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称谓
佛教称谓 佛教称谓大致分为身份性称谓、礼节性称谓;其中又可分为书面称谓和通俗称谓,前者用于文书、信函之中,后者用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之中。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
2023-08-10

法随法行
云何彼名法随法行。答若在天中而见法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而见法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不受持戒而见法者名化法调伏。若受持戒而见法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 在人中种诸....
2023-08-10
截断众流
禅宗的云门宗有三句“转语”示人。《五灯会元》卷十五载:“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流。若辨得出,有参学份;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
2023-08-10
佛教【愿力】的意思
愿力(佛教解释) 汉语词语。解释①佛教语。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②泛指意愿之力。基本信息 拼音:【读音】 yuàn lì 【注音】 ㄧㄨㄢˋ ㄌㄧˋ 示例:①....
2023-08-10
佛教的【心髓】
心髓 注音[xīn suǐ]详细解释 心的深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衔酷茹恨,彻於心髓1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引手向前……十箇指头,刺人心髓。” 明....
2023-08-10
外道(佛教名词)
外道(佛教解释) 菩提道: 外道与附佛外道的区别: 佛教把佛陀所说的教法,符合因果实相正理的实证法道,佛弟子依之而修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称为内道。因此之故,佛教也称为内教。....
2023-08-10

疏文(佛教名词)
疏文 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 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地....
2023-08-10
佛教的【灵山】指什么意思?
佛教解释 佛教中的灵山一词是出自佛经 一些大乘经典上有。印度灵鹫山 : 佛陀游化印度各国中,最常出入王舍城,住在灵鹫山中。灵鹫山又称耆阇崛山,山顶东西长,南北狭,山中园林....
2023-08-10
五种法身
【五种法身】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二功德法身谓如来以万行功德为因。而成法身....
2023-08-10
造口孽
“口业”是身、口、意三业之一,在“十不善业”中占了四项: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这表明,舌根难得清净,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口业”写作“口孽”,在俗文学中较多见。如....
2023-08-10
佛教中的【放下】
放下(佛教解释) 放下,是指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或者是搁置;停止进行。
放下 放下,现在不单单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放下。基本解释 1. [p....
放下 放下,现在不单单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放下。基本解释 1. [p....
2023-08-10

善财难舍
善财,又名善财童子。即佛教寺庙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左边侍立的那一位童子。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当时福城一位长者有五百童子,善财即其中之一。又说善财生时有种种珍宝自....
2023-08-10
借花献佛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
2023-08-10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佛教解释) 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
佛欢喜日佛欢喜....
佛欢喜日佛欢喜....
2023-08-10

三种三观
三种三观是别相三观、通相三观、一心三观。别相三观是于别途观三谛;宗镜录云三种三观:三种三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三种不同也。 一、别相三观别相三观者....
2023-08-10
五种散乱
众生的心有五种的散乱,即 一、自然散乱,谓众生的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 二、外散乱,是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的分别; 三、内散乱,是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
2023-08-10
雷声大,雨点小
原为禅语。《景德传灯录·大法眼文益禅师》载:“有僧问:‘从上宗乘事如何履践?’文益答道:‘雷声甚大,雨点全无。’”这句机锋话的含意是说,该僧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来势很大,但是....
2023-08-10
逍遥自在
逍遥自在 意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五灯会元》卷十八《性空妙普庵主》载妙普自祭文有“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之语,此语后被广泛应用。《元曲绚张生煮海》:“....
2023-08-10
顽石点头
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心服。顽石即指无知觉的石头。全句应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他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当时《涅槃经》只部分....
2023-08-10
白骨观
白骨观(佛教解释) 白骨观是佛家修持法之一,为佛教五门禅法之一种,通常由不净观、白骨观、白骨生肌和白骨流光四步组成。主要的目的是息灭对色身的贪恋。简介 佛法的的修持....
2023-08-10

光音天
光音天(佛教解释) 佛教术语。色界天二十二层天第八层。参见色界详述。
光音天基本释义 色界天分梵天、光天、净天、广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色....
光音天基本释义 色界天分梵天、光天、净天、广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色....
2023-08-10

【浮屠】是什么意思?
浮屠(佛教解释) 《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
2023-08-10

佛教的【苦海】是指的是哪?
苦海 拼音:kǔhǎi 释义(1)道教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
苦海 南朝梁武帝 《净业赋》:“轮回火宅,沉溺苦海,长夜执固,终不能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苦海 南朝梁武帝 《净业赋》:“轮回火宅,沉溺苦海,长夜执固,终不能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2023-08-10

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此俗语比喻不管有多大本....
2023-08-10
五比丘
简介
五比丘 五比丘(梵语 pa?ca bhiksavah,巴利语 pa?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五佛子,指佛陀最初所度的五个比丘。佛教典籍中所记载最早出家的五位佛弟子:阿若....
五比丘 五比丘(梵语 pa?ca bhiksavah,巴利语 pa?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五佛子,指佛陀最初所度的五个比丘。佛教典籍中所记载最早出家的五位佛弟子:阿若....
2023-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