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心甘情愿

心甘情愿,  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  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出于压力去工作去打拼,深奥的妙理令人向往,解脱的自在、无烦恼的快乐多好啊,修行的恒时坚持,多少有点不心甘情愿,  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心甘情愿地去做,就不会抱怨。就不会不痛快。....
2023-06-28
界诠法师:心甘情愿

证严法师:幸福的人生一切从心起

什么时候会退出,  文/证严法师。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谁也不知道?一生力争得来的物质、财产?到底有多少时间能享用呢,又有那些能永远拥有呢,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看到水中有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块,他看了很高兴;赶快跳进水里捞取,但是任凭他怎么捞都捞不到筋疲力竭、全身既湿又脏的他只好上岸休息没想到在水波(p....
2023-06-28
证严法师:幸福的人生一切从心起

圣严法师:聚散皆是因缘

无论产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乐,只不过是物质彼此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效果,不要立刻判断自己喜不喜欢它,才不会产生诱惑、刺激的问题。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的花!单纯的物质现象就变成诱惑!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很有意思。就渐渐觉得不稀奇,所以当有人摘了几朵花插在瓶子里、放在餐桌上时,了解到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喜不喜欢:此时已经没有美不美的问题,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就不会产生烦恼。....
2023-06-28
圣严法师:聚散皆是因缘

广钦老和尚:你在跟佛祖算账吗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念佛好几百声,  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吃素不代表修行!如果吃素是修行,甚至它吃得远比人类更清净,是在修我们的心,要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苦、乐、善、恶、主观、客观、烦恼、菩提、有为、无为皆是这个心。造业、执著,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又成了烦恼心。心所指的是如来藏;在唯识里是八识,善、恶在一念间。....
2023-06-28
广钦老和尚:你在跟佛祖算账吗

道坚法师:学佛初阶的误区

下面略举几例初学佛法过程中的知见问题。  素食主义是大乘佛教倡导的慈悲法门之一,即从不杀生戒延伸为对生命的普遍尊重与关爱,素食主义也有全面禁食荤腥及每逢佛菩萨圣诞等吃素的不同形式,有些学佛者误解了慈心不杀与爱生护生的素食主义者的本意,消极地认为学佛就是吃素,以吃不吃素为学不学佛的标准。应当先受持不杀生戒(包括不自杀、不叫他杀、不为杀业提供因缘等)。也只能是个人实践佛法的高雅生活行为。....
2023-06-28
道坚法师:学佛初阶的误区

大安法师:念佛与修行

  念佛一法可以渗透到我们的行、住、坐、卧里面,走路不用脑筋的时候;坐在车上也能念佛,  《净土圣贤录》里面有个王打铁,正好有个出家人路过他打铁的作坊,他赶紧请那个出家人过来。有没有一个法门能够让我一方面不妨碍工作?他向这位出家师父请教这么一个问题:  这位出家比丘说!就给他介绍念佛法门,告诉他念佛号不妨碍你打铁,拉一下念一句阿弥陀佛,  王打铁觉得这个法门好,不需要离开工作另外去打坐、去诵经。....
2023-06-28
大安法师:念佛与修行

一行禅师:慈悲倾听化解他人痛苦

慈悲地倾听,那是因为他(她)的内心正满怀愤怒而饱受痛苦。我们难免会觉得听他说话是件很不愉快的事。我们必须学习慈悲地倾听与爱语,她能以慈悲心深深地倾听众生的痛苦“我们应该学习观音菩萨般谛听。才能给予想重建沟通之道的人们一些切实的指导,  虽然慈悲地倾听可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就是让对方尽情地抒发内心的痛苦。且要以慈悲心倾听,全心全意的倾听。或未以百分之百的心倾听。....
2023-06-28
一行禅师:慈悲倾听化解他人痛苦

明一法师:业障表现为成见

业障表现为成见“主要表现为成见、价值观、思维模式、习惯等等行为结果的精神方面,这里说妄想执着在目前看来。因为我们最大的成见或者说一切的成见就是这个妄想执着,一切的智慧等等都是因为我们对事物存在的成见障碍了,我们的成见不光是在今天表现出来,再比如我们常常认为保母就爱占便宜;这些成见是多么可怕。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可怕的成见世界之中,我们还在执着于这些成见;....
2023-06-28
明一法师:业障表现为成见

衍慈法师: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十七、‘见性学道难’,悟道、修道、证道,是学佛的三个过程,有些众生连听闻佛法的福德因缘都不具足,有些人没有善根,纵使听了法。何能证道,见性指明心见性,须要亲证,要找到你的真如本性。真的是难啊:  十八、‘随化度人难’,很多人不明白佛教的因果观,他们都很难听进去,但佛弟子视之为大恶业,劝他们不要杀生,听你都难。心忖不吃才笨,又如在公司顺手拿一些东西回家,其实这是偷盗。....
2023-06-28
衍慈法师: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和观音菩萨的头上不一样,观世音菩萨他那个帽子中间,而大势至菩萨头上的肉髻顶上。普现佛事,都能在那宝瓶的光明里面现出来,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叫做无边光菩萨,都能照见十方世界,瓶子中装光明现佛事呢,是盛他父母的遗骨,当儿女的欲想报答父母恩,必须自己修行办道。大势至菩萨最初发心修道之时,他还可以劝导父母信佛、修行,将自己修行办道的功德,时时回向父母。....
2023-06-28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宝瓶的来历

延参法师:走过世界的时光

延参法师:走过世界的时光,  每个人都在叩问生命的意义,寻找生命的信念,支撑着人生向前活,生命的意义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历经生命沉浮的时候能够勇敢,在承担生命压力的时候能够忍耐和坚持,包括那些咬紧牙关攥紧拳头,既然决定生命继续向前,那么也就不再脆弱。这就是生命的存在价值  就算再(p....
2023-06-28
延参法师:走过世界的时光

圣严法师: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圣严法师,  很多人以为吃素念经、礼佛拜忏、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气脉打通了。就叫作修行,其实,所谓修行,简单的说,就是修正自己身体、语言、行为的偏差,通过任何方法而达成这个目的。就是修行,所以,上述如诵经拜忏、吃素礼佛这些作法的确可以让我们得到身心的(p....
2023-06-28
圣严法师: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学佛信佛需要具备哪几种心

学佛信佛需要具备哪几种心:请师父慈悲开示,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要发,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脱的角度上,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高度,要进一步发“出离心”求出三界。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法华经....
2023-06-28
学佛信佛需要具备哪几种心

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佛所说一切法门,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常行不孝不慈,非佛不慈悲也。今既念佛生大惭愧,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文钞三编卷二复郑琴樵居士书) 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祗以念佛之人,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则愚痴而不信因果。....
2023-06-28
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衍慈法师:不说事非难遇善知识难

不说事非难遇善知识难:凡人就是喜欢讲说话,说长道短,容易造口业,有定课念经拜佛,也弥补不了造口业之过失,实际上早课念经拜佛,我的任务要像佛菩萨一样,自觉觉他,把早上所发之愿,有没有是是非非,生惭愧心,知过即改,不要怕难,学佛才有进步:  十六、‘会善知识难’,学佛成功与否,有善知识的指导。见面就认识,善知识,善知识是佛法的传承人,在学佛道上,亲近善知识是难,要懂得明辨善知识,不要当面错过。....
2023-06-28
衍慈法师:不说事非难遇善知识难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断除无明

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行停止则识停止,识停止则名色停止,后面的就不会停止,所以就会解脱,我们会感到和白天一样的恐怖和痛苦?有了睡眠就产生梦境,给我们带来影响和痛苦的并非梦境,是因为我们把梦境当成实有而导致的,却不可能导致这些恐惧和痛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痛苦呢:能够证悟它是不实在的、如幻如梦的。这些恐惧、痛苦就都会消失,轮回虽然不一定会立即停止,我们就会把所见、所闻都当成真实的。....
2023-06-28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断除无明

印光大师:为什么有人为善而得祸

为什么有人为善而得祸?有人作恶而享福: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不知祸福之来,不能悉知,作善作恶。以及寿、夭、贫、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为所感之报。谓其为前世所作之果报之身,为今生之果,今生虽善,前世之业重,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今年虽勤劳耕种于未收获之前。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须知善人得恶报,其恶报当更甚,其善果当更大,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
2023-06-28
印光大师:为什么有人为善而得祸

佛珠与手串讲究知多少

佛珠手串常识您知道吗,  佩戴佛珠子、菩提子的讲究那可还真是挺多的,对您有特殊寓意挑选出来的这颗珠子,代表的是佩戴者的艺术审美品位。  代表了佛宝、僧宝、法宝,一般虔诚的佛教信徒都持有一串。六门包括了耳、鼻、舌、眼、身、意。世间之事多为因缘而生又为因缘而去,  劝诫修行十四忍、观音菩萨十四无畏。数目吉祥。从佛学的角度上说,指的便是佛家的十八罗汉或是佛祖的18种变化。....
2023-06-28
佛珠与手串讲究知多少

中秋祝福:另眼看佳节

我们总是看见满屏的祝福和感谢,依稀带着这些美好的祝愿。珍惜特别的节日和难得的团聚。我们人性的美好会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会在节日的当天被祝福和送去祝福所围绕,这种美好祝愿的彼此传递。会激发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的激情,也会让我们在收到祝愿的当下而倍感生活的美好。或许今年的佳节,曾经的好友今年依然彼此祝愿,家长看着孩子们比往年更见长了一些,从每个人的主观上都希望看见更多的美好。祝愿和积极的向往。....
2023-06-28
中秋祝福:另眼看佳节

如瑞法师:寻求真正的快乐

世间所谓的快乐都只是暂时的。  出家人是贪求佛法而不满足,所以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学得还不够等等,佛法学得不够,就要努力地去学去修……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欲心不满足,  智者观贪欲。即使天上掉下金钱如同下雨之多。贪欲的人也不会满足,知道世间所谓的快乐都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快乐只是外界的境刺激自己的心生起的感受,而贪恋暂时的快乐将导致无穷的苦果,会常常观察贪欲的过患。....
2023-06-28
如瑞法师:寻求真正的快乐

念佛为什么要先入佛理

念佛为什么要先入佛理,念佛也不能得受用吗:就是不讲理。那不在讲理的就是佛理?你讲理它哪来的佛理,讲的理都是世间理。能讲和所讲都是世间理,佛法里没有能讲和所讲。应该这样理解,就是我们要把一切理论放下,佛法就是放下,主要就是放下你的理论。不要讲,对世间的理论不讲了,对佛法的理论也不讲了,必然能够真正的受用“得无所得那就是真受用。所以说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是喜欢讲理的多。理讲得越多,所以说《楞严经》讲:....
2023-06-28
念佛为什么要先入佛理

何为释迦牟尼佛的愿力

释迦牟尼佛的愿力,  文/大安法师“佛。字是指我们娑婆世界能说法的教主“释迦“牟尼。是寂默的意思,  那释迦牟尼——能仁、寂默。也代表着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的两个重要科目,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心比较残忍“——仁慈——来进行教化,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心比较散乱“寂默。来进行教化,  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也有他非常悠远的历史,  他在无量久远劫之前曾做大悲菩萨,发了五百大愿。....
2023-06-28
何为释迦牟尼佛的愿力

佛学常识:什么是三界

  佛教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故三界又称为苦海。由于在三界中还有生死,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  三界里的欲界。  三界的欲界众生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强烈欲念,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  要想升到三界的欲界天道中,此界诸天众生,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而来,  要想升到三界的色界。....
2023-06-28
佛学常识:什么是三界

农历七月二十四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中论》龙树菩萨造 鸠摩罗什译),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回顾龙树菩萨的事迹时曾这样介绍。龙树菩萨(Nqgqrjuna)是公元二、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受到大乘经典。龙树菩萨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遇一老比丘授以大乘经典,授以无量之大乘经典。又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书,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广为传布全印度,令德叉迦龙王之女及其眷属建立寺院、支提。....
2023-06-28
农历七月二十四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我们能佩戴佛菩萨像吗

可以佩戴佛菩萨像吗:以释迦佛像为徽章,今居士亦仿而行之。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  ——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邬崇音居士书,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做为徽章(不是指印章,我(印光大师)绝对不知道这件事。我痛斥这是亵渎三宝。他们还在以佛像做徽章。现在的居士也这样做了,但是恭敬尊重这方面。每个人都要随身佩戴这个佛像做的徽章。  如果佩戴这个徽章来拜佛,我也知道这个事不易收拾。....
2023-06-28
我们能佩戴佛菩萨像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