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药石是怎么回事儿

寺院药石是怎么回事儿?是生物维系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但佛陀教导比丘将食物视为“不可恣意贪食,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国僧人皆严格持午,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寺院正式提供晚餐,药石皆吃粥”吃饭时间和食物没有保障,午饭随众,  中国僧人既不能严持过午不食戒;须用何种心态用药石呢,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说明了僧人用药石时须心存警惕“....
2023-06-24
寺院药石是怎么回事儿

明憨大和尚:打坐是最高级奢侈品

但是对很忙、很累、很无奈的社会大众来说“只管打坐这件事情。使我们的心很累、很乱、很无奈,发觉不了是你不知道?发觉不了并不是没有,我们忙碌到一定程度、一定深度了就不知道。不知道了你就释放不了,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垃圾。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其实它像不知道的垃圾一样在我们的房间积累,为此我们社会上的普遍的现象——精神抑郁、情绪躁动、过分孤僻……社会上有对应的出现很多的心理医师、心理治疗。....
2023-06-24
明憨大和尚:打坐是最高级奢侈品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什么意思

大雄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指的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教指佛、法、僧。佛指释迦牟尼,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的僧众,三宝殿是指佛教的?佛、法、僧: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的楼阁”是指和尚睡觉的禅房“无事不登三宝殿”也是通常说的中国三大殿,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大成殿建成无考“....
2023-06-24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什么意思

永明延寿禅师:根机不等所见不同

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卷第二十四,云何更立文殊、普贤行位之因,释迦弥勒名号之果?神通变现种种法门,是心标名:大乘果者。亦是实相”初观实相名因“只为根机莫等,须各各示现,皆是一心之义。是为病眼颠倒见“复不能知最胜法,不依真实义”  云何不见佛,一为不识自心,显于法身;果显之法身,是因隐之本觉。则众生之佛。牟尼此云寂默:即心体本寂,觉此名佛,即是一心真实之慈,以心不守自性,以一心真如,湛然不动。....
2023-06-24
永明延寿禅师:根机不等所见不同

在寺院拜佛的十大礼仪

在寺院拜佛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勿吃荤食,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更不要踏门槛,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五、不可乱动寺庙之物。  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
2023-06-24
在寺院拜佛的十大礼仪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诵经一定要开智慧,没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只有诵经,就像鹦鹉学讲话一样的。  内在的智慧不在诵经,诵经只是增上缘,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不在语言文字。诵经总比去外面花天酒地好啊,比去外面酗酒、打牌、抽烟、到处吃喝玩乐要好多了。诵经不究竟,诵经如果没智慧,就变成了好像在读书一样的。佛法最主要的是摩诃般若,还有涅槃的妙心,不在语言,不在文字。....
2023-06-24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净慧长老:提倡生活禅的意义

  提倡生活禅的意义,今天就讲一点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修禅、怎样行禅、怎样把禅贯彻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体验禅的意境、体现禅的精神、展现禅的作用,开悟也不仅仅是在禅堂里坐香打七才有可能开悟,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有开悟的可能性,禅是佛法的精髓“历代禅师都强调禅与中国文化的一体性”禅与生活的完整性。一定会对禅与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有非常深刻的体会”那就是说我们要在生活中体现禅的精神“....
2023-06-24
净慧长老:提倡生活禅的意义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在佛的面前供养三宝,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面前做的这些功德呢?因为肯发菩提心。他肯发菩提心,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点善根,如果你是没有善根的人,发了菩提心还不算,你说我这功德有多少,恐怕你都没有我这么大的功德!想要请达摩祖师赞叹赞叹他,你这个皇帝真是功德最大了,你没有功德,说我没有功德“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好像看见佛法的宝藏这么多;....
2023-06-24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圣严法师:一百零八自在语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文/圣严法师,  提升人品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3、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4、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5、忙人的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6、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自我要小, 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识人识已识进退....
2023-06-24
圣严法师:一百零八自在语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就像鸟没办法出笼:缘起法不可得建立的妄想。那个叫做观念的妄想,譬如说别人骂我们!你的修行其实很差,我们的内心就伤心、痛苦,然后好像活不下去了!那我内心里面自己看看?有没有那么坏,成就了他的口业清净,我们内心里面都活得很自在。你心中的那一只鸟?是不是很自在?你还着世间的任何一相、一种观念。你那一只鸟就不自在?....
2023-06-24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大慧宗杲禅师:禅乃般若之异名

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学出世间法,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但佛与众生:但于事上通无事”僧云“待柏树子成佛:不得作柏树子不成佛想。虚空不落地想”虚空落地时“柏树子成佛时”权实顿渐,众生无始时来,流转时浑不觉知!说诸法空相,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皆空,若人夙有善根种性。方知释迦老子道。未尝说一字,不在思量分别处,不在日用应缘处。....
2023-06-24
大慧宗杲禅师:禅乃般若之异名

圣严法师:禅的人生观

也可以说是禅的人生观,此当先从肯定自我开始,  这是说明我们的人生必有一定的目的、意义、价值?也就是自信、自知、自我的立场肯定?人生何为:生命何用?人生为什么会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会发觉到人生本身就是原因的事实。是我们除了这一生之外,过去还曾有过很多的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的生命过程,从过去无量世来所累积的种种罪报及福报,来到今生。我们于这一生之中的所作所为,所接受到、遭遇到的也极为有限。....
2023-06-24
圣严法师:禅的人生观

如瑞法师:发善愿大愿

文殊菩萨的道场。特别地赞叹随喜,我想大家也是有一种心愿,在寺庙里能亲近三宝。得闻佛法。  文殊菩萨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我们要想真正得到吉祥,就需要建立起来妙上的智慧,从归依三宝,  旧的一年随大众师父集中到前几天的忏悔,也就是说好好地反省哪些烦恼最多,或者嗔,或者愚痴,哪方面的烦恼多。导致自己在生活当中为人处世受到挫折失败,  通过反省也是要能够计划未来。佛法的智慧就是要让我们改过从善。....
2023-06-24
如瑞法师:发善愿大愿

圣严法师:有分别与无分别

佛法是要我们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不知道跟多少的众生产生了恩恩怨怨的因缘关系,若依《金刚经》的说法便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有执著便不能无烦恼,仍然是生灭变迁的世间法,才是离开分别执著的自在解脱,自认为已到无我的境界,以世间一切现象为因缘生灭的虚幻。以出世间的涅槃境界为不生不灭的真实,既不以世间的因缘法为真实。也不以离开世间的涅槃法为真实,他们虽已从烦恼生死获得解脱。....
2023-06-24
圣严法师:有分别与无分别

猪八戒的八戒究竟是哪八戒

猪八戒的八戒究竟是哪八戒?他伴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但也有诸如好色、贪吃、爱财、占小便宜等缺点,莫做没前程。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还不如捉个行人,汝若肯归依正果:为何吃人度日,怪物闻言。似梦方觉,猪八戒在被降服之前是伤生造孽?他还是因为调戏嫦娥才被贬下凡。也就是触犯了色戒,菩萨赐予了他。  龙王答言”四者、不妄语”七者、不着香华、璎珞以香涂身:....
2023-06-24
猪八戒的八戒究竟是哪八戒

太桥旦曾堪布: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勇士”按寂天菩萨的观点,任何一个人生起了世俗菩提心,人天众生都应向他恭敬顶礼。若生刹那菩提心,  而按照月称菩萨的观点;生起了胜义菩提心才能称为菩萨,名为菩萨“由于初地菩萨获得了胜义菩提心,既具备入定的甚深智慧,证入初地的修行者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般若为母生佛法”....
2023-06-24
太桥旦曾堪布:什么是菩萨

佛菩萨为什么不多显神通利益众生

佛菩萨为什么不多显神通利益众生?能够感应与保佑。不管对象是神或是鬼,是圣人或是妖魔鬼怪,都很多人去信仰拜拜。所以信仰多数是为了感应,智慧、德行、慈悲都最大。为什么不见得感应最多呢?为什么佛菩萨不大显神通利益众生呢?施主不来拜,一半是神格的问题“神也有天神、地神、鬼神、正神、邪神种种的差别,感应的机会即越少,譬如人间的越大官。接触老百姓的机会就越少一样,为什么感应比一般的神少呢,不讲邪言邪语。....
2023-06-24
佛菩萨为什么不多显神通利益众生

断气之后助念还有用吗

断气之后助念还有用吗?若断气后顶多生人天,并且说不要经常参加断气后的助念,有些师兄也不参加助念了,请问法师对此情况应如何对待呢?  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说,即是生安乐国时,感得阿弥陀佛托着莲台来接引,业报之身也就死了,临终在定之心,中阴身听到佛号。断气之后顶多生人天,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如果不能往生净土,每天举心动念、行为造作的都是恶业多,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光。....
2023-06-24
断气之后助念还有用吗

佛菩萨为什么都坐莲花

佛菩萨为什么都坐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  而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著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其它之花,佛陀就较少比喻,佛陀坐莲花显的很庄严,清净自在,安详无比。  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六尘,不知觉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五欲六尘之欲乐,沾不得,染不得,应该体会五欲六尘空幻不实。....
2023-06-24
佛菩萨为什么都坐莲花

蕅益大师:发心应学二事

二慈悲方便。  文/蕅益大师,  发心应学二事。二慈悲方便,  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  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见僧俗造恶者,勿生轻慢。须怜悯爱念,种种善巧而回护接引之,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自解义,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
2023-06-24
蕅益大师:发心应学二事

什么叫寺院的“堂口”

什么叫寺院的“寺院设禅堂、客堂、大寮、库房、衣钵寮等五大堂口。即可成为一寺庙道场,增设有佛堂、讲堂、会客厅会议厅、图书馆、美术馆、抄经堂、往生堂、斋堂、寮房等。今日寺院是多功能的。专指坐禅的道场。  客堂为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宾客、居士、云游僧的接待,本寺院各堂口的 协调,僧众的考勤和纪律,主要由斋堂和僧厨组成, 为寺院的生活区, 大寮为寺院的生活区,负责供应僧众的斋饭。....
2023-06-24
什么叫寺院的“堂口”

什么是佛教“七觉支”

什么是佛教“  文/印能法师?又曰七菩提分。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或曰分。七者即:(一)念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二)择法觉支,依智慧能选择真法,舍弃虚伪法。(三)精进觉支,精励于正法而不懈。(四)喜觉支,得正法而喜悦。 (五)轻安觉支,又作猗觉支,指身心轻快安稳。(六)定觉支,入禅定而心不散乱。....
2023-06-24
什么是佛教“七觉支”

妙莲老和尚:这样赚钱花钱增加福报

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又不会运用钱财,还会善用钱财,你没有福报,以同情心、公德心来赚钱;用这钱布施社会。不能不畏因果、善恶苦乐之报,  佛陀教导在家信众要看破钱财,能看破而来施舍才有福德,钱财到了手里变成死物,没有同情心施舍?希望大家都要有佛陀的施舍之心--我有多余的就是你的,就是有施舍之心了”当然更不会有菩萨之心。....
2023-06-24
妙莲老和尚:这样赚钱花钱增加福报

为何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为何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大圣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广说一切佛法,已道尽世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法、凡夫法圣人法、世俗谛真谛、佛法魔法、善法恶法、四圣六凡之一心十法界,正报依报、色心二法、空有二法、实相中道法、不二门法、缘起法,全都被佛陀说尽无遗,  一切法经由佛陀讲述因而正觉法之实相,不偏不失,真相大白,故曰:一切法皆是佛法。法若无佛陀演说,法之实相、因缘果、体相用、事理之真谛毕竟亦然。....
2023-06-24
为何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净慧长老:觉知每一念

靠自觉,一切都要返求诸己,不要向外驰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清醒和觉知。让当下这一念能够清明地呈现在每一个当下,每迈出一步,还是不知道,是不是脚踏实地,每起一心动一念。清楚还是不清楚,如果我们动十个念头,有五个念头能够清醒地觉察到,另外的五个念头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那就说明自己专注的力度还不够,如果打坐的时候,不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每一念都滑过去了,每一念在想什么根本不知道。....
2023-06-24
净慧长老:觉知每一念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