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口业对修行的影响

重视口业对修行的影响,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则正面开示数言;若非关修行,从不假手他人。  老尼师之德行驰名乡里,皆来乞求老尼师加持,老尼师皆以手掌拍头三次加持,此为念佛三昧功德之力。老尼师之德名感召大陆数家电视台争相采访,仍一心念佛,女众无论在家出家修行“从老尼师之修行。便可体悟念佛实相功德与口业的真实相”是女众修行最难克服的业力“是女众修行证道的最大阻力“是女众修行最大致命杀伤力“....
2023-06-26
重视口业对修行的影响

界诠法师:朝露随失

时间无常,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拥有终归失去,多大的财富,多大的官职,无不如朝露随失。  人只是一时间放不下而已,最终没有一样东西不弃舍!....
2023-06-26
界诠法师:朝露随失

本焕长老:讲话的是谁

讲话是提醒你们大家用功。讲话的倒底是谁,怎么会讲话都不知道?这个讲话不是讲世间的话。我们现在讲的话都是讲出世间的话?现在好好用功,不知道怎么叫要用功,有的师父会用功,有的师父知道要用功,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叫做用功?那我就首先给你们这些不知道怎么用功的人来讲一讲,我讲的好不好与他们没有关系,我是为了你们初来用功的人讲一下,既是不知道讲话的是谁?那想不想知道讲话的是哪一个呢!知道好不好!....
2023-06-26
本焕长老:讲话的是谁

妙殊法师:行禅和静坐

妙殊法师:行禅和静坐,  如果各位留意的话: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小孩子总会不自觉地咬手指,然后旁边的家长就会急忙喝止,孩子常常会是一种恍然清醒的神态。才将手放了下来,其实成年人也有这样的状态,我曾认识一个居士他是做(p....
2023-06-26
妙殊法师:行禅和静坐

济群法师:修行路上的地图

《道次第》在汉传佛教地区日渐盛行,而是反映了大众在修学上的实际需要,不必出门就可接触到汉传各宗乃至三大语系的相关典籍和开示。这种便利往往会令学人莫衷一是。造成修学理路的混乱,片面抓住一点而视之为佛法全部,不少学佛者都希望将佛教经典浓缩一册。古今大德也编写了不少关于佛法修学的概论,《道次第》以完整而清晰的修学套路备受瞩目,民国年间由大勇法师译出《菩提道次第略论》后。....
2023-06-26
济群法师:修行路上的地图

净慧长老:外在的和平

外在的和(p....
2023-06-26
净慧长老:外在的和平

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

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能构想的。  常情所理解的世间、所讨论的外境问题。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了,所以八地菩萨常有令人费解的行为,  八地菩萨证悟的灭定与四果阿罗汉有没有区别:但四果阿罗汉的灭定属于有余依涅槃,对于所知外境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说他没有圆满修法无我,对于大乘法要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而八地菩萨对大乘法足够理解,便直接进入他们的灭定状态。....
2023-06-26
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

如瑞法师:如何开发觉性

就是好乐于读诵佛的经典,我们现在还是凡夫?知道每天遇到的这一切的境相它是缘起的,就要能够了达无明是怎么样生起来的,但如果当下息灭这一念的妄想。那看看这一念又是什么,我们运用文殊菩萨告诉我们的智慧,能够了解缘生缘灭的道理,修来修去不能离开当下的这一念心,菩萨们第一个站起来请问佛陀的,文殊菩萨请问佛。怎么样能够知道我们犹如梦中人:好好地来做自利利他的菩提事业。....
2023-06-26
如瑞法师:如何开发觉性

继程法师:苦与自在

因为人生、世界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过程中,佛教直接说‘人生无常,也许人类的这种心态正说明了他有追求永恒及快乐的需求,故意否认这个事实正说明了人类的消极、逃避的心理,而自己可能会感到更痛苦。  佛陀提出无常、苦的真谛时,只是想真实地把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但并没有教我们因此而逃避人生,更劝导我们必须勇於面对这个事实,一个只看到人生是苦的人,他的生活容易陷於痛苦中。....
2023-06-26
继程法师:苦与自在

佛像的加持力从哪里来

佛像的加持力从哪里来,就是佛菩萨的造像。这是每个佛弟子都很熟悉的,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造型和尺度的佛像,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还有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家中有佛堂的信众,也多半供奉着佛菩萨像,或是作为启白三宝、忏悔业障的对境,  恭敬佛像,是极为殊胜的修行方式,可强化学人对三宝的皈依之心。是增上修行的重要助缘,  如果能将佛像视为佛陀真身虔诚顶礼。....
2023-06-26
佛像的加持力从哪里来

为什么我们要恭敬三宝

  为什么要恭敬三宝呢?因为三宝是法身父母。在给大家做三皈依授五戒的时候,皈依三宝做三宝的弟子,才能够有资格作 为三宝的弟子。你说你是三宝弟子,这样的三宝弟子就是空名。没有佛就没有这些法、没有佛也没有僧,僧是佛的弟子,佛是第一要恭敬的!不管什么人做三皈依,如果他 不教我们恭敬佛、恭敬三宝都是错误的。懂法的都不会这样说,不教我们恭敬三宝、恭敬佛?你皈依师父,你不能慢待你皈依师父。....
2023-06-26
为什么我们要恭敬三宝

净慧长老:发道心是学佛人的根本

发道心是学佛人的根本,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在用功的时候也经常讲要照顾当下,以正念来代替妄念,时时刻刻安住正念、照顾当下,这些人或者境界会引起我们的分别心,一定要安住正念,安住正念以后,比如说你的正念是观呼吸,用功上了路的人会多少有一点境界,念头纯熟了会有这种反应,你不要理它可能对你的修行有帮助,脑子就会出现很多的幻相,你一心安住正念、照顾当下。一定要记住照顾当下、安住正念。....
2023-06-26
净慧长老:发道心是学佛人的根本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佛法告诉我们的吉祥之道。与香烧得多高、多贵并没有关系,钱能买来吉祥吗?并不是说价格越高功德越大?主要就是用来供养佛法僧三宝,没有离开我们的心,心里却没有对三宝的虔诚恭敬,也真是没有多少作用,愿此香花云。无量香庄严”我们手中拿起来的可能只是一点点香,并以此来供养诸佛,散去普熏法界。专申供养佛法僧三宝。恭恭敬敬地插上三炷香或一炷香也就可以了,眼前的这么一点点香。....
2023-06-26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经典导读:此岸与彼岸

  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故皆在此岸,生死中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彼岸涅槃中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此乐乃是无为寂静之乐。非如生死中与苦相对待之乐),无非是欲从生死此岸,永离生死之苦。今但研究是否真有彼岸涅槃无为寂静之乐,能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彼岸涅槃无为寂静之乐。一切凡夫所谓之乐,攀缘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佛教中所谓涅槃无为寂静之乐则不然,此无为寂静之乐。....
2023-06-26
经典导读:此岸与彼岸

觉醒法师:哪种念珠比较好

再贵重的念珠,哪种念珠比较好?念佛持咒能用电子计数器吗,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同合掌礼拜观世音菩萨,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菩萨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念观世音菩萨,就是称颂佛号或是诵持经咒时用来计数的串珠”转动念珠诵经持咒”2016年底圆寂的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曾经当众讲过,我的念珠最值钱,有佛号日日加持?对念珠生起敬惜之意,能为自己每日坚持念佛增加一个助缘。....
2023-06-26
觉醒法师:哪种念珠比较好

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许多人认为享受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所有的动物也都会吃、喝、玩、乐,那人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那不叫作享受“人生”,而是享受“动物的生命”,糟蹋人生。 ....
2023-06-26
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佛弟子应该如何修十善

你知道如何修十善吗?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众善奉行——坏事不要去做,好事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总归一个月吃六天,假使说我们信佛的人不吃素。信佛人不会吃素,像三岁小孩子不会吃饭,不要杀生,拿了人家东西就犯偷盗,佛教对在家信徒讲。说话要说诚实语。或说轻浮无礼不正经的话,人家骂我也不还嘴,他本来跟过来吵架。我们佛教讲和气,起了贪心做坏事,不贪心不会去干坏事,就是瞋恨心的表现,我们佛教讲慈悲。....
2023-06-25
佛弟子应该如何修十善

佛陀最后一世:两则小故事

佛陀住在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昆舍佉所钟爱的孙女不幸死亡,世尊于是问道:你可愿有多如舍卫国之民的子孙!我愿有多如舍卫国之民的子孙”我不再愿有如此众多的子孙?所以佛陀说,世间之愁忧悲伤,彼等世间无爱者!佛陀住在王舍城灵鹫山“诸外道游方沙门例行于上半月的十四、十五日、八日集会说法,他们对诸外道游方沙门渐生欢喜,诸外道游方沙门以此而获得护持,诸尊者何不也在这些日子集会,他来到佛陀处,世尊,....
2023-06-25
佛陀最后一世:两则小故事

觉醒法师:最近的菩萨

最近的菩萨,最近我老妈总是向我唠叨!  —你会嫌菩萨太烦吗,可现实中菩萨在哪儿呢。  世间最动人的感情莫过于父母的爱,八十岁的子女也是永远的孩子。他们始终放不下那份牵挂和惦记,  学佛之人都会感恩诸佛菩萨慈悲,不忘礼敬供养,而在现世中,为子女甘心付出一切的父母双亲?不正是守护在身边最亲近的菩萨吗: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所以尽孝道。侍奉好父母那是在培植殊胜的福田。....
2023-06-25
觉醒法师:最近的菩萨

“进取”与“执著”有什么区别

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从世俗意义上说,进取心同样被肯定,任何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佛弟子在修行时都要发菩提心“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而每个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并为实现这些伟大愿望而精进不懈。因为对我、对成就的执著和过分在乎,我们对追求的事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们也会执著自己的经验方法,是没有执著”经中讲到菩萨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这是说菩萨要帮助一切众生解除烦恼。....
2023-06-25
“进取”与“执著”有什么区别

道伟法师:修行有三种发心方式

我们众生无论要往哪个方向发心,  修行人常常讲发心?  我们的发心。有些人的发心如同国王一样,他自己已经先成佛了,以他的威力、智慧力带着大家成佛,领着千军万马、广大民众往前走,冲破贪、嗔、痴、慢、疑的无明尘风,勇往直前走向光明、庄严、智慧。这就是国王式的发心,  第二种发心是船夫式的,与众生一起同舟共济,我修行功夫稍微好一点,与众生同舟共济,先觉悟,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023-06-25
道伟法师:修行有三种发心方式

女性怎样才能相貌端庄

女性怎样才能相貌端庄?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一些女众学佛后认为一心念佛,这导致对佛法缺乏深入了解的大众对佛教产生误解。其实佛教不提倡奢糜的装饰不代表着装不需要整洁,适当的衣着不仅是对三宝的恭敬,女性夏天着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夏天女性在衣着方面是有所讲究的,到寺院不要穿短裤、裙子、紧身衣,也不要穿太透明或过于艳丽的服装,到男众师父寺院更要谨慎,女性怎么样才能相貌端庄?美貌是修来的福报。....
2023-06-25
女性怎样才能相貌端庄

佛教常说的“缘起”为何意

若此生则彼生;若此灭则彼灭。  佛教常说的”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2023-06-25
佛教常说的“缘起”为何意

本性法师:停一下慢一点

  富翁见渔夫在沙滩晒太阳:我现在就不用干活。更停不下来。就为了躲过那上班高峰期路上的拥堵,却写满冷漠与冰凉,我行走在开元寺到法海寺的路上,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失魂落魄,是走累了,心中的花儿,慢下来,让心从容,让心优雅,让心纯真?蜂儿并不悲伤,其拥有的可能比我们内心拥有的多,但一定不比我们内心拥有的净与美!我们难道需要拥有那么多吗,难道不是我们最关键与最根本的吗。心就没有了时空,灵山的鲜花与微笑。....
2023-06-25
本性法师:停一下慢一点

济群法师: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  文/济群法师,  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
2023-06-25
济群法师: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