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是世间的真相,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世人总是将无常当做人生障碍,当做破坏幸福的无形杀手,若能透彻无常本质,就不会因无常变化带来痛苦了。都是建立在执著之上。而修行却要求我们放弃种种执著。是在因上努力而又不执著于结果。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世间一切成就并不完全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不是一味努力就必能达成目标的,每件事的成败都是由众多条件构成。....
2023-06-23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角色
它有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会造作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现在受了戒,可能也会造杀盗淫妄的罪业,会有惭愧心,但是你内心当中会产生惭愧心,你内心有一种清净的力量!就会折损罪业的力量,戒体就会发挥。能调伏我们邪恶的烦恼“当我们心中成就了戒体,就能产生反省、调伏、对治的力量,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 这是说到众生的内心相貌“我们众生的心”清净心”妄想心。往往是愿意随顺妄想“造了许多生死的罪业“动与妄会”....
2023-06-23
居士入寺的规矩和礼仪
居士入寺的规矩和礼仪,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威仪乃无言之教,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 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个别学佛多年的居士。甚至玷污清净道场的庄严神圣,更严重的是对入寺的规矩礼仪凭空猜测。本文将入寺应该注意的规矩礼仪作简单介绍,以备在家信众入寺处众参考, 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
2023-06-23
什么是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即是亲近三宝的在家男子:近事三宝的在家女子: (3)沙弥,汉译为息慈(息恶行慈)、求寂(勤求圆寂)等。即是依比丘而住的出家少年: (4)沙弥尼。即是依比丘尼而住的出家少女:而住于比丘尼的团体中者,沙弥尼是未成熟的少女出家,便可肯定她的出家身分, (6)比丘,即是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戒的出家男子: (7)比丘尼。即是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出家女子。....
2023-06-23
为何要在中秋夜礼拜月光菩萨
为何要在中秋夜礼拜月光菩萨?又叫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上首。二子即日光、月光二菩萨, 如同日光菩萨一样,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过后。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应一心持咒、念诵并礼拜月光菩萨,自然能获佛菩萨加持垂护,即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
2023-06-23
印光祖师:警人命无常
一念不住。时序更迁,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生死到来。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即今日生西方,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便因贪成障,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 倘信愿真切,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
2023-06-23
应该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
先度众生还是先成佛?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另一国王发愿先度此等罪苦众生,发愿早证佛道的国王,已在距今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之前成佛,只说早成佛道而度众生,未说先成佛道后度众生,不愿早成佛道:而愿先度一切众生,不是说众生成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往来于三界,众生是为接受罪报和福报而流转于三界,圣位的菩萨,那么对于先成佛道或先度众生,即是发愿上求佛道。所以不是说不度众生,《地藏经》所说的一切智成就如来。....
2023-06-23
抄经容易执着文字相吗
顶礼师父!而且容易执着文字相,所以抄写佛经进行流通属于法布施,功德很大。他们不用做苦行来偿还宿费,而是帮寺院抄写经书,寺庙让书生抄经而不做苦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世间能有更多的经书来流通。 无着菩萨说抄经之五种功德:可以亲近如来;可以摄取福德;可以受天人等的供养; 弘一法师也曾开示过抄经十大功德利益: 二、 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虽无希求。....
2023-06-23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三、礼佛忏悔(三拜)” 四、顶礼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三拜)“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三遍): 一切罪根皆忏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故于今日 生大惭愧 克诚披露 求哀忏悔 惟愿三宝(长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别解脱戒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2023-06-23
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第六意识努力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果报体成熟了。这个善业要得果报之前,这个善业本来来生得果报,他的那种善业的力量太强大了,真正的果报到来生呀,某种程度已经影响到今生了,强大的善业跟强大的罪业,在得果报之前,他今生就有一些罪业的相状起现行。就是说本来我们唯识的果报是叫异熟嘛,但是他今生在造业的时候,本来这个业要影响来生的,但是他正式的果报在来生,他前生虽然造了一些不好的业,我们会讲到业的轻重。....
2023-06-23
念佛法门的起源是什么
念佛,源自佛陀时代六念法门,源自佛陀时代六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从阿含经典中经常可以看到,当在家信众面对病痛、生离死别、感到彷徨无助或力不从心,或者独自旅行、身处旷野感到恐怖时,佛陀都会教导弟子以六念来正思惟,守护心念,收摄心念?而念佛法门是如何开始流传的呢:念佛法门的起源 来源法鼓山....
2023-06-23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学佛必须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佛经偈语早已说得明白“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的善业或恶业的不同, 业因果报与生死轮回是密切相关的。业力好像是种子、信息。它把一个人前世做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接受果报的主体就是第八识,美国医生穆迪著的《死后见闻》一书(198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3-06-23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摄影:大觉世尊愍而哀之,令持五戒,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念佛求生净土法门。汝等犹不应允,将如来出世说法度生之意,并将三归五戒十善,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众生皈依,不得皈依天魔外道,不得皈依外道典籍,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2023-06-23
莲池大师:非大悟大彻无自由之分
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者、富者、贵者各忧其所不足,慕王天下者以为穷世人之乐,而不知王天下者有王天下之忧也,而犹不知其忧之特甚也,而犹不知其反慕乎群臣百姓之为乐也。而住于无忧乐者亦妄也。家境贫寒之人忧愁没有钱财,因此很羡慕家财万贯之人的快乐,不知道家财万贯之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忧愁。地位低下之人忧虑没有官位,因此很羡慕地位尊贵之人的快乐。....
2023-06-23
星云大师:虚荣与务实
虚荣与务实,可以说明虚荣心的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旁边围拢着一群爱慕虚荣的人。想替他俩劝解,有一个装金牙的人说道, 说着就咧开满嘴的金牙大笑起来,指着自己的脸说道! ‘请你们不要吵了, ‘你们如果再吵下去:作势将脚抬了起来, 一个身上穿着新衣服的人。奋勇向前大声说道, ‘请不要再吵,不能用道理来说服人,也不知用道德来感化人,只用穿着来夸耀自己,难道衣服、鞋袜能够表现一个人的伟大崇高吗。....
2023-06-23
延参法师:生活不要太焦灼
生活不要太焦灼,超越生活中的恩恩怨怨,也就是自己生活的态度搭配不了生活的刚需,生活的态度搭配不了生活的诉求。生活的态度搭配不了生活的期待,落户并不代表幸福的保障和妥帖,生活总是有那些压力和挑战,有些时候不必要太急于追求一个结果,这生活总是曲曲折折,这生活总是那么多的变化,其实却输给了内心的盲目、急躁、浮躁。有些时候我们经历着生活的苦涩,经历这生活的苟且,经历生活的苦恼和困窘。....
2023-06-23
梦参老和尚:修行不放逸
修行不放逸“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绕乱忧怖、不称意时,‘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我今应当悔彼恶业,无得止住懈怠放逸。 如果遇著《地藏经》,或者《占察善恶业报经》,今生就精进修行。就是在终南山里头很多修道者,慢慢这种境界也没有了。再想进步就难了,修道的人进步很困难。假使我们拜占察忏或是念地藏菩萨,随时发愿利益众生。....
2023-06-23
佛教中的师父一共有几种
五种阿阇梨是依止、屏教(教授)、羯磨(受戒)、十戒(出家)、教读(受经),便是轨范师,甚至仅有一位(十戒和尚可以兼为具足戒和尚),依止阿阇梨及教读阿阇梨,屏教是具足戒时教授受戒仪规的。菩萨戒没有和尚。菩萨戒的和尚是本师佛,而非本师比丘法师,不得再有沙弥戒和尚。或已满十夏而仍未知道比丘(尼)律的轻重持犯与开遮者,则应随处请求十夏以上的善知识为依止师,除了依止师通常应以各寺寺主或上座为依止而外。....
2023-06-23
圣严法师:慈悲与智慧
圣严法师: 谈起慈悲和智慧。便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感性和理性的两个名词,其实,感性并不等于慈悲,理性也不等于智慧,因为重感性的人,很可能会多愁善感,或者落于激情的奔放,或者流于情感的纠缠,或者陷入矛盾的冲突!那是很累人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奉献不计回馈的付出、怨亲(p....
2023-06-23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以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亦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天道,人道,地狱道也,) (二)、贫贱不轻谓菩萨运(p....
2023-06-23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摄影: 文/圣严法师, 是的。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比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是代全中国人受难。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的疾病死亡,是为了替代全人类消业,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种种苦行;如冬天雪中卧,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为方式来折磨肉体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类大众的(p....
2023-06-22
“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但是学佛新手初来法会现场”对法会内涵及仪轨还不认识。让不少人误以为法会仅是为了消灾延寿、超度亡者而设的佛事,指的是各种说法或供佛、供僧及布施等活动的集会,以及根据不同经典、含摄佛菩萨誓愿的经忏佛事,集梵呗、供养、诵经、礼拜、念佛、持咒、观想等多种修行法门于一身。佛陀时代的法会则不然,当时大众一起聆听佛陀说法、一起受戒诵戒, 亦透过弟子之间的口耳传诵佛陀所说的教法。....
2023-06-22
明一法师:身口意三业
我们的修行是否有所成就。我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在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我们是不是能够所行皆是十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三业(身、口、意)勤为佛事,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了,是不是把胡作非为改成礼敬诸佛、广修供养、请转(佛)法(之)轮、请佛住世,是不是把胡说八道改成称赞如来、忏悔业障等等佛事了?是不是把胡思乱想改成随喜功德、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等佛事了。换句话说就是净化我们的身、口、意。....
2023-06-22
梦参长老:过了财色关学佛才算入门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这是五欲的境界,财、色、名、食、睡:观你的身体对治贪欲降伏贪心,你自己可以体会到还有没有贪心,你生死断不了? 从内心生起的烦恼或外在环境影响所生起的烦恼。你要用三宝的功德、用三宝所教导的法来对待,比如你观想身体,不要贪爱。或者看着生起恐怖感;修不净观行,是破除你的颠倒见。....
2023-06-22
圣严法师论舍戒与还俗
但是中国社会之对还俗的僧尼,尤其是佛教界中对于还俗的僧尼不予谅解。甚至已经破了淫、盗、杀、妄──特别是犯了淫戒的出家人,〈告青年苾刍之还俗者〉。〈不能守僧戒还俗勿污僧〉。我们见有犯了大淫戒的僧人;仍不肯还俗的,见有公然娶妻生子而仍披衣说法当住持的。偷偷地还俗生子而不敢再到佛教界中露面的,对于佛教教理认识不够,甚至姑息犯戒而不还俗的僧尼,却又不能原谅舍戒还俗的僧尼,竟以舍戒还俗为耻辱。....
2023-06-22