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佛教的世界和轮回

世界是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空间和时间复合而成的一种状态,引力波的发现把通过引力波穿越时间维度变为了一种可能,  我们知道时间分三块过去、现在、未来,所以预测无量无边的可能性也是没意义的。我们说念佛其实指的是心上当下的这个念头,  世界中的时间说宏观了是无始无终的,而有的世界已经坏掉再成为了虚空,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地方又可能再兴起一个世界。....
2023-06-26
何谓佛教的世界和轮回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能够使誓愿坚固不动摇,面对身口意三业的过,愿一切都成善法?成就善业,念念使你的心成就善业”  另一种善用其心——不昧因果”自己过去的善因一定要保持,不要为现世身心一时的幸福,又能够觉察宁舍现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无量劫的法乐、发喜。  我们要做的都是三宝的事”成就我们的道业,  善用其心的好处——障碍消除,念佛、念法、念僧“那时候你的心就无挂碍了。....
2023-06-26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破戒后应该如何去补救

比如不妄语戒,因为怕犯戒而不敢去受五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皆是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所造成的共业所致,不杀生不但是佛教第一条的戒律,或有人说佛门戒杀。由此可知佛门戒杀无碍于保卫国家?佛教的不偷盗戒。在家者只是戒邪淫,佛弟子欲要弘扬佛法。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无耻、不敬、坠车、落水等等。  五戒之中杀盗淫妄为根本。系佛陀因事、因地所制之戒。而佛教为防止世人讥嫌。....
2023-06-26
破戒后应该如何去补救

什么是佛教说的观自在

什么是佛教说的观自在:所谓运用就是《心经》上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就怎么样做,观不是我们说眼睛看东西,想一切世间相没有一件是常的,想身体是苦的果。五蕴是色心二法;受想行识是心的作用,还有你心里所有活动全是假的、空的,假什么观照力量,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分别的不是根也不是外头境界相那个尘,声音的尘跟我的耳根二者没有生起作用:见还没识?你的识没有作用,等你懂得六根六识六尘。....
2023-06-26
什么是佛教说的观自在

如来藏性与众生性的差别

如来藏性与众生性的差别?  文/普信法师  佛的如来藏性跟我们的性有什么差别佛是(p....
2023-06-26
如来藏性与众生性的差别

悟光法师:珍惜善所缘境

争取、想办法出书。这是我们在具体事情上设定的目标,佛法自然就运用上了?翻译师父开示,我们能够从中实践佛法,运用佛法,也就是我们修行学佛的根本目的,我们说学习佛法。善知识肯定给我们一些方式、方法,学佛修行是一种理论?师父就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佛陀告诉我们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达到修行的目的,或者说你让我专一念佛吧,这做事情的话!按《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的修习轨理来说。....
2023-06-26
悟光法师:珍惜善所缘境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个步骤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个步骤,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勿吃荤食,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  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更不要踏门槛,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五、不可乱动寺庙之物,  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
2023-06-26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个步骤

大安法师:务须敬惜字纸

务须敬惜字纸。  我们应当敬惜字纸“由古圣先贤所造,每个字都有着天地智慧信息,尊重字的人就会有智慧,他慢慢地就没有智慧了,到下辈子可能就不认识字了,不能随便丢到垃圾桶里,最好用一个干净的炉子焚化。或者找个干净的地方掩埋好,这是表明你在敬惜字纸。在现在社会谈这个话题好像大家都闻所未闻,  清代的彭绍升居士曾经介绍过一个帮他做事的看门人。说他原来是一个很贫贱的人,就是常常去捡那些有字的纸。....
2023-06-26
大安法师:务须敬惜字纸

如瑞法师:幸福不是活给他人看的

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恶者方见恶”  这首偈颂是说:那行恶者因过去世积累的善业而过着富裕的生活。由于过去的福报超越现在的业力(造作的力量),他过着快乐的一生。这看来似乎不公道,但却是人间常见的。一旦恶业成熟,他才会尝到恶的苦果。不要羡慕别人,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幸福不是活给他人看的,实实在在内心的清净才是快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2023-06-26
如瑞法师:幸福不是活给他人看的

经典导读:随喜是什么

  我们这个世间人,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看到你想学好,心里很难受,想方法障碍你、想方法陷害你,这个事情很普遍,心里就嫉妒、难过,这个毛病是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有的,我们一般凡夫,最严重的习气就是嫉妒!嫉妒会引起嗔恚,嗔恚是堕地狱的业因,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佛法教给我们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对治嫉妒,懂得随喜功德、懂得成人之美,就能把嫉妒的障碍打掉。  一定要懂得随喜功德。....
2023-06-26
经典导读:随喜是什么

隆明法师:放下即修行

放下即修行,忽来的暖意。有着难得的清静,朝山礼佛的信众多了起来。日子虽不及前些年那般猛进。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并未失去,籍由礼佛祈愿来找回心中的那份祥和、喜悦。可谓脱繁虔归清凉境:晨风未暖心方远,在新的一年里都应放下过往的羁绊,鼓起勇气从头来过,人生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而是要舍弃心中的执着,我心中自保有那份空明恬淡。生活中最宝贵的收获,无过于这份能够自我掌控的觉知与从容。....
2023-06-26
隆明法师:放下即修行

出家要通过哪十三重考验

出家要通过哪十三重考验,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衣服一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单的,不是说“不要什么条件,只能有信心就行了。便是说”条件多哩:一时间也说不清的“  实际上,佛法之前不但人人(p。....
2023-06-26
出家要通过哪十三重考验

道伟法师:弘法度人要契理契机

  弘法度人首先是对佛教的基本理论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和体证,其次是有比较丰厚的世间文化修养;对现实社会人生和人的内心世界有比较深入细微的洞察。怀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自觉地把振兴佛教事业和利济苍生当作是自己的本分事,而不是麻木不仁、独善其身、得过且过,理当发愿弘化一方。作众生的生命导师和眼目,最终能不能成为高僧,有没有能力观机逗教、摄受信众,并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走上解脱之道。....
2023-06-26
道伟法师:弘法度人要契理契机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如《金刚经》云,世尊食时,入舍卫大城乞食,就连佛陀亦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们一样,每日过着托钵游化的生涯。但如来著衣时通身放光,持钵时手上放光,次第乞食时眼中放光,入城洗足时足下放光,乞食吃饭时口中放光,乃至敷座而坐时大地震动也。之所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者,如来一举一动全是实相般若的现觉妙用,即观照般若也。悟与未悟者之间的区别,就看在同样的日常生活中有实相般若的观照妙用现觉与否。....
2023-06-26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佛门吃饭为什么叫“过堂”

佛门吃饭为什么叫“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佛教僧侣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  佛门规定学道者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和云板。木鱼梆是吃饭号令,隐喻佛弟子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僧众搭衣列队进入五观堂。供养偈。然后由一僧人负责出食”通过念诵施食真言,施予大鹏金翅鸟和罗刹鬼子母及旷野鬼神众等,  过堂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用食过程,过堂要求禁语。....
2023-06-26
佛门吃饭为什么叫“过堂”

觉醒法师:走得快了心要跟上

觉醒法师:走得快了心要跟上,  — 师父,这些天我学了很多经论典籍照这一速度我的佛学水(p....
2023-06-26
觉醒法师:走得快了心要跟上

给佛磕头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

顶礼佛祖,  如果按照要求如理如法进行顶礼,则有无量的功德。  《佛说灌顶经》中说:人如果在临死之前礼拜过十方三世诸佛“那他命终之后不论转生何处都将值遇佛陀,而且千劫万劫乃至亿万劫中所造的重罪之报都将获得解脱,因此即生中能作顶礼。顶礼一次有怎样的功德呢。一位比丘顶礼有佛陀头发、指甲的佛塔:阿难尊者请问世尊他顶礼的功德,世尊答言,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
2023-06-26
给佛磕头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

何为佛教中的修成正果

何为佛教中的修成正果,经历重重贪、嗔、痴等方面的考验以及灾劫磨难,最终领悟佛法的深奥内涵,一般是指达到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所谓佛教的最高修行目标是“成佛“是纯正完美的解脱道,是烦恼及苦的止息。是亲证涅槃的唯一捷径,八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亲证四谛。时时彻知五蕴的三相,苦、无常、无我,观禅(修慧)为实践,  因此正果的意思就是灭苦。....
2023-06-26
何为佛教中的修成正果

学佛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妄想本空“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就多了那一念贪心,这念贪心其实是多的,自性本来空,清净心里面哪有贪心。有了贪心就不叫做清净心了?能缘的心(识心分别);钱不存在——空。这念贪心——本来也空;把这个贪心除掉,除掉贪心,把它除掉贪念;再把这个妄念除掉……想要除掉那个妄念的;永远除不掉那个妄念,贪”但是那个妄念,断除妄想重增妄“....
2023-06-26
学佛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如瑞法师:用心与否差别很大

如瑞法师:用心与否差别很大,  我们知道三宝是众生的良福田。也就是最好的福田,在三宝当中,哪怕只做一点点的供养。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  我们(p....
2023-06-26
如瑞法师:用心与否差别很大

不愿禅修:八大常见借口与对治方法

八大常见借口与对治方法  文/克里斯蒂娜....
2023-06-26
不愿禅修:八大常见借口与对治方法

本性法师:每一种修行方法自有其妙用

本性法师,  比如,各种戒律是为纠正众生不当的行为;把它们规范到一定的道德轨道内,各种禅法是为收束众生散乱的心使它们变得(p....
2023-06-26
本性法师:每一种修行方法自有其妙用

星云大师:自在心地枯荣随意

自在心地枯荣随意,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着院中的两棵老树问道“已经在寺中经历了上百个年头。这两棵树一枯一荣,  药山禅师看着他们”恰逢一位侍者从旁边路过“于是药山禅师便将他喊了过来!问他道”荣者任它荣“  药山禅师面露微笑,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情清净淡泊,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这则是深得禅宗意旨的达观自在之境。....
2023-06-26
星云大师:自在心地枯荣随意

悟光法师:思惟无常善用生命

思惟无常善用生命,若不是遇到很多身边人死亡的情况,我们就不会去想这个问题。谁都不相信死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时间想,要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不要再浪费自己的生命,但现在这种认识完全消失了,那疾病也是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修法的人很难体会到说。将来会很吃亏,  我们有一天美好的生命,如果心态整天都是昏昏沉沉、昏昏暗暗的,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一定会出问题。....
2023-06-26
悟光法师:思惟无常善用生命

佛法是靠什么成就解脱

佛法是靠什么成就解脱,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一般人很难感觉有什么”能不能让事业更顺利、身体更健康。但是很少在关心要如何修学,才能让我们的心彻底的从轮回的泥沼里面解脱,可能身心有一些柔软,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地超越烦恼,这是因为心和实相不相应。生命的实相一直是如此,我们都想要一个最完美的人、最完美的环境、最完美的师父、最完美的道场、最完美的法”但之后也就发现没那么完美。明明一切就是会无常地变化?....
2023-06-26
佛法是靠什么成就解脱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