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识
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兹将八识对外境了别认识所产生的功能:是眼根入色尘之后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是耳根入声尘之后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是鼻根入香尘之后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是舌根入味尘之后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是身根入触尘之后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是意根入法尘之后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为八识中之第七识,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
2023-07-05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著老师所教的简单方法,并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传说中的文盲而能成为佛教祖师,都是博通五明、内外学问的知识份子和大学问家,不是从琐碎的万事万物各别认知中见其统一的理:学佛是见性而成佛;必须通达经教,才有修行的依准和学习的方向,才能够抉择明师之真假,如仅以自我的臆测和修持中的感应、经验来自由地解释经教而毁谤正统历代诸大祖师及三宝的人。若有人还不知如何选择明师的话。....
2023-07-05

佛教神话动物:金翅鸟(图)
金翅鸟那令人生畏的形象就遮蔽了天日,甚至众神也错把其金身发出的让人难以忍受的光芒当成了火神阿耆尼发出的光芒。金翅鸟在在因陀罗天掀起了风暴并偷走了甘露作为赎金。金翅鸟用狡猾的手段救出了自己的母亲,众神终于设法从金翅鸟喙中夺回一些甘露,把因陀罗身上的巨大金刚杵碰断了,只有毗湿奴能够制服金翅鸟,毗湿奴的第八化身飞天把金翅鸟作为自己的坐骑以征服大龙神迦梨亚,印度金翅鸟被同化为苯教的妙翅鸟。....
2023-07-05

何谓佛教的基本教理
何谓佛教的基本教理,尚无法硬性地指定那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表性的佛经。在中国之所以有许多宗派的出现,大体上是由于所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因缘);文字的来源及修养,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
2023-07-05

念珠的象征意义
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圆满、佛心的表征, 是念佛、菩萨名号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佛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就教他用木槵子树(菩提树的一种)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 我国有关念珠的记载,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所以修行者都蓄有念珠作为必备法物。尤其念珠以修净土念佛法门和修密持咒最所常用。....
2023-07-05

睡觉和入定有什么不同
睡觉和入定有什么不同,昏沉了。这个定并不是睡觉。就像那个水被搅浑看不清楚了,他的头会搭拉下来。好像在叩头似的,也不会往前俯或向后仰,如果很浑看不清楚,不是那个水睡觉,就比方是睡觉,不论是坐十个、二十个钟头,不会像睡觉那样“不会像睡觉那样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入定那时候只是专一了,那时候就和太虚空合成一个了,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打打坐;就像堆在那个地方那么萎靡不振,或一坐就要睡着了的人所能成功的。....
2023-07-05

释永信法师: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这对于出家众还是在家众的日常修行非常重要,日常修行就容易松懈:一个具有坚定道心的人就不会这样,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他会自觉地将修道心贯穿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烧香拜佛坐禅时修行,应该感悟到人生无常,应该想到美丽外表里面的空性,这就需要坚定的道心,而没有和体证世间万事万物的普通空性联系起来,要和利他的菩萨精神联系起来。....
2023-07-05

如瑞法师:法句经不放逸品开示
法句经不放逸品开示_佛学_....
2023-07-05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想要大小便,不要等到内逼来不及;才匆忙失措,有失威仪,应该换鞋去厕所,不能穿上殿用的鞋,须三弹指,及时回避,这样就不会触怒它们:并且心里默念,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烛去罪法”不能低头看阴部、不能持草划不能努气作声、不能隔壁与别人说话、不能吐痰到墙壁上,碰到师父不能作礼,应该侧身避开,不能边走边系裤带,应当在厕所内整理好。....
2023-07-05

什么是水陆法会
一、什么是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最殊胜的法会,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其意义逐句解释如下 1、 [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p....
2023-07-05

宗萨仁波切:究竟的闭关
我们所需的是日日持守出离的戒律,是要我们从世俗活动中出离并独自单纯地安坐蒲团上,一直到两、三小时的仪式与修持。究竟的闭关是出离过去及未来,此乃因为安住当下是如此可怕、如此无趣。安住当下其实是如此令人振奋。但我们最后总是变成费心製造更多导致痛苦、折磨与焦虑的业因与助缘。安住当下在佛法中是如此重要,用各种方式让心安住当下且不至偏离。让人基本上能出离世俗生活,更好的则是出离世俗思想。....
2023-07-05

圣严法师:佛教的真理
圣严法师:佛教的真理“ ”瑜伽真实义品,把真理叫做真实,分为四大类:称为四种真实....
2023-07-05

星云大师:如何施舍财富
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不论财物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不要以为是因为经营不当。这些财物并非个人所能自主的,即大水、大火、盗贼、贪官污吏以及不肖的儿女”因为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物“可以把你的家当焚烧成灰,盗贼、贪官污吏都会抢走你的财产,不肖奢侈,也可把家财挥霍荡尽;一个人无法主宰自己的财物,身外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人空手来到这个世间:最后也将空手远离而去“纵有万贯财富。....
2023-07-05

学佛人可以吃燕窝和蜂蜜吗
学佛人可以吃燕窝和蜂蜜吗?要我不敢吃,我没有说你不能吃,它今天做了这个窝是要给他儿子住的。有一只猴子拿蜂蜜给佛陀吃,佛陀没有享受?佛陀跟猴子说里面有蜜蜂卵。然后这个猴子就终于知道把蜜蜂卵拿掉,佛陀接受它的供养?佛有没有吃蜂蜜,但是重点这个故事不在于佛有没有吃,佛要讲的是那只猴子,因为看到佛陀接受他蜂蜜的供养,看到佛陀,我儿子这么小就要出家…。施主说对。你儿子就是那只猴子来投胎的。所以他想要出家。....
2023-07-05

缘起性空有什么含义
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性空,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的理则,就是因缘”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并无自性:缘起性空,宇宙万法的生起,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著普遍的理则;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种“世界虚空不空”所以《般若心经》云“....
2023-07-05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五眼”
所以猫头鹰能在黑暗里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的一段,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别的工具来帮助他的肉眼探测:想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们今日所拥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样的结论。也许可以帮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一个人只能看到层叠的高楼和上面一小块蓝色天空,他对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据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整体、确切而又真实的世界。....
2023-07-05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八难是障碍众生闻法修行的八种厄难,比如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在三恶道里面受苦都来不及,没有机缘见佛闻法修行,这是三恶道的三种障碍,再就是生到无想天,他也不可能闻法修行,这是属于色界第四禅的无想天,不能闻佛说法,他就没有出离之心,不能闻佛说法修行, 第六难是指人间的盲聋喑哑难,障碍他见佛闻法修行,但是他都是属于世间的知识技能的范畴,所以他就对出世间的佛法。....
2023-07-05

浅谈藏传佛教大圆满的含义
指当前离垢的明空晶莹的自证智阿底瑜伽乘。由于生死涅槃的一切法皆圆满具足于这一空智之中,又解脱生死的方便更无超胜此法者,只修前者即身也可化为微尘而成佛,顿超法则现生能证光明身而得大迁转身,所得天眼、神足、寿命等自在通力,由此有诸趣,亦即《宝性论》所说的一切有情常具的佛性。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两部分。即外有戏论宝瓶灌顶、内无戏论秘密灌顶、极无戏论慧智灌顶和最极无戏论辞句灌顶。....
2023-07-05

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应该明白一下苦行两字的定义。 一般所说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为手段以解脱为目的而言,迷信的自苦是指以为持了牛戒吃草、持了狗戒吃屎、持了鱼戒浸水,其余均是外道的苦行。 近人有些认为佛教不主张苦行,认为佛教是主张苦乐中和的中道行者,佛陀放弃的是盲目的苦行或是迷信的苦行,却又强调理性的苦行。寻求自我解脱是小乘的苦行,协助他人(众生)解脱是大乘的苦行,又不能修心入定。....
2023-07-05

“五浊恶世”是指什么
五浊恶世是指什么: 文/明证法师。五浊即是晚课《阿弥陀经》中所说之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浊。是浑浊不净,恶是邪恶不正。恶即十恶,十恶分为三品,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恶鬼下品十恶堕畜牲....
2023-07-05

进寺院不拜佛要承担因果吗
进寺院不拜佛要承担因果吗: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也要负因果: , 理净法师答。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也是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分界线,归依三宝以后,你就是一位正式的佛教徒。应当遵守佛教最基本的三归五戒,坚持早晚二时功课在寺院礼佛是周末或佛诞日参加寺院的佛事活动(p....
2023-07-05

金刚结的妙用
金刚结: 一、佩带金刚结之功德利益, 寂猛化身尊众做授记,一切空行爱护如亲子。 一切护法遣除诸违缘,愿成心中一切所希欲, 如来教法兴盛且增上持教大德一切心愿成 无余遣除有情诸逆缘愿令一切圆满如意成 ....
2023-07-05

我们要悟的是什么
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 这个自性就是禅宗讲的;我们自性本具的清净心是不染一尘的。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自性,把它灭了——没有妄想、杂念;你要照见它自性本空“也是从自性的真空里面显现出来的“才显现了我们的妄想、杂念?但妄想、杂念全体就是我们的真如,要知道妄念的全体就是真念”念佛法门就是以一念转换、摄受万念“都看不清楚有多少妄念。虽然有很多的妄念,那就要用清净的念来转化污染的念“....
2023-07-05

达真堪布:逆境中消业顺境中积福
在享受福报的同时积累福报,自心就是佛性,也应该知道佛菩萨功德无量,应该生起恭敬心。吃的、穿的可以先做供养,心里不能贪着,提起一个善念、正念;供养诸佛菩萨。然后把这些吃的、穿的当加持品,这样佛菩萨的加持可以融入你的饮食当中,你吃的饭就是加持品,先供养诸佛菩萨。这都是佛菩萨的加持,你这样恭敬供养诸佛菩萨,时时刻刻能提起正念,把佛菩萨观想在自己的右肩,把佛菩萨观想在喉咙间,把佛菩萨观想在头顶。....
2023-07-05

济群法师: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情,来自无尽生命的积累。力量巨大,若想根除情执“必须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着手....
2023-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