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未必真的有福“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都没有成熟,不种瓜怎么可能有瓜可得,所以看到别人住的房子好、坐的汽车好、穿的衣服好、社会地位高。其实这只是在享福。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福的人,不要把福报享尽,很多人都不知道惜福;而是希望吃到更贵的东西,知道自己的福报有限。 我在美国刚刚开始开辟道场的时候非常穷,没有房子,租来的房子里什么也没有,连碗筷锅盘都没有。....
2023-06-27
参访寺院要记住的九个注意事项
参访寺院注意事项,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九个问题,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时。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院,对僧尼称呼“习惯上可称法师或师太,不能问僧尼的尊姓大名。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由师父赐予法名,问僧尼名字时。恭敬师父不敢直接称名?寺院的钟、鼓等法器。寺院的钟鼓是则是唤醒蒙昧众生的神圣法器。....
2023-06-27
常识:什么是僧俗四众
比丘、比丘尼为出家众,优婆塞、优婆夷为在家众,佛教按照年龄、性别以及遵守佛教戒律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把信徒们区分为四种人,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后来女子出家为尼成为佛教中较普遍的现象。....
2023-06-27
常识:芥子如何纳须弥
在佛教中是形容物质最小与最大的两个单位,这是不钻牛角尖的说法,因为如果硬说要物质的最小。经典里面还有微尘与极微尘等等,芥子已经充分表达了它的小,或者比极微尘更具形象的给人以物质概念。是我在学习天台的时候看到的句子,觉得芥子纳须弥,具有某种变幻的、捉摸不透的、并且朗朗上口的特质,正好符合初学天台云雾中观山峰的美感, 再次聊起芥子纳须弥,晒太阳嗑瓜子是国民冬季第一娱乐活动,一颗瓜子等于几颗芥子呢。....
2023-06-27
佛教基本礼仪:入寺须知
佛教基本礼仪:入寺须知,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2023-06-27
觉醒法师:如何培养学佛的正见
如何培养学佛的正见? , 人生诸苦总是如影随行,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而持有正确的观念和见解是修行的首要前提。也是佛教实践法门的基础,因为正见是远离邪见的正观。蕴涵了世间的智慧....
2023-06-27
四弘誓愿是什么及应如何理解
应如何理解?四弘誓愿是: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第一条是教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是教我们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而烦恼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要破几分,才能进入第三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如果学佛一开始就广学多闻,那是颠倒了;这是没听从佛陀的教诲。第四条‘佛道无上誓愿成’,善财童子最后一参,参访普贤菩萨请问佛道如何成就?....
2023-06-27
虚云老和尚:脚踏实地的修行
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世法佛法都是一样。世法是用,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真俗二谛。戒定慧体用都得; 昔有僧问赵州。你问哪个道:请参究参究?会过来的处处都是佛法、不明白就滞在名相上:与俗人何异”古人说”性地常开智慧花。修行人把心田里的无明草薅了,无明草就不长了,答在问处;我们心不在道。礼佛看话头,就落在无事甲里,坐却白云宗不妙,不烦恼、不生心动念,若无把握而被境转。....
2023-06-27
亲人命终时记住这3点可助其往生
记住这3点可助其往生:善巧开导安慰: 世间最可惨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 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及诸眷属,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何能名焉;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遇此因缘,悉举行焉。善巧开导安慰。....
2023-06-27
太桥旦曾堪布: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我说人生存的目标有两种:另一种是人们生存的究竟目标。 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不见得通过名闻利养或荣华富贵就能够得到,他们也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那些拥有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之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及快乐的精神。....
2023-06-27
弘一大师对佛法的十疑及释义
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 一、佛法非迷信, 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倘能详察。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
2023-06-27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四个密义
所有的咒都有鬼神王的名字,这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一念这些鬼神王的名字?你怎么认识我们这个神的王”所以这些小鬼和小神就不敢不守规矩了,咒就好像军中的密号似的。整个军队都知道这是今天的口令,就好像有一个本来很穷、很微贱的人,你只要说‘本来是一个贫(jian)人,真的就再也不敢发脾气了,咒也就好像这个意思似的,鬼神以为你知道它的根底“唯佛与佛才能知道”其余的众生都不知道,众生听到这个咒也都明白。....
2023-06-27
住在集体宿舍应如何供护法
不方便摆设护法像和供品,请问如何善巧方便地供护法呢:当然供护法最好有护法像和供品,再摆一大堆酒等供品确实是不方便,把护法直接观想在虚空当中。然后再把饮料倒在干净的地方,这样就相当于把这个供品供养护法了,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一方面要有真实的供品,供佛时我们可以观想供品,但护法神显现上是以出世间的身份做世间的事情。必须要有世间供品的缘起,法王如意宝和大恩上师也是经常开示,护法的供品不能观想。....
2023-06-27
学佛人修行的十一条大禁忌
学佛人修行的11条禁忌: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解门(读经、看开示)并重,否则可能走偏成为佛学爱好者、或者佛学研究者。这样对佛经的真实义理就可能理解偏:永远不要障碍别人(尤其是高僧大德)行持善法,佛说的任何法门都要尊重、赞叹。自己在实修中深入自己有缘的法门就行了:....
2023-06-27
觉醒法师: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如何能克服这些节后的综合症状,满血复活呢?世纪健康老人”的百岁高僧妙智法师,身前提倡:脑勤、手勤、脚勤;静心、静气、静行;三淡: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一佛教养生观内涵一静一勤,自然随缘的养生心态和智慧,也体现了佛教济世利生的慈悲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修行中借鉴和推行。....
2023-06-27
新年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能以殷重之心,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行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更是对道场的恭敬,要杜绝在殿堂内外高声喧哗、闲谈阔论、争吵詈骂,不可贡高傲慢“将社会上的追名逐利、斗胜好强带入寺院” 学佛就是学习减轻烦恼,烦恼的轻重“修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架式要讲究。由凡夫直至成佛的五十二个位次, 有些人进入寺院一味强调各种规矩,敬香、礼佛、用斋、走路。但更重要的是那颗虔诚、恭敬的心。....
2023-06-27
哪一种修行方法最快最直接
已经来不及参禅悟道,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访善知识,你可否告诉我有那一种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念佛法门是老少咸宜的,只要专心持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字音无法分辨的一直念,所以念佛要不急不徐、了了分明的念,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每日的功课如下,晚上诵佛说阿弥陀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观世音菩萨圣号百千声,不要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别种法门,没有学佛,也一直没有因缘听闻佛法。....
2023-06-27
星云法师:抱怨的危害
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头,自己应该立刻有所警觉, 文/星云法师。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爱吗?儿女对父母抱怨,父母会甘心情愿付出爱吗?下属对上司抱怨,上司会欣赏这样的人吗,过去的帝王。对于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对,臣子甚至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举如下, 一、抱怨是丧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满怀怨恨所谓怨天尤人....
2023-06-27
为什么看不见善恶的报应呢
没有人相信就不能够推广善行,就是今世作善作恶今世就得到报应;即是今生作善恶业(善恶事),或者到以后几世、几十世甚至于几劫才得到报应。今世作善作恶要到后世才有报应的,在一年之内对于收获之果见不到、感受不到,这个收获的果报你很快就能看得到、感受得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到果报。就有能只见恶果不见善报,那就有可能只看见善报看不见恶报,这就等于只受乐报没尝苦果,就只有恶果没有善报。....
2023-06-27
闻名信受念佛是不是有次第
闻名、信受、念佛是不是有次第。还有人说这里相隔了十劫的时间: 常敏法师答?闻名是怎么闻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佛说阿弥陀经》里的这段经文,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闻名、信受、念佛是一体的。是同时进行的。这里没有时间上的间隔....
2023-06-27
佛学为什么称之为内学
自古至今,但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为什么学习到最后都落空了呢,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佛是什么。对于佛真正的意义不了解,佛在经论里说得很清楚。佛是我们自己的自性,经论里说‘当人自性’。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的,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我们的自性。所以佛学称之为内学,如果心外求法。就称为外道,学佛者有这种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跟别人学。而是向自性里面学....
2023-06-27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对鬼神亦装,凡犯戒皆破威仪也。你故意做那个样子出来“初学非装不会,在我们戒堂里边就是要你装模作样,装了之后就会了。装到后来就成自己习惯了,要把他开始的生硬地装,开始的时候在人的面前装,那么你在天人面前、鬼神面前也要装,这个威仪也就学不好了“开始学就是要装,没有内涵当然是不好,但是你说没有内涵就把形式也去掉了,那么这个安居干脆不要了。我们说不好。如果你认为没有内涵呢,形式也不要了。....
2023-06-27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
也许那位仍用在俗姓名的出家人?佛陀收受弟子出家,出家弟子中固有姓迦叶的,更有姓迦叶的,且可溯源于释迦佛之前在人间成佛的迦叶佛的族姓,可知迦叶佛的佛号。但亦多有承用师姓者,有的出家人是由师承而来的姓,也有很多是用三宝——佛、法、僧为姓氏的(注一),均以佛字为姓(佛驮、佛图、浮陀与佛陀的梵文是同一个单字),均以僧字为姓, 至于采用释字为姓的出家人,道安法师倡导僧人以释为姓的原因:有四姓出家。....
2023-06-27
答疑解惑:读诵佛经的功德
用心去读诵,无形中就在内心中播下了福慧的种子,无量功德就从这里出生。 1:网友,我现在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备受冷眼。总想在这个地方出人头地,其实,我的才华可以走到更大的舞台和世界。我目前却舍弃不掉现在的这个地方,无数次想舍弃,还是坚持了两年?这种坚持已经变成无谓的执念了吧,真的很煎熬。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我只想让自己(p....
2023-06-27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灭定业真言快?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悔也好、发愿也好、持咒也好、念经也好,那菩提心就没有了,罪业没有体性,大家都是知道唯心造,一提就说‘我罪业深重’,必须清净心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什么才是清净心:假念阿弥陀佛使我们心能够清净下来,如果我们心已经清净了,来使你心能够清净下来?你自己问你看你心起什么念头,看见那个你又生烦恼、想弃舍。这样就不是清净心。....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