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在历史上又将禅宗称为宗下、宗通。又名法相宗、唯识宗,讲法相唯识。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又名空宗、无相宗、中观宗,依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等立宗:《大品般若经》为观法:....
2023-07-04

一行禅师:超越生死
我们常常以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开始存在。死就是存在着的事物停止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生死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任何现象能从一无所有中开始存在。也没有任何存在着的现象能变成一无所有。事物总是不停地变化,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雨没有生。它只是云的变化和延续。树叶、鞋子、快乐及痛苦都符合这一不生不死的规律,以为死后我们不再存在,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佛教里称之为....
2023-07-04

福报:从哪里来又如何积累
茶季徽乡(图:龙泉论坛陈波): 网友,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报,还得不断进取。但争来争去又感觉好累啊....
2023-07-04

圣严法师:如何让身心合一
文/圣严法师,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
2023-07-04

动物注定要死放生意义何在
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若能令众生少一点痛苦、多一点福乐。才可以最究竟地协助众生得乐而离苦,但在没有这种究竟利益众生的能力前。施予众生寿命。我们也不是只是买动物回来放走那么简单,我们也回向祈愿它们能于未来转生善道而得遇佛法。所以也无从生起真正的皈依心,并不能说它们真的得到了正受皈依,但念诵皈依之过程却肯定在它们的心识中种下了皈依的善种子。....
2023-07-04

居士在家如何坐禅
居士在家如何坐禅,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p....
2023-07-04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修行人在我空智慧还未生起之前,所有的修行法门主要就是诃责,就是惭愧。....
2023-07-04

星云大师:我的自学过程
贫僧一生没有进过学校念书,我连幼稚园的毕业证书都没有,但这不表示贫僧没有读书学习。还要徒众轮流读书给我听。贫僧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觉察到自己需要学习做人,需要学习做事,应该是一个礼貌的孩子,也从来没有人责骂过我或嫌弃过我,大概贫僧的幼年也有讨人喜欢的条件吧!听外婆在佛堂里唱的诗歌:甚至于偶尔做一点简单的饭菜,非常勤劳地从事家庭工作。不得不帮助父母解贫救难,我就喜欢拣拾人家丢弃的废物。....
2023-07-04

揭秘十八罗汉传奇身世
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解脱的德行。 十八罗汉是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开始出现十八罗汉,他们都是佛的弟子,永不涅槃而住于世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付嘱。公元二世纪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更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
2023-07-04

如孝法师:福报都是修来的
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给我们了,这样的人生才能算圆满,如果连个福报都没有?哪里会有福报,福报都是修来的,偷来的不叫福报!很多人有缘分没善根,没善根就要去培养,人生就是这么残忍,不是师父脾气不好,师父脾气好了,你如果不能够真实地、狠狠地对待自己,那我就骂骂你,修行人千万不要有依赖心。要拿出修行的勇气,总是埋怨修行难,我们想拥有健康、年轻、美貌……这些都没有。我心里什么都不想”我还想成佛呢。....
2023-07-04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八大人觉经(图:资料图) 文/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2023-07-04

袈裟究竟代表什么
关于袈裟你了解多少,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也称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 一、穿袈裟的十种功德,列举出了穿袈裟的十种功德:一心只想如何成佛,对各种俗世的种种不生贪爱: 7、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 袈裟如同佛门的之宝。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穿上袈裟。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
2023-07-04

传喜法师:能量缺乏只因贪欲太膨胀
能量缺乏只因我们的贪欲太膨胀, 智慧不能用在贪心上,应该用在内在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没有障碍的,是无量光无量寿的,道德上制约自己的黑暗,奉献自己的光明,扩充自己的光明度,扩充自己心灵的资粮。这才是生命真正的进化,不是对外在的拓展,而是对自我的征服,就是《金刚经》的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住其心,把心灵黑暗的面降伏住,能够住在善良的里面。这是一个成熟的生命....
2023-07-04

如孝法师:心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第一次面对面地体会到了古人所享受到的生命的美好。老师成连教了三年,他都没学好。老师很生气说:我的老师叫方子春“我带你去跟他学,可是他对他的老师有信心,他想老师这样做一定是有道理的。好好地用心去弹琴。他认真地倾听波浪的声音,倾听风吹过水面的声音。他认真地观察孤岛上的一草一木……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了琴的含义,他将心融入到琴声之中,不是外面的一切不美好。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没有调整好。....
2023-07-04

南怀瑾:做人处事的教育从何开始
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如果有外国人问起我们中国文化教育方面,中国过去的教育。主要的是先教人格的教育,美国也讲生活的教育,但美国的生活教育是与职业,而我们过去的生活教育是与人格的建立相配合。 现在我们的教育跟着西方走,所谓的生活教育,则是美国式的生活教育,这是教育上一个大问题,好像和古代教育一样。教务只教知识没有教学问;可见我们整个教育制度没有检讨。因此学生对学校大体上都是坏印象。....
2023-07-04

平时如何自我修行
(p....
2023-07-04

如何上香才能有求必应
上香, 1.不可批评佛像的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焚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上香时。....
2023-07-04

西方三圣的名称及意义
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 大势至菩萨能够给您智慧之光, (1)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 (2)常常得到观音菩萨等二十五位大菩萨的保佑, (3)常为诸佛昼夜保护、加持。阿弥陀佛常放光明加持、保护、关照此人,或者能见到阿弥陀佛放着金光特别殊胜庄严的法身, (9)常为世间一切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2023-07-04

梦参长老:不贪就不苦
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经常看看佛、拜拜佛、想想佛, 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在火宅一样的都为贪求五欲的财利,因为贪受种种苦,苦就没有了,现在受苦并没完,未来的苦更厉害了,并不是没苦,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求不得,一切众生都没在苦难当中。在苦中不知是苦,最容易使菩萨教化众生生起大悲心,众生在苦中他并不知苦;你看看那里头哪个感觉苦,找钱苦。....
2023-07-04

什么是开光仪轨与圣物
什么是开光仪轨与圣物, 一件宗教艺术品完成之后“就要举行一次叫做”开光。的仪轨,在进行开光时,要为这件冷气艺术品配置一些永久与其相伴相随的法物或经卷,经过这样处理。艺术品才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 ....
2023-07-04

一行禅师:婚姻的智慧
我们往往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和对方,我们会看到、听到和经历许许多多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象到的事情,当我们面对现实、幻想破灭时。除非我们懂得如何共同练习觉照,要维持我们的爱是很困难的, 禅定就是要深入地观察事物的特性。我们就会对他或她的困窘、抱负、痛苦和焦虑了然于胸,我是不是在给你的烦恼种子浇水?如果我们是发自心底说这番话的”他也许会哭起来,这意味着交流之门或许又将敞开。....
2023-07-04

相面风水与佛学的关系
本人学习玄学,涉及到风水、六爻、八卦、相面等?如何看待周易玄学和佛学的关系:我对周易并不了解,但从佛教角度来说,并没有对风水、看相等一概否定,只是反对出家人为人看相或勘测风水,是戒律绝对禁止的,因为佛教强调因果“果上随缘。对于往昔业力招感的果报,而不是通过什么方式刻意逃避。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气息,确有一定规律可循。至于算命的准确与否,则取决于操作者能否通过正确方法掌握这一规律。....
2023-07-04

普贤坐骑“六牙白象”代表什么
普贤坐骑“ 普贤菩萨骑灵牙仙六牙白象,是表菩萨之大慈力。而其性柔顺,以象调顺,性无伤暴有大威力如善住龙,意表菩萨性善柔和有大势,象征力大无比, 白色表清净无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在大威势中,能够清净无染,这才是菩萨的行持。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功德圆满”四足表四如意“止观二曰,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
2023-07-04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而引起的许多烦恼、痛苦; 一般人总认为厌离人间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以谋他日成家立业和自利利他,佛法所讲的厌离是修行的初步过程,逃避是不想负起应有的责任,心里经常充满著恐惧、不自在、不安全,永远承受著无处容身的心理压力。这和修行正信的佛法以厌离烦恼的世间,他就能逐渐地离开烦恼。便多得一分解脱和自在,逃避是知苦却不敢面对苦。....
2023-07-04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三昧,或称一行三昧。在晋译《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中,列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若一方面口中念佛名号,那是散心念佛;如果念佛念到心口一致,只有佛号的相续, 根据明末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所示。也就是心无杂念、心口相应“念念是佛号”自己知道在念佛,而且有佛号可念。便是一心念佛,由于专心念佛,亲见阿弥陀佛的法身”....
2023-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