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一)文殊的事迹,略称文殊,又译妙吉祥: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 西元前六世纪(与释迦佛同时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文殊具有三十二相。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出生一切菩萨功德,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
2023-06-29

济群法师: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心就和财富相应,每天忆念感情,心就和感情相应,不断忆念三宝功德,便能使其在内心的分量逐渐加码。推动我们不断开发自身本具的三宝功德,除了我们熟悉的佛像、经书、僧人这些住持三宝外,还有化相三宝、理体三宝、自性三宝等。通过不同层面展现三宝的甚深内涵, 普通信众学佛,往往执著于住持三宝,却忽略了理体三宝和自性三宝。如果仅仅停留于对住持三宝的皈依,学佛也难有进展“....
2023-06-29

我们究竟应该信仰什么
清净佛性:我们究竟应该信仰什幺:1.建立四不坏信,皈依佛、法、僧、戒四者,信心坚固: 2.肯定三法印。确认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人生实相: 3.信仰业力自作自受,深信世间的善恶好坏都是自己所造作,不由神力。即使有神通也抵不过业力,人有生灭来去“———宇宙人生的真理。 5.信仰自性三宝,肯定自己的清净本性,认识自己的本具佛性“自依止,解脱生死苦患,不是诸佛菩萨所能替代。相信自己是佛。....
2023-06-29

佩戴佛像当护身符的做法如法吗
佩戴佛像当护身符的做法如法吗, 很多人都把佛像戴在身上当护身符?这样做如法吗?怎么做到如理如法呢。第一要发心要清净,有的人根本不是当作护身符,而是当作装饰品。这样的话肯定是不如法的,一定要把佛像当作加持品,为了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去佩戴,同时提醒自己修行。你在身上佩戴佛像,一定要保持清净,如果戴着佛像还什么坏事都做。这样肯定是不恭敬,一定要恭敬,比如把佛像随便放,放在衣服口袋里。....
2023-06-29

海涛法师:生命的目标
再好的事情也是假的,再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感受?绝不要将十年前的痛苦还带在身上!但空性不离大悲, 佛陀希望佛弟子一开始修行,要经常思维四件事情,各位若常常思惟这四件事情,我们却将生命浪费在赚钱,再也没有比利用自己宝贵的人身造作恶业更糟糕的事。所以绝不用这个身体做坏事,我们借着自己的身体修十善业,我们在场的哪一个不会死,只是何时要死还不知道,因为我早已体悟无常!若对无常生起深刻的认知。....
2023-06-29

慧广法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己
在有限时间中活出自己:怎样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大乘佛教的慈悲核心就是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所以我们在有能力的时候尽力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随缘、快乐、感恩地生活。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生活方式,就是对自己、对世界、对生命最好的珍惜,如此珍惜了你的生命之后,面对这个生命的必然阶段。千万别忘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像你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们的梦想。....
2023-06-29

佛教见性后其境界如何
佛教见性后其境界如何:修行以见性为宗,当视其不了义、不究竟之法门,于有为幻化染污之心起伏动荡而不得自觉,若欲出离生死(梵语samsara),故今世见性之境界深浅广狭亦有异也,十五夜之月喻如见性究竟圆满者,初一之月喻为见性未究竟圆满者, 菩萨(梵语bodhisattva)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中。当下便是见性之圣者,如是演推即知修证过程的确有见性之深浅广狭之异也, 修行应以见性为宗趣。....
2023-06-29

什么是愿解如来真实义
什么是愿解如来真实义:善巧方便教导我们悟入,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教导我们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是引导我们契入法界、圆满成佛,中国人自古以来为什么喜欢读《金刚经》,《金刚经》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舍四相;不能舍四相。我相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样入不了佛门,起心动念只为一切众生的利益,那就入佛门大乘的初信位菩萨,没有舍弃我相。离四相是断烦恼:....
2023-06-29

��һ��ʦ������ʶ��ĪΪԩ���˷�ѧ������
��һ��ʦ������ʶ��ĪΪԩ_���˷�ѧ_������....
2023-06-29
广钦老和尚:境界折磨是修行的最佳环境
境界折磨, 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 心要怎么修 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p....
2023-06-29

星云大师:一生受用最大的“十句话”
信仰是人生的目标、轨道,今天就将对我一生受用很大的“不做佛教的焦芽败种,激励我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二、你可以没有学问,但不能不会做人。人难做、做人难,青年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或不知要讲好话。接受的人生是贫穷的,感恩的人生才富贵。与人相处要能包容忍耐,因此人要懂得回馈感恩。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都要本著心甘情愿去做事,心甘情愿淡泊过一生,不要受外界言语的影响而丧志。....
2023-06-29

慧广法师:人为什么要活着
来到这个世界是福报。离开这个人间是因缘,是因为我们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把活下去定义为肉体的延续。真正值得一个人去在乎的,仍然有生命意义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外在的金钱和名利来作为你存在的理由,如果肉体消失后,那这种理由也会失去意义。也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一旦你的生命消失。它们比你的生命消失得更快,伊拉克的富翁们以为能永远拥有的豪宅。要想知道为什么活着,一定要以死亡为参照系。....
2023-06-29

常说的佛教三宝有哪些种类
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宝得以流传,住持三宝虽不是究竟意义上的三宝“众生便无缘听闻佛法,住持三宝乃佛法流传的重要载体。即三宝在世间的化现。以佛陀四十九年宣说的四谛、十二因缘等义理为法宝;以佛陀在世间度化的僧伽为僧宝。化相三宝体现了佛陀教化众生的相状,代表着三宝在世间的出现,标志着佛法在娑婆世界的发源。即究竟意义上的三宝。一切经教和修行法门最终是为了帮助我们证悟空性,故法的究竟处为空性而非经教。....
2023-06-29

梦参老和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梦参老和尚,本来我是26号到大学演讲的,不是讲这一部分。今天我跟大家结缘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山里行道看着是假的,实际上一点不假。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实现了,像出家人在山里修行是一个人修行吗。修行的所得要贡献给大家?把你的修行贡献出来。这叫道不虚行,不见得都是学佛的,也许以前没有闻过佛法。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变成了佛了,其实佛陀耶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觉明,当你明白了你就是佛?觉悟什么?明白什么呢。....
2023-06-29

明一法师:放下即解脱
放下即解脱 文/明一法师 最近看到苏轼的一首词《行香子....
2023-06-29

圣严法师:凡事不能违背因果
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的显圣。 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无相而有力。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作为佛菩萨的代表,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现。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利养、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显异惑众,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所以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份。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现象。....
2023-06-29

佛教的日常修持有哪些
离世求菩提。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闭关禁语、朝山参访等,今总括僧信二众的修持项目,透过专注的观察身体、感受、心念、心念的对象等变化:四念处的修法从。更不是出离社会而跑到深山林内隐遁的方式;感情世界为关房的随缘任运修行法。在佛门中修行,如果一开始学佛就要闭关,尤其闭关前半年要有大德开导、教化。....
2023-06-29

阿弥陀佛接引像为什么是站像
佛看到众生马上就要堕到三恶道火坑里面去,马上就要举足伸手过去拉一把。不可能那么安逸地坐在莲座上, 佛的大慈悲心里面偏怜三恶道六道轮回的罪恶受苦生死众生,因为对断了见、思惑的圣人阿罗汉——已上岸者;佛可以暂时放点心,对于还在水里面挣扎的即将 遭受灭顶之灾的众生,父母对于那些身心健康很聪明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有好工作、能在社会上很好地站稳脚跟的。如果家里 还有一个残疾的孩子。....
2023-06-29

如何让孩子也来学佛呢
如何让孩子也来学佛呢?小孩子经如何让他走入佛堂念经,如果能够生在居士家里,临终之前曾经发过愿,能够早闻佛法,所以他会投生在学佛人的家庭里,都是非常有善根的小孩,长大以后心地也比较善良,不愿意造恶,就会跟大众一起到佛堂来学佛,投生到家里一般是四种因缘 。他不要你的命你已经万幸了,这样的小孩子走了你也不必太痛苦, 所以有的小孩子你慢慢引导,有的小孩子你怎么引导他也不会学习。....
2023-06-29

智敏上师:向三宝求加持的最好机会
跟三宝直接打交道求加持的最好的机会,偏偏不欢喜念,心里嫌多,加持不要,你想成就。就是从密法来说——这个我们有八大成就,就是念诵成就。念诵成就是八大成就第一个,其他的显教是不是念诵呢,但是二六时间不能停地参,你不能说参了一个,说个老实话,你不会成就,这才谈得上有一点希望,如果这个东西都没有做到。发了那么大的心到这个寺院里来修行,但是这个懈怠放逸的这个习气不丢掉的话。六尘引起的烦恼心。....
2023-06-29

延参法师:人生恰如散步
(p....
2023-06-29

济群法师:奇妙而无所不在的缘
佛法认为世界的生成与毁灭都来自因缘的聚散“佛教对世界形成的解释,生起恭敬之心,马胜比丘回答说,我的师父佛陀是一位了不起的智者?后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智慧第一尊者: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归于法的范畴,从因缘中来“有因有缘世间灭”是生起、产生的意思?是诸法生起的主要条件、殊胜条件、亲近条件:是诸法生起的次要条件、一般条件、疏远条件,宇宙人生的生成灭亡都由条件决定,条件聚合时法就开始生起。....
2023-06-29

学佛是让生活更有智慧
学佛是让生活更有智慧, 有些弟子会在学佛后认识到。修行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自然会投入更多精力, 不过我们现在所引导的是菩萨道的修行。而是要更积极地做有益社会的事。 我们提倡学佛者能在生活中践行佛法,学佛不是要放弃世间一切,而是让生活、工作更有智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赚多少钱再来做好事,但什么时候才是有钱。又会觉得还要更有钱。 做善事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心,但没有善心。....
2023-06-29

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
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 1、杨柳观音, 杨柳观音又称圣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也是观音菩萨第一次显化之身,相传中州地区民风败坏。便前来点化民众,显现真身,醮着甘露洒向四野。顿时天降大雨,表示观音菩萨对众生怀有慈悲之心,众生如做错了什么事。就会得到菩萨的原谅与仁爱。 2、龙头观音, 龙头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相传东海有一种头像龙身像龟的怪物经常危害人间,观音菩萨知道后。....
2023-06-29

如瑞法师:朝山的意义
今天行堂的时候没有听到像昨天那样的桶呀、勺呀等等的交响声了,希望我们能够提起正念。好好地来吃这顿饭,今天有远地来的居士们要步行朝五个台。久久地会变成一种为做功课而做功课,要来拜文殊菩萨的,希望能见到文殊菩萨,有没有见到文殊菩萨,有些居士不敢答,他不知道我问的是见什么样的文殊菩萨?他们大多认为我问的是见到真正的文殊菩萨没有。如果你把人人都当成文殊菩萨。就不会错过见文殊菩萨的机会。....
2023-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