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菩提心是万善中王
菩提心是万善中王,是诸佛之本源。大事因缘。莫过于发菩提心, 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则是密严净土,必有因缘。省庵大师例列十种因缘;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即是无上菩提心。由厌娑婆苦、欣净土乐而往生净土,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速满菩萨大悲愿行,普度众生。如是心行即是净土宗圆满殊胜之菩提心。具无量功德,永为成佛真种。....
2023-06-26

学佛路上如何选择明师
学佛路上如何选择明师?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门,明师门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随明师,实要比所谓‘以盲引盲’来得安全。 可是谁是明师?特别是宗教经验和禅修工夫,更是无法判断谁是明师或不是明师?明师虽然未必有名,但若为大众公认的明师,自然要比自称明师而尚未被大众所公认的,在无力明辨谁是明师或不是明师的阶段,追随已被大众公认的明师是比较安全的。....
2023-06-26

学佛没皈依能算是佛教徒吗
皈依就是正的一个开始,皈依是一切善法的基础,修行一定要皈依,如果一个人没皈依的话,皈依是一切善法的基础,皈依是转凡成圣的开始,所以如果没有皈依不算是一个佛教的修行者,而且皈依就是皈依我们果地心。佛是我们众生一切果地的心?为什么要皈依,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被袈裟者皆是也,大方便佛报恩经云, 既已皈依于佛, 既已皈依于法, 既已皈依于僧,决不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2023-06-26

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依止和恭敬善知识
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依止和恭敬善知识: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依止和恭敬善知识的重要性:其与一般的老师或上级应该区别不大吧,对上师不恭敬的人,就算又依止了其他很多人。佛陀传下来的法对你也不会有利,而且成就会遥遥无期,反之,假如你对上师有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么佛法自然而然会滋润你的相续。你的相续也会与法相应生起很多证悟的功德尽管胜义中一切(p....
2023-06-26

星云大师:立志与发愿
每个人从小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想要当一个科学家,或是做一个教育家、工程师、飞行员、医生等梦想,这当中有些人是因为有了新的人生规划,而多数人则是没有愿力做后盾。 立志发愿是推动我们成圣成贤的力量。没有不立下恢弘大愿的, 古来多少圣贤英雄也是靠立志发愿而有成。如玄奘大师发愿光大佛教、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等,做人必须要立志发愿。今日社会尤其需要人人立志发愿,要发愿恪尽职守,要发愿用功读书。....
2023-06-26

诵经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读诵经文时,对所诵念的经文要字字清楚明白,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不宜诵经,才可持诵经典,应先礼佛三拜,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不可靠背交足。恭敬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遍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愿解如来真实义’。称念后即可开始读诵经文,诵经时,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 7、摆放经书时。....
2023-06-26

延参法师:一生山水间
日子需要安排,这日子就是一场幸福的安排,人生路向前,这世界原来如此不同,原来这世界如此清新依然。在禅门里有句话说得好,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一切都是因缘聚散,就是这生活的无常。我们在生活当中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这生活总是免不了恩怨情仇,你就会发现这就是生活的多彩和精彩,也都是生活的山水安排。历练内心的顿悟,生活是一场向前。发现前方的光明,日子向前,每天都活在生命的情怀中。活出生活的顿悟。....
2023-06-26

妙祥法师:念佛诵经妄想多怎么办
我们诵经的时候能发现妄想,越多诵妄想就越减少的。它能不能带来乌云。念佛会不会产生妄想呢。它不会产生妄想? 那为什么念佛的时候妄想反而明显了呢。因为念佛的时候是发现了妄想,有妄想也不知道它是妄想,你不照镜子发现不了自己脸上那些不足, 你说这些毛病是镜子给你添上去的?那你能恨那个镜子啊,不过有个国王确实恨这个镜子。所以我们知道脸上的东西。是因镜子而发现的,念佛我们心里就清净了一部分。....
2023-06-26

延参法师:为生命减负
生活不是被动去承受那些炎凉,生活是一种宽阔的思维。生活有些时候真的需要咬牙坚持,幸福也许需要一份耐心和坚持,让幸福顺其自然地发生,让幸福成为生活的一种陪伴。不必要苛求生活为自己改变。没有谁的人生是注定自由,内心的规范才是生活的支柱。内心的洒脱才是生活重新的发现,禅是生活的自然,禅在这内心每一份善待间。去理解生活,去创造生活,活出生活的创造,活出生活的担待,活出生活的光明。活出生活的友好和热爱。....
2023-06-26

佛教的夹纻造像是什么
是用漆涂裹纻麻布而制成的佛菩萨像;如慧琳一切经音义(卷77)引释迦方志(卷上)说“因而各经论中均未有这一项造像记载,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夹纻造像。最早见于文献上的是第4世纪末东晋戴逵(字安道—395)所造的夹纻像,谯国(今安徽亳县)二戴(戴逵和他的次子戴颗)造夹纻像记。在这以后的夹纻造像,如广弘明集(卷16)载有梁简文帝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薄像疏文。....
2023-06-26

星云大师:打不倒的人
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必须自我肯定、自我进取、自求多福,才会被人打倒,慢慢感受到人间的许多问题,打不倒“人要有力量才不会被人打倒。其中最重要的是忍耐的力量。当然也就不会轻易被人打倒,耐力才是别人打不倒你的主要力量,懦弱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倒。其实人是不应该被打倒的,什么样的苦难不能担当呢,人有勇气和困境奋斗才能生存?他心中坚信雨雪总会停止。怎么会被打倒呢,做人必须自己站稳立场?....
2023-06-26

大安法师: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 第一是攀缘, 我们的心是没有一刻宁静的,叫心猿意马,它必然要到处跑的,而且它会执著一个境缘、对象,就像猿猴爬树,它两只手一定要抓住树枝,如果一定要换手的话,是另外一只手抓到另外一个树枝,它才敢放这个手,一定要攀一个东西。这就叫攀缘, 所以你看我们众生,为什么耐不住寂寞啊,不做事,坐在家里,他认为无聊到极点,受不了这种寂寞。....
2023-06-26

悟光法师:不同层次的悟
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所以要想了解佛菩萨所讲的内涵!缘宗旨的心没有越来越强。这些都是为最后解脱生死轮回、为究竟成佛服务的,才能悟出来呢,需要对善知识的信心,对善知识没有信心也悟不出来,有了信心就很容易悟出来,没有信心悟不出来。 如果心里边对佛菩萨、对善知识讲的这些法。而世间的力量会导致我们疲劳,世间这些好处所产生的力量,这种欢喜并不是说我一直想得到一本书。....
2023-06-26

“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
何为佛教三千大千世界“ 文/圣严法师” 汉语,世界,一词。其实源自佛教“在佛经中随处可见”佛教常讲,简称”大千世界;我们(p....
2023-06-26

延参法师:人生一杯茶
做一个相信美好、活成美好的人?问问自己的心地是否清澈,问问自己内心是否和气,人生好情怀,在于活出生活的彬彬有礼。活出人生的文雅,一杯茶也许包含人生的心酸。活出生活的开朗,能不能活出内心的豁达和宽恕。那么一杯茶里完全可以去领悟,沉沉浮浮的生活,是和生活的握手言和,能够和生活去沟通,能够活出自己向前生活的更加宽阔。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光明, 一个人的内心情怀,我们欠生活一份谦虚,欠生活一份理解。....
2023-06-26

半信半疑能学习佛法吗
半信半疑能学习佛法吗:如果对佛法半信半疑:没有信心就排除在外,也没有说。在某些情况下有信心很重要,在某些情况下有怀疑很重要。认识所皈依对境的佛和佛教, 有些学佛人始终迷迷糊糊,说对自己的宗派生起信心;也好像生不起信心,说生邪见,认为自己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世间真正的量士夫,也没有产生定解。始终处于特别迷惑的状态——说对也不是、说不对也不是,那我觉得这并不合理,就要先明白佛陀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2023-06-26

智敏上师: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或者这个地方环境要你出去做生意了。没有办法修了,不跑难过嘛,再听见就是还俗了――糟糕了,是你过去的恶业所造成的,你现在赶快把恶业忏掉,过去罪障造成的环境也会改好嘛,它拼命咬石头,不知道这个石头是人丢的?你该恨你过去的恶业!有的人他家里环境对他修行有阻碍的,也是要用这个办法好好地忏悔,把过去之所以使你修行要中断的环境的恶业忏掉, 自己习气呢就不好说了。....
2023-06-26

问答:可以多次皈依吗
外在皈依住持三宝,是为了启发我们的自性三宝。 1:网友!顶礼法师。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25岁的小姑娘,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家人近几年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我时常很恐惧,恐惧家人会不健康会不(p....
2023-06-26

大安法师:我们的生命是谁在主宰
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截断十二因缘这样环环相扣的循环、对治烦恼、灭除苦果、证悟本具的佛性?——起惑造业了;不造业就不会有神识去借助父母的身体投胎轮回了“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样就没有造业的过程了,不明白因缘法,只知道自己的身体是母亲所生,不知道父亲在生命诞生当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进而只知道身体为天地父母所生。但不知道生命中还有自己多生多劫的神识。....
2023-06-26

延参法师:生命的自然
延参法师:生命的自然: 宋朝欧阳修的《浪淘沙》里写到,聚散苦匆匆。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前几句好似很悲情“聚散苦匆匆,假如说这人世间聚散别离。就是一场此恨无穷的话,这种恨会绵绵无期,其实。聚聚散散都是(p。....
2023-06-26

何为佛教说的明心见性
何为佛教说的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就请惠能大师出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
2023-06-26

“超度亡灵”对死了的人真的有用吗
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地狱等六大类, 佛教使人超出并度脱了这六道轮回的生死之外即称为超度。凡夫在死后,立即生天界而外,未转生的亡灵。即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间的一种身体”往往就被一般人误称为鬼魂,其实它是一种附著于微少气体而存在的灵质,人死之后的七个七期之中。....
2023-06-26

延参法师:堪破命运的背后
堪破命运的背后,人们一边为命运努力着,总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模样,人们都只是一心想知道命运的背后是什么,却没有人把眼光放在命运的正面。决定命运背后的是它的正面,却期望命运背后多么辉煌,背后也不会是阴云密布。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他的命运一定会笼罩着猜忌和苦难的阴云,他的命运必定快乐无边,我们只是一味地埋怨命运的不公,我们不是反省自己的性格是否太过于计较;世人都想破译生命背后的密码。....
2023-06-26

妙祥法师:供佛供不好会带来灾难吗
供佛供不好会带来灾难吗?供佛像怎么样才能供养得更好,不会给人带来灾难?佛不会给人带来灾难。 我们所谓的供养得好和坏,只是供养不好不得利益, 所以我们供养佛像要如法,佛不会怪罪你。我们尽量供养的如法,你不好好供养我,我将来就杀你、要给你灾难。佛法里没有这一条。佛也会救他。这一生从来没做过一件好事。后来堕落到地狱里,佛发现他有这一件好事,恶业大于善业,绝对不会给你带来灾难。....
2023-06-26

何为得善神护念的前提
何为得善神护念的前提: 文/大安法师,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会受到鬼神的骚扰呢。念佛人和受了三皈五戒的人都有佛菩萨和善神护念, 但是,想要得到佛菩萨和善神护念?有一个前提,你是不是以真诚心求戒、守戒, 如果外在表现是受了三皈五戒,是在念佛,而实际上内怀虚假,心里想的都是另外一回事。那你骗得了一般凡夫的眼睛,却是骗不了佛菩萨和护法天神的;....
2023-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