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舍利子
根通长老舍利。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俗称舍利子。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舍利现象本十分罕见,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与佛门珍宝舍利子毫无二致, 高僧们火化后形成的舍利子大小不一,我国东北沈阳唯一藏传佛教喇嘛教实胜寺的79岁大经师召乌力吉高僧(蒙族)。....
2023-07-01

大安法师:散心众生次第修行的前方便
净业三福是散心众生次第修行的前方便:请法师慈悲开示:我们要知道净业三福是怎么开显出来的,当时韦提希夫人见到他方世界所有的佛刹时,就特别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愿意往生“佛对韦提希的请求没有直接去讲思维正受的方法。而首先开显了净业三福——世间福、小乘福、大乘福? 那么开显净业三福的目的是什么呢,用正定正受的心来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不是散心的众生所能够观想得成的,先开显净业三福。....
2023-07-01

护持正法的功德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何故今言护持正法:广大受持为他演说如理修行者,不以世间财利之心为他法施。名大智力声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复在家出家种种形相,广大宣说护持正法:若有菩萨能护持正法者?而此菩萨得四种摄受, 若诸菩萨得佛摄受者?诸有菩萨为佛摄受者,令其菩萨众会清净。悉得净心,诸有菩萨为天摄受者,谓胜出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诸有菩萨为福摄受者。....
2023-07-01

憨山大师:有志于性命者志出生死
青海湖边的修行人, 尝谓一切圣凡。靡不皆以志愿成就世出世业,是知吾人有志于性命者;有志于功名富贵者。志入生死也, 吾师有言,宝明妙性。昧而为贪嗔痴慢生死之业性,真妄之源既已不二,苟知由贪嗔痴而入生死。即可用贪嗔痴而出生死矣,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余居常每念勾践因会稽之耻,志复吴仇,衣不重彩、食不重味。竟灭吴以霸,视历劫生死,幽囚困辱于三界牢狱?岂直会稽之耻,贪嗔痴慢,夺吾妙性之光。....
2023-07-01

圣严法师: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起诉处分,还有庭外和解等。都是虽有罪行的因而能转变犯罪果报的例子,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p....
2023-07-01

狮子卧的益处
弘一法师吉祥狮子卧圆寂图,于屋外洗足后再入内,如狮子般睡眠。文中所说睡眠前须出门洗足,印度当时出家人集体共住。 以下以喻说明如狮子卧之必要, 所谓如狮子卧,其心识高而稳固(心高即不低沉。能摧伏其他野兽,修习悎寤瑜伽亦应如狮子般。以大势力等摧伏烦恼而安住,饿鬼、诸天以及贪欲人的睡卧姿势,以此三类众生皆具懈怠。 此三类众生卧式分别是;受欲人是左胁而卧“是贪欲人卧,是出家人卧”犹如狮子右胁而卧。....
2023-07-01

怎样让佛性显现出来
在自性中本来就具足佛无漏的功德,这些无漏的功德没有显现出来,等把这些业障消掉了。现在我们通过消业忏除罪障。其实罪障分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具有八种别解脱戒的人做了就有罪业,而普通的凡夫做了则没有罪业,烦恼障是轮回的远因。烦恼障引起业障,业障引发轮回,业障和烦恼障主要障碍从六道中获得解脱。要解脱就要断除业障和烦恼障。而是以慈悲心或愿力在六道中轮转不叫轮回,业障和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
2023-07-01

大安法师:十种逆境为道场
必破戒退道,利莫妄求。……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第一、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 第二、处世不求没有患难。 第三、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 第四、立行不求没有魔障。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志意轻忽骄慢, 第六、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第七、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
2023-07-01

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阿弥陀佛,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弥勒菩萨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内院,要在数十亿年后才降生地球成下一个佛),在佛门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门弟子都应该经常念颂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如西方人说 !事实恰恰不是这样,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们关 系,应当说?搞清楚了这个问题?....
2023-07-01

明贤法师:修行时如何用心
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无常的实质是变动不居,是人出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根本特质。我们摆脱不了,它使我们很痛苦“如果一个人在从出生到老去的整个的过程中”这一本质理解不透,就会终生跟自己较劲;因为自己老去就会非常痛苦;喜欢健康的人士,因为身体衰弱了就会痛苦;因为自己变得贫困会痛苦。爱权势的人士,因为自己失去官位会非常痛苦,比较是祸根。....
2023-07-01

海涛法师:改变你自己
你要是心改变了,外表就改变了,声音也改变了,业报也改变了,待人处事的方法、给人家的感觉通通改变了;他的内心是圆满的菩提心,他外表庄不庄严?我们不要说庄严,跪着拜他,没有人会对释迦牟尼佛起欲望,只有起一个恭敬赞叹的心,没有人会去恨释迦牟尼佛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心中没有恨,所以你就没办法恨他;释迦牟尼佛心中没有欲望,所以你就不会对他起爱染心。 所以你希望别人对你怎么样。....
2023-07-01

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有的师兄建议我不要与外道有接触,以免将来这个果成熟了堕入外道,任运救度有情。如果佛教徒只想自己得一点法,躲避着外道(若家里父母亲朋是外道躲不过吧),不把佛陀最殊胜的教授弘扬,要到成佛后才去救度有情,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修行的人不可避免要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我们有着同样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想避免矛盾冲突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从基本人性出发去与人交往、沟通。....
2023-07-01

印光法师: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轻则口出恶言。不顾他人伤心,学佛之人应当保持心中常有一团祥和之气,一生信佛。临终因服侍他的人拿着拂尘赶苍蝇,心中生起瞋恨,正好此刻命终,求出家人为他说归依,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瞋是心中火,忍辱护瞋心,如来教导多瞋众生修慈悲观,道理在于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过去父母。我们就应当感念众生对我们宿世的生育恩德尚且无以为报,必定广度众生,哪能因为一点不如意就生气,所以菩萨捨头目髓脑时。....
2023-07-01

修行为何一定要皈依于僧
而释迦世尊以大悲心不舍众生来现世间“世间已很久没有佛法。自世尊出家成佛, 佛陀以最殊胜的因缘在人间转动三乘佛法之轮,众生便不能值遇僧宝,对于善根修学不能策进?皈依佛、皈依法不就可以了么,是在人间修行已经成就的僧宝。只有依止了在人间修行成就的僧, 佛法与外道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修行的基石, 三恶道众生及天人都不具备修定、断烦恼的条件。断烦恼证菩提要利用人身。....
2023-07-01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有些菩萨入胎不迷,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悉达多太子就是如此受生自在;难得自在做到。而菩萨要做的事。....
2023-07-01

为何众生沉沦生死而不信轮回
《佛说见正经》告诉你为何众生沉沦生死而不信轮回,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佛说人死有后世?还没开口佛已知道: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死后神识随生前善恶之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为何不见死后神识回来和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神识没有形象,则神识随着福业转生,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神识。....
2023-07-01

延参法师:娱乐接地气
互联网时代应该做个什么样的和尚?看看这个新时代僧人如何游离在佛法与互联网之间的,生活中的琐碎也愿意跟延参法师说”延参法师支招如何应付中伤,延参法师没有发现网友有任何恶意, 不在寺里敲钟念佛 因为传统文化需要接地气, 为什么延参法师不像传统一脸严肃的高僧一样在寺里正襟危坐?为这个时代人心提供积极、善意的生命理念,传统文化要找到在这个时代能够立足的地方寻求突破。....
2023-07-01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呢, 一、学习弥勒菩萨欢喜和包容的精神,天王殿里正中供奉的就是弥勒菩萨。这位菩萨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直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至人间成佛。而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弥勒菩萨的造像,是依照五代时期的高僧布袋和尚的形像塑造的,《宋高僧传》中记载布袋和尚为四明人。....
2023-07-01

来果老和尚:何谓禅门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参禅行脚十余年,破衲粗粝,为道忘身,终不可掩, 今引述老和尚所示宗门下豁破三关之关隘:契证宗门, 其一、破本参(过祖师关)——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大生惭愧。专做培福生活,于身三种恶习一时净尽,有过重之根本习气兼修兼了?今日进了祖师设的这个,在这关外歇歇?何能达到祖师关边际, 其二、破重关——进祖师关之人,见到祖师门下事。....
2023-07-01

佛教为何说人身难得
总算能深深地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而且保证它再也不 会被打入海底了,这对它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庆幸,我们说人身难得,可能有些是天上福气享完了掉下来的!也有些可能是从地狱里边苦受完了,并不是说投生人道的来源少而称难。这依 旧是说明人身难得的另一个侧面。既然我们现在人身难得而得到了,我们就应该好好地修行了,宿世付了巨大劬劳才获得的暇满人身,如果 再因循不努力修行的话。....
2023-07-01

来果禅师:用功的四种差别
来果禅师(左)和虚云禅师(右):来果禅师,生来不沾荤腥,12岁时欲出家被追回,家人为娶妻,法师劝妻共同修行。未有夫妻之实。24岁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剃度出家。精勤苦修,后前往金山天宁禅寺受戒,1908年在禅堂开悟,遂前往终南山潜修。为巨蟒等皈依,来师身体魁梧,1953年在上海示寂。后安奉于高旻寺中。今敬摘老和尚禅堂开示如下, 初发心用功;工夫用久。你们全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说怕妄想,怕昏沉“怕”....
2023-07-01

中国人因为佛教才有了过生日的习俗
佛教文化很重视诞辰日, 据说,孔子的诞生日是9月28日。各地的祭孔大典照样热闹非凡,不过令人沮丧的是,孔子在世的时候不仅没有见过这么讲究的生日party。连句生日快乐都没听到过——那个时代的人尚不知生日为何物,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诗经....
2023-07-01

常福法师:如何才能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至信者、至诚深信一心念佛也。大千世界唯是现前一念,是为法界念根直心道场也。法界唯是念根即佛性也,法界唯是念根,古法藏比丘早证法身常住於此佛心念根摄取超胜大愿,周圆遍十方菩萨及众生皆从无量光明中常受慈悲接引,是名光寿无量圆顿弥陀也。众生一念无明心落影缘识对立分别,若闻信阿弥陀佛无量寿清净法身,无量大悲愿力回向。....
2023-07-01

佛门中首座是指什么
佛门中首座是指什么,又称第一座、座元、禅头,与‘上座’同义。指居大众中之首位,仪表堪为大众典范者,首座为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之一,其地位仅次于方丈和尚,常由丛林中年高德劭的尊宿担任。为全堂修行的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首座是东、西两序的首领“其职掌是代住持统领全寺僧众。表率丛林辅翊住持。分座说法,开示后昆。坐禅领众,谨守条章。勉谕执事。僧行失仪,依规示罚。老病亡殁。垂恤送终。....
2023-07-01

济群法师:慢慢修来快快到
先要观察有情的根机,如果发现他们智慧浅薄,根机驽钝,应该为其讲说浅显的修行法门及相关教授教诫。如果发现他们是中等根机。应为其演说适合中等根机者的法门及解脱道的教授教诫,就应该为其演说甚深教法及无上微妙的教授教诫,令众生逐步修习善法。正是对各类有情所做的次第引导,修行需要渐次深入“顿悟成佛“但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顿悟绝非普通根机者可契入。为什么我们天天念这句话也没多少感觉呢。....
2023-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