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信仰的力量

界诠法师: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生命和心灵的力量,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为所欲为。什么事都敢做,在没有信仰人的心里,没有因果。做好事与做坏事没有区别,没有前因后果,没有过去与未来……。心中有目标、有尺度,  有信仰,生活是积极向上的,因为信仰,认为一切都有因果。善恶各有报应,做什么都会思虑再三。虽然烦恼、习气无法抑制,也会心生惭愧、忏悔。  每个人由于智慧不同,故信仰浅深不一。....
2023-06-25
界诠法师:信仰的力量

如瑞法师:实语第一味

  (p....
2023-06-25
如瑞法师:实语第一味

妙祥法师:如何理解“应无所住”

想回头看看:  为什么虚云老和尚特别强调这句话:他没有半点考虑我有所修行。我只管往前走?为什么说应无所住,应无所住就是不让你起心动念。(众人笑)但是话还得给你们说?知道应该往哪儿使劲。喝到嗓子眼还有感觉哪,这样我们才能够慢慢找到我们的心。你听没听着“没听着?没想到师父能让我上前面来!过来眼睛看着师父。猜测下句话可能要干什么……所以说,师父要干什么呢“心虽也没有对两侧有所关注”耳朵也会听一点“....
2023-06-25
妙祥法师:如何理解“应无所住”

和尚二字的含义及由来

和尚二字的含义及由来“原来是从梵文Upqdhyqya (P, Upajjhqya) 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词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
2023-06-25
和尚二字的含义及由来

星云大师:六个方法轻松治烦恼

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激怒。我知道这样不好,他都会烦恼、生气。是自己太没有定力,太没有力量了。如是皆以烦恼为本,就会产生无明烦恼”所有的善缘都会离开。烦恼来了,有时候是从外境来的,例如听不惯别人说的话、看不惯别人做的事。有时候它是从内心里引发的?例如怀疑、嫉妒、量小等等,就是说这也都是自己找来的烦恼“遇到了烦恼,就要用自己的力量将烦恼化解”....
2023-06-25
星云大师:六个方法轻松治烦恼

在家居士能否追求升职加薪

在家居士能否追求升职加薪?  问: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好的物质生活呢?怎么(p....
2023-06-25
在家居士能否追求升职加薪

素全法师:不要暗淡你生命的光辉

  正确信仰的本质就是对于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就是那些为了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奉献自己光芒的人。对于生命的无比向往,祈愿他来世能成为一位为生命而赞美的伟大画家,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些鲜活生命带给我们的感动,还是在废墟下以天使般微笑面对救援人员的小女孩,他们都给予了生命以顽强的执着。使生命的光辉得到彰显,如果没有了生命的存在?而生命与世界的存在都是因为有你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2023-06-25
素全法师:不要暗淡你生命的光辉

净慧长老:如何参话头

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个心“直指你的心就是佛”将真心与妄想区别开来了“所谓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师西来意与庭前柏树子有什么联系”狗子有无佛性,它无非是要帮助你放弃意识思维,当下现量直观自己不生不灭的本性,赵州不直接说即心即佛“为什么狗子没有佛性,这个参究不是让你去思维分别!狗子有无佛性,都是经常被人参究的著名公案”盯住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不起妄心,参公案是直接从自性入手的,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
2023-06-25
净慧长老:如何参话头

圣严法师:什么是“五眼”

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层次不等的四种心眼。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凡夫经由父母所生的肉眼。便能于物质世界中自在地观察,空居天是指夜摩天至他化自在的欲界天神;天眼的功能越多越大,所谓天眼的功能。是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事物,一般的鬼神都有深浅程度不等的天眼。而能见人所不能见的事物,修禅定或可得天眼,但禅定的目的却不在于修得天眼;也未必表示已入禅定,所以佛法不执著天眼。....
2023-06-25
圣严法师:什么是“五眼”

应该如何理解净与不净

生命中所有的状况都是本来具足的,从一切相上看到一切事物的本质其实是空,不净观到了最终的结局也就是看见了事物的本质,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无我的。如此方能更好地体会到净与不净的本质内涵并没有任何的差别。所谓的净与不净只是就其在修行路上的相对作用而言的,才能回归到本来纯净的真实之中,要把因为修习不净观而产生的凡夫见破除掉,从而能够见到生命内在的本质,这是一切佛法修学中最为关键的大事情。....
2023-06-25
应该如何理解净与不净

界文法师:时刻扫描你的内心

佛法的修行也必须最终回归到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内观的整个方法拓开、扩展做一个讨论,但是他们很想在佛教中寻找帮助他们的资源,  佛法的修行也必须最终回归到生活中,解脱者不能回避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真实世间,但他并没有真正掌握身体扫描方法,指导者、练习者对这个方法都要有非常到位的了解,  所以我想提出在内观修习中要关注到的三个方面,所以说看起来简单枯燥的身体感受觉知。其实并不只是关注身体的感受。....
2023-06-25
界文法师:时刻扫描你的内心

净界法师: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这个米尔曼他可以说是体操界的天才,他梦到自己在体操过程中…从上面摔下来。其实你没有真正的得到快乐?因为你今天追求的是一个你无法预测的事情。他觉得这个老人家跟我话不投机,你今生不可能再做体操了,他突然间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了:我现在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他听不懂什么叫每一件事都有因缘?我带你去见一个非常美好的事物;他觉得这个景色非常的漂亮、非常美好。他也忘了心中的痛苦:....
2023-06-25
净界法师: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午后到底能不能供佛呢

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常持供养诸佛、菩萨,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菩萨设见若华若果无有主甲非人所护。而供养佛及诸菩萨。日应供养诸佛、若塔若像、次供养法、若行法人、及菩萨藏大乘经典,供养众僧及十方土住于大地诸菩萨等,复有无量无边众生,闻佛所说,乐供养佛、乐听闻法、乐奉事僧”....
2023-06-25
午后到底能不能供佛呢

济群法师:看清我执的真面目

烦恼往往也特别多,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感觉立刻就不同了。一场普通的人间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我们会觉得人皆有一死,可当亲人或我们自己面临死亡时;就不会如此坦然面对了,我们将缘起的念头和想法当作是。世间的无常变化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客观规律“....
2023-06-25
济群法师:看清我执的真面目

济群法师:当下这一念

无非就是重复贪嗔痴,重复凡夫品质。在生命的低级重复中随业流转,修行就是一个摆脱错误、重复正确的过程,每天想什么、做什么极其重要,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觉得现在做了什么。和生命的内在因果相比。是代表某种心理力量得到重复。也是决定生命未来的直接力量?我们未来会成为什么,关键就在于现在想什么。想法会产生行为,行为会形成习惯,并决定未来的命运走向,现在就应该从因上去努力,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2023-06-25
济群法师:当下这一念

如何从根本断除傲慢心与嗔恨心

我自己有个修行中的小问题,傲慢心、嗔恨心这两种顽固的习气?而不是等它暴露出来之后再去惭愧忏悔:嗔恨心有两种对治方法?安忍品》中讲得很清楚。就会单独把《安忍品》拿出来给大家讲。而密宗摧毁嗔恨心的最好方法,此时就看看这个嗔恨心在哪里?就会发现所谓的嗔恨心只不过是分别念的假象,觉得自己的记性、智慧、能力都超人一等“其实我是众生的仆人,跟过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无私付出相比,没有一点一滴值得傲慢之处。....
2023-06-25
如何从根本断除傲慢心与嗔恨心

念佛人不必改诵《地藏经》

念佛人不必改诵《地藏经》:  印祖开示,凡做功德,仍以念佛为事,不必改念《地藏经》,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苏州杨鉴庭因于城门向东洋兵鞠躬, 心念观音圣号,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盖前生怨家,今以破头皮了之)及至头则成(p....
2023-06-25
念佛人不必改诵《地藏经》

济群法师:人生这笔账

这也是很多百年老店得以长青的根本。成了所有人的追求目标,  这种价值观的迅速改变。固然有多年贫困生活后的反弹因素,是道德和做人教育的缺失,  当人们没有做人的标准时。自然会以做事的结果为导向,以牟利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商家欺诈销售,并使整个社会陷入人人自危的恶性循环中,就要将做人和做事结合起来?并把做人的成功放在首位,如果能在遵循道德的前提下合法经营。经营企业就是自利利他的善行——既能使自己获利。....
2023-06-25
济群法师:人生这笔账

如何才能做到“一门深入”

博览群籍是学问的基础”不能在任何专门的范畴中出类拔萃、登峰造极;就不能够见其成就和独到的特色,出家的比丘应该专精于经、律、论的修学,也无法尽学其精奥,学佛之人探究经论是有选择的,学习、修持、研究、弘扬,尔后继者再循著他们的成果续加钻研;而是在于宗教经验、修持法门,以及善知识的选择和追随上,因为一般人不知道自己适合修行那一宗派或那一些法门,以致于不论是修苦行、修乐行、修显教法、修密教法。....
2023-06-25
如何才能做到“一门深入”

惟觉大和尚: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心中感到清净、宁静;生活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思惟感受所有人对自己都有恩德”三宝能指引我们使人生迈向光明;如是思惟我们确实应该感恩、报恩。  知道自己与父母、师长、国家、众生是一体的、是共同依存的,便能心存感谢、心存感恩”成就自己的福报、功德、愿行及定力,心里所想的是这份工作种种的缺点。....
2023-06-25
惟觉大和尚: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净慧长老:安住当下

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修行更不要等待,  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如果当下这一念不能照顾好,生命就在我们当下这一瞬间。这许多的生命点也还是由无数个当下所构成。当下就是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我们如果能够抓住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能够安住当下,我们的生命就开始从无边的烦恼中慢慢地解脱出来。看我们当下这一念清楚了,也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修行方法。我们要全神贯注生命活动的每一个当下。....
2023-06-25
净慧长老:安住当下

三十七道品指的是什么

是四圣谛中道谛的详细分解,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也是帮助众生获得解脱与开悟的基础。即身念处,念众生都是苦;念诸法因缘生。即永远断除已生的恶业;未生的恶业不要让其生长出来;未生的善业要让其产生出来;思维如意足,它们都能使修行之法达到圆满。笃信正道的根性;精进根,勤奋修行的根性;念根,记忆不忘的根性;一心寂定的根性;明了诸法的根性。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要辨明诸法的真假;精进觉分。....
2023-06-25
三十七道品指的是什么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  一般大雄宝殿还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塑像”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之身。表示证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应身佛”表示随缘住世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之佛身“  三世佛有的大殿中所设的三尊佛并非三身佛”....
2023-06-25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忏悔业障是一种很有效果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修行方法。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忏悔业障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四个,我们常常说自己业障很重。造作里面有善、有恶、有无记,佛为什么说这是恶业呢,所以佛教给我们始终是破我执、法执破这二种执着而已。为什么说念念为众生是善呢?人起心动念都想别人,起心动念想众生,所以念念想众生想别人。....
2023-06-25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智敏上师:安乐的地方

要追求真正安乐的地方,  要追求真正安乐的地方。很多人误会,死掉了叫涅槃,什么死掉了,这个好像是听起来很消极,  实际上这个涅槃是我们最高的境界,最安乐的境界,一切烦恼都没有的……,没有痛苦……不能从相对的看,相对的安乐总是痛苦的,你同这个比好像是安乐,对那个比是痛苦,正像这个孙陀罗夫人一样的,对瞎了眼睛的猴子比,她是美丽的。跟天上一比。  超出一切痛苦的安乐。这才是绝对的。....
2023-06-25
智敏上师:安乐的地方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