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的结构:七处九会三十九品

澄观清凉国师为了写作疏钞注释,将整本经书按照其讲法地点,和会集次数等,分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第一次集会毗卢遮那佛第一次召集的集会,是在摩竭陀国阿兰惹法菩提场中。当时....
2023-08-10
《华严经》的结构:七处九会三十九品

《华严经》:普光明殿,龙王为佛陀所造的宮殿

《华严经疏钞》中解释,普光明殿位于菩提迦耶金刚座东南部三里开外,这座宫殿连着恒河,乃是恒河的龙王为释迦牟尼佛所造。
而毗卢遮那佛也就在此处进行了第二会,示现神通,而文殊菩....
2023-08-10
《华严经》:普光明殿,龙王为佛陀所造的宮殿

戒定慧

戒定慧(佛教解释)  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  1.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3. 修慧——培育智慧。....
2023-08-10
戒定慧

什么叫【善法】

善法(佛教解释)
善法  善法,多是佛学用语,通俗的讲就是修善果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好的方法、好的法令的意思。释义  1.好的法令。《管子·任法》:“今天下则不然,皆有善法而....
2023-08-10
什么叫【善法】

【佛塔】佛教佛塔

佛塔(佛教解释)
佛塔  佛塔,亦称宝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还有称为浮屠,即来源“Buddastupa”,藏语称“藏文”(曲登),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许多....
2023-08-10
【佛塔】佛教佛塔

五戒十善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 “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矗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
2023-08-10

【佛事】的意思

佛事(佛教解释)  凡发扬佛德之事,称为佛事。又作立地。据维摩经卷下载,佛陀将一切事均视为佛事,以此表示佛之德性。于禅宗,用以指举扬佛法之行事,如开眼、安座(安置佛像于堂内)、拈....
2023-08-10
【佛事】的意思

戒邪淫

戒邪淫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禁止的性行为,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不良性行为。  三种定义:1、婚外恋、婚外情、婚外通奸可以被认为是邪淫。例如:除了夫妻之间的房事外,一切....
2023-08-10
戒邪淫

佛顶骨

佛顶骨(佛教解释)  佛顶骨(佛顶骨舍利)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白、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  ....
2023-08-10
佛顶骨

清规戒律

清规戒律  佛教的实践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为始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梵语Sila,译为“戒”,含有防非止恶的意义;梵语....
2023-08-10

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   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皈依的关键,在于其含义,而不在于其形式....
2023-08-10
皈依三宝

十戒(佛教名词)

十戒(佛教解释)  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佛教  佛教的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
2023-08-10

【共业】是什么?

共业(佛教解释)  佛教又把业分为共业和不共业,共业之中又包含不同的个业。共业和不共业,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果来说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环境,如大家都生活同一地区,一样的天时....
2023-08-10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 (佛教用语)  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
2023-08-10
六道轮回

佛教中的【六道】是哪六道

六道(佛教解释)  六道又作六趣。  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
2023-08-10
佛教中的【六道】是哪六道

拣佛烧香

  唐朝诗僧寒山子有诗:“拣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后世多用引用。如明·吴炳《疗妒羹·游湖》:“这是观音大士,青娘可谓拣佛烧香矣1生活中亦用以比喻出于某种需要而选择某当事....
2023-08-10

佛教中的【修善】

修善
修善  【 修善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断恶行善也。又对于性善之称,本有之善曰性善,修成之善曰修善。修善即性善,实大乘之通谈也。见性恶条。  【 修善 】....
2023-08-10
佛教中的【修善】

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简介  谓一切的物境,均由吾人的心念所感得,作恶行善,皆由心为主宰,善恶的报应,也就是由于心的主宰造业,所感得的业果。一切唯心造-概述  教科书告诉我们:生产力....
2023-08-10

佛教名词【大觉】的意思

基本解释  (1).大梦觉醒。道家比喻了悟大道。《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成玄英 疏:“唯有体道圣人,朗然独觉。”《云笈七籤》卷四三:“习事超伦,谓之大....
2023-08-10

佛教【华藏】的含义

华藏  华藏,“华”者,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粹,故劝华”字。“华”在古代又通“花”有“繁荣昌盛”之义,象征着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我们这个....
2023-08-10

病鬼碰着阎罗王

  病鬼,指病入膏肓,形容可怕的人。阎罗王,指地狱之主。“病鬼碰着阎罗王”,指必死无疑,毫无生还的可能。如《宋史演义》第五一回:“(耶律乙辛)阴与宫婢单登等定谋,诬后与伶官赵惟一....
2023-08-10

家贼难防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
2023-08-10

称心如意

  如意,梵语阿那律Aniruddha的音译,即爪杖,是出家僧侣百一用具之一。柄端作手指形,替手不能到之处搔痒,所以名为如意。又有柄端作“心”字形的,如《释氏要览》卷中说:“‘如意’....
2023-08-10

五乘齐入

  五乘齐入是谓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行人,皆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而一齐进入佛真实的报土。  “齐”,有两种齐:一个是上齐下,一个是下齐上。  什么叫上齐下呢?上面是菩....
2023-08-10

想入非非

  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楞严经》说:“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另据《俱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清·李宝....
2023-08-10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