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面对逆境
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险的时刻,也有许多的挫折、挣扎,人的苦难、委屈、难堪、打击。父母在生活中的管教,甚至失业、失恋、贫困、冤枉、委屈等。时时都有逆境,他是通过种种的逆境才得以成道,是经过多少逆境才有今日的成就:逆境是顺境的因,逆境是顺境的增上缘,在逆境里要能够积极向前,光明也不能显现,可能那是公婆帮助你成长。....
2023-07-01

宗萨仁波切:无常之中照见月亮
当人们珍视同理心与宽恕的价值、愿意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对所拥有的事物知足时。当这些价值受到系统性破坏时,世界末日已经开始渐露端倪,当我们将无害的乞丐视作害虫,并且艳羡那些惯于破坏地球的亿万富翁时。我们就是在邀请世界末日的到来,而因缘的主宰即是个人本身──你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取决于我们过去是谁、我们过去如何,我们未来是谁、我们未来会如何。取决于我们现在是谁和如何作为,伟大的印度学者寂天菩萨曾说。....
2023-07-01

净慧法师: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只有证到三果以上的人才能真正完全做到不杀生。那我们每个人连吃饭、走路都有可能犯杀戒。 (二)不偷盗——很多人觉得这条戒比较好守,弘一大师的言行真正体现了这条戒律的精神, (三)不邪淫——这主要针对在家信徒讲的。不邪淫是指不能有夫妻以外的关系,即在修行方面没有什么重要收获。或者是你本来没有看到佛、菩萨。....
2023-07-01

希阿荣博堪布:众生平等才是真的平等
众生(p....
2023-07-01

明海法师:以佛法三观疗愈人生三很
明海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应保定市佛教协会会长真广大和尚之邀”莲池讲坛”为保定千余大众主讲《。及出路》“明海大和尚就大家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很忙、 很累、很烦,进行了逻辑性很强又深入浅出的讲解,诙谐详尽的剖析,并指导大家用佛教的正知见对这种现象进行观察,在正见的指引下,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回归人生的安详、自在。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2023-07-01

如何成为第一等的修行人
三藏十二部经也等于是教我们怎么发愿。教我们怎么样庄严我们的生命的手册,忏悔基本上有两层意义“这是要我们把自己那些思想观念、那些行为不对的地方都给检查出来。但最起码已先懂得自己问题在什么地方。 我们佛教三皈与日常功课所念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一切我今皆忏悔,讲的苦集灭道,我们心的种种烦恼痛苦,皆由无始贪瞋痴,懂得我们身口意是业主的道理;又懂得忏悔,它便可转来帮助我们修行。....
2023-07-01

星云大师:开卷有益但需慎重选择
开卷有益确实不错,这是古人鼓励学子读书的一句话,可能开卷无益,譬如色情书刊、八卦刊物、邪知邪见的书籍充塞了书店、书摊,心灵能不被牵引堕落就已经是幸事了,那里能称得上开卷有益呢?你在世时杀人抢劫、胡作非为“你在世上整天只知吃喝诈骗”再投胎做人,记者听判后向阎罗王抗议说,刚才他们两个人种种的坏事做尽:因为你写的文章戕害人心,到现在还继续在世间上流传;他们两个杀人做坏事。....
2023-07-01

一行禅师:以正念拥抱愤怒
你可以不生气....
2023-07-01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的领袖,即使至高如佛陀与弟子也只是一种师生关系(p....
2023-07-01

圣严法师:修行时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这种有所为而来的态度毋宁说是正确的,在修行的过程中。却应该把所有期求、期盼的目的暂时忘掉, 工作时应该只顾耕耘;一心一意地努力工作,我们自己只管尽力而为。却不能期待一定可以得什么果“因缘福报好就会丰收。农夫除了尽心尽力耕作之外。那些辛苦耕种的经验确是最宝贵的,要以修行的过程作为我们的目标,不以贪心吃,打坐时没有贪求心;....
2023-07-01

界诠法师:杀生戒解说
不犯重罪。杀戒以杀人为重,杀人以具足五个条件成不可悔罪:不外乎自杀、教人杀、遣使杀。杀者犯了杀戒不可悔罪。亦犯不可悔罪。杀人后果,亦犯不可悔罪;凡是能致人于死的手段,人死,非人(变化人)死、畜生死、犯中可悔罪。非人死,人死与畜生死,犯不可悔罪。 三、为杀畜生而作方便者,人、非人、畜生死,皆犯下可悔罪。非人死犯中可悔罪,畜生死犯下可悔罪。 以上所举四种杀生动机,皆以动机对象边得罪。....
2023-07-01

证严上人:正命与邪命
学佛者应持守正念、力行正道, 学佛者应持守正念、力行正道:佛陀教诫弟子。修行必须透彻实相、去妄归真,将佛法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不择手段显异惑众、迷乱人心,以争取世人的尊重与供养,是大妄语业:非真佛弟子,学佛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人依善恶业而来世间“凡夫被命转“修学佛法必定要有超然的思想”不可谈玄说秘,脱离做人的道理,应引导人们积极了解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进而启发清净本性。所以学佛者应。....
2023-07-01

惟觉老和尚:吃素对学佛人的重要性
惟觉老和尚(图: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学佛的心,我们起心动念,也应该有一个标准,达到最高、最圆满、真善美的标准了,这样就能成就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 定力。乃至于佛的神通妙用都现前了,所谓方便就是一个桥梁。做一件事情也有方便,如果没有方便,做事就不容易办好,修行也要有方便,没有 方便。....
2023-07-01

印光大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印光大师。 一、笃尽己分,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言女人职分。即孝翁姑,和妯娌。相夫教子等,以能孝友温恭,则宜家,能辅助丈夫。令其德业日进,过愆日减,则宜室。则儿女相观而化,均成贤善。儿女既成贤善则从此以往世世子孙皆成贤善故光常谓治国(p....
2023-07-01

佛陀最后一世:人之痴与不痴
他的一个儿子萨遮迦来到毘舍离与佛陀辩论。佛陀提到自己觉悟前的精进,如何使他发现苦行不是证道之途,说:我曾向数百听众说法“沙门乔达摩在为我一人说法:因为如来是为令大众知之而说法”当说法完成后“使心专一、专注在我说法之前的相同所缘上,沙门乔达摩是应供、等正觉者,但沙门乔达摩可曾在白天睡眠呢”正念、正知而入眠?萨遮迦反驳道”称此为痴人之住,人如果没有舍断那些垢染、重生、未来的苦。....
2023-06-30

佛陀最后一世:跋耆长者巧驳外道
佛陀在瞻波城伽伽湖畔。跋耆长者于一日午时出瞻波城去见佛陀,在路上他又心想:他应正独处静默,我何不先去外道游方沙门所住的园林,当时外道游方沙门正在集会,看到跋耆长者从远处而来,跋耆长者将要到来“他是沙门乔达摩的信徒,谨慎小声,如果他见我们寂静不语,或许便升起亲近之念,跋耆长者来到后,向游方沙门寒暄问候,这些游方沙门问道”看来沙门乔达摩反对苦行,一向严厉诃斥责备每个修苦行而导致艰苦生活的人。....
2023-06-30

佛陀最后一世:跋迦梨尊者在黑石窟,“你们见到那团烟雾吗?”
跋迦梨尊者对侍者们说道:像我这种人岂可死在屋中,他们答道“并依嘱而行,那天佛陀就留在灵鹫山!佛陀告安排比丘去跋迦梨比丘处,相貌庄严,敬礼之后:其中一位说,跋迦梨比丘一心但在解脱,另一天人说,他会获得究竟解脱!所以佛陀让比丘告诉跋迦梨。你的死亡将清净无过,清净无过“对来的比丘说。世尊,诸比丘到佛陀处“转达了跋迦梨尊者的话,佛陀便说,族人跋迦梨已在该处自己结束生命了”....
2023-06-30

地藏菩萨传奇:高僧难觅,明师难求,“到大唐去!”
开创这些道场的真表、慈藏、义湘等大师早已驾鹤西归,度他出家的恩师又杳无踪迹,当他拿出当年师父留下的汉文《金刚经》时,他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行脚僧人,释地藏跪在观音像前,、诵了三遍《观世音普门品》之后,拈香摄心,一边念诵《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他正在用杨柳枝挥洒净水、念诵陀罗尼咒语时,一位赤着双脚的中年汉子走进了大殿。这位前来烧香拜菩萨的汉子。....
2023-06-30

地藏菩萨传奇:第九十九尊地藏菩萨,居然与他长得一模一样!
与中国五台山供奉的主尊都是文殊菩萨不同。新罗五台山的东台满月山供奉的是一万尊观音菩萨;中台智炉峰以法身佛为首,一万地藏菩萨现身峰顶:他故意将地藏菩萨时常现身的麒麟峰放在了最后。画满了各种各样的地藏菩萨像,壁画上的第九十九尊地藏菩萨:还是壁画里的地藏来到了尘世间,真觉得壁画上的地藏就是自己,而自己就是壁画上的地藏……恍恍惚惚也好,却不是菩萨地藏,给那一尊和自己相貌相似的地藏菩萨画像磕了三个头。....
2023-06-30

蓝毗尼花园现在还有遗址留存下来吗
蓝毗尼花园(图: 公元七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他曾经看到在 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后来由于没有人能够识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址久已湮没无闻, 直到1897年才被人发现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家认识出上面的文字,这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在附近并 且发掘出古代的市镇。....
2023-06-30

三宝的基本定义及内涵
希阿荣博堪布(图:资料图)。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佛宝,佛宝的本体是断证究竟。也就是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一切障碍,证得了究竟圆满的智慧,再无所断,再无所证,断证都达到了究竟。这是佛宝的本体。由佛的三身五智来体现 三身指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 佛的五智是指法界性智、大圆镜智、(p....
2023-06-30

理海法师:佛陀从未离开
诸恶莫作“发菩提心”就是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即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烦恼“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完全超越、杜绝了烦恼和生死时。就叫做涅槃, 佛陀所证得的这种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涅槃境界,众生是很难理解的,不见如来金色身“佛陀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佛陀示现涅槃则是为了让众生有难遭难遇之想,世皆无常。....
2023-06-30

如瑞法师: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菩提心有二种,一种是胜义菩提。行愿菩提是就事上来修菩提心,首先我们了解了众生的苦难。而且确确实实也想让他们彻底地从苦难当中解脱出来,从心灵深处发起来像佛那样的大悲心。就是成就了愿菩提,但是,要落实在行为上就需要我们(p....
2023-06-30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念经之外能否兼持经咒,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倘能如丧考妣。良以根本不真切。(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亦非不可持咒。谓此略文为非,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皆不知梵文乎。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又持咒一法,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
2023-06-30

̸ʦ̸���л�����֮�ܳ˲����������Ͻ������˷�ѧ������
̸ʦ̸���л�����֮�ܳ˲����������Ͻ���_���˷�ѧ_������....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