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佛教名词)
生命 (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 具有稳定的质量和能量代谢功能,能回应刺激及进行繁殖的开放性系统。生命来自于能量:能量→植物、微生物、动物等。
生命 生命个体....
生命 生命个体....
2023-08-10

【礼赞】的意思
礼赞(佛教解释) 对某事物或人物的赞美现代汉语中指赞赏,是比赞赏更书面一种的用法,带有一种敬重和钦佩的味道·一般做为名词·基本词意 [praise respectfully] 以崇敬的心....
2023-08-10

三相续
简介 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此之世界。同诸众生业力。依空安立。而有成坏之劫。坏而复成。成而复坏。终始相续。无有断绝....
2023-08-10
五种供养
五种供养,是指在佛教中的涂香、华、烧香、饮食、灯明。 涂香、华、烧香、饮食、灯明。 烧香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譬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香....
2023-08-10
五种比量
含义【五种比量】 [出显扬圣教论] 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二体比量谓由现见彼自体性故。三业比量谓以作用。四法比....
2023-08-10
跪羊图
跪羊图 《跪羊图》是一首网络佛教歌曲,词曲作者是台湾音乐家李子恒。 歌曲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曲调清新,童音澄澈,女声清脆,加之男声和唱,令人内心宁静,同时又有至诚至真....
2023-08-10

佛教里【从容】的意思
从容 从容,指人处事不慌张,很镇定;舒缓悠闲的样子;充裕、不紧迫。见《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基本解释 1. [calm]∶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
2023-08-10

菩萨心肠
菩萨心肠 本着“大慈大悲”的愿力,实施普度一切众生的大行,这就是“菩萨道”精神的主要特征。后因以“菩萨心肠”比喻仁慈善良之心。如《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
2023-08-10
菩萨低眉
菩萨低眉 此语常用来形象、佛教寺庙中可以见到众多的六道。’”以后也引申为优待、另眼相看的意思。如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说:“若是再高等的呢,结识得几位有体面....
2023-08-10
臭皮囊
“皮囊”又称“革囊”,就是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较早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
2023-08-10
一大事因缘
谓佛陀出现于世间之唯一大目的,是为开显人生之真实相,此即所谓一大事。依法华经方便品之说,佛为使众生开示悟入,遂出现世间。世亲于法华经论卷下详论此‘开示悟入’之要义,列....
2023-08-10
佛教中【逆境】的意思
逆境
逆境 逆境,不顺利的境遇 ,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指不危害生命的情况下付出大于原有预期。植物学术语中逆境 (environmental stress) 亦称为环境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
逆境 逆境,不顺利的境遇 ,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指不危害生命的情况下付出大于原有预期。植物学术语中逆境 (environmental stress) 亦称为环境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
2023-08-10

什么是【佛性】?
佛性(佛教解释)
佛性 佛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
佛性 佛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
2023-08-10

第六识
第六识(佛教解释) 佛学术语, 第六意识也。
第六识 第六识又叫意识,在八个识当中,它的活动范围最宽,活动力量最强。它有时和前五识一起,对外在的境界起着种种分别;有时单独向内....
第六识 第六识又叫意识,在八个识当中,它的活动范围最宽,活动力量最强。它有时和前五识一起,对外在的境界起着种种分别;有时单独向内....
2023-08-10

一念随喜
谓信仰的最初信心位。一念是谓瞬时之心。随喜即随顺庆喜,信顺而欢喜之意。谓于众生瞬间生命中所涌现随顺佛法而获得的欢喜。又听闻一句一偈,而稍有信心者,亦谓一念随喜之人....
2023-08-10
钻故纸
用以讽刺那些一味死读古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原意是讽刺死读经典而不能解悟的僧人。“故纸”,指古书旧藉。如清·黄遵宪《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大量的古....
2023-08-10
五杂行
与往生极乐净土之正行相对之五种杂行。即: (一)读诵杂行,除观经等往生净土之经外,于大小乘显密诸经悉受持读诵。 (二)观察杂行,除思想观察并忆念极乐国土之二报庄严外....
2023-08-10
五净居天
简介 【五净居天】[出楞严经] 五净居天者。 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荆证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
2023-08-10
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是佛教用语,也称“一切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在....
2023-08-10
三世诸佛
三世诸佛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众多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诸经论所列举之名称、数目不一,长阿含经卷一、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
2023-08-10
第一义
第一义 佛教称彻底圆满的真理为“第一义”。《胜鬘宝窟》卷上之末:“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楞伽经》卷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
2023-08-10
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
2023-08-10
三恶道
【三恶道】 一切众生造作恶业而生其处。 一地狱道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狱。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
2023-08-10
佛法中“庄严”都有哪些含义?
庄严 (汉语词语) 拼音:zhuāng yán 庄严,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 见《法苑珠林》卷十三“求婚”引《菩萨本行经》:“庄严自身,令极殊绝。”基本解释 ....
2023-08-10

禅和子
俗称参禅的人。也指禅僧,和尚。“和”,有亲和的意思。如宋·圆悟《碧岩录》第二则评唱:“如今禅和子,问著也道:我亦不知不会。”又如《水浒传》第五八回:“当日便收拾腰包行李....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