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袈裟怎么读?袈裟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出家人的法衣,袈裟就演变成出家人搭在左肩的一件幢形的衣。佛制袈裟一共有三件,分别是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梨。安陀会也称五条衣、作务衣,是出家人的常服。是闻法、诵戒、礼诵时穿着的正装。僧伽梨也称祖衣、大衣,是入王宫、乞食、说法和降服外道时所穿的最高级别的礼服。袈裟由不同的碎布拼合而成,袈裟又称作割截衣、水田衣等。 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
2023-06-22
明一法师:开发智慧烦恼断
佛教中把烦恼归纳为“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烦恼障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烦恼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智慧。有智慧就没有烦恼。佛教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断除烦恼,这四个是烦恼好理解“而很难明白亲家也是债主,我们遇到冤家都知道, 大家都知道如何去面对冤家,知道要无悔、无怨地面对冤家,而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亲家。这个时候就忘记了也要用无悔、无怨去面对自己的亲家,在爱缠的旋涡里沉溺而亡。....
2023-06-22
太桥旦曾堪布:如何看待日食和月食
关于日食和月食有什么说法? 关于日月食的说法是非常多的”天狗吃月亮“去祈求罗睺罗不要把月亮吃掉,因为传说我们已故祖先的灵魂都在围绕并保护着月亮, 佛法——主要是金刚乘的法教——认为日月食出现的日子是殊胜日,而是我们自身体内的变化引发了日食或月食的出现,就是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了极其透彻的解释”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很多气、脉、明点。跟我们体内红、白明点的变化息息相关,当生命在母亲子宫中形成的时候。....
2023-06-22
空不异色的“色”如何理解
二者心所有法,色法:識之所依、所緣,以能所造八法而成,这里的识说的是前五识,前五识的所缘呢就是五尘;色、声、香、味、触,是指颜色、形状、动作等等,色法的色是个广义的, 前五识的所依——五根和前五识的所缘——五尘合在一起算是一大类。就是有质和碍两个方面的特征,就是有明显的可以被人认识的形质,这就叫质碍之色,再比如眼只能看颜色,大家要结合经论内容仔细了解。是第六识所缘对象的那个狭义的法“....
2023-06-22
道伟大和尚:如实观照
道伟大和尚:如实观照,如果修行者想对‘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实相一探究竟时。你应当从佛陀的智慧中去了解, 修习的下手处:即是佛陀在经典中教育我们那样,对外在事物与我们的感官接触时,才能看到外在事物存在。而这一切又都存在于心意识所现,为了更直接体验实相。必须探索内心的奥秘:不必为外在的事物所牵引:更要避免内心所有想象虚构、故事的创造与情绪余波的影响,这些也许是你的习惯使然,禅修止观者。....
2023-06-22
如瑞法师:持戒修行发愿利益众生
持戒修行,发愿利益众生,但更重要的需要持戒修行、有心量的人,不是说我能看得上的、合得来的我要。看不上的、合不来的我不要,怎么样护念对方,它是有很多的善巧方便来体现出家人的真品格。再有本事恐怕会背道而驰,道场也不见得能兴起来。因为持戒的人能长养自己的道德:儒家说“大家就会愿意亲近你,所以道场不用你劳心费力,所以越想做成大事的人。越要能够持戒修行,发大愿利益众生,用不好全是魔爪来诱惑你堕落的东西。....
2023-06-22
念药师佛圣号灭无量劫生死重罪
药师琉璃光如来,要成佛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一切苦厄。究竟成就与佛无二,无量劫修行,到了成佛的时光。就成了琉璃光佛,只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圣号。就可以灭了无量劫来的生死重罪,受了五戒、八戒,受了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但是一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圣号,一想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法身,这样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法身光明,就能消灭还复清净,这是菩萨因地发愿, 所以世尊说。....
2023-06-22
圣严法师:诵经是为了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来教诫我们一样;....
2023-06-22
如瑞法师:偷懒损福报
好像迷迷糊糊地来到了一个衙门的跟前,想这可能是阴曹地府,我一生没有做什么大的过失:你没有做坏事”却没有尽心尽职地来教“但是在这个世间没吃的了,就是因为世间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知识,那出家的老师要负责人家的法身慧命,因此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会损自己的福报。应该做的没有积极努力地去做,就是要做到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做。没有尽心尽力地去做,我有没有尽心尽责地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2023-06-22
如瑞法师: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次第,尤其是用持名念佛做功夫的人。 就像念佛堂要求念佛的人,不说禅来不说密,一句弥陀念到底,口念耳听心里忆。这就说持名念佛,实际就是口念耳听心里忆。句句从口念出来,阿弥陀佛……”又能够闻到佛法。我们能念阿弥陀佛,如果人能念这句阿弥陀佛,那将来总有一天会得到成佛的果。尤其这句阿弥陀佛,我们就是念的果地上的佛,用因地的心来念果地上的佛。....
2023-06-22
净慧长老:用功的要点
一切存在的本质是空,佛教讲无我, 佛教讲无我,那么在轮回中是无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无我”无我。是佛教的一个根本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含义是常、一、自在“在世间法里找不到”因为在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是完全自在的。只有外道才讲所谓的神我,所以佛教强调无我,认为一切存在本质是空,自性是空。代表常、自在。是自在的,做了事可以毫不负责。....
2023-06-22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工作,爱护众生的八尊菩萨。跋陀和菩萨(贤护)、罗怜那竭菩萨(宝生)、侨日兜菩萨(星藏)、那罗达菩萨(仁授)、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大善商王)、因坻达菩萨、轮调菩萨(水天)。《八吉祥神咒弪》中说这八位菩萨慈悲喜舍,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2023-06-22
如何把佛法的好处告诉家人
如何把佛法的好处告诉家人?当我们学佛之后,切身的体会到佛法对我们的帮助,迫切的想要把佛法分享给我们的亲人,会遭到不理解,甚至是家人反对。说好的度化众生,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恭敬,对家人更好,让他们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还时时刻刻记得买一些衣服、水果等等。如果你一意的跟他们对干,互看不顺眼,常常发脾气,他们就会说:学佛的就不过如此嘛,他们没有那个根基没有办法的。....
2023-06-22
印光大师:出家的条件
出家的条件,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多多则益善也,欲藉为僧之名,名为佛子。即令不造恶业,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持斋念佛者,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今之佛法,以清世祖不观时机。....
2023-06-22
道伟法师:生命的现象
生命的现象, 佛法告诉了我们很多生命的现象,或者说实相,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亲自感受到呢?只能从道理和文字上去了解到呢, 因为没有禅修,所以在身心世界没有产生这种极其稳定的正念的力量。就观察不到这种微观世界的存在, 不了解实相,就会不断在积累我们内心的各种数据,忧愁、烦恼,形成了喜怒哀乐,使我们的心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沉重, 倘若说一个人年龄越大,心态却越来越年轻。....
2023-06-22
佛教中报恩佛七的意义
佛教中报恩佛七的意义(摄影:他认为我这麽忙还能写书、出书,只是为了报答三宝的恩惠”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得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以及三宝的加持。为了报答这些恩惠, 只要我们从佛法中得到过一点受用。因为得自佛法的利益”比世间上的一切知识学问、物质财富都更加可贵,以报答三宝的恩“可以将我们向上的心力普及到每一个众生的身上去。如果不修行?那你的心就会和三恶道的贪嗔痴相应,只要肯修行。....
2023-06-22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 第二要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习恶觉知见,不存一毫, 第四要真真放舍身命。不为死生病患恶缘所障, 第五要发正信正见。不可听邪师谬误, 第六要识得古人用心真切处。把作参究话头, 第七要日用一切处正念现前,不被幻化所惑, 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将心待悟,志不到古人田地,决不甘休。不可得少为足。....
2023-06-22
净慧长老:佛陀制戒十大原则
依靠一个清净的僧团。而僧团的清净又是依靠戒律来维持的,僧团基本上是清净的,正因为僧团内出现了过失行为,制戒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一个出家人都能处在佛陀和大众的摄受之下。所以还必须有佛法的利益,如果没有佛法的利益,你就得遵行作为一个比丘的行为准则,那些难调伏的人肯定是在身、口、意三业方面有过失,以保持僧团的清净。讲僧团怎样才能起到教化作用。那些没有接受过佛教教化的人、对佛教没有信仰的人。....
2023-06-22
星云法师:“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星云法师: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为人处世。在急处知缓,窄处知宽,颠处须(p。....
2023-06-22
宗舜法师:菩萨戒“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中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项,由于菩萨戒关系到成佛这个根本问题。说四众过戒“见三贤菩萨及四果圣人微失而说。在登初地之前)及证得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圣人有轻微的过失。而说其犯戒之过,住持往往为开悟的善知识)的过失,讲说同受净戒的戒兄弟的过失。....
2023-06-22
济群法师:身边的六道
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其特征为渴求无度。很多人对地位、金钱、感情也存在一种病态渴求,这就是与饿鬼无异的心理特征,其特征为愚痴。而动物只是凭着本能生存、享乐,很多人也处于类似的生存状态。一生都是为衣食、为改善生活条件奔忙,生存是为了活着,对人生再无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2023-06-22
圣严法师:拜佛的三层意义
修行的拜佛有三层意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感恩礼敬,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 佛教中常有批评只知瞌头而不知忏悔、只知拜佛而不知惭愧者。只有动作没有用心,真忏悔是发自内心恳切的意念。对于拜佛的凡夫而言。具有证明我们正在修持忏悔功德的功能,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的敬礼, 弯腰低头是表示谦虚。一般人是很难向人低头的。....
2023-06-22
星云大师:真正的平等
真正的(p....
2023-06-22
梦参老和尚:如何契经
梦参老和尚: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的心。契合到佛所说的经的道理,一切佛经都叫契经。修多罗,修多罗是梵语,翻华言叫契经。契合经的义理,一切种种的义,一切种种的法门,等你契合了时候(p....
2023-06-22
用什么简单方法能处理妄想
不该是你的,你也没办法得到,就算得到也守不住。 问:(p....
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