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和】何解?

六和(佛教解释)  佛教: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也是“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
2023-08-10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作为“佛、法、僧”三宝之一的出家人以普渡众生、行菩萨道为己任。菩萨道的主要精神体现在替众生“与乐、拔苦”的慈悲心上。因此,南朝梁·沈约《究竟慈悲论》指出:“释氏....
2023-08-10

五浊增时

  五浊逐渐增长的时期。在住劫中人寿由二万岁的时候开始,世界便渐渐浑浊而不净起来,随著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浑浊不净,尤其是在末法时代的今日,更是浑浊不堪,所以叫做五浊增时。....
2023-08-10

佛法讲座

讲座
讲座  讲座,是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或:由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
2023-08-10
佛法讲座

五种不应施

  【五种不应施】五种不应布施给人家的东西,即非理之财物、酒及毒药、置罗机网、刀杖弓箭、音乐女色。 [出法苑珠林]  一非理求财谓不顺理所得财物。是不净物。故不应施....
2023-08-10

佛教【咒语】

咒语(佛教解释)
咒语  咒语在中国属于法术的一种,以某种特别的顺序或特殊音节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语句。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 ,就可能形成引 。咒是口....
2023-08-10
佛教【咒语】

五重唯识

五重唯识-简介  唯识学的宗旨,是"摄境从识”,即体悟万法唯识的中道实义。唯识宗修行,略说则有观境与修行二种法门。事实上,观境也就是修行中的一部分。观境,即是唯识三性观。三....
2023-08-10

数息观

数息观(佛教解释)  数息观在印度话是安那般那,为佛陀所教导禅定修行法的门之一,由于此观法对治散和不净观(对治贪欲)一样很有力,所以被称为“二甘露门” 这两个甘露之门可以让我....
2023-08-10
数息观

佛教所说的【自在】是指什么?

自在(佛教解释)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无色界,指禅....
2023-08-10

五八识

  佛学术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  语,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五八识皆属现量,无我法二执,于证达佛果时,眼等五识转为....
2023-08-10

三种常

  【三种常】 [出佛地论]  一本性常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祝无生无灭也。  二不断常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  三相续常相续常....
2023-08-10

什么叫【苦行】?

苦行
苦行  苦行(तपस्,Tapas)印度系列宗教包括印度教、耆那教的修行方式,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如:印度教中人们通过苦行获得神灵的祝福,或得到解脱....
2023-08-10
什么叫【苦行】?

【禅语】佛家禅语解释

禅语(佛教解释)  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解释  指禅....
2023-08-10
【禅语】佛家禅语解释

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

  阎罗王为地狱主,连鬼都怕他。此俗语比喻没有一个主顾敢登门。如明·吾丘瑞《运甓记》第二三出:“今日早间坐到这个时候,并无一个主顾与我发市。正是: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
2023-08-10

大悲水

大悲水(佛教解释)  大悲水的用途十分广泛,举凡举行一切佛教仪式,或有人生病,都可以用大悲水清洁坛场或用于饮用。而效果往往不可思议。印光大师在闭关中,也常常诵念大悲咒加持大....
2023-08-10
大悲水

一佛世界

  一佛世界(梵eka-buddha-ks!etra)  指一佛所化导的世界。又称一佛刹、一佛土、一佛国土。原始佛教认为在同一个世界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二佛或二转轮王。但大乘佛教认为十....
2023-08-10

八正道

  八正道(梵文 Aryastangika—marga),佛教名词,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盘)的八种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方法  第一:正见 谓人修无漏道,见四....
2023-08-10

一多相容不同门

  佛学术语, 为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用’而言,就诸法相入之关系,以破众生执一切法不能互摄互入之疑。于多事中随举一事为一,除此一事,余之多事为多。如一遍于多时,多能....
2023-08-10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中国民间多把死和地狱、阎王联系在一起。原来,中国古代便有死入黄泉、阴间的说法。泰山、酆都都是民间熟悉的阴曹地府,东岳大帝为百鬼之主,酆都大帝为幽冥之王。佛经传入后....
2023-08-10

佛教中“梵行”是什么意思

梵行涵义  梵行 (brahmacariya):意为清净、尊贵、值得赞叹的行为;或如清净、尊贵的诸佛、独觉佛、出家圣弟子等清净者们的生活方式。典故  为僧俗二众所修的清净行为。因....
2023-08-10
佛教中“梵行”是什么意思

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
佛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
2023-08-10
念佛法门

十法界

十法界  十法界是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类。十界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
2023-08-10
十法界

正见(佛教名词)

正见(佛教解释)  正见指正确的知见。即能解知世间出世间因果,如实审虑诸法性相之有漏无漏的智慧。相当于现证法性的般若。为八正道及十善之一,乃邪见的对称。宗萨蒋扬钦哲仁波....
2023-08-10

阿罗汉

阿罗汉  阿罗汉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是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圣者。自佛陀初转法轮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
2023-08-10
阿罗汉

三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
2023-08-10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