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居士怎么修行?
您每天通勤需要花多少时间?据统计,目前各大城市的通勤时间单程都在45分钟-1小时。这么算来,每个工作日,我们都有1.5-2小时在路上,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一年就有376.5-502小时用于通勤。 这么长时间,您是怎么利用的?自驾上班,那就在专心开车,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则有很多选择:刷朋友圈、看小说、追剧、打游戏、背单词、聊天、发呆、闭目养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
2023-04-29

修行需松紧适中,自律才是中道
人生短暂要珍惜,学佛修行要精进。怎样才算精进?三个月磕十万大头、不开悟不起身,可现实却困难重重,做不到怎么办? 其实,即使做到了这些,也不一定就是精进,做什么事都别忘了....
2023-04-29

受菩萨戒后忘记诵戒,应该补诵还是忏悔?
我在一年前受了菩萨戒。有人说初一、十五诵戒,又有说月末(农历二十九或三十)十五诵戒。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是补诵?感恩法师。 佛教传统是半月半月诵戒,且依农历而有初一、十五的时间安排。这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忘了学修,在半月半月的诵戒中更好地理解、熟悉乃至记住戒法,对照戒法来行持。并不限于半月诵;日子方面,过去多用农历,大家习惯初一、十五的时间,而现在时代变了。....
2023-04-29

在家如何修行?六祖慧能开示在家修行要义
因韦刺史向惠能大师提出:....
2023-04-29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 少欲知足。少欲则少烦恼,知足则常乐。凡夫会犯过就是多欲,不能知足,那就会造恶业。少欲知足是持戒的总原则,要轻重等持。 微细的戒你能够守持,心就细了,心细,渐次地能看到你的起心动念,都会很清楚;马上赶快转念念佛,要这样用功,古人都是在起心动念处做功夫的。打妄想过了,才知道打妄想,要犯过了。持轻的戒是对治习气,所以轻重等持最好。说我没办法,那就能做的尽量做,做得越圆满越好。....
2023-04-29

如何理解“念阿弥陀佛圣号时都能与佛相通”?
如何理解....
2023-04-29

在家弟子如何才能抵制住诱惑、严持戒律?
在家弟子如何才能抵制住诱惑,严持戒律。弟子经常犯戒前给自己找种种的借口,犯戒后又种种的懊悔自责,感恩法师开示。 其实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发心的问题,发心不是说我们要发一个严持戒律的愿望,发心是指我们真正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一种正确的理解、定位和取舍, 如果知道这一生真正的取舍了,你对戒律很自然地就能行持起来,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虽然学佛了,但是并没有真正生起解脱的意乐、修行的发心来。....
2023-04-29

在家人每天应该如何修行?改变自己
....
2023-04-29

学佛求法为什么要有恭敬心?
问题: 法师,学佛求法为什么要有恭敬心呢?我们不恭敬,难道就求不到法吗?网上公开的资料随便看,随便抄就行了,我们何必要去恭敬佛、法、僧三宝呢?....
2023-04-29

如何在家里供佛?佛像要怎么摆放?
在家里的佛堂里面怎么样摆放供佛更如法?请师父开示。但是有的人在家里供佛,佛像摆得很多,供养具乱放,佛菩萨都好,没有哪位佛菩萨不好。供一尊佛等于供一切佛,供一尊菩萨等于供一切菩萨。 那么怎么样以身、口、意之所依来供养?就是中间供佛,身业要像佛一样清净、庄严,经典可以摆在佛的右手边。比如《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或者其它的大乘经典。可以供养舍利塔。就供养念珠。在佛的左手边摆着舍利塔或者念珠。....
2023-04-29

学佛几年后对闻思、做功课没那么精进了,该怎么办?
问题: 学佛之初,热情高涨,也非常欢喜,但几年之后对于闻思、做功课、放生等善法,渐渐地没有那么强的意乐了。我知道应该精进,可就是做不到,传静法师: 精进是于法生欢喜,当我们对法丧失欢喜时,自然会懈怠。因此,懈怠很难靠逼迫去对治,而是靠疏导....
2023-04-29

在家居士应该如何修行?
在家居士应该怎样修? 修行来讲,它跟在家和出家是没有区别的。就是在家人和出家人,他唯一的区别在于戒律上面的区别,而不是在修行法门上的区别,法门上来讲是一样的。我修净土跟你修净土,它是没有区别的。不能说和尚念的....
2023-04-29

刚皈依受五戒的人应该怎么修行?
刚皈依,受了五戒,应当怎么修行呢? 应当持五戒,依着《观无量寿佛经》里的敬业三福,老实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五戒怎样持下去呢?要经常发愿,常随佛学,不犯五戒,要每天念经,念佛,念往生咒。读经以《净土五经》为主,约束身心,还要对境磨炼,见色闻声,觉照心念,正念跟善念,就令它速生增长;邪念跟恶念,就令它消灭不生。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小语清凉....
2023-04-29

每次诵经、念佛、持咒、行善后都要回向吗?
弟子明白在每次诵经念佛持咒之后都要回向,但是否每次行善法之后也都要回向呢?请师父开示,应如何怎样回向? 每次诵经念佛持咒后都回向,你可以在每天的诵经念佛持咒念佛多次之后,只是在每日结束的时候做一个总回向, 然后你其他的行善法回向不回向,你可以每次行善法后都做一次回向,在行完多件善法后做一个总的回向。一而再、再而三地每天多次地去做回向。知道我自己所做的功德,要利益所有的众生。....
2023-04-29

五戒和菩萨戒能一起受吗?犯戒后忏悔可以恢复戒体吗?
五戒和菩萨戒是否可以一起受? 五戒和梵网经菩萨戒可以一天中受,先受五戒次受菩萨戒。如果犯了戒在佛前忏悔,是否可以恢复戒体? 犯戒不一定失戒体,要看犯了什么戒。不要自己吓自己呀,这样很冤枉呀。但是半月半月诵菩萨戒,日日佛前忏悔是菩萨必须的功课。如此可以时常防非止恶,不至于犯重戒。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东台市安丰北极殿弥陀寺....
2023-04-29

念佛时老是有杂念,如何做到一心念佛?
念佛时经常出杂念,怎么做才能一心念佛? 念佛时出杂念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凡夫众生都是有杂念的,你能感觉到有杂念存在, 在杂念当中你不要急,杂念、妄想本空,你全神贯注,注重这句佛号,不要去管杂念。慢慢地这句佛号就能够收摄杂念、融化杂念,念佛之风就能吹散杂念的乌云,显出我们万里晴空的自性。 所以一心念佛,只是教我们念念在佛号上,念兹在兹。那是不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不要去追求这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2023-04-29

受了菩萨戒的人,可以用酒烹调食物吗?
问题: 受了菩萨戒的家庭主妇,可不可以买酒作烹调用呢?畅怀法师: 假若受了菩萨戒,身体出现毛病,经医生诊断并处方非用酒不行,才可用酒。不然,只用作烹调,最好不要用。如果不用怕引起家人反感,最好与家人沟通商量,可免则免。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龙泉寺....
2023-04-29

念佛人之间要如何相互称呼?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
2023-04-29

家里可以供奉地藏王菩萨像吗?
可以在家供奉地藏菩萨吗? 地藏菩萨誓愿救拔一切众生,包括地狱众生,加之《地藏经》中对于地狱的种种描述,让一般人认为地藏菩萨专门接引亡人,不宜摆在家中,一般人也不能拜地藏菩萨,供奉地藏菩萨不仅不会招来横祸,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就有提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乃至金银铜铁,烧香供养,瞻礼赞叹,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家中供奉地藏菩萨,而且经常礼拜、供养、诵经的话。....
2023-04-29

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信愿持名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但是这个概念很笼统,那我们怎么样来调伏我们的心地?后面还有两句话叫:....
2023-04-29

刚皈依的人应该怎样保持内心的清净?
弟子刚刚皈依,佛弟子面对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应该怎样保持内心的清净呢? 我们首先要看清楚这个世界的虚幻相,但是本质都是苦空无常的,你不要被五欲六尘的幻相所迷惑了。我们这个世界说白了就是财色名食睡,内心世界猛烈地贪著,心就不清净了。 如果你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虚幻之相,不受他的诱惑、不贪著、不留恋,虽然我们知道它的本质是空的,又会很猛烈地执着上来了,静下心来念阿弥陀佛。....
2023-04-29

学习佛法不可缺的三方面:爱学习,勤学习,善于学习
只要爱学习的人就会勤奋学习,只有不爱学的人才不愿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注入到学习佛法上面去。对学习不努力、不上心,不是说不学经你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读了经学习佛法再念佛,跟你不学习仅仅念佛完全是两个事情。 有些人认为我就一句阿弥陀佛挺好,最终也很难得到殊胜的果报。你对甚深的佛法、对真正充满智慧的佛法,你永远没办法真正地进入,需要通过文字的学习去思维、理解、领悟。....
2023-04-29

亲自行持佛法,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在知道了修行的方法后,还要自己亲自行持,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行持不仅仅是念一句佛号,读两本经典,而是要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个相应的结果。如此,我们才会端正好态度,发善心,种善因,对于结果也不会过于强求。 若能从每一个心念、每一个行为开始时,便下意识的自我观照并作出修正,这就是在行持佛法了。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南华禅寺....
2023-04-29

什么是谄曲心?怎么消除谄曲烦恼?
是指内心有不同的意见不愿意表达反而去迎合别人。「谄曲」是一个小烦恼法,因为微细而常被轻忽,但却时常发生。 「谄曲」常被解说为不质直,其实就是不愿、不敢去面对事实真相。这对于修行自然是一种很大的障碍,绝对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毛病习气,更别说修行改正了。 因为微细,这种「谄曲」烦恼当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消除的。我们遇事首先要能够做到不夸大迎合错误的知见和行为,然后一步步往内心深层去观照。....
2023-04-29

在家人可以把财富分成四份
在家人应把财富分成四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介绍了一位大富长者智慧的理财方式。他把所有家财分为四份:一份供家庭日用开支,一份投资生息资产,一份招待亲友、商业伙伴,一份用于慈善事业。 根据佛陀的开示,如果清晰地分割资产用途,那么在金融市场的盈亏,就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对于有一定资产实力的人,可以考虑把一部分财富用于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同时也为自己耕耘福田。....
2023-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