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如何如法念佛

(法师演示念得飞快:或者你念十句佛号你掐一粒。然后你这样念满,你自然就知道这个念佛的好处和效果,不这么念也行,出声也行,念佛是这么念的,这样念佛你有愿不往生,(法师演示快得都听不清),你这样念,我到底讲谁坏话想不起来了,你记住每一句佛号都是从心而起“这句佛号从心而起”然后能念的是我的心,我去念这一句佛号。可是这句佛号就在你的心里,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是两个。....
2023-06-27
界诠法师:如何如法念佛

什么时间才适合打坐呢

  有人说半夜、中午不能打坐,是真的吗?那什么时间适合打坐?  一、关于子、午二个时段不宜打坐的说法,是因为这些时间应该是在休息,精神不济还勉强打坐,当然效果不彰,无益于健康了。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午二个时段才有时间打坐时,只要坐的时间不是太长,亦是无妨的。又假使你(p....
2023-06-27
什么时间才适合打坐呢

南怀瑾:华严菩萨的境界

华严菩萨的境界:见我实相者,  接着福田菩萨之后,华严的境界更大了,处处都是菩萨,华严境界是尽虚空徧法界,不知佛家之富贵。其后华严在中国佛学又成了一学。非研究华严不可,《华严经》是唯识的五大经之一。一切万缘都因为有我相而生烦恼,见到我的实相本空:我们凡夫也有一句很好的话,心不烦’,虽然做不到无我,你见到了一定吃不下去,中国乡下其实有很多有智慧的事,说只觉得睡着后身上被压住,大家就说是被鬼抬走了。....
2023-06-27
南怀瑾:华严菩萨的境界

界诠法师:不把佛法作人情

界诠法师。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为利养、倒说——今天倒说相似佛法的,遍地都是——念阿弥陀佛,非得念四个字,那居士竟然就信得要命,说念四个字才能往生。念六个字不得往生,  我简单的给大家举三个例子《法华经....
2023-06-27
界诠法师:不把佛法作人情

戒杀放生真的能消除病痛吗

就能有如理、正确的信心去面对:弟子现在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恳求师父慈悲开示。当下就能得到感动与爱”如果你真心相待真心付出真心帮助的人,对佛法的理解有多少,修行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破除我执、成佛利生为方向。所以即使被真心付出的人伤害,从中能够收获智慧的增长、我执的伏灭,戒杀放生真的能消除病痛吗”超度怨亲债主真的能消除病痛吗?佛法讲因缘果报,戒杀放生、忏悔超度是消除业障、积累福德的方法。....
2023-06-27
戒杀放生真的能消除病痛吗

明一法师:心有五种佛教说

我们为人处世会有千差万别的表现:表现虚妄攀缘的心性。表现习气的心性。含藏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心性。  肉团心大家都容易理解,是五蕴里面的色(物质)蕴。根据自己的含藏(以往的知识)进行思考、分别、判断、觉悟等等的虚伪造作,对同一个事物的表现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因为个体的情绪作用对完全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表现。  集起心是我们无始以来所养成的心性表现。....
2023-06-27
明一法师:心有五种佛教说

看到家人造业怎么办好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家人用水时调水表,这样每个月就少交一点水费,我知道这个是犯了偷盗,给家人讲道理,讲因果,家人也不信,我很烦恼,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造业却帮不了他们?请问怎么办呢:  圣空法师答?大家说怎么办?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更没有权利去管别人,有权利管好自己。修行是修自己,你看到你的家人在造业,你放眼举目出去一看都在造业?你就学菩萨起大悲心,勇猛精进努力断掉贪嗔痴,断掉自私自利。....
2023-06-27
看到家人造业怎么办好

在家学佛者应如何课诵

在家学佛应如何课诵?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  所谓定时做定课,是指在每天的同样时段。做同样的功课。最好是选择头脑清楚、身心舒畅的时段做课诵,通常是以清晨起床,盥洗之后;早餐之前,或晚餐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就寝之前。....
2023-06-27
在家学佛者应如何课诵

济群法师:具足万法的自性

具足万法的自性,和教下的修行相比。教下主要是强调住持三宝。而禅宗则强调自性三宝。所谓自性三宝,即与佛法僧对应的觉、正、净;是觉悟本体;又该如何皈依自性三宝呢“自心归依觉,自心归依正,以无邪见故,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是自归依”  再如《坛经》对法报化三身的诠释,清净法身是什么。是觉悟本体所代表的空性力量”是无欠无余的觉悟本体;是觉悟本体的无量妙用;....
2023-06-27
济群法师:具足万法的自性

印光大师:《心经》的大意

空岂有空之实际可得乎。实即色与空,即是真空实相,无此凡圣等法,  此大士以己所照见五蕴皆空之相示人也”以深般若智照之。此恐人认世间空为色空之相。谓空亦无有实际可得,犹有空相,色蕴之空,不是虚空之空,故随即曰空不异色,乃是圆离空相之空。谓此空之空。不可认为空洞虚豁之空,空即是色,空即是色之不可得,是寂照双彰双泯,自可亲证真如佛性,故又曰此五蕴皆空之相。为一切诸法之空相,  是故诸法空相之中。....
2023-06-27
印光大师:《心经》的大意

烧香祈福的含义与方法

烧香祈福的含义与方法,  请香、烧香,古今有多少善男信女向诸佛菩萨、神祗地灵、历代祖先。表达心声求家庭(p....
2023-06-27
烧香祈福的含义与方法

净慧长老:禅是永恒的幸福

就是要达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乐。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禅能够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释放出来。我们本身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等种种功德智慧,因为被无明妄想的尘埃盖覆了。我们只要通过禅修的方法、通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一种超然体验,就能够把我们生命固有的一些能量活力释放出来,最后就能真正一切无碍,究竟解脱十方世界。....
2023-06-27
净慧长老:禅是永恒的幸福

持咒时应该闭眼还是睁眼

持咒时应该闭眼还是睁眼?持咒时采用哪种方式。  在第一个因素中,如果比较清醒;则应闭眼持咒,如果感觉心智清明;可以闭眼持咒,如果感觉心智散乱。就要睁开眼睛,光线明亮时;闭眼没有关系,光线昏暗时,容易困倦。这时睁开眼较好,当身处公共场合时,尽量不要影响他人,在清静无人的环境中。白天神志清醒;闭眼没有影响,晚上疲倦易睡。还是睁眼较好,持咒时是该睁眼还是闭眼、大声还是小声。....
2023-06-27
持咒时应该闭眼还是睁眼

星云大师:信心是宝藏

信心是宝藏,  大狗看到小狗老是绕圈子要咬自己的尾巴?大家都说幸福在我们狗的尾巴上”问大狗:大狗说?我找幸福的方法就是向前走”狗尾巴上的幸福自然紧紧地追随着我“  信心是我们内心的宝藏,只要我们心中有信仰,就会产生信心。现代人只知向外寻找能源,向内心开采信仰的财宝,人生就会更富有。能够对所闻所解的道理信而不疑,当下就能获得身心的清净,竟能使计数用的豆子不必手拿而主动归位”....
2023-06-27
星云大师:信心是宝藏

虚云老和尚:如何降服其心

应云何住?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可见人人本来是佛,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即心即佛”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礼六祖求解其义。清净法身“无有自性。即心即佛:造佛造众生,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是菩萨法界,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是声闻法界,是天人法界,是修罗法界,是畜生法界。....
2023-06-27
虚云老和尚:如何降服其心

延参法师:幸福人生的十条忠告

幸福人生的十条忠告....
2023-06-27
延参法师:幸福人生的十条忠告

本性法师:简约人生

生命驰速,  禅是一朵花,  禅花简约。  逃离复杂,我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无端浪费!  禅门话头,为什么多这么问?谁在念佛“坐禅者谁”父母未生前是何本来面目,而且“有问无答”这启示我们,生命虽然复杂“但人生需要简单”  再看下禅门公案。其透露的是何天机。....
2023-06-27
本性法师:简约人生

圣严法师:如何便开悟

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慧可遍寻不见心”觅心了不可得“我与汝安心竟”  然后注意你的心在想什么。有心不妄念?觅取不宁的妄想的心不可得,人人都可能从分别执著的不宁心,逐渐到达没有分别执著的无心,  二、心无所住便开悟,他是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豁然开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就是了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未悟时以万法为烦恼的渊薮:  三、心无所求便开悟”....
2023-06-27
圣严法师:如何便开悟

参加法会到底有什么利益

参加法会到底有什么利益?  法会是佛教仪式之一,又叫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等。是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之集会。  法会大多于农历初一、十五举行;其进行程序,先由僧众讽诵经典,信徒随众礼拜,再由有德师僧开示佛法,其后并于寺院中用斋。  法会的意义,  人究竟解决心灵的痛苦。需要依靠佛法,通过法会可以建立僧俗互动的(p....
2023-06-27
参加法会到底有什么利益

“阿弥陀佛”不为人知的巨大正能量

或在一件事情很圆满的时候要说”佛经里有哪些爱语呢?就是非常好的爱语”肯定内心有一些忐忑——我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你心里马上就不舒服了?阿弥陀佛”这句话里面有着不为人知的巨大的正能量,这是来自于菩萨的问候和关怀。现存的咒语大多是佛菩萨、神天的名号“持咒即反复不断地皈敬佛、法、僧三宝”感通佛菩萨、神天的本誓愿力。更重要的是持咒的过程中兼带持戒、修定的力量,能启发持诵者内心的慈悲与智慧。....
2023-06-27
“阿弥陀佛”不为人知的巨大正能量

基础知识问答:什么是三皈依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从本质上讲是皈依觉、正、净自性三宝;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皈依从佛教形式上讲指的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皈依就是求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这是正确的皈依动机。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也不是皈依某一个寺院。佛是”皈依觉。没有接受佛陀教导时是”从迷惑处回头,依靠觉,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佛法教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僧是“....
2023-06-27
基础知识问答:什么是三皈依

净慧长老: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禅堂打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把修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才有内涵,佛教的一切规矩法则。戒定慧三学的内容,都是修行生活的内涵,形成了古今文化的断层,造成了古今文化之间的隔阂,如果用现代的语言对佛经进行诠释,就能减少古今文化的隔阂。佛教就会显得更加朝气蓬勃,佛法就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就是想在佛学和现代文明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使佛法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2023-06-27
净慧长老: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瑞法师:修行就是要天长日久磨练

修行就是要天长日久地磨练,慢慢让心透亮:  文/如瑞法师“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会想到一下子要怎么样,但有没有想过“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功夫是(p。....
2023-06-27
如瑞法师:修行就是要天长日久磨练

妙殊法师:慈悲即醒觉

  发现身边的人们每每谈及佛教时“慈悲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词的组合,更完整的说应该是四个词汇组合中的两大部分。这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我们也同样要将这四种精神扩大、发扬,甚至可以把此作为行为的标准、生命的精神,意为以深刻、亲切之友情待人,深心愿给予众生快乐、幸福,  其实慈心的修习可以扩充到各个领域”也能表达出无限的慈爱,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人、事、物时。....
2023-06-27
妙殊法师:慈悲即醒觉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

参禅就是持戒,一心参禅“抱住这个话头,总是参“念佛是谁?会不会去造罪业,或者杀生?或者妄语,所以这就是持戒。不用持戒自然就持戒了”所以就会生出定力,由定就生出智慧,打其他的妄想。或者就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就因为一念之差,所以造出许多的罪业,在这里坐禅,所以这就是不持戒而持戒的道理,勤修戒定慧,也就是息灭贪嗔痴;所以参禅具足一切法,一切法都在参禅中包括著。我们参禅,要越参越有智慧。....
2023-06-27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