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在家学佛是为了获得佛法的利益而学佛修行,也允许在家居士代说三皈,三皈的本意是恭敬归命佛法僧三宝,不是在家居士说三皈,皈依僧宝也不是指皈依在家居士,代替僧宝中的某一位大德法师说三皈,在佛世就有居士代佛说法的例子,甚至也有长者居士代佛为僧众讲授法义,如果居士以弘扬佛法为专业。那就不是学佛的居士应有的心态了。....
2023-07-02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梵果法师:谦卑的人生

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修行很是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有些行为不洁、瞋恨心重的人,意思就是用谦卑低头的态度去面对修行,不敢去轻慢任何一个人——这是大乘菩萨的境界。为人处世应该用谦卑低头的态度去面对”谦卑却比慈悲更难修。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道理”但绝不能够容忍自己被别人轻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志气。....
2023-07-02
梵果法师:谦卑的人生

戒是什么

要学习经律论、开发戒定慧,通过学习戒律,通过佛法义理的不断熏陶、深入,我们才能逐步在生活中培养起很好的习惯、符合佛法的行为规范。外在才会有很好的行为和习惯,常常有人认为戒律是一种束缚。对我们学习佛法的圆满。养成良好、规范的驾驶习惯,戒也是对我们生活的规划,8个小时修学佛法,导致自己的生活错乱、身心疲惫,有些人对佛法非常受用,就是培养很好的行为习惯、生活规划。....
2023-07-02
戒是什么

如何正确理解“空性”

如何正确理解“师父吉祥!请问如何正确理解“  学诚法师答?一切都是会改变的:没有孤立不变的东西,万事万物有现象。却没有实相,这就是,空性“的道理”空不等于无,  佛法讲空。是为了破除我们对一切的贪执和恐惧,更智慧、更自在的利益众生。....
2023-07-02
如何正确理解“空性”

明海法师:素食改变世界

  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汉传佛教的信徒就倡行素食,这一饮食上的规范现在已成为汉传佛教的重要标志。出家人尤为严格。不食鱼肉的饮食习惯最早为梁朝的一位佛教皇帝萧衍所提倡,以皇帝的权威向天下颁行,此后不食众生肉的戒规逐渐为出家僧尼所奉行。乃至许多虔诚的在家信徒也终身茹素“  佛教素食的提倡此后又与儒家”的思想一道在中国孕育出素食、护生的文化习俗。....
2023-07-02
明海法师:素食改变世界

圣严法师:生命本身就是尊严

  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转变为生命的可爱、可贵与自我的肯定,认为生命是无奈的、受罪的,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三、生命的尊严是从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之中来体验和显示,  下面是从佛教徒的立场来讨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目标,生命是为了受报和还愿而存在的。....
2023-07-02
圣严法师:生命本身就是尊严

因果是一个连环套

因果既通于”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通于当下,当下这一念即刻就有果报。相较而言,佛教的因果比世间所讲的因果要广泛、深刻。是指十方世界一切事一切物、世出世间都是因果所成,说;深刻“是指佛教的因果既是 起于当下一念”也是通于前世、今世和来世,所谓,  如果有好人好事得不到好报的困惑“最好先把它放下”你应该为你现在遭遇到种种不幸而感到高兴。因为你把你以往所造的恶业报掉了,以后就会有好的报应了。....
2023-07-02
因果是一个连环套

佛教讲的加持真的有功用吗

因为佛法主张离欲、无所求、无所依、无所执着才是解脱,也就无须求取加持或给予加持;虽然以知识能够理解无求、无欲的解脱境界才是究竟自在,就会自然而然期待外力的支援、神力的加持、佛菩萨的救济,加持虽非佛法的究竟。并不否定和反对加持的信仰和作用,咒的本身产生了感应力,愿力强的人能够以发愿心感通诸佛菩萨以及护法龙天的护持和救济,所谓神力的加持,可由加持力来缓和、缓冲当面的压力和冲击。....
2023-07-02
佛教讲的加持真的有功用吗

佛经对四缘的解释

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然四缘说系自‘果’之产生以考察各种‘因’的起源。六因则着重说明业报轮回产生的条件,  (1)因缘︰指生起某一现象的主要条件。大乘则说是产生果之众多因缘中。如法相宗以第八识种子为一切事物的亲因缘。小乘则认为异识之间亦可互为‘等无间缘’。指诸心、心所攀缘的境界。亦即一切事物皆具有增上缘的功能,一切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有为法不能作为影响无为法的增上缘。....
2023-07-02
佛经对四缘的解释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你知道吗

这可能是因为寺院里面吃的是素食的原因,绝大部分人认为吃素就是吃斋,其实吃素和吃斋是完全不同的素是不吃荤辛菜,他们号召吃素主要是为了保护动物而不吃所有与肉类有关的食品,吃斋主要是讲过午不食。吃的内容是什么则无所谓,吃荤也罢。只要是过午不食就算是吃斋了,吃斋对于佛教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其它宗教也有类似的吃斋。他们也是很重视吃斋的,这里面要注意过午的含义。也有的人认为中午的时间应该为十二点整。....
2023-07-02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你知道吗

传喜法师: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东汉明帝晚上做梦,当时做到这个梦的时候就得到佛的加持,但他不知道这是佛,上早朝的时候就把这个梦讲给群臣:且记载说他的圣教,您梦到的可能就是这位西方圣人,去天竺国迎请佛法,就请两位尊者住在了,—— 当时国家接待外国使臣的一个高级住处”就为这两位圣者专门建了寺院,中国的寺庙可以用黄琉璃瓦“而唯有寺庙跟皇帝的金銮殿是相同级别“是由皇帝以国家行为迎请来到我们中国的,我们本国文化都没有这么高的级别。....
2023-07-02
传喜法师: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略举数端为诸君言之,而实合于佛法,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诸君应知改过之事,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未能详言。若欲知者,闻义不能徙“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曰刻曰巧:我不识何等为君子“贤人曰。驷不及舌。古训甚多:岂有功夫检点他人。余常不敢忘: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言之似易。实由无始宿业所致也:....
2023-07-02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海涛法师:如何锻炼自己发菩提心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p....
2023-07-02
海涛法师:如何锻炼自己发菩提心

净慧长老:禅在当下

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佛教叫作实相,佛教把感觉叫作现量。现量就是感觉的知识。用现量去接触一切事物。我们是用心的原态去接触外在一切事物的原态。禅的感受离开了知识,禅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这一念心如果完全没有对象了,那也无所谓当下不当下、感受不感受。心、精神和物质是同时体现出来,因为一切的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去感受,禅就是我们眼前的一念心。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2023-07-02
净慧长老:禅在当下

为什么我们经常做不到安忍

是可能逐渐生起安忍境界的。安忍的境界可以从小到大、从浅而深逐渐串习,由此可令我们的相续最终能够安忍很大的痛苦,通过长久串习最后依然无法变得容易。这种事情在世间中是没有的,最后很大的伤害也能够忍受:其实很多东西我们不能忍受。现在我们觉得忍受不了。其实我们经过长时间坚持反复串习也是能够达到的。最后能把事情做得非常随心所欲。刚开始你可能连锯子都不懂怎么拿,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便渐渐觉得写毛笔字很容易。....
2023-07-02
为什么我们经常做不到安忍

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

年轻时就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轻时就信仰佛教,难免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不妨等老了再考虑这个问题。人们在年轻时往往会有许多理想和追求,或许还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对世俗生活的虚幻才会有深切体会。似乎都显得不再重要。人们在晚年更需要信仰的支撑,这也是信徒中老年人居多的主要原因。信仰只是老来的安慰,年轻时关注信仰还为时过早。也包括对现实人生的改善。....
2023-07-02
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

如瑞法师: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
2023-07-02
如瑞法师: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藏传佛教与藏族传统文化

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藏传佛教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在一定范围内同藏族传统文化水乳交融,要从整体上认识藏族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解读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曾承载藏族传统文化的架构理论体系,[1]由于社会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主客观因素。藏传佛教寺院成为培育或建构藏族十明学科的学府,并将十明学科发展成为藏族地区的精英文化大系,僧侣以及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就是寺院。....
2023-07-02
藏传佛教与藏族传统文化

济群法师:佛菩萨的神情

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萨 (图:佛教摄影论坛)?  真正的佛菩萨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情。  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安静,仿佛静静的大山,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它来自所有躁动(p....
2023-07-02
济群法师:佛菩萨的神情

道炜法师:如何在行禅中培养定力

只有在精进、正念、准确这三项因素都同时具备时,定力才会不断增长?  如何在行禅中培养定力,  来自古老印度佛陀所指导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形式上也可分为,其中坐禅和行禅两种方式,了知呼吸或腹部起伏;觉知当下每一剎那的生命活动感受,饮用身体相适应食物。右卧进入睡眠前及起床前各五分钟,覚知身体接触床铺几个点的感受,的用功方法,依据衲僧老师缅甸班迪达尊者的指导“就行禅中”这在禅修中。....
2023-07-02
道炜法师:如何在行禅中培养定力

怎么分辨真正的明师善知识

怎么分辨真正的明师、善知识?能够依照佛的理论来讲佛法,要找一个通达教理的作老师。如果这位师父教理都不懂,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法门对明师的一些基本要求。要找到圣人一样的明师已经很困难。是否能够依照佛的经典来解释佛法,学佛法找明师,佛法是引导我们所有人走向正道的最好的依据。我们每个人学的法门不同,第一个明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净土三经。那善导大师对净土三经的解释。....
2023-07-02
怎么分辨真正的明师善知识

悟演法师: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若我们生活中有对立的人和事,就说明自己缺乏学佛的智慧。(图:龙泉论坛 作者:龙泉视界):  大家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1、发心不正确学佛、烧香、念经不仅求(p....
2023-07-02
悟演法师: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为什么初入佛门先学地藏经

地藏菩萨最初所启发的菩提心,是源自于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劫数之前尚是“  当时地藏菩萨投生为一位大长者的儿子,对佛发愿说”度尽一切在六道轮回中受苦的所有众生“也是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的最初凡夫身分修行时所发下的,  只要现世之中有人开始发心读诵。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无边的劫数之前”普渡正在六道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  只要现世之中有人发心读诵。....
2023-07-02
为什么初入佛门先学地藏经

如孝法师:宁静当中有宇宙

这是一个关乎善恶和方向的问题,如果你想要非常真实的生命质感,想达到一辈子真正快乐。那么你没有宁静的心是不行的,我们首先要知道活着是美好的,真实的东西是已经存在的,在方法上要保持心清明的状态。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心和实践,儒、释、道三家对于生命的质感、定义是异曲同工的,很多的方法无非是让我们的心恢复到原始的光明,小孩子没有任何的知识概念,你会不断地丢弃了老天给你的生命本能。....
2023-07-02
如孝法师:宁静当中有宇宙

佛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万法皆空,佛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答:佛法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是圆融无碍的。唯心主义讲的“是实有的心,但是佛法里讲的这个“心”是空性的,空性中可以显现一切。....
2023-07-02
佛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