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菩萨名号和含义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文殊菩萨在过去世曾身为七佛之师,他作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被敬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依《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所载,世尊对虚空藏菩萨极为赞叹,忍辱之心犹如金刚,智如虚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弥勒菩萨”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金刚手菩萨。不动尊菩萨。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
2023-07-01

̸ʦ��̸����˵��Բ���������˷�ѧ������
̸ʦ��̸����˵��Բ������_���˷�ѧ_������....
2023-07-01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超出了某些人接受和认知范围的事物,你跟他讲历史、讲未来,他会觉得那些与他目前正在做的事没什么关系,考虑那些没多大意义;可是稍有远见的人就会懂得:过去发生的事会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兴衰的规律”可使我们以更具持续性的方式去做事;跨越时空的因果。取决于众生各自的智慧和福报”它很难明白昨日种种与今日种种之间的联系和延续。....
2023-07-01

��Բ������������(һ)��ʮһλ�����ʷ����˷�ѧ������
��Բ������������(һ)��ʮһλ�����ʷ�_���˷�ѧ_������....
2023-07-01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要想自利利他的人。不懂佛法的人当然毫无办法可想。现在既然知道如来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自然应该生信、发愿、念佛,以求摆脱生死轮回的幻化痛苦。你应当发孝顺慈悲心,决定能消除过去 世的罪业,最终必定达到成佛的果位,对于父母才是真孝顺,心想我现在要随阿弥陀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贵、快乐、亲属等等幻境,因此不应该生一丝毫留恋的心:用这样至诚念佛的心,不要怀疑自己是业力凡夫。....
2023-07-01

星云法师:如何改变命运
习惯、迷信、感情、权势、欲望、业力虽然能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命运并不是定型而不可改变,因为一切的习惯乃至业力,只要我们善加摄持正念、谨言慎行。仍然可以将乖舛的命运转变为美好的命运?那么命运又如何改变?改变命运有什么方法呢, 1、观念可以改变命运,为我们揭示世间充满痛苦的真理,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减除痛苦的方法──实践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见,正见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准则依据。....
2023-07-01

世间善与佛法之善有何区别
(图:龙泉寺龙泉之声), 文/学诚法师, 善良是我们的心念。内心的出发点,它决定了我们行为的性质,通过我们的行为,来完成种种善业,事情能否办成功。善业是否能够圆满,取决于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修行要福慧双修。让善良有智慧的辅助,智慧以善良为根本“世间所指的“善良”跟佛法所说的,善;是有区别的,譬如世人不认为杀动物是恶业,其二,一个人的生命境遇是连续的,既与今生今世的造作有关。....
2023-07-01

为何日本多把幼稚园设立在寺院里
为何日本多把幼稚园设立在寺院里?京都的每一家寺院都非常洁净,很多寺院里有儿童教育设施,日本把民间兴办的为儿童教授文化教养知识的设施叫做寺子屋。寺子屋起源于中世纪的寺院教育,当时武士阶层的子弟往往被送到领地内的寺庙接受教育。寺庙增加了保育、教育的功能,僧侣中不乏实践基础教育的讲师人才,日本初期的寺子屋所教的是基础的读书、习字、算数的课程。延伸为寺庙里的儿童教育设施。....
2023-07-01

宣化上人:坐禅要有忍耐心
大家聚合在一起学习坐禅,实际上禅不仅是坐,而是站着、走路、躺着都在参禅“我是否还像坐禅之前那么馋嘴,有没有把不正当的习气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是不是还是生出烦恼?我可以告诉你坐禅就没有什么进步“假若你能把以前的习气毛病减轻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点好消息,做事是否凡是对我有利益的事情,对我没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懒惰、苟且偷安呢。你的禅定功夫没有进步。....
2023-07-01

教你梦中见佛的方法
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本愿功德,称念佛号,不能得见诸佛菩萨国土庄严,愿佛菩萨加被于我,令我得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及其国土清净庄严。很容易出现吉祥、具足、清净的妙相,这是梦中见佛,此方法很好修持,古来以久修行净土法门的人,白天念佛。 实际这是一种念佛的相续,而把念佛的愿望输入在自己欲休息调整的时间中,那我们在梦中亦可以修法,实践于念佛法则。....
2023-07-01

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
辞亲出家,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简要定义,心的牵绊、滞著所在”便是出离执著,故而出家也由表及里、由浅至深有很多层次”出离对广义欲爱的贪执。人们世俗生活的一切无不是在得失、称毁、利害、亲怨之间趋避取舍,都不出爱和欲的范畴。而对亲人、家庭的顾恋是欲爱最突出的表现,辞亲出家,辞别自己最粗大的执著。远离最容易让自己产生贪、嗔、耽著、邪见的对境“普通人由于定力、智慧不足。....
2023-07-01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可知学佛为吾人极(p....
2023-07-01

̸ʦ̸���л�����֮ѧ�������ع������˷�ѧ������
̸ʦ̸���л�����֮ѧ�������ع���_���˷�ѧ_������....
2023-07-01
济群法师:永远的学习榜样
我们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大乘经典时,不应仅仅关注佛菩萨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更应看到佛菩萨是如何成就的。 如果感觉自己和文殊菩萨比较有缘,可以选择文殊法门修学,感觉自己和地藏菩萨比较有缘,可以选择地藏法门修学,象地藏菩萨那样,如果以观世音菩萨作为修学榜样,如果以阿弥陀佛作为修学榜样,就应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作为自身的修行理念。....
2023-07-01

皈依之后应该怎么做
双手合十用来祈祷、祝福。合十也是佛教常见礼节之一,僧侣之间常用双手合十问候对方,而信众看到佛菩萨像时,也都双手合十表示尊敬,比如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磕长头等,合十(也叫合掌)有何具体说法?虔诚合掌礼佛拜僧又有什么功德福报,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合起来的时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两足,恭敬合掌就表示以莲花供养三宝,非掌 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
2023-07-01

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
痛苦源于无明: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是因为它与人、事、物的真实状态相反。把原本无常的误认为本该恒常,都不离痛苦的本质。在生死之间有无常老病、种种缺憾,这一副身心不过是变化的相似相续,这不是说你需要刻意地以消极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是你要看到得、聚、爱、福背后失、散、恨、祸的势。要完全远离痛苦。....
2023-07-01

明贤法师:疑情是解开生命疑团的钥匙
明贤法师, 文/明贤法师, 如果你对于禅法的看话禅是感兴趣的。觉得有缘?那么你应该提起话头来参,话头怎么参呢,首先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默念,不用念出来我这是告诉各位念完了你(p....
2023-07-01

虚云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虚云老和尚遗物:谓一切圣贤”我辈凡夫。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心不在道,常在喜怒哀 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则生欢喜贪 爱心,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满肚秽浊,这就不堪言说了, 白云端禅师有颂曰。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食而不知其味”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今承布施,僧曰:修行虽是好 事,也念一声佛“....
2023-07-01

星云大师:佛教的慈悲主义
佛教以慈悲为怀(图:慈悲是妇孺皆晓的名词,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更是慈悲精神的实践与完成,如果菩萨看到众生的忧苦。不激发慈悲心,因此慈悲心是菩萨行的必要条件,下面从四点来说明佛教的慈悲思想。 一般人都知道慈悲,甚至自己也在奉行慈悲,但是对于慈悲的意义与层次却不一定能透彻了解。慈悲由宽恕包容变成了姑息纵容!实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
2023-07-01

许愿与发愿的区别
愿不是许给佛菩萨去帮忙实现的;发愿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对佛菩萨最好的恭敬、供养和感谢。所谓一定要回到许愿处对原来那尊菩萨还愿的说法,是以世俗心态来揣度佛菩萨?佛菩萨岂会如此狭隘呢, 佛法不讲许愿和还愿。而讲发愿和践行,许愿是把自己的愿望寄托于佛菩萨,想象靠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发愿是主动发诸自心的志向,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实践,拜佛是对老师的感恩和尊敬。....
2023-07-01

古人是怎样翻译佛经的
古人是怎样翻译佛经,佛经的翻译大盛,隋唐以后佛经的翻译达到了极高的标准。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至十一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佛经所题某人译,只是单举译主一个人的姓名以明责任而已,译主须精通华梵文字,工作时译主坐在译场的中间正面。与译主评量已译的意义与梵文有何不同。....
2023-07-01

̸ʦ��̸�����ڡ�Բ��������α���˷�ѧ������
̸ʦ��̸�����ڡ�Բ��������α_���˷�ѧ_������....
2023-07-01
大悲咒的修行仪轨
观世音菩萨,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意观想)。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2023-07-01

梦参长老:狂心顿歇即菩提
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我看见哪个法师在讲经,在明朝三昧老和尚讲经的时候,见月律师从云南到南京来听三昧老和尚讲经。咱们只是看见祖师开悟,达摩祖师在里头坐着,你是抱着一个轻心慢心来求法的。请师父给我安心。开了悟这个身体就像是一个世界,就象我刚才说过的六祖参五祖,现在我们再讲讲立文字的这些大师,敢说我在修道。....
2023-07-01

弥光老和尚:修行在于实行嘴说佛法不起作用
为中国大陆21世纪两位成就金刚不坏之身的高僧之一,于衡阳市南岳狮子岩寺礼镜明法师出家,在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大觉禅寺虚云老和尚座下受持三坛大戒。云居山真如禅寺西堂,成就肉身不腐,求大道圆成,禅宗修行:以三见阐明破,就此修行节节进步,才能圆满菩提。 此事无形无相”佛在《楞严经》上说的,是无相实相,要用到三心尽了(即过去心不可得,四相皆空(即《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023-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