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孝法师:人生只有自我成长
他不会感觉行道很累?知道它是无常变化的。不要试图去阻挡这种变化,一定是把佛法理解成加法了:我们不是要求念《普贤行愿品》多少遍、持咒多少万次吗?这个目标是我们不断坚持的一个过程,在没有了解到正确的见地与方法之前,这种目标能让我们散乱的身心得到初步的调理、调整,不能够体会到佛法的快乐,这种力量对我们的帮助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当你真正明白之后。所以在佛法当中要做到依教奉行,如果没有依教奉行。....
2023-07-04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在生活中修行。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做众生的公仆,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佛。我们一生几乎都在为找事业、找朋友、找财富、找功名而忙碌,找自己的心最重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成就内心的真佛。....
2023-07-04

如孝法师:让心在感动和感恩中轮回
让心在感动和感恩中轮回,这十二种属相每两个结合。就形成了六种状态?贪、嗔、痴对应于三恶道。真、善、美对应于三善道,我们的心念一会儿处于善意,一会儿处于恶意。实际上没有任何的人干扰你,没有任何人和你过不去。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和自己过不去,所以有了烦恼,烦恼出现的概率。远远大于真善美出现的概率,我们每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彬彬有礼,实际上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恶念,对别人的嫉妒、伤害。....
2023-07-04

学佛后境遇不佳该如何做
学佛后境遇不佳该如何做?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所以动心忍性,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顺受也。 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净业难成。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须知吾人自无始以来,华严经谓假使恶业有体相者。....
2023-07-04

证严法师:信自己与不执着
证严法师:信自己 不执着,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救心。 佛陀所说的教理,最主要的是教人怎样自救。同时又如何去救人:于自救或救人之前“必先建立虔诚而正确的信心,有句话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也就是虔诚的表现。而虔诚的心就是由信心起, 佛陀示现在人间的目的是要救人救世,而救世必须先救心。把人的心态端正起来:就如孔子所说“修身、齐家、治国、(p....
2023-07-04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八字与风水
微风细雨中的小花(图:龙泉论坛): 问题一?风水会影响人生吗 ....
2023-07-04

佛教平时都有一些什么节日
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佛成道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佛教节日。佛成道日也会在寺院中举行纪念仪式。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 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 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 十二月廿九的华严菩萨圣诞等。....
2023-07-04

佛牙舍利的内涵和意义
昂山素季之所以在访华的繁忙行程当中还要前往灵光寺参拜佛牙舍利,广义的舍利包括真身舍利和法舍利。所以佛经有时候也被尊称为法舍利。而佛教徒一般所称的舍利主要是指真身舍利,世界各国的佛教徒都十分崇敬并礼拜供养佛祖舍利。 昂山素季参拜的佛牙舍利,这枚佛牙舍利一直在南朝齐、梁、陈各代辗转相传。这枚佛牙舍利被带到隋朝首都长安(陕西西安)。并修建禅定寺供奉这枚佛牙,日本留学僧圆照、圆仁还朝拜过这颗佛牙舍利。....
2023-07-04

学佛常识:什么是佛与佛法
佛是一个觉者,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生命达到了至善圆满的境界。即是佛法,人人通过这条路皆可成佛。佛法分为教、证二法,教法就是佛 陀把自己修行觉悟的方法、生命经验说出来而形成的言教;证法是有人依照这个方法去行持所获得的真实的生命体验。觉得发愿自己成佛太过狭隘,但是我又不具有地藏菩萨的大慈悲,佛是觉悟之意,觉悟一切世间、人生的真相,从而解脱一切烦恼、圆成完美的人格,成佛亦复如 是。....
2023-07-04

为什么要在佛坛上供水呢
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灯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来源之清净及供养时的心清净。‘供养之清净....
2023-07-04

佛教僧人为什么要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今之一般佛学院的生活便是夏安居、冬安居。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出家人为避免出外托钵行化时踩伤虫蚁与草木之新芽,记载佛陀与弟子安居修行的事迹。另一种为前安居、中安居、后安居。僧众不必外出托钵,日常生活所需皆由信徒供养。不可在无救护处、塚间、空树、露地处等安居,....
2023-07-04

该如何正确看待“欲”
晨(图:龙泉论坛): 网友,我功利心太重。举步维艰、萎靡不振,功利心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2023-07-04

什么才是真供养
什么才是真供养?....
2023-07-04

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住持”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知客“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法师“师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檀越”施主“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 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师太“法师”....
2023-07-04

如孝法师:换个角度看问题苦就是乐
换个角度看问题, 佛法说苦和乐都是一种现象。它们只是我们主观的一种反射,当你换个角度看的时候,苦就是乐?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苦教会了我们很多启发性的智慧,很多事情经历过了,事情都是假的,可它给我们的启发都是真的。成就那么伟大的事业,可是人家的生命高贵,有一个帮助别人的心,他从中真正获得了安慰,了无遗憾。佛法告诉我们,实际上能够支撑我们生命的,而是对生命真实的了解。....
2023-07-04

圣严法师:禅为何一心无二用
在他的隔壁泳道是位日本选手,这位日本选手竟然战胜了俄国选手。你知道上次的世界冠军就在你的隔壁泳道吗? 这位日本选手回答”我不知道在我旁边的选手是谁:如果我分心注意旁边的事物,我大概会慢个两三秒才到终点吧。我只知道全力以赴,拼了全力在水中前进!或者担心别人表现得比自己好”自卑、嫉妒、忧虑、患得患失“都变成了人前进时的阻碍”就是放下当下的自我中心。也不是没有目标地乱走。....
2023-07-04

如孝法师:优点决定高度
都是因为每个人生命当中有一些过人的品质和因缘。充满了无始劫来的我执、烦恼执两种障碍,我们没有办法现量地看到自己生命河流当中有什么障碍。我们就会发现不清净的现实。他和佛法的缘分会不断地成熟。清净是非常难以觉察的,甚至比禅定更难。你说他会挂碍吗?慈悲、智慧、愿力三种力量哪一个会比较明显一些?没有禅定的力量,高度是我们这一生在佛法当中所理解到、所发现的?对于佛法的感觉仅某一方面。....
2023-07-04

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回向
问:法师,前几天我远房的亲戚故了,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回向给她?....
2023-07-04

“佛”与“菩萨”有什么不同
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境界,即便是已接近佛果的十地、等觉菩萨,世出世间三乘圣者的一切功德加起来也无法与佛相比。天上天下无如佛“ 菩萨是上求无上菩提。在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菩萨以佛为果,佛以菩萨为因。佛已圆满觉悟。而菩萨的觉悟并没有圆满,佛已完全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而菩萨尚未完全断除。....
2023-07-04

缘起法及其真实意义
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缘起法理论基础之上的。佛陀讲:所以对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来说”了解缘起法至关重要。得知生老病死是生命的真相!一般人认为太子游四门便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由于这十三年中太子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寻求解脱之道的,我个人认为太子肯定不会像当今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除去吃饭,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那么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出的宇宙人生的规律是甚么呢,佛的弟子也是如此。大迦叶在见到佛之前,他经佛陀点化。....
2023-07-04

闭关时间与修行境界有必然联系吗
闭关时间与修行境界有必然联系吗?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相反,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2023-07-04

希阿荣博堪布:别太为难我们的孩子
那么请问这样孩子长大了之后又该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鼓励竞争攀比、以输赢来衡量人生价值只是部分社会、部分人的做法。使其顺应天性地快乐成长仍然是主流。我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开阔眼界,这种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到底给你自己带来了多少快乐?如果自己并没有因汲汲于得失胜负而获得更多的幸福,凭什么相信让孩子这样做他就能幸福。其实现在部分孩子缺少的是最基本的教养。....
2023-07-04

佛教符号卐与卍的区别
文/善无畏....
2023-07-04

持咒有用吗
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都有咒语的流传、使用和信仰。有用咒治病的记载。也不反对使用持咒的法门,并且由于梵文的咒有总持的意思,这样也必定能感 通诸佛菩萨的本誓愿力,这都是密教最初传入中国的事。才被天台宗的四明知礼大师予以提倡而普及。所编成的《禅门日诵》课本里面,大家都兼修持咒法门的现象,在中国民间因持大悲咒而得感应的例子,我们不可反对持咒法门,现在佛教所用的咒语之中。....
2023-07-04

星云大师:我是一个垃圾桶
星云大师, 文/星云大师; 贫僧自号「贫僧」以外,自己也觉得是一个云水僧,不过。现在又想起来,贫僧也是一个垃圾桶, 所谓垃圾桶的意思,就是在我的一生当中,接触的万千群众,尤其是信徒和出家弟子好事很少向我报告他们都是有苦难、烦恼、妄想、委屈、不(p....
2023-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