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趣杂居地
五趣杂居地 九地之一,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地,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也。本该六趣,以阿修罗通于诸趣,故但....
2023-08-10
佛教中所说的【因缘】是什么?
因缘(佛教解释) 佛学术语,因果,具足说是因缘果报。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此因对因来说称为报,就是“因缘果报”,亦简称“因果”。 ....
2023-08-10
六波罗密
六波罗密(佛教解释) 六波罗密华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见六度。檀那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檀那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
2023-08-10
多佛(佛教术语)
多佛(佛教解释) 佛教术语,大乘许于一时有多佛出世,且勿论。 小乘则于俱舍十二有二说:萨婆多师之义,无边之世界,唯一佛出世,无二佛于同时出世者。余师之义,则一三千大千世界,虽无....
2023-08-10
报身佛
报身佛 报身佛,以法身为国,经修习而得的佛果之身。 释迦牟尼在世上生活了八十年的身体就是报身。报身佛,即卢舍那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卢....
2023-08-10
四众(佛教名词)
四众(佛教解释) 四众,是佛教中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法华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又称四部众、四部弟子。《法华文句》: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异部宗....
2023-08-10
五百大愿
五百大愿,五百广大之本愿。又称五百誓愿。即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种誓愿,舍净土成佛,而取秽土成佛。即世尊于过去因位中,所作种种之难行、苦....
2023-08-10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佛教解释) 相由心生是指人的仪容外表总受心灵思想因素的影响。换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情志必然表现在人的仪表上。也即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虽是内在的,不可见的;但实际....
2023-08-10
五十三佛
起源
五十三佛 依三劫三千佛缘起载,三劫三千佛于因位时,闻持五十三佛名号,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中初千人于庄严劫已成佛,即过去千佛。中千人于贤劫次第成佛,即现在千佛....
五十三佛 依三劫三千佛缘起载,三劫三千佛于因位时,闻持五十三佛名号,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中初千人于庄严劫已成佛,即过去千佛。中千人于贤劫次第成佛,即现在千佛....
2023-08-10
大元帅明王
【大元帅明王】 梵名A^t!avaka 。音译阿吒婆拘、阿吒薄俱。十六药叉大将之一。又作太元帅明王、鬼神大将、旷野神。为消除恶兽及水火刀兵等障难,镇护国土与众生之神。其....
2023-08-10
五所依土
简介 【五所依土】 [出圆觉经略疏钞] 一法性土谓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土。体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是名法性土。 二实报土谓如来圆满....
2023-08-10
【朝圣】是什么意思?
朝圣(佛教解释)朝圣 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许多宗教....
2023-08-10
【妄语】是什么意思
妄语(佛教解释) 妄语,词语,读作”wàng yǔ“,意思是虚妄不实的话;说假话。出自《后汉书·王霸传》。汉语词语基本信息
妄语 【词目】妄语 【拼音】wàng yǔ 【英译....
妄语 【词目】妄语 【拼音】wàng yǔ 【英译....
2023-08-10
佛教里的【发心】是什么意思?
发心
发心 发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菩提心。道者不可须臾离也,修道与求学一样,不进则退。佛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事,魔所摄持,故....
发心 发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菩提心。道者不可须臾离也,修道与求学一样,不进则退。佛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事,魔所摄持,故....
2023-08-10
三种慈悲
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的心,这是凡夫或未断烦恼的有学人所起的慈悲;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
2023-08-10
五十二阶位
简介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
2023-08-10
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
阎王,主管地狱之主。业鬼,生前作恶死入地狱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时,趁机胡闹。如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妆体态,弄妖娆,共伴当,做知交,将家长,厮瞒着。可正是阎王不在家....
2023-08-10
佛教中的【四法】是什么意思?
四法(佛教解释) 【四法】 [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经云。于法宝中有其四种。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三世诸佛依此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一教法谓一切无漏善法。....
2023-08-10
佛教【律仪】是什么意思?
律仪(佛教解释) lǜ yí ㄌㄩˋ ㄧˊ 律仪
律仪 (1).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大乘义章》卷十:“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 唐 玄奘 《大唐....
律仪 (1).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大乘义章》卷十:“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 唐 玄奘 《大唐....
2023-08-10
色身(佛教名词)
色身(佛教解释)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术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它是揽父精母血及四大种的地水火风所构成。综述
色身 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两手两脚之四肢,圆颅方顶,有形有质之....
色身 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两手两脚之四肢,圆颅方顶,有形有质之....
2023-08-10
什么叫【供养】
供养(佛教解释) 佛教用语,指以珍宝、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燃灯、众华、众香、幡盖等供给如来和善知识。于佛诚敬供养之人有福报,若能无所希望以财宝衣服众花香等供养于佛....
2023-08-10
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佛教解释) 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 (术语)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
2023-08-10
三庄严
三种庄严国土的事物,即事庄严、法庄严、人庄严。事庄严是以色声香味等事物作庄严;法庄严是以种种胜妙的法音作庄严;人庄严是声闻菩萨等圣人。....
2023-08-10
五种净食
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种方法清净之后,才适宜比丘进食,叫做净食。净是离过的意思。 一、火净,即是食物如宜用火烧煮的,就应如法用火烧煮之后才食。 二、刀净,即果物如须用刀....
2023-08-10
三身三德
【三身三德】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二者配列,则法身为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之德。....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