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感化】是什么意思?
感化 ◎ 感化 gǎnhuà 对心灵施加影响,扫除迷惑,安抚创伤,引导内心的积极力量,塑造恰当的行为模式,维护尊严,让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感:是接受外在的信息。化:是内在的转化。....
2023-08-10

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 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楞严经》卷一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后用“妄想”泛指胡思乱想和....
2023-08-10
药师佛
药师佛-简介药师佛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横三世佛”,亦称三宝佛。....
2023-08-10

三种忍行
【三种忍行】 [出诸经要集] 一身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恡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二口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
2023-08-10
什么是【资粮】?
资粮 资粮,指战资、粮草。泛指钱粮。语出《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引证解释
资粮 1.粮食。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资粮 1.粮食。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2023-08-10

五戒法
佛初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皈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优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净士女。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何以故?五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罗根本。若犯五戒,则....
2023-08-10
对治(佛教名词)
对治(佛教解释) 梵语pratipaks!a。原意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则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对治’。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欲断除‘修所断’....
2023-08-10
四念住
四念住(巴利文:satipa??hāna,梵文:sm?tyupasthāna),亦称四念处、四念处观、身受心法,为上座部佛教的根本修行方法。亦称内观。指从“身”体、感“受”、“心”、“法”四个面....
2023-08-10
佛教的【孝道】
孝道(传统文化)
孝道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孝道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2023-08-10

三生成佛
万古留圆相,三生证净因. 华严宗用语。该宗将修行过程分为三阶段,即(1)见闻位,(2)解行位,(3)证入位。由于《华严经》中有若干事例,所以该宗将此三阶段配属三生,故称三生成佛。....
2023-08-10

逢场作戏
原指游方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就开台表演。后来以“逢场作戏”一词,用为随意应酬,凑热闹的意思。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江西道一禅师》:“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对曰....
2023-08-10
神通(佛教术语)
神通(佛教解释) 神通,佛教术语,梵文的意译。 神,心念。通,通达。神通即于心念通达,能于己念不著不动又分明了知,并能以己心观照他众心念而不染。 能观一切六道诸有心念而不....
2023-08-10
真身(佛教名词)
真身(佛教解释) 亦即诸佛之法身、报身之谓。大智度论卷三十(大二五·二七八上):‘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众生见佛真身,无愿不满。佛真身者,遍于虚空,光明遍昭十方,说法音声....
2023-08-10

鬼家活计
指非正道的邪僻行径,见于《大慧宗杲禅语录》。卷二十说:“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玻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
2023-08-10
地藏七
地藏七(佛教解释) 地藏七属于佛教净土法门,以念佛为正行,以吃素、诵《地藏经》、忏悔、放生、行善为助行,通通都是为了积累善根福德因缘,通通是为了培植净业三福,最终念佛往生西....
2023-08-10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火宅”。“五行”原....
2023-08-10
五种禅
指四念处、八背舍(观)、九次第定(练)、师子奋迅三昧(熏)、超越三昧(修)等五种。其中,四念处为所观,观、练、熏、修四者为能观。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将禅分为五种,即: (一)外道....
2023-08-10
五分法身香
一、戒香,谓自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妒能的心理,无悭贪嗔忿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 二、定香,谓看到一切善恶境相之时,自心不会散乱。 三、慧香,谓自心无障无碍,常以....
2023-08-10
三种悔法
一、作法忏,即我们做错了事,须向大众忏悔,看犯了什么罪,便用什么方法去忏; 二、取相忏,即自认业障很重,便向佛菩萨忏悔,请求证明,以感瑞相为期,如见佛来摩顶,或佛菩萨现于其前是....
2023-08-10
三种念佛
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观想念佛有二种, 一种是观想佛的塑画像,名观像念; 一种是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名观相念;实相念佛....
2023-08-10
五部律
五部律-概述 佛灭后百年间,付法藏第五祖优婆桠多之下有五弟子,于戒律上各抱异见,一大律藏便生五部之派别,即昙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粗富罗部。(陈义孝《....
2023-08-10
一乘(佛教名词)
一乘 一乘,词语,意为:物之四数;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词语解释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
2023-08-10
万法一如
佛教术语,万法由因缘而生,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为性也。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一者不二之义,如者相似之义,以万法空性不二而相似也。对万之言而....
2023-08-10
铁树开花
铁树,也叫苏铁,热带一种常绿乔木,多年开花一次。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或非常罕见的事物。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焦山师体禅师》:“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
2023-08-10
漆桶底脱
佛教说,众生痴暗愚昧,如处“无明暗室”或“无明长夜”,见不到智慧的阳光。禅宗把“无明暗室”或“无明长夜”形象地比喻为密不透风的黑漆桶。禅宗用“桶底脱”表示智光透入....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