:只有清空才能听到内在心灵的声音
只有清空才能听到内在心灵的声音,单纯与简朴就是沉默的世界, 只有清空才能听到内在心灵的声音。我们才能真正听到心灵的声音,明了生活的纯真和喜悦,他们是真正懂得清贫之道。懂得生活的人。 简朴中不忘生活的喜悦和纯真会让你感觉到精神上的富有,而应抛弃欲望,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的人生,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重新比较一下。而须成为我们慢慢熟习、恒久持续的生活典范。清贫不只是过着单纯的贫穷生活。....
2023-06-30

生活习惯会影响禅修吗
生活习惯会影响禅修吗,好习惯有助于善心的增长。坏习惯则专门破坏定慧修持,应积极弃除的坏习惯。是欲贪盖、瞋恚盖、惛沈盖、掉举盖、疑虑盖,这都是覆盖善法、染污心性的,对修习定慧的障碍极大。欲贪。从染着五欲境相而生,为身、息不调所引发,或乱想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而产生的,从缘想三世而起,不能正确思惟三世的诸行流转,生灭无常,而执着‘我’(身体与精神)与‘我所’(我所拥有的一切)为真实的。....
2023-06-30

佛前的供品有什么深意
报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菩萨是纪念老师,感恩不忘,见贤思齐。 佛是凡夫修成的,供养他的形象,提醒我向他学习。也要成佛,要学佛的存心立愿,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向佛学习,不能把佛菩萨当神明看待。就把佛教变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代表戒定真香,见到香。闻到香,知道自己要修戒、定、慧是修学的目的,象征燃烧自己。....
2023-06-30

净慧长老:无常不是说着玩的
这都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的有限性,我们人的妄想、人的欲望却是没有止境的,也还要与疾病、与死亡对抗挣扎,认识不到生命有生、老、病、死,生与死总是同时存在的,死亡永远伴随着生,它是我们生命当中相依为命的最好的朋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呢,不要幻想都像宝掌和尚那样活上1072岁,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要从死神的手上逃出来……这都是梦想?抗拒死亡则没有必要。对抗死亡更没有必要。....
2023-06-30

达真堪布:谁是那个做错的人
傲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碍, 傲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是积功德最大的障碍,一般而言傲慢也可以理解为我们(p....
2023-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