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内迎客而笑的大肚和尚是谁?弥勒菩萨

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所以说弥勒现在的果位是菩萨,我们现在应称其为弥勒菩萨。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弥勒与佛陀之另一弟子阿逸多为同一人,弥勒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中台九尊之一。如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及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载。....
2023-04-25
佛寺内迎客而笑的大肚和尚是谁?弥勒菩萨

佛教所讲的消灾、延生有可能吗?

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而能转变了犯罪果报的例子。而且以做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由于发愿的力量,便和灾难的原因相应,若弃恶向善,便消弭了灾难的因素而远离灾难了。发愿、学佛、修善。....
2023-04-25
佛教所讲的消灾、延生有可能吗?

为什么有些人很善良却遭恶报?

  ....
2023-04-25
为什么有些人很善良却遭恶报?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悉发菩提心。愿生西方净土中,大慈菩萨回向偈。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见佛了生死,无量法门修。总愿成佛道。普贤菩萨发愿偈,文殊菩萨发愿偈。庄严佛净土,普愿尽法界。悉发菩提心,愿消三障诸烦恼。愿以此功德,我等与众生,法界有情,回向偈九。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证知忏悔及所愿。一切我今皆忏悔。普愿沉溺诸众生:回向偈十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回向文十一....
2023-04-25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对学佛同修女众能称师姐吗?

善士问:  我听说皈依以后,不论男女只能互相称....
2023-04-25
对学佛同修女众能称师姐吗?

念佛,念咒,念经,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经常听到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同修们说,念佛不能往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我想说说读经和念佛的关系,我的体会是读经和念佛没有矛盾,经教是帮助我们明理的,经帮助我们明了诸法实相。你就知道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守住这一句佛号念到底,  再说一说经教可不可以放下?你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成佛?你相不相信真有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
2023-04-25
念佛,念咒,念经,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普通人学佛的三大误区

佛法的三大使用误区:  只需运用佛法重点对治生活中痛苦、阴暗的层面。在遇到困难或倒霉的时候求助于佛法,请佛菩萨帮忙渡过难关就可以了,  佛法讲离苦得乐,痛苦了才用得上佛法呀,而无灾无病、春风得意时。只宜尽情享受生活。  你看现在书店里有关佛教的书籍经常是和心理治疗、心灵鸡汤、励志之类的书摆在一起的。在你失意、痛苦的时候看看佛陀是怎么教你舒缓情绪、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的。....
2023-04-25
普通人学佛的三大误区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比如说有一本书叫做《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还有一本是叫做《觉海慈航》 还一本是台湾圣严法师讲到的叫做《正信的佛教》和他的另外一本叫做《学佛群疑》,还深入浅出的把佛法基本的概论、理念、和基本的教理,  那么刚才讲的是一些就是佛教里面介绍的佛法的一些相对浅显的书,比如说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有因果和轮回的观念,看看《地藏经》 里面详尽的描写有六道。....
2023-04-25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法华七喻的内容

  借着浅显的譬喻来阐述深奥的真理,是《法华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法华经》之所以被推崇为....
2023-04-25
法华七喻的内容

怎么选择本尊阿弥陀佛像的供奉?

阿弥陀佛画像很多,在选择自己的本尊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选择你喜欢的。你看到这个像,看到起喜欢,这个最好。而且选择一尊之后,最好是一生都不改变。现在照相的技术很好,你家里面供的这一尊,一尊阿弥陀佛,你把它照下来,照成照片,无论你去旅行到哪个地方,还是供这尊佛,你都看这尊佛,看久了印象深刻。阿弥陀佛就现这个相来接引你。我天天拜他,终归拜来了,是不是?你常常换,到临命终时。....
2023-04-25
怎么选择本尊阿弥陀佛像的供奉?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只要是没被别人改过的经书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宝。都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  就是你有缘得闻哪一部经书?比如说我发现《金刚经》了,我也发现《地藏经》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你就知道诸佛如来那种救度众生的慈悲心,他能变现很多种不同的身形来救度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和菩萨慈悲心的表现。能知道他们是以救度众生为目的的,并且能知道他们是以不同的身形来救度我们。一个真正修行正法的人。....
2023-04-25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任何时侯学佛都不会早,也不会晚。佛法难闻。有机会听闻佛法,就应及时把握。而从修行角度来说,但没有在修学上真正用心,烦恼、习气丝毫没有减少,并未比那些不学佛的更好。但学佛后很投入、很用心,并能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学佛不在于时间长短,是否将佛法落实到生命中,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错误已经发生,就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应生起猛利的忏悔心,既要真诚悔过,更要发誓决不再犯。....
2023-04-25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

学佛的四个基本原则

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我一概不理,这不是一个佛弟子所该有的行为,学佛人只问对方所说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个人的喜好爱恶所迷惑困宥,依经不依论,  一切菩萨的论述以及后世的注解固然高明,真正的佛弟子究竟应该以佛经作依据,不应以论藏作依据,我常劝学佛的同学们,不要陷于这一百年来的佛学著作及注解中。应该直接研究佛经,至于名词不懂,则可查佛学辞典。....
2023-04-25
学佛的四个基本原则

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华夏民族的特点:对一切事物取其精华。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汉土,在家弟子,不分男女老幼,皆以师兄尊称,正确简单如法。出家弟子,以师兄、师弟尊称。在一起修学的同辈,称....
2023-04-25
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寺院庵堂的由来与定义

  修道者修行的场所,道教称为庙、宫、观、殿、坛等,佛教则称为寺院、庵堂、道场、精舍、讲堂、伽蓝、兰若、丛林、莲社、佛刹、学舍、念佛会、布教所、居士林等,一般即以....
2023-04-25
寺院庵堂的由来与定义

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金刚”(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简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
2023-04-25
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金刚”(四大天王)

怎样选择本尊阿弥陀佛像的供奉?

阿弥陀佛画像很多,在选择自己的本尊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选择你喜欢的。你看到这个像,看到起喜欢,这个最好。而且选择一尊之后,最好是一生都不改变。现在照相的技术很好,你家里面供的这一尊,一尊阿弥陀佛,你把它照下来,照成照片,无论你去旅行到哪个地方,还是供这尊佛,你都看这尊佛,看久了印象深刻。阿弥陀佛就现这个相来接引你。我天天拜他,终归拜来了,是不是?你常常换,到临命终时。....
2023-04-25
怎样选择本尊阿弥陀佛像的供奉?

佛像常见手印图解

  佛菩萨及本尊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因此我们与其结相同的手印时,会产生特殊的身体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这和佛菩萨及本尊修证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状况是相应的。1.禅定印。  全神贯注之印,这是佛陀入于禅定时所结的手印。表现禅定中的佛也都用此印,  跏趺坐姿,两手平放于腿上。一掌置于另一掌之上,  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两拇指相接2.无畏印(又作施无畏印)  意为....
2023-04-25
佛像常见手印图解

什么是因缘?什么是因缘故事?

因缘是梵语尼陀那的意义,汉译为因、所因、因缘、缘起等,因缘之作用即缘起。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理,称之为因缘故事。  《五分律》中说。....
2023-04-25
什么是因缘?什么是因缘故事?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  有许多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常常询问如何开始学佛?学佛的过程、步骤、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2023-04-25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对中国的历史、医学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为外来教,扎根于中国文化习俗并迅速壮大。本文旨在探讨道和佛两家的区别,并无任何褒贬之义,一、对生命的观点,  道教认为人可以通过内外兼修以达到长生。修身成仙的目的,佛教认为人要舍弃欲望。追求无生和超脱生死的极乐世界,二、对现世的看法。  道教认为现世是应该积极去面对并追求现实的幸福,讲的是修身养性,佛教认为现实是苦海....
2023-04-25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时,所发出的光会因人而异吗?

关于阿弥陀佛所发出的光,佛来接引一定是先看到佛光,每个人看到佛光并不一样,真的都看到观音菩萨,圣一法师看到观音菩萨是全身金色,见到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白衣观音;另外一位看到的是比丘,看到阿弥陀佛的像也不一样,这种应化身是相随心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接引的时候所看到的不一样,我们平常看供养的佛像,我们自己家里自己供养的佛像,所以说常常换佛像那你就很杂很乱,  所以我这一生供阿弥陀佛佛像。....
2023-04-25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时,所发出的光会因人而异吗?

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更猛烈是正常的吗?

  为什么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会更猛烈呢?如果修得比较精进,有时候会发现烦恼习气会变得更猛烈。自己能够觉察到,断烦恼哪有那么容易啊?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慢慢来。  造业、犯戒有四个原因。第三个是烦恼,也明白、也深信,但是烦恼一生起来就控制不住;第四个是习气,不知不觉就犯戒了,  现在我们去学佛,再去深入的思维,用心去体会,这就对治了第二个原因。想要对治第三个原因,还得再去修,连续不断地修。....
2023-04-25
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更猛烈是正常的吗?

明末四大师

  中国佛教史上,历代高僧辈出,他们的教化风范,不但名重当时,且为后世立下榜样。明朝末年,有四位德学兼备、行仪可风的高僧,世称明末四大师。一、憨山大师,  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安徽全椒人,十二岁从金陵报恩寺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十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并至栖霞山从法会和尚受禅法,同年听无极明信和尚讲....
2023-04-25
明末四大师

这六条入寺规矩你都知道吗?

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一)入寺,不宜中央直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  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橙,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自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不可握作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法师已经升座。....
2023-04-25
这六条入寺规矩你都知道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