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尼姑居士是什么

称为方丈和尚,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  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叫做沙弥(意思是勤加策励,称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中国对和尚一词的运用;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
2023-07-05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么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统一的定力,去感应被祈祷者(如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便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力,那就是祈祷所得的经验或灵验,祈祷观音菩萨的灵验,一个虔敬的三宝弟子,因为祈祷的功能,是由坚强的信念中产生,也就等于时刻都在祈祷的功能之中,佛教虽然深信祈祷的功能。....
2023-07-05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唯识就是唯心吗

  文/圣严法师。  不,唯识论虽以精神为主,但不否定物质,也不否定客观的现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底。连‘识’也无从可唯了....
2023-07-05
唯识就是唯心吗

一言一行都有后果

一言一行都有后果,  有人会反过来看问题,认为既然一切都是无常,都会消逝,那么大家满可以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也不必精进追求什么。反正到头来都留不住,佛陀在指出无常的事实之后,又慈悲地开示了事物背后的另一个真相——因果的法则。使我们不至于迷失在无常之中....
2023-07-05
一言一行都有后果

业报都有哪些

行善的人都会长得比较英俊、漂亮;而行恶之人多感生丑陋之形象,比如行善之人会生在环境美好舒适之地;而行恶之人多投生在险恶艰辛之地。因生时嗔恨、感生到地狱道,生出害人之心和行为的人;死后就会投胎到畜生道,多保持着愚痴的等流果;今生也喜欢如是造业,今生也喜欢偷盗,前世喜欢邪淫。就拿着石头棍棒想要打死弱小的动物,前世的习气带到今生。如果前世喜欢偷盗的人,  前世的感受会延续到今生,今生往往短命多劫;....
2023-07-05

生活中哪种心是真心

生活中哪种心是真心:比如说观看一部精彩的电影而入迷忘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竟把所有事情忘了?心里咯噔一下是真心还是那份忘情投入是真心呢:  玄若法师答,很遗憾的告诉你,看电影看到忘我的地步,是和贪嗔痴的痴心相应“台上演戏的是癫子”台下看戏的是傻子,说的就是这种状况,一颗心随着戏里的境界转动,你的情绪就跟到哪里,这样的心态,如同飞蛾追逐火光一样,完全被外境所转,怎么会是真心呢?  心里咯噔一下。....
2023-07-05
生活中哪种心是真心

道证法师:为什么有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因为老实人看到佛戒说要这么做“佛说这不要做,佛说这不要吃,佛说要布施、要放下“老实人对佛的戒律能够不经过考虑就信受奉行:大部分都是由于持戒的信心不够“持戒的心态和持戒的方法有问题,甚至他本来是因为自己妄想和烦恼的毒素太多,但是他却说是因为持戒持到身体虚弱,应该担忧自己的贪嗔痴太多、毒素太多,持戒会持得死,他怎么会制定一些对我们没有利益的戒,他怎么会讲一些戒条让他的弟子都持得身体虚弱呢。....
2023-07-05
道证法师:为什么有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本性法师: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关爱动物,乡友微恙。偶过屠门,有乡野老伯。悲凄、哀绝的鸭叫。都在震撼震惊我的心灵,冲过去制止?或夺路而逃避,才醒而破口一喝,自己更是不肯也不敢为之,有杀戮、血腥的场面,更是因为情不自禁、心有不忍。心灵难于接受那样的视觉冲击,绝不会杀戮之,走在街上,写满煽情广告,说什么生猛海鲜、水煮活鱼之类。心就象被猛然抽了一鞭,无能拯救苍生,叹人类给动物犯下的罪过。人类应该。为此自责、忏悔、补救才是。....
2023-07-05
本性法师: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索达吉堪布: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

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佛陀当年看到众生的苦,为了想办法解决,才出家修行。最终成就佛果,那我学佛,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现在心力不像佛陀那么大,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
2023-07-05
索达吉堪布: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

什么是三十七菩提分

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亦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世人攀缘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净、乐、常、我四颠倒,用闻思修所生的能观之智,观察和觉了心境生灭无常,观察和觉了五蕴等法从因缘和合而生,3、于未生的善法令生起;1、欲神足(欲三摩地断行成就):....
2023-07-05
什么是三十七菩提分

什么是佛教的“闭关”

什么是佛教的闭关_佛学_....
2023-07-05

宗教都是唯心主义吗

是包括信仰在内的观念形态和人类文化现象。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和不受宗教影响的民族文化,只适用于哲学分类的名词——唯心主义的帽子。凡思想方法严谨的学者对这类十分复杂的思想文化现象,  对其他宗教是不是唯心主义。有的问题不能用哲学思想衡量,如佛教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怎能用唯心、唯物的尺度来衡量,也不能用唯心、唯物来衡量其优劣。....
2023-07-05
宗教都是唯心主义吗

听闻佛法有四种功德

听闻佛法有四种功德:多闻得涅槃,)这一偈颂就阐明了闻法的四种功德。由闻知诸法:能知道取舍法与非法”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既然世间学问对听闻尚且如此重视,那更为甚深的佛教教义,不听闻就更不能了知了。听闻佛教的许多经论后。不懂杀生的过患、行善的功德,至少不可以害众生等等,通过听闻佛法,由闻得涅槃,通过闻法。可对治烦恼而现前无我智慧。获得诸佛菩萨的圣果“不需要闻法,必须要按次第来修行:....
2023-07-05
听闻佛法有四种功德

透过佛法看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往往是狭隘极端的意见容易博取掌声,反倒客观、冷静的观点少人问津,好像正确的见地不再受到关心,学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吗:而这种片面、有偏差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首先就是教大家去认识、体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缺憾、局限和矛盾,因而我们的抗拒、担忧乃至种种极端的情绪只是增加不必要的苦恼而已,那么不仅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更准确、完整,就知道眼前这一事一物没有哪个是孤立存在的。....
2023-07-05
透过佛法看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色和空究竟是什么关系


色和空究竟是什么关系


从佛法观点来看,色和空却是一体的两面,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说“色即是空”?比如,茶杯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色)。

问:....
2023-07-05
色和空究竟是什么关系

出家人具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接受供养

出家人具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接受供养....
2023-07-05
出家人具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接受供养

佛教密宗“加行”的种类及含义

虽然加行并非藏传佛教独有的法相名词,虽然有 些藏传佛教徒也只是知道加行中的大礼拜等五加行。所有的修持都可以说是成佛的准备工作、加行修持,  被大多藏传佛教徒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个加行了。更是将这些加行作为进入大圆满修持必不可少的奠基石。都称修持以十万为最少单元的加行,即 使勤于大圆满法的修持,甚至会因为缺乏资粮而误入大圆满证悟的歧途。....
2023-07-05
佛教密宗“加行”的种类及含义

现代诠释发心

现代诠释发 心,世间的田地经过耕耘;我们只要懂得开发心田,内心的宝藏就能一一出土,心的田地不开发;也不能长出菩提之苗,则佛道堪成;佛教的行者要人发愿,心一发,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人;徒弟背了包袱跟随在后面。突然心里起一念,众生如此的多苦多障,我应该有菩萨大慈大悲的发心:来救度众生“知道跟随在后面的徒弟。立刻停下来对徒弟说,徒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把包袱给师父,师父则背包袱在后面跟着。....
2023-07-05
现代诠释发心

佛教如何看待因果

  文/圣严法师,  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饭可使胃囊满足那样的正确....
2023-07-05
佛教如何看待因果

观音的真正涵义

这样去理解观音也许没有错,每一个能以爱与慈悲看顾所有众生的人,在其他宗教中也建立了对慈悲的修持。也有许多心中充满伟大的爱与慈悲的人们,  我总是尝试和不同的团体或各人分享观音法门对慈悲的修持,而是和任何一个具有爱与慈悲特质的人。但我更愿意鼓励人们去练习爱与慈悲。但当真的需要去修持爱与慈悲时,很多人都认为慈悲心就意味着当别人对你做了很 不好的事情。....
2023-07-05
观音的真正涵义

星云大师: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

  文/星云大师[微博],  ◆现代社会开放男女(p....
2023-07-05
星云大师: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

智随法师:“八不道人”蕅益大师的归宿

智随法师:八不道人“蕅益大师的归宿”....
2023-07-05
智随法师:“八不道人”蕅益大师的归宿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  佛教中的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神祇。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它把天神作为一切有情(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寺院每年农历元月九日都要举行供佛斋天法会。供佛斋天”清代《弘赞所集供诸天科仪》云。这是因为诸天归命佛”修诸善业、不作恶业之原故。....
2023-07-05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宗教的上帝有好多。  耶教说中国儒家的天或上帝,中国儒家的上帝,是泛神哲学的上帝“耶教的上帝,但在吠陀神界最有力的却是婆楼那(司法神),乃至佛陀也成了他们的上帝的同义,与耶教的上帝不同,与印度教的上帝也不同,道教及回教的上帝同于佛教的忉利天主,印度教的上帝,不妨将各教的上帝观拿来跟佛教的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只有他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造物主或主宰神“....
2023-07-05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

不大喜欢念佛该怎么办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要,但仍然喜欢读经,而不大喜欢念佛?可以多看点佛经;知道一些理路,但如果信心逐步增上了。还是要以念佛为主,念佛 的功德比念经的功德还大,印祖曾经有过一个开示,净业行人要以九分的时间念佛。如果刚开始你还做不到这样的份量,七分的时间念佛。一念佛就觉得枯燥乏味,要欢喜地 去念佛。情不自禁地去念?有时间可以参加一下十天百万佛号闭关。....
2023-07-05
不大喜欢念佛该怎么办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