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摄影:惜缘法师):  问有人(p....
2023-06-23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佛教对神秘现象怎么看

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的显圣。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做为佛菩萨的代表,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现。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利养、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显异惑众,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分。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
2023-06-23
佛教对神秘现象怎么看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专心修持某一法门,但不一定是单独的个人修持,天台宗祖师们所编的忏法、仪轨。单独过木食涧饮的修行生活数年,原先都是个人修行,但是住茅蓬的风气,  近世的闭关修行有两种人。另一种是为精进的禅修或潜心于经藏。后者才是真正的修行,若不知修行的方法,那么虽然闭关三年五载。....
2023-06-23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法师慈悲,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忙碌的人修行,佛陀于因地修行时,只要有人致诚念阿弥陀佛名号,其中第十八大愿说:佛陀慈悯众生。每日能有十个念头与佛相应”  宋代慈云大师对最忙碌的人说,每日念十气佛!合掌称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大师,呼出去一口气之长短去念,回向时发愿求生西方,于行住坐卧中多念佛, 讲到修学次第,首先要皈依三宝。....
2023-06-23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妙莲老和尚:要为后代培福慧

身为佛弟子要有智慧、要觉悟。也糊糊涂涂的在瞎忙,利益众生出苦海,学了佛应该要比一般人更忙碌”就象出家人为弘法利生而忙碌不已!本来为儿女忙也是理所当然的,单单为儿孙在忙:总希望他们将来能成龙成凤、光宗耀祖,但有些父母很开明却对儿女说。要是上一代没有修善积福。下一代根本不会中规中举好到哪里去的,积极修福培德、恭敬三宝,只要是利益人的事就要去做?何需留钱给下一代,下一代没福报、没出息?....
2023-06-23
妙莲老和尚:要为后代培福慧

梦参长老:修供养的妙法

修供养的妙法,  如果读过《普贤行愿品》,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三个愿,而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这样的赞叹、供养,用你的心力把这里的花移去供养佛菩萨,这就是普贤菩萨的供养,也就是指我们现在凡夫的一念心,或者念《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受持读诵的人怎样用心,跟给地藏王菩萨服务的,赞叹一切菩萨,最后就成就佛果,总比想烦恼好,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烦恼。....
2023-06-23
梦参长老:修供养的妙法

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轮回

因果和轮回就像是两个大黑洞,这令我对因果轮回始终抱有深入了解的兴趣,  如果因果真的存在的话,因果轮回在佛教中特指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三世因果也正是佛教因果论不同于外道的一世因果论的地方。佛教在因果系统中增加了轮回这个。如此一来就完美的诠释了因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来源”必须以三世来说明因果“就会不自主的被囚禁在这生死的循环——也就是轮回之中”而那时我们的心念——更正确说是“....
2023-06-23
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轮回

八敬法是在歧视女性吗

八敬法是歧视女性吗?  我还看到有人反对“八敬法”说这是,歧视“女性”若这话是社会人士所说倒也罢了,若是作为佛子甚至出家人也这么理解,那我只能说你太自以为是,佛陀制定这样的戒律,难道是为了,歧视女生“佛教最早提倡”众生(p?....
2023-06-23
八敬法是在歧视女性吗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佛弟子可略分为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  佛弟子可略分为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学佛修行了脱生死,并非学佛的人一定都得出家,绝不会因大家学佛。既然在家、出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又何必有出家制度的存在,  佛经中虽然赞叹出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可是不能出家的人;....
2023-06-23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念咒的效果和念经一样吗

念几遍咒等于念一部经?  一居士问:念108遍地藏王菩萨灭罪真言之德相等于一部《地藏经》,这样说对不对?  妙祥法师开示:  这种说法没有道理。为什么呢?谁都不能代替谁,谁都又可以代替谁。  为什么说谁都不可以代替谁?经都是(p....
2023-06-23
念咒的效果和念经一样吗

淫欲心太重应怎么对治

淫欲心太重应怎么对治?顶礼师父!弟子淫欲心重如何对治?最根本的是要有更高的志向,心里不要只装着这点肤浅的欲望。多亲近积极向上的朋友,少接触那些刺激人的声色环境;多脚踏实地做事,少打妄想。如何断除淫念?  学诚法师答:小孩对玩具着迷,总是放不下,大人则不会如此。之所以沉迷欲念,是因为内心没有更能吸引自己乃至占据全部身心的东西,没有体验过更微妙清净的快乐。根本解决之道是去启发内心更深处的灵性与追求。....
2023-06-23
淫欲心太重应怎么对治

虚云老和尚:静坐法要

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  (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居士才觉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动念而执着之,  (二)静坐宜取乎自然。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卧也。  (三)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动中悟道者,悟道仅为真正修道的开始。则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专为求得神通而修行,为学佛人所不齿者。  (四)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
2023-06-23
虚云老和尚:静坐法要

净慧长老:修行的条件

各位在这四天当中都非常精进,居士们都非常珍惜这一殊胜因缘,大家在这和合的、充满着法喜的团体里共修,都非常自觉地遵守法会的一些规矩。正如我们观想佛陀时代讲法的情景,希望各位将这次法会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成为我们学佛修持的一种力量。  今天我想讲讲修行的条件,所以必须在一些具体的步骤上来逐步实现我们修行的远大理想,能够认识到三界是火宅,就会发起恳切至诚的出离心,厌我们人生充满烦恼。....
2023-06-23
净慧长老:修行的条件

明贤法师:用功不会落空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腿子疼成为打坐的主要问题,听开示时都要抱着脚,有些禅宗丛林冬天禅七最严格的禅修过程,如果跟我们这次禅修营用功的量来比。我们现在盘腿的量是那个时候的1.5倍,现在腿有点痛,禅堂里都是一年到头老住的老参师父们,他们一年到头就是用功打坐。也不可能有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不光是盘腿的问题。这种自然承受象征着我们身心的调和程度,大冶烘炉从来不是长时间炼。....
2023-06-23
明贤法师:用功不会落空

成峰法师:窗前一片竹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文/成峰法师。更多是受到家师的遗传,老人将自己的寮房称为白云丈室。屋前种了一排竹,隔断红尘,老人擅画竹笋,浓淡相宜:分外精神“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无心”  那是老人向往的品德,老人从未正式讲经,可是每天四面八方来山亲近的学子、香客却络绎不绝。其中的原委和那二句应有紧密地联系。  无论作为出家还是在家,必须有根。一种精神,一种意志,  人要有点节气的。....
2023-06-23
成峰法师:窗前一片竹

弘一法师:佛法十疑略释

大师从十个方面解释了佛法”显现出正信的佛法究竟是什么。佛法到底是什么?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贝,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  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倘能详察,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
2023-06-23
弘一法师:佛法十疑略释

永信法师:幸福就在当下

请各位有意修禅的人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么幸福,  关于幸福与禅的内在联系,幸福在心境,心是快乐和幸福之源,幸福其实就溶在我们生命的血液里,幸福禅?这个题目对活在当下的人才具有内省价值呢,社会众生对幸福感的需求空前高涨;但幸福感要是被贪欲之心所拉动”  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必有太多的烦恼,一旦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幸福而将心中的不满足转化为牢骚、抱怨、嫉妒与嗔恨“那么原有的幸福感便会生生地被痛苦所取代”....
2023-06-23
永信法师:幸福就在当下

正果法师: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要真参实悟。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用功,必须悟在无所得处:所以六祖大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岂有死执一法能参禅,然而沩山灵祐禅师又说!舍一法不成法身,住一法也不成法身。参禅也可随取一法作方便,与虚空浑然一体,本来无一物,则身心世界洞然无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永离烦恼,得大自在,无念无相。这才成就了真参实悟的功夫,首先要坚信自己本来是佛,天真自性人人具足。....
2023-06-23
正果法师: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莲池大师:虚空不可尽

  文/莲池大师”  忆昔童子时,戏与诸童子相问难?谓天地尽处当作何状,将空然皆太虚欤?将结实如垣壁欤?则此实者又何所止,诸童子无以应,笑而罢。而予则隐隐碍于胸中也,彼《山海经》所谓东西相去二亿里,南北相去一亿五万里,诚管窥而已“后阅内典至,虚空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意始大豁,以为非佛不能道。嗟乎!此未易言也。  ——摘录自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2023-06-23
莲池大师:虚空不可尽

带业往生是否等于逃债

是净土行者的观念。数年前曾有密教的瑜伽士和显教的净土行者之间”凡夫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仰仗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誓愿力。菩萨以愿力来世间救度众生,凡夫以业力来世间接受果报,在接受果报的同时又再造业。造大恶业则下堕三途受罪报,唯有修行清净的解脱业,可仰仗阿弥陀佛本誓愿力而横出三界,纵有生死重罪、无数恶业。其后继续薰闻佛法、增长菩提,使先前所造的恶业种子。一样得接受和凡夫众生相同的身体和环境。....
2023-06-23
带业往生是否等于逃债

德林老和尚:学佛的三不退

而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都要坚持的大事情,一定要发长远心、坚固心“  什么叫做生生不退?生生不退是怎么回事:在教中讲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我们且不谈行不退念不退。先讲这个位不退?是讲哪个位不退呢,就没机会修行了,这样只要我们不断地修行就有机会成佛,  为了及早地出离轮回,你若想保证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天福障碍修行,你这个修行用功办道成佛就比较快了。我们要做到五戒十善。....
2023-06-23
德林老和尚:学佛的三不退

为什么莲花可作为佛教象征

莲花的三种含义:二、花开莲现,  文/然妙法师 大象佛学图书馆,选出一种花来作为佛教的代表,毫无悬念的肯定是莲花,莲花代表佛教,都离不开莲花,唯独以莲花为主要代表,  说到莲花的殊胜。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妙法莲华经》一经的弘传,《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无论从佛教义理还是文学造诣上都堪称一绝,成佛的法华“《法华经》在汉传佛教中地位之高,因为《法华经》中以莲花喻妙法。....
2023-06-23
为什么莲花可作为佛教象征

高僧大德为何仍会生病

高僧大德为何仍会生病?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应该只有功德没有业障啊,为什么偶尔有时也会示现重病缠身!关键时刻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佛法乃至三宝的信心,首先我们说人为什么会生病,有时候才是业障病。或者是过去的因缘果报成熟了,因为佛法讲的是心法,我们是不可以用生不生病就看这个法师有没有道或是不是高僧,因为确实有一些高僧有这样的功德,因为有的确实是因缘还是自己受嘛,说这个比丘为什么身体不好呢。....
2023-06-23
高僧大德为何仍会生病

梦参长老:如何把佛法和生活工作结合

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家学佛工作忙,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你总能想到他们的痛苦,如果你能设身处地的用佛教导的方法去爱护他们,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是快乐的。因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为了希望他能减少痛苦;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
2023-06-23
梦参长老:如何把佛法和生活工作结合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请问师父: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传喜法师:我们往往都用世间的心来看佛法,好像觉得应该读什么书,应该一级一级地上升,最好佛教里面设几个学位出来,比如本科、硕士、博士。  其实学佛是最简单的,学佛要用心,真心地去读经,真心地去亲近善知识。学佛里面不要有假的东西,也不要谈条件,更不可以有得失的心。  我们凡夫就是凡夫,怎样了生脱死是一个很严谨的问题,要老老实实,诚心地忏悔自己的业障。....
2023-06-23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