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口伤人

  佛教把言辞粗野,恶从口生,称为“恶口”。并把恶口列为“十恶”(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嗔、痴)之一。《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
2023-08-10

五浊恶世

概述  我们所居的娑婆世界,佛经称为五浊恶世。所谓五浊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观此可知,其浊恶的程度,是如何之深重了。  一、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
2023-08-10

三归五戒

  三归五戒来自佛法。什么叫三皈依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是个具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他是我们人类最慈祥、伟大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
2023-08-10

善男信女

  为善男子、善女子的简称,原指皈依佛教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良家男女。佛典中称呼在家信徒常用此称。“善”系对信佛闻法而行善业者的美称。《杂阿含经》卷三十中,对比丘称善....
2023-08-10

五阴盛苦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为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人生的种种痛苦,都是由这五种要素组成的人身而来,所以说是五阴盛苦,为八苦之一。  五盛阴苦∶经作五阴盛苦,新译作略说五取....
2023-08-10

痴人说梦

痴人说梦  比喻荒谬至极,不可相信。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卷九记载:唐代龙朔年间,有异僧名僧伽者游江淮间。有人问:“汝何姓?”僧伽答:“姓何。“又问他是“何国人?”回答“....
2023-08-10

嗔拳不打笑面

嗔拳不打笑面  古时江淮一带有“嗔拳笑面”之戏,双方带面具作胡人勇士状,一扮“嗔拳”,一扮“笑面”。(可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禅宗有“嗔拳不打笑面”之语,《续....
2023-08-10

知见(佛教名词)

基本解释:  1.见识;见解。  2.看见,知道。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2023-08-10

什么是佛教的【生死】

生死
生死  生死,广义解释生死,可分二种。(1)分段生死︰谓凡夫于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时,系分段展转而受生死,故称。变易生死︰指菩萨等离三界之轮回,远离分段生死,而仅于断烦恼时产生微....
2023-08-10
什么是佛教的【生死】

出世间

出世间(佛教解释)
出世间  出世间:巴利语lokuttara,为loka (世间) uttara (超出)的组合词,即超出五蕴世间之义。在《无碍解道》中列举了出世间的一系列含义:  “出世间者,以....
2023-08-10
出世间

什么是【沙门】?

沙门 (佛教解释)  沙门又作娑门、桑门,起源于列国时代,意为勤息、息心、净志,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
2023-08-10

一境三谛

  天台实相论中之重要思想。谓任何现象,皆是空、假、中三谛相即。又称圆融三谛或不思议三谛。为“隔历三谛”之对称。“隔历三谛”是空、假、中不相即,其体各别;空是不与假相....
2023-08-10

【苦因】的佛教名词解译

苦因(佛教解释)
苦因  拼音:kǔyīn  [affliction] 肉体或思想上持续痛苦或失望(如疾病或损失)的原因佛学常见词汇  索达吉堪布说过:其实,痛苦的根源,就是业和烦恼。若没....
2023-08-10
【苦因】的佛教名词解译

如何【拜佛】?

拜佛(佛教解释)  注音:baìfó  词解:到寺院对佛像虔诚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礼佛三拜的步骤,这也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
2023-08-10
如何【拜佛】?

装一佛像一佛

装一佛像一佛  安装一尊佛像,就像一尊佛像,意为手艺高。比喻学一行像一行,干一行会一行。如《醒世恒言》卷三八:“直竖起一面大牌,写着‘李氏专医小儿疑难杂症’十个字。铺内一....
2023-08-10

一切义成

  (佛名)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十二曰:‘如来于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
2023-08-10

佛教的【授记】是什么意思?

授记(佛教解释)  基本意义: 1、十二部经之一2、佛教语: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二种授记一无余记  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是有国土眷属....
2023-08-10
佛教的【授记】是什么意思?

【解灾】佛教怎样解释解灾

解灾  解灾产生于上古时代。那时候,人们对病灾只有靠祭祀、巫术予以化解。中医的起源就是由巫医转化而来的。现代的解灾仍有它的科学性,它的实质就是用一种能量将互相战斗的....
2023-08-10

三不退

  修行佛道过程中,以既得悟之功德,而入于不退失之地位称为不退。  三不退即:  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  2。行不退:所修之行法不退失。  3。念不退:正念不退转。....
2023-08-10

一念相应慧

  佛学术语,指与现前一刹那之念相应之定慧,或与真理契合之谓。达此境界,则物亡境灭,了了彻达其灵知之本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九三(大六·一○三五中):‘从此无间,以一刹那金刚....
2023-08-10

感恩(佛教名词)

感恩(佛教解释)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基本解释  1、餐前或餐后对上帝表示感谢。  2、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
2023-08-10
感恩(佛教名词)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小鬼,鬼卒,是阎罗王的属下。比喻当官为首的还可以,而手下的人却难以对付。如《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但是‘阎王好见,小鬼难当’。志世侄虽然不要钱,还有禁....
2023-08-10

佛教的【觉行圆满】是什么意思?

觉行圆满(佛教解释)
觉行圆满  佛、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属小乘,但求独善其身。‘觉他’是菩萨,有慈悲心,自动教化众生,为不请之友。  ‘觉行圆满’是佛。‘圆....
2023-08-10
佛教的【觉行圆满】是什么意思?

二种般若

  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行人所共得的我空智;不共般若是大乘行人所独得的法空智。....
2023-08-10

消灾(佛教名词)

消灾  拼音:xiāo zāi ,意为:消除灾祸。消除灾祸
消灾  《后汉书·党锢传·尹敏》:“上疏陈《洪范》消灾之术。”  《三国志·魏志·张臶传》:“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2023-08-10
消灾(佛教名词)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