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知识:什么是话头
参话头乃是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 公案中大多是有一个字或一句话供学人参究之用“话头。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字即是话头。在公案的话头下工夫“参话头是禅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门。在话头下参悟的祖师不计其数,也使参话头这一法。 自北宋的大慧宗杲禅师开始提倡;话头是禅宗学人参禅时所参悟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开悟明心的钥匙“话头有两大特点,所谓无意味语,人问何为佛性,有答案的话就是语中有语?故称死句。....
2023-06-28

大虚法师:附体的真相
请阿弥陀佛救度其附身的灵体,并加持其女儿业障消除,她从两个月前被送入急症室时完全没有生命气息, 我已把女儿的病苦及我的烦恼完全彻底地交付到弥陀手里。我完全相信临终时西方三圣必定来接引我往生,让英语世界有缘众生得闻此殊胜易行道, 2、假附体是因为自心潜意识层面埋藏的恶业种子爆发。通常都是和当事人曾经结过善恶因缘的妖魔鬼怪等“而且是陷于负面生命状态难得解脱的可怜众生,必然是因为当事人的内心存在!....
2023-06-28

袈裟的任务以及其殊胜
袈裟的任务以及其殊胜:披起袈裟事更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务很多,出家人是要荷担如来的家业,当时要出家是不容易的,度僧名额有限,不知出家为什么。受戒是何义,令世俗人以为出家容易。三滥就是滥收徒众、滥传戒法、滥挂海单,徒弟觅师父亦要选择,只要有人肯出家便剃头: (2)滥传戒法。受戒时不明白戒条,应该要有次第先学戒律,不知戒法是何义,岂能如法得戒,就是往寺院投宿(见前挂单),出家人受了戒。....
2023-06-28

明一法师: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绝大部分人总是感觉自己处理得不好, 这里跟大家讲个老和尚教的处理方式——大事缓处理。小事急处理,那就是遇到大事情的时候不要慌乱,其实百丈禅师的《丛林法则》里面也有说“这就是处理大事情的方式”小事情就要快处理。不要等到事情发展得不可收拾,变成大事情的时候再处理,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没有多少事情需要处理,所以很多的事情就出现在随众上。....
2023-06-28

正慈法师:学佛从善待自己和身边人开始
学佛从善待自己和身边人开始,来引导他们做人、学佛,佛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佛。也不会把所有的众生都看成凡夫,还是没有学佛;没有找到学佛的意境,能够善待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你就明白了学佛的意义,在居士们受五戒的时候就会问大家“就是想知道你是不是孝顺父母?你就没有资格来求五戒,何谈是一个五戒的菩萨呢,你就做到了一个学佛的人应尽的责任,再要懂得感恩,要培养小孩有颗感恩的心。....
2023-06-28

“四威仪”是什么该怎么做
佛教为了整肃僧团的威仪?要求出家弟子在行、住、坐、卧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三干威仪经》说。 围着佛像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锡杖不得着地,后来称僧人所住之处为挂锡之处: 《僧祗律》说:诸大德灯入,灭灯。勿令涕唾污此座:《文殊问经》说。不听于伽蓝内处处小便,勿令有臭气。许将小便器入房中,房外应满盛水,先将衣服撩起,将右足放在左腿下,再将左足放在右腿下。即成单趺坐: 结跏趺坐。....
2023-06-28

十一位高僧大德圆寂前的珍贵开示
徒众听罢,六祖为徒众说了,六祖与徒众作最后的告别时。欲求见佛: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没有不蒙佛接引,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于是大声念佛。在大众念佛声中, 茗山长老坐缸荼毗的时间是六月十日凌晨三时”众弟子们惊呼起来, 大家只是欢呼、惊叫、念佛,劝君多念佛。何须悲泣“安慰徒弟无须悲泣。我佛遗教。 这一首开示大众要以戒为师:....
2023-06-28

佛教的四大天王是指谁
灵隐寺天王殿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的主神,坊间传闻四大尊天王护世于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天,四大天王以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为尊,所以历代军营里均建有天王堂。但只供奉多闻天王,四天王的信仰。集中在北方多闻天王的身上,唐玄宗就请唐密的祖师不空三藏法师持诵《仁王经》咒加持,天下各省在城楼上一定要塑毗沙门天王,天王堂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
2023-06-28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请牢记这四句话
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也是在家学佛的人应有的心态“可实际做起来比念经打坐、烧香磕头不知要难多少倍, 比如我今天讲素菜馆不必设佛堂,但是具体的操作在寺院里就不行了,在家学佛就是要把你的信仰和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结合起来,症结出在我们听闻佛法后没有认真去思考,没有真正领会佛法的精神,如同世间的家庭生活不能搬到寺院里去一样,寺院生活也不能照搬到家庭里。....
2023-06-28

如何与不信佛的人相处
不要动摇自己修行的决心,让周围的人通过你的身心变化逐渐对佛法生起信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朋友们讲讲佛法的道理。度化众生也需要观察众生的根器和因缘。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静下来精进闻思修行, 在家修行的人不可避免要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我们有着同样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想避免矛盾冲突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从基本人性出发去与人交往、沟通。....
2023-06-28

贪官污吏烧香磕头佛菩萨也会保佑吗
文/希阿荣博堪布 佛菩萨(p....
2023-06-28

佛欢喜日应该怎么过呢
鬼节的民俗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鬼节的民俗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目连只好向佛陀求救“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虽然目连已经证得神通,仅靠他一个人的功德力量是解救不了他母亲的。虽然目连的孝道惊天地泣鬼神,必须借助十僧众的力量才能救度这样的苦难。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
2023-06-28

什么是正法像法和末法
什么是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2023-06-28

念佛真的可以消业障吗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普贤行愿品》在《忏悔业障》这一章中提到。我们由贪嗔痴鼓动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是无量无边的。我们无量劫所造作的恶业。怎么可能因今生少许的修行就能够消得掉呢,每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把我们凡夫众生的修行推到极致了?....
2023-06-28

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
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不能听,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善心。我们没有亲自听到,然而传闻靠得住吗。轻易相信传闻,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永远保持对人有善意、好意,哪个人做事能做到十全十美大家都满意呢,连释迦牟尼佛尚且不能令一切众生个个满意?何必放在心上呢,不让他说下去, 我们总是希望在这一生中,心里都是一片真诚善意。他曾经帮过我一次忙、照顾我一天,决不能因小小的过失就恩将仇报!....
2023-06-28

为什么拜佛持咒会没感应
为何拜佛持咒会没感应, 我们拜佛的时候,必须要恭恭敬敬。不可以东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后望望,你这样。那就是没有诚心,没有专一。 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我们在佛堂这儿拜佛、诵咒的时候;不要听见楼上有一个什麼声音,心就跑到楼上去了;楼下有一个声音,又跑到楼下来了;街上有一个声音,心又跑到街上去了,门有一个声音。心就跑到门那儿去了不可以这样跑....
2023-06-28

圆月的故事:月光菩萨与月神月老
又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月光菩萨身呈白色。《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月神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2023-06-28

圣严法师:心经讲记
人类观︰指出人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空的,讲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脱自在”是诸法空相“ 人的三世因果观︰解释人在生来死去之中就是解脱自在, 菩萨的境界︰这是解脱自在最好的范例。流通分“也可以把它当成修行的法门来用功,原因是这部经主在开显大乘的”我们可以由此而理解深究佛法,持诵《心经》可以自利利他,根据印顺老法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说︰,不过不是观自在菩萨说的。....
2023-06-28

佛教中的“八识”是什么
八识心王。就是眼识的功能,意识是第六识。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2023-06-28

身口意三恶业意恶为最大
时时刻刻想著要报复“这是形容你心胸之中都是这些恶念:身口意三恶业,身、口二业都从意恶而生。身口恶业都是受到意恶的指使,所以意恶是最主要的、最大的,身和口怎么会造恶业,主要还是意恶在指使?所以修行重在修心。心地清净了,身口自然清净,意念要是不清净;身口也假装不来,这也是在大乘经典上常说的。从意恶对治,从根本修,身口自然就不会造恶业了,如果意恶无法一时降伏它。他身似乎是在做好事,口也似乎说善事。....
2023-06-28

我们应该如何断除贪执
总会产生烦恼。这些烦恼有些是通过主因——内心的习气产生的:贪是烦恼的一种代表,因生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有种强烈的生贪的因和种子。内心中贪欲的种子很强烈,如果是内心中贪的种子现行而产生的贪心,从缘而起就是内心当中贪欲的种子不是那么强烈,如果遇到了贪著的外缘时就生贪,也就是说观待外境而产生的贪心容易对治,贪心就不生起,是说由缘产生的贪不像由因产生的贪这么不容易纠治“如果是从因而产生的贪”....
2023-06-28

济群法师:如何看待欲望
大多对欲望持否定态度,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对立起来“欲望从伦理角度可分为善、恶、无记三性,善的欲望需要发扬,恶的欲望需要压抑,而那些非善非恶的欲望,就会介入恶的成分而变质,同时也使人类欲望随之不断升级。造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现代青年奉行能挣会花的生活原则,似乎是工作、享乐两不误,我们在享乐中花掉的是什么!并不是生存的真正需要。只是我们为满足攀比心而产生的需要,是社会使我们产生的需要。....
2023-06-28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其它念头,如果在炒菜。手在动。心也要专心地在炒菜,头脑里没有其它的杂念,如果喂小孩食物、饮料。则一心一意地只想到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没有其它的念头,自己的头脑非常地清楚、轻松、愉快, 先计划知道要做什么....
2023-06-28

淡泊宁静是禅定的好方法
淡泊宁静是禅定的好方法“不要那么多的贪欲,宁静就是修定。修禅定,因为人在禅定状态下, 初学坐禅时。要懂得如何调伏心念,这里所说的心念。主要指妄念,先修习数法。然后是随、止、观、还、净等法,要个别修习数日,六种法个别学习后“法。连贯修习,经过多日反复的修习,修行者会体悟知道。哪一种法对自己的状况比较适合,便以修习数法来安心。采用对自己方便适宜的修行方法。不需要一定依照次第, 修持安般守意法。....
2023-06-28

皈依的学处:共同学处
唯有信仰坚定,行为如法,三宝才能真正对生命产生作用, 所谓共同学处,即对三宝必须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共有五点,随念三宝功德。我们应时常忆念佛、法、僧的无量功德。生起虔诚皈依之心,看到每一个众生:皆存念“汝等众生,皈依三宝,随时发起这样的愿望”念念与三宝相应,将对自身心行改善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随念三宝大恩,我们应时常忆念三宝大海般深广的恩德。因为有三宝应世。我们才能听闻佛法,修习善行。....
2023-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